什么是二次核打击能力?

一抹烟花淡


很多人对“二次核打击”这个词的理解基于字面意思:己方核力量在核战争第一轮的战略核打击中生存下来并有能力继续发动核打击。

但是这样的理解其实是错的。

“二次核打击”的二的用法类似于文言文中的复数词,可以理解为多次的意思。

所以这个词更多的时候,是指代一个国家的核力量在一场战争中能够一直维持核威慑的能力。

(你要是现在去广岛和长崎,没人给你说的话你绝对不知道这个地方挨过原子弹)

美国是第一个使用核武器的国家,给日本扔了俩原子弹。这也就是唯二的核武器使用案例了。因为用的少,实际上没人说的清这东西在战争中能够造成多大的影响。

我们只知道核武器很厉害,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核武器到底有多厉害,我们对核武器对一场战争的影响缺乏一个准确的判断。

(美国内华达州核试验场)

很多人动不动就说核弹打出去互相毁灭,然而实际上从1950年到2010年全世界所有的核试验加起来,炸了将近2500枚各型核弹,这其中就包括5000万吨当量的“沙皇炸弹”,而这2500枚核弹的总当量超过5亿吨TNT当量,在冷战的最高峰,美苏一个月就要以实验的名义炸上二三十枚核弹。

然而实际上,这么多的核试验加起来对气候的影响可能还不如我们今天的碳排放严重。

但是我们又不能说核武器威力小,因为当初被核爆的长崎广岛在短时间内确实变成了“死城”,这两座人口20-30万的城市被一枚核弹完全瘫痪掉了。

(而另一方面,全机械化的苏军战略集群以战斗队形展开的情况下,一枚100万吨当量的核武器丢下去都炸不完一个团)

不难看出,如今我们对核武器的认知还是很浅薄的,我们不知道它会对战争造成多么大的影响,我们只是基于两次核武器炸城市的案例在想象它的破坏力。

基于此,我们只能得到一个结论:无论战争进行到什么时候,我们必须一直拥有核武器,当核武器发射时,能够造成很大的破坏,而没有发射时,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既然不知道核弹有多大用,那么就在可能的时候试出来。

要达到这个要求,我们需要多种多样的核打击手段,海上的,天上的,陆地上的,都要有。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让核力量能够存活下来,所以弹道导弹发射井必须在深山老林中,机动发射车必须一刻不停地保持机动,核潜艇必须在水下藏着,在敌人无法消灭我们的核力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足够多的核弹,能够把敌国的每一寸土地炸个三四遍,我们不知道多少核武器够用,但是投射尽可能多的核武器就更可能在战争中占据上风。

(在冷战最巅峰的时期,美苏核武器下放到师一级,各种能发射核武器的平台都要有对应的核弹头)

不难看出,二次核打击这个词的含义其实很复杂,从微观,也就是技术装备的角度讲,它强调的是核武库的规模,核武器投送能力的强大。

而从宏观,也就是核战略的角度讲,它强调的是一个国家的核力量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威慑”的层面,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以“全面核战争”作为标准来打造自己的核力量。


战斗机解说家


核战最重要的,是讲究二次打击能力,问什么叫二次打击能力?就是遭到敌人第一波核打击,仍然有能力向敌人核反击,这叫二次打击能力,有这个能力的国家,会更加令对手不敢轻举妄动,令对手掂量掂量。

通常这些国家宣布不首先用核武器,就是这样可能会遭受第一波核打击,但不代表没有核还击之力,只要受到敌人第一波核打击后,还可以完全有能力去核反击,那敌人就算是核大国都会掂量,顾忌,不敢乱来。

我来说说二战的日本,日本投降,我认为是原子弹令其投降,当时美国搞到第一批核专家,所以先研发出原子弹,也是第一个出原子弹的国家,就急不及待拿日本做试验场,逼其日本投降,如果日本先有原子弹,历史就改写了,就算日本手中有原子弹不用,那历史都会改写,事关美国未必敢投原子弹,一投,换当时日本肯定也会用原子弹去反击!


低调普通人


打比方说,咱们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候就宣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么一来,二次核打击能力就显得重要了。我们的核武器必需要在敌人的首次核打击中生存下来,然后对敌进行反击。这个就是二次核打击。我们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二次核打击做准备的,因为全世界也只有我们中国敢声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根据这个原则,咱们使用核武器的条件是敌人已经对我们使用了核武器,我们遭到了核武器攻击后才使用核武器对敌反击。所以我们的核武器必需要能够在敌人的首次核打击中生存下来。

怎样才能让核武器在敌方的首次核打击中生存下来呢?

