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菜,讓你從童年喜歡到現在?為什麼?

青衿夢塵


您好,我們是恰飯糰,是美食領域創作者。

關於題主問題:什麼菜從童年喜歡到現在,為什麼會喜歡?

我們有自己心裡的一道菜,希望把喜歡的經驗分享給您。

首先我們是來自上海的,上海就是國際化大都市,有自己的美食文化,不管是點心還是菜都是用心都是有自己文化背景的。

那麼什麼菜是童年的記憶,什麼菜到現在我們還喜歡呢?

答案就是鹹菜毛豆炒肉絲。

首先先介紹這道菜需要的食材,如下:

毛豆、鹹菜、豬肉、尖頭辣椒。

需要的調料如下:

油、食鹽、料酒、糖

那麼做法如下:

1.鹹菜洗好後切成小粒

2.毛豆去豆莢待用

3.豬肉洗乾淨後,切成絲然後放料酒、鹽、蛋清醃製10分鐘

4.鍋熱後放入油,等7成熱後放肉絲炒到8成熟

5.把肉絲盛出後,在放入辣椒煸炒

6.放入毛豆煸炒,等毛豆變色

7.放入鹹菜炒

8.再放入肉絲,加許少水再炒3分鐘

9.放入鹽、糖在炒均勻就好了。

那麼這是說做的步驟,接下來說下這道菜童年最大記憶是什麼?

作為上海人最喜歡吃泡飯和粥,其實這兩個還是粥有營養。但是不管怎麼樣只要配上鹹菜毛豆子炒辣椒就特別有食慾。

有時候可以當早飯也可以當午飯甚至晚飯都可以,只要有這道菜可以吃掉一鍋泡飯或者粥,因為實在是太好吃了。說句我們這裡一句名言:吃耳光都不會放下筷子。

總之這道鹹菜毛豆子炒肉絲就是童年記憶更是到現在都愛吃,但是友情提醒下醃製品這類還是要少吃點,因為空氣質量也不好,加上醃製品長期吃容易得咽喉癌,但是難得半年或者一年吃一次也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我們對這道題的答案,希望能幫助到題主可以去試試或者看過這篇文章也想去嘗試的朋友,我們是恰飯糰有對美食的見解,有什麼想說的也可以關注我們或者私信我們,謝謝。





恰飯糰


柳枝菜是我從小到大直到現在都喜歡的一道天然無公害之菜。

憶得童年時,每逢春來,豔陽拂面,紫燕雙還,白楊搖絮,河柳綠色,我們幾個小夥伴便騷動起來,不經意間一聲呼喊,就三五成群向河邊柳樹走去,到了那叢生柳樹旁,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個去年抽發的名條,折下來,把梢上細微之處折斷,兩個夥伴合作,一個正著擰,一個反著擰,聽到有啪啪響聲了,就鬆開,一個握住外皮,一個拉里邊白棍,由粗的一邊拉白棍,啾啾兩聲,抽出來了,好多夥伴就來搶,只有舉過頭頂,然後立下順序,才一截一截分開來,一頭捏扁,放到嘴裡吹起來,就這樣一邊鬧一邊吹,把剩下的抱到家裡,由大人們挑挑揀揀,就餘下青葉和未開的柳絮,便是柳枝菜。

柳枝菜的做法也很特別,先把菜洗淨,細小枝條揀出來,然後把鍋裡的水燒開,停火後,把菜倒進去,直到水涼以後再撈上來,用細棉布濾去水份,在乾淨托盤內趁著陽光曬一兩天,就成了柳枝菜,每每到節氣或全家相聚時,用涼水泡開,灑上鹽,滴點油,拌一點蔥花,澆一勺蒜汁,吃起來那叫一個美!

柳枝菜也是我們這裡的傳統小菜,過去都上不了宴桌,可不知現在為何,都成了宴席必有之菜,每逢此菜都是滿盤皆光,據說此菜清熱、解毒、敗火、利尿,究竟為何這麼惹人青睞,只有吃者才笑得出來。

這不,我又吃著柳枝菜,配一口小酒,清新滿味,香笑悠來!


中原輕風


我的童年是在南京度過的,從我記事起,每到過年就會吃到外婆做的南京版素什錦菜,這是江浙人喜歡的一道過年菜。我們家在過年的時候,總會在過年前後炒2-3次素什錦菜,童年的我每次都盼望著外婆炒好的素什錦菜,會吃許多許多,年復一年吃著外婆炒的素什錦菜,居然從來沒有吃厭。外婆去世後,再吃不到外婆味的素什錦菜了。後來看著小姨炒了幾次,自己琢磨著,學會了自己炒素什錦菜,現在我也會在每年冬天炒幾次素什錦菜,基本保留了外婆的味道,素什錦菜一直是我的最愛,我家也一直保留著記憶中的味道。

每年冬天到來,我家都會炒一大鍋素什錦菜,我家的素什錦菜配方:黃豆芽、芹菜、胡蘿蔔、豆腐乾、千張、木耳、香菇、黃花菜、雪裡紅、醬瓜、醬生薑、冬筍。有時候還會添加菠菜和薺菜。

