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金昌市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賴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東、柺子湖以南。面積4.7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還有1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沒有人類的足跡,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堪稱”沙漠珠穆瑪峰”。

巴丹吉林沙漠地處阿拉善沙漠中心,氣候乾旱,流動沙丘佔沙漠面積的83%,移動速度較小,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300米,最高的達500米。以複合型沙山為主,緯度30°~40°以東方向排列,系西北風的強大影響所致。高大沙山的周圍為沙丘鏈,一般高20~50米。

奇峰、鳴沙、湖泊、神泉、寺廟堪稱巴丹吉林“五絕”。受風力作用,沙丘呈現滄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觀。巴丹吉林沙漠佔阿拉善右旗總面積的39%,相對高度200~500米,是中國乃至世界最高沙丘所在地。寶日陶勒蓋的鳴沙山,高達200多米,峰巒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錯落,沙子下滑的轟鳴聲響徹數公里,有“世界鳴沙王國”之美稱。沙漠中的湖泊星羅棋佈,有113個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達74個,淡水湖12個,總水面4.9萬畝,湖泊蘆葦叢生,水鳥嬉戲,魚翔淺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譽。

沙漠東部和西南邊沿,茫茫戈壁一望無際,形狀怪異的風化石林、風蝕蘑菇石、蜂窩石、風蝕石柱、大峽谷等地貌令人歎為觀止,還有生動記錄狩獵和畜牧生活的曼德拉山岩畫,被稱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

在沙漠的西部和北部,還有兩個較大的湖盆,西部南北走向的古魯乃湖約180公里長,10公里寬,北部的柺子湖東西走向,約100公里長,6公里寬,湖濱地帶水分涵養較好。此外,在沙漠中還有多處泉水湧出,水質清澈,甘甜可口,可供人蓄飲用。


甘肅省金昌市巴丹吉林沙漠


在廣闊的沙漠之中,除了漫漫的黃沙,星星點點的湖水,還有美麗的綠色,為沙漠平添了幾分生命的痕跡。在沙丘的背風處,在沙丘的底部、湖岸邊、泉水旁,生長著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湖岸邊的蘆葦、芨芨草等植物可供造紙,梭梭、檸條、霸王、籽蒿、胡楊、駱駝刺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樹種,也是沙漠中動物的食物。沙蔥是美味的菜蔬,莎草、莎米的果實可做麵粉的替代品,沙棗的果實含有大量澱粉,可供多種用途,沙棘、白刺的果實富含維生素,可提取果汁、釀酒等。在沙漠之中還有多種藥用植物,鎖陽寄生在白刺身上,是珍貴的中藥材,而肉蓯蓉更有著“沙漠人參”的美稱。在這環境惡劣的沙漠之中,除了綠色的植物生命外,還活躍著許許多多的沙漠動物,它們已經習慣了那裡的酷熱、嚴寒與缺水,甚至身體的顏色也變得與沙漠相近,它們是沙漠中另一道流動的風景。

豐富的動物、植物資源與大量的硅、鋁、鐵、鈣等礦物資源使巴丹吉林沙漠不是什麼“不毛之地”、“死亡之海”,而是富庶的“聚寶盆”,有著巨大的開發價值。

景點分佈

甘肅省金昌市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湖

位於巴丹吉林沙漠的南緣,距離右旗額鎮只有90多公里,是進入巴丹吉林沙漠的門戶,為一個罕見的淡水湖,只有在沙漠的邊緣才有淡水湖,以後在沙漠中見到的海子都是鹹水湖。湖的南邊有一片茂密的樹林和蘆葦,北面是一座高達200多米的沙山,是著名的鳴沙山,從沙山頂上滑下,轟鳴聲如雷,湖的東邊建有棧橋通到湖心,湖中盛產魚,更為神奇的是巴丹湖的周圍還有好幾個湖泊,有的淡水和鹹水只隔了一個沙丘,甚至同一個湖泊中一半是淡水一半是鹹水。

諾爾圖

諾爾圖蒙語意為“海子、湖泊”,是巴丹吉林沙漠中面積最大的海子。湖的東岸就是接待遊客的營地,湖邊有一大片蘆葦,湖的北面有一排好大的樹,南北兩邊的沙山上是拍攝諾爾圖的最佳位置。

必魯圖海子

位於巴丹吉林沙漠最高的沙山——必魯圖珠峰的東側,湖邊有三顆大樹是她的標誌性景觀。

小海子

小海子的南岸只有一戶人家,房屋的後面有一個挺拔的大樹突兀在湖邊,對岸的沙山上可以拍到大樹在湖水中的倒影。

印德日圖神泉

位於必魯圖的西側,周圍有沙山、草地、樹木、蘆葦、水鳥等。最為神奇的是在鹹水湖中有一處3平方米大小的磨盤奇石,上面有108個泉眼,日夜不停湧出甘甜的泉水,按照蒙古族的傳統,男性可以接近神泉,女性則禁止靠近,真的有涉水靠近神泉品嚐聖水的衝動。

沙漠珠峰——必魯圖沙山

必魯圖為巴丹吉林沙漠中一個獨具神姿的奇峰,此峰相對高度500多米,比撒哈拉大沙漠的高峰還高70多米,為世界上相對高度最高的沙山,有“沙漠珠峰”之稱。峰頂呈南北走向的一把刀刃,登頂人員只能一字排開,GPS實測海拔1563米,在峰頂看東坡更加陡峭,坡度大約有70度。如果天氣晴朗,在峰頂可以看到周圍的7個海子,千里沙海一覽無餘,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壯觀之極。

巴丹吉林廟

巴丹吉林廟又稱蘇敏吉林,蘇敏在蒙語中為廟宇的意思,蘇敏吉林即有廟的海子,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廟海子。蘇敏吉林是巴丹吉林沙漠中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巴丹吉林嘎查“村”所在地。這裡有兩個較大的湖泊連在一起,湖邊沙山聳立,沙水相映成趣。蘇敏吉林最神秘的要算巴丹吉林廟了,這是一座典型的藏傳佛教廟宇,始建於1755年,是阿右旗境內唯一較完整的一座寺廟,最近剛剛整修一新,這是一座漢藏合璧的建築,座西朝東,寺廟外圍是漢式的院牆和院門,裡面是藏式建築的大殿,大殿外面的牆上畫有嶄新的壁畫。巴丹吉林廟的神秘之一:巴丹吉林廟深藏沙漠腹地,相傳修廟的一磚一瓦、一石一木都是靠人工運進來的,建築寺廟的材料是如何穿越那麼多高大的沙丘運達此地的?廟裡的大梁、頂柱絕非幾個人和幾匹駱駝能抬起,如此浩大的工程歷盡多少年才建成?神秘之二:該廟的選址很奇特,它處於兩個湖泊相接的地段,三面環湖一面臨沙,二百多年來,它既沒被湖水侵蝕,也未被沙漠掩埋,神奇的立於大漠深處,當年選址的人是根據怎樣的科學知識斷定它既不會深陷湖水又不會被黃沙吞沒?是神靈的保佑嗎?神秘之三:每當瑪尼喇嘛誦經傳的時候,蘇敏吉林的泉水就自動地噴湧出來,形成了非常壯觀的自然景象。後人將這眼泉譽稱為“聽經泉”,現在據說當人們站在湖邊大聲呼喚時,湖中的泉水仍會噴湧而出,怎麼解釋這種現象?拍攝巴丹吉林廟一般在廟北面的湖畔,前景是湖水,中景是廟宇和佛塔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背景是高大的沙山,這時巴丹吉林顯得更加神秘莫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