首先要有一定的数量规模。这个数量规模是多少,呵呵,我就不知道了。因为这是个“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不能说”的秘密。网上宣称中国有多少核武器的文章,你看看就好,不要当真,因为这个全是瞎编乱造的。

其次要将它们好好的藏起来。这东西藏在哪,咱也不知道,因为这也是个“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不能说”的秘密。

最后,要分散部署,动静结合。咱们中国那么大,任何国家或国家联盟都没有能力用核武器对我们进行全面覆盖式的打击的。这就为我们的核武器生存提供了条件。东南西北中到处都藏有,总有一个地方能保存下来。特别是咱们有了战略核潜艇后,将核武器放在核潜艇里,藏在茫茫的大海海底,敌人想要一次性摧毁我们的核武器就更加难了。哪怕是在敌人的首次核打击中将陆地和空中的核武器全摧毁了,只要大海中还有一艘战略核潜艇生存下来,都可以将敌人炸回到石器时代。


血染战旗红


俗话说得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打核战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双方实力对等的情况下,抢先发动核打击的一方肯定相对占据优势。因此一个国家的核力量首要任务是如何防备来自对手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否则的话这个国家的核力量将无法对对手形成有效威慑。


二次打击能力是遏制核战爆发的有效威慑手段

这就要求一个国家的核力量必须具备二次打击能力,也就是说在遭到对手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以后,依然能够保存足够的有生力量,并实施强大的核反击给对手造成无法承受的巨大损失,只有这样才能迫使对手不敢冒着同归于尽的风险主动挑起核战。

SS24“手术刀”铁路机动洲际导弹

二次打击能力对核武器发射平台的生存能力要求极高,目前核大国的二次打击能力主要依靠陆基的机动式洲际导弹和海基的战略导弹核潜艇。部署在固定发射井的陆基洲际导弹和配备核巡航导弹的战略轰炸机由于生存能力相对较低或者维持战备效率较低,通常不作为二次打击手段。



东风41公路机动洲际导弹

陆基的机动式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和铁路机动两种方式,主要代表性装备有俄罗斯的亚尔斯、白杨M、手术刀和中国的东风31、东风41,还有美国尚未装备的侏儒导弹。这些导弹可以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以及地下洞库在己方广大的内陆纵深实施有效隐蔽和快速机动,通常具备无依托野外随机发射能力,对手的第一波核打击很难对它们造成伤害。


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是执行海基二次打击任务的利器

海基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则是另一个深藏海底的隐蔽杀手,茫茫大海是它的天然隐蔽场所。主要代表性装备有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搭载的三叉戟D5导弹、俄罗斯北风之神核潜艇搭载的布拉瓦导弹、中国094型核潜艇搭载的巨浪2导弹。

潜射洲际导弹可以给对手造成毁灭性打击

战略导弹核潜艇载弹量大、隐蔽性好、战备巡航时间长,是一种威力巨大的二次打击利器。一旦爆发核战,只要有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幸存,就可以将数以百计的核弹头扔到对手头上,这是任何一个意欲发动核战的决策者都难以承受的代价。


刻雨无痕


所谓二次核打击,叫“二次核反击”更容易理解。这是一种遭受敌方核打击之后遂行核报复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核生存和核打击能力的重要标准。这种能力的具备,对中国这种宣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特别重要。

东风-5B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衡量是否,具备二次核反击能力,主要看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多位一体核能力。目前大部分有核国家,仅具备基本的陆基核打击能力,像巴铁、北棒等。主要是通过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携带有限的核弹头,以固定发射井或者机动发射。这种模式生存几率相对较低,容易被敌方发现并摧毁。



分导式多弹头示意图

除此之外还有海基和空基核打击手段,主要通过战略核潜艇和远程战略轰炸机两种载体来实现。相比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型和空射型洲际弹道导弹具有更高的生存几率和更强的威慑力。但相应的,这种技术手段的门槛也很高。目前拥有国产战略核潜艇的国家,仅有中美俄英法而已。至于远程战略轰炸机,更是只有美俄装备。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可最多携带10枚分导式弹头