現在看來,這一大鍋素什錦菜還真是符合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要求呢。我想我會一直喜歡它,一直吃下去,記憶中外婆的味道,記憶中江浙素什錦菜,從童年到現在,直至伴隨我到永遠。


pp隨波逐流


過去了這麼多年,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年,現在日子過得好了,食物也多樣化了。以前家裡窮沒有那些好吃的,只能吃些簡單的飯菜。還記得小時候,我在家裡最小,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我們三個都要上學,父親靠苦力掙錢維持家用,母親省吃儉用照顧我們成長。生活的窘迫實在難以維持,學費成了具大壓力,姐姐是老大,中學不得不輟學,幹起農活減輕負擔。媽媽那時就養了幾隻母雞,下幾個蛋就拿到集市去賣,攢錢給我和哥哥交學費,可能是因為哥哥看到家裡還是沒錢,小學畢業就不去上學了,幫家裡幹活。剩下我自己上學,家裡輕鬆了一些,當時上學都帶飯盒,母親就天天炒雞蛋裝飯盒裡,讓我上學吃。那時養雞也是不容易的,沒有什麼飼料,只能喂些野菜。母親起早貪黑精心餵養著這些母雞,除了給我上學帶,剩下的都拿去賣錢,她們也不捨得吃。這樣我一直讀到中學畢業,以後母親也一直養雞賣雞蛋,買家用的東西。媽媽炒的雞蛋特別好吃,軟軟的,顏色金黃,吃到嘴裡特別香。結婚到現在,每次回孃家媽媽都給我炒雞蛋吃,這道菜有營養不說,不光有媽媽做菜的味道,更有我對童年的回憶,一道特殊的永遠也吃不夠的家鄉菜!


愛笑的快樂姐


那當然是家鄉菜了,比如我們這裡的家鄉菜,我都是從童年喜歡到現在,每次外出打工上班,都很懷念家鄉菜。

我們的家鄉菜很多,比如菜豆腐,顧名思義就是用豆子和蔬菜做成的一種食品,菜豆腐是一種家常的菜。小時候,吃到嘴裡沙沙的散散的,哎呀,那個香啊。很多年過去了,現在想起來也覺著那時的那一頓菜豆腐為啥那麼香啊,唉,那時候生活條件差啊,能見到葉菜和豆麵就夠奢侈的了,現在依然非常喜歡吃。

第二個臘肉,臘(la)肉是指肉經醃製後再經過烘烤(或日光下曝曬)的過程所製成的加工品。吃純糧的豬肉,製作時火煙燻黑,醃製出的臘肉不僅保持了鮮肉的豐富營養,而且瘦肉質感爽口、噴香化渣。肥肉晶亮透明、香醇甜脆,入吃不膩,回味綿長。這都是我們農村人每家每戶都會有的臘肉,從小到大都愛吃。

第三個梅菜,其實就是一種醃製的菜品,歷史也有三四百年了,可想而知,這可是傳統的美味啊。在我們當地農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做的梅菜,以前家裡窮,梅菜也是我們主食的菜品。鄉間民用新鮮的青菜經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製成,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溼、不熱,不僅可獨成一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製成梅菜扣肉、梅菜蒸豬肉、 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鮮魚、梅菜湯等菜餚。以前家裡窮,買不起新鮮豬肉,每次都是拿家裡的臘肉炒梅菜,特別喜歡吃,讓人吃了還想吃。





盧林猛


大家好,我是曉鏡。

要說有什麼菜讓我從童年喜歡到現在,當屬百吃不厭的豬肉白菜燉粉條。

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諸肉不如豬肉。白菜豬肉燉粉條,香而不膩,營養豐富,吃上一大碗,熱乎又舒服。

小時候,家裡窮,一到冬天,村裡家家戶戶都要囤積大白菜和幾捆子大蔥過冬,我家也是,自己種過白菜,也買過,那時候,還不知道有大棚蔬菜,沒吃過,也沒見過,白菜便宜實惠,幾乎就是一整個冬天的蔬菜。白菜餡的餃子,包子,炒白菜,燉白菜,涼拌白菜芯,我媽變著法的做白菜給我們吃,幾乎天天吃白菜,也吃不煩,燉白菜的時候有時候有肉,有時候沒肉,感覺有肉的時候菜真香啊。對了,小時候,家裡有個罐子,專門用來盛豬油,白白的豬油帶著特有的肉香,燉菜特別出味,沒肉的時候放上點油脂渣,我和哥哥姐姐一樣吃的特別香甜。

如今,年齡越來越大,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想吃啥也能買啥了,冬天市場上的蔬菜琳琅滿目,茄子、蒜薹、西葫蘆,西紅柿、黃瓜等等新鮮蔬菜品種繁多,都鮮靈靈,水嫩嫩的,但我獨愛這大白菜,寒冷的冬天來上一碗,肉香,白菜好吃,粉條吸收了湯汁,滑爽勁道,吃在肚子裡,舒服。


我們這裡吃白菜豬肉燉粉條還喜歡裡面加點豆腐,或者牛肉丸子,既能當菜又能當飯,去飯店點菜,上一盤白菜豬肉燉粉條,一定特別受歡迎,這道菜首先吃光,在家裡,一家人聚在一起,炒菜做飯,家裡有老人的,一定會囑咐家人,燉個白菜豬肉粉條。這道菜,總也吃不厭!