目前中国具备成熟的两位一体核反击能力。由于轰6k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轰6N换装发动机,航程有所增加,但隐形和超音速巡航能力欠缺),所以中国并不具备成熟的空基核打击能力。
轰6N轰炸机,加装空中受油管,航程得到提高

下一步,发展媲美美俄的国产远程战略轰炸机,完善三位一体核反击能力,是中国国防战略的重点发展方向。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则寄托在传说中的轰20身上。

轰20是中国紧缺的国防重器


兵者诡道也


二次核打击能力就是己方在遭受敌方首轮核打击,甚至是饱和核打击之后,还能有能力进行核反击的能力

简单点说就是你被人家敲了一棍子,但敲不死你,接下来你还能拿板砖上去跟他拼命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别人就越不敢打你。


所以说,核大国往往会使用核三位一体来保证自己的打击能力,毕竟发射井这种传统路基不能跑,首轮核攻击肯定打这些地方,因此空基,尤其是海基潜射平台就非常重要了。毕竟鬼知道你家有核打击能力的潜艇藏在哪儿,一旦本土遭遇核打击,路基发射平台损失惨重,那海基就是拼死抽死对方的王牌。

PS:讲道理路基也不是一次性能毁掉的,还有一大堆机动的导弹车,甚至还有混在民用车队里的伪装导弹车,列车等等。


疯狗的轻武


二次核打击,即二次核反击,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是一个国家在遭受敌方一轮核打击之后,还有进行核报复的能力。说具体点,就是在核战争爆发后,由于核捆绑政策,拥核国家相互发射核武器,打击敌方境内所有的有生目标。在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一轮齐射之后,国家的大部分设施会遭到核武器毁灭,但是一些潜伏在隐蔽处的核武器依然处于战备状态,并且立马发射,报复敌方的核打击。



现如今几大核拥有国的核打击方式主要有三类四种方式。

第一,陆基核打击。陆基核打击分为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固定发射井发射的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另外一种则是使用TEL运输车运载,公路机动,无依托发射的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

▼这是固定发射井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阵地,所有设施都建在地表下,且有钢筋混凝土包裹,发射井设置有数米厚的高强度钢质井盖,拥有极强的抗打击能力。同时,导弹发射井一般布置在山脉之间,位置非常隐蔽,虽然不能机动,也拥有出色的战场生存能力。


▼这是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使用TEL运输车运载,最新的TEL运输车集运输,起竖和发射三个功能于一体,战时在我方掩护下沿着公路网机动。不仅可以利用国土延长射程,增强战术灵活性,还能提升战场生存能力。而且,公路机动弹道导弹采用固体燃料,燃料在导弹出厂时就已经填装完毕,不需要在发射时临时加注。这么一来,导弹发射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到达阵地后可以迅速发射,发射完即离开,生存能力比固定式发射井要高一些。

第二,海基核打击。现代海基核打击使用弹道导弹核潜艇作为平台,在战争发生的最开始,弹道导弹核潜艇就会立马离开港口,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前往事先标定的发射阵地待命。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而且水下还有海水作为掩护,所以只要弹道导弹核潜艇噪音足够低,隐蔽性就非常出色,可以避开地方的探测。而且弹道导弹核潜艇执行任务时进入海洋,原理本国国土,不会受到敌方核武器打击。所以弹道导弹核潜艇是最隐蔽,战场生存能力最强的一种核打击方式,也是各国二次核反击的主要方式。

第三,空基核打击。空基核打击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携带核弹头,经过上万公里的飞行到达敌方上空,然后投掷核弹头或者发射装备有核弹头的巡航导弹。这种核打击方式是三种核打击方式中最早的一种,也是效率最低,生存能力最差,打击能力最差的一种方式。所以现代战略轰炸机的主要作用其实已经不是核打击,而是核威慑。无论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还是海基的核潜艇都是国之重器,不轻易与人,只有战略轰炸机整天出来转悠,吓唬敌人。
总得来说,承担二次核反击任务的武器装备需要在敌方第一轮疯狂的核打击中存活下来,才有机会进行报复,所以承担二次核反击的武器装备需要极强的隐蔽性和战场生存能力。在三类核打击手段中,陆基和海基都具备出色的战场生存能力。陆基一般是发射井洲际弹道导弹负责第一次核打击,生存能力更强,更灵活的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负责二次核反击。而隐蔽性出色,远离国土的核潜艇一般在第一轮核打击中不会露面,它是二次核反击的主力,也是核大国国家安全的最后基石。