鏡非臺


我最喜歡土豆吧。

小的時候家裡面種過土豆,吃的時候也很方便。最歡媽媽做的土豆餅,土豆切絲拌入麵粉加個雞蛋,煎成金燦燦的小餅,每天早上喝碗粥,吃兩個土豆餅,感覺超級幸福。

我弟弟喜歡土豆條,他也喜歡自己做,切成細條,洗乾淨後炸至金黃,上學的時候我最愛吃弟弟做得土豆條,現在有好多年沒吃過了。我們一家人都愛吃土豆,爸爸會做土豆燜雞,我最擅長炒酸辣土豆絲,所以土豆是我從小的最愛,也是我們一家人的最愛。



Li滿天星


藕盒吧!因為我是80後,81年的!老阿姨啦!小時候在農村家裡條件也不太好,不可能天天有肉吃或者好多好多好吃的!只有過年才有!所以那個時候很喜歡過年,過年了肯定得做很多很多好吃的呀!只有藕盒是我的最愛!把藕切成片,每兩片中間夾點拌好的肉餡,再調點麵糊,水裡放入適當的麵粉,再在裡面放上生抽,鹽,味精(那是還沒有雞精)胡椒拌勻。把夾好肉餡的藕放進去均勻裹上面糊入油鍋炸!我記得那時候媽媽邊炸我邊吃,不管吃多少媽媽都不會說我😀一家人炸的炸,裹麵糊的裹麵糊,偷吃的狂吃🤭🤭🤭好溫馨感覺好幸福的!現在我還是喜歡吃藕盒!一吃藕盒我就會想起小時候的小幸福小滿足!想爸爸媽媽!作為兒女的我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菲寶美食


牛肉麵

我七八歲讀小學那會兒,早上時間比較多,我爺爺每天都會帶我去他家樓旁邊的拉麵館吃小碗拉麵,當時是叫加州牛肉麵吧,記得當時喜歡吃到每天三頓都不嫌膩,價格還便宜,不到十塊,牛肉特別大塊,湯頭也好喝。

後來那家拉麵館關了以後,就好幾年沒有吃到,再後來初三那年在市中心開了一家叫李先生的餐廳,當時和我姥爺逛超市,餓了就去吃。當時是18元一碗,感覺還挺貴,後來面來了,嚐了下味道,才發現是小時候吃過的牛肉麵的味道,然後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幾乎每週都要去幾次。

後來,那家李先生搬到了火車站上,我只能大概兩週吃一次,因為成本比較高,打車來回加面錢就要一百,高中時代的我零花錢不算很多。

這個面,應該是唯一一種我能連湯都喝完的面了。至於為什麼會那麼喜歡,除了他甜鹹適度的湯頭以外,還有就是勁道的麵條和大塊的牛肉。李先生出了很多種麵條,但最喜歡吃的還是李先生牛肉麵,僅此而已。




吳琦大


我從小到現在最喜歡吃的菜是飯桌上最常見的菜——蓮花白,在我們老家也叫包菜,學名叫甘藍。我喜歡它因為它物美價廉,而且可以醃鹹菜,泡酸菜!

小時候,每年夏天,我媽都會買一大堆,用來醃鹹菜!我們小孩子也要幫忙的!就是把涼蓆拿到樓頂上,用水塔的水沖洗乾淨,然後把蓮花白摘掉外葉,大概沖洗一下就可以切長條並鋪到涼蓆上面。全部切完後就把包菜條鋪勻,在太陽底下暴曬兩三天。

夏天的天氣說變就變,我們還要留意變天。一變天就要趕緊衝上房頂收包菜乾啦!不然,媽媽的嘮叨可是會讓人受不了哦!

包菜半乾以後,就可以收回來交給媽媽醃菜了。記得要放蒜瓣、糖和好多鹽,但具體是多少比例,記不得了。

記得上了中學離家住校時,每個星期我還會從家裡帶一小罐我爸給我炒的鹹菜炒雞蛋到學校跟同學分享。幾乎每次我們都是一頓就分吃完了!

長大以後,知道鹹菜吃多了不好,離家也遠了,就很少吃到包菜鹹菜了。

現在的我喜歡吃熱火快炒手撕包菜!自己吃,也讓孩子多吃。作為十字花科的蔬菜代表,多吃它還可以抗癌,改善血糖和血脂,改善胃潰瘍等!

其實我喜歡的菜挺多的,但就是對它情有獨鍾!也許只是因為它帶有童年的美好回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