赤焰哒哒哒


二次核打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第二次进行核打击的能力,一般来说注重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国家都是一些承诺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比如中国。这些国家注重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原因是,如果真的爆发大型的核战争,这些承诺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一定会遭到其他有核国家的核捆绑式打击,为了确保自己的核反击力量能够在第一次核打击中存活下来,并且成功的进行核反击。

比如中国为了加强自己的战略核反击能力,在部署了诸多的核弹发射井之外,还部署了多种车载洲际弹道导弹,比如东风31AG、东风41等,目的就是增加核反击单位的机动性,让他们没有那么容易在第一次核打击中被毁灭,并且可以再遭受打击之后成功的对敌对国家进行核反击。而前苏联则部署了全年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不停息的运动的铁路机动弹道导弹。这些机动性优良的陆地核导弹就是与核弹发射井不同的二次核打击力量,也被称为核反击力量。

但是因为陆地目标始终会暴露在敌人的间谍卫星之下,所以那些注重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还把大量的核反击力量深藏于水下,把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安装到核潜艇上面,这就是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中的海军部分,中国装备了092和094两种战略导弹核潜艇,其中094型核潜艇常年深藏于水下,目的就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的核反击,让中国的二次核打击能力生效。


区域拒止


这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没人回答?所谓二次打击能力,就是能够在敌方第一波次核打击中幸存下来的核报复能力,通常指生存能力强大的海基核力量。这个概念是美国兰德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发明的。

起初,人们以为两个国家只要彼此都有核武器,就可以形成相互制约的恐怖平衡,两国关系也就稳定了。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如果一国核力量强大到能一次性消灭对方全部核力量的程度,势必会鼓励强者采取进攻性和侵略性行为,弱者也会因此惴惴不安,甚至铤而走险,两国关系因此就不可能稳定。

所以,不是你有我有核威慑就会出现,核国家关系就会稳定的,只有大家都有可靠的二次打击能力,也就是在遭到对方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的情况下,剩余的核力量也能给对方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相互核威慑才能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不用急着动手,因为后发也能重创对手,谁也不愿意先动手,因为你不但没有胜利的把握,还会招来猛烈的报复。所以,二次打击能力是核国家关系稳定的前提。

什么样的核力量具备成为二次打击能力的资格?只有一个要求——生存能力。敌人在发动核突击的时候,首先要打的肯定是对方的核力量,在三位一体的核力量结构中,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导弹更容易打,而弹道导弹核潜艇因为可以在大洋深入机动和隐蔽,故生存能力最强。因此,海基核力量通常就是一国二次打击能力的主体,这也是核国家一定要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原因。一国在遂行核报复时以对方的城市为主要目标,这一点也特别适合海基核力量精度不高的特点。

目前,五个合法核国家都有海基核力量,印度也在发展。


进击的女武神


就是某个有核国家先发制人,用核弹把你的核弹发射设施、基地等暴打一顿,然后你还剩多少能打回去进行报复的核弹,这就是二次核打击能力。剩的越多,二次核打击能力就越强。有核国家都很重视二次核打击能力,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担保自己不会首先遭到突然的核打击。如果没有二次核打击能力,那么挨了核弹还没能力报复,那不悲催了。尤其是如果没有二次核打击能力,那么还会大大助长对手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冲动心理。

二次核打击能力的主力是战略核潜艇,因为它可以借助海水隐蔽,很难被发现和摧毁。所以,美国的核打击能力一半以上是战略核潜艇,英法则完全将核力量放在战略核潜艇上,俄罗斯有三分之一的核力量在战略核潜艇上,我国现在也建造了多艘战略核潜艇,具备了一定的水下核打击能力。
而像陆基核力量也是重要的二次核打击力量,以现在的导弹预警能力,对方发射战略导弹之后,很快就能得知,然后迅速让公路机动的战略导弹进行机动发射,地下井内的战略导弹也会迅速打出去。也就是说,在现代导弹预警能力面前,指望突然袭击搞掉对方所有陆基核力量是非常难的,很可能两败俱伤。正因如此,俄罗斯才会不遗余力发展亚尔斯、萨尔马特等陆基核力量。(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