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横扫六国得到了哪些顶级宝物?现在还能找得到这些绝世珍宝吗?

一点一滴7569


鼎,本是上古时代用来烹煮或者盛贮肉食的器物,一般有三足的圆鼎或四足的方鼎。五六千年前的鼎多用黏土烧制,后来随着贵族的出现和治金水平的发展,很多刻有图案和铭文的青铜鼎开始出现。这个时候,鼎的功能由单一食用器物发展到祭祀用途。



相传大禹治水有功,舜禅位于禹,禹将天下划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夏初,禹令九州州牧献金(青铜),铸成象征天下的九鼎,每鼎还刻画有各州山川地貌。

夏朝灭亡,商朝兴起,商汤取代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亳(bó)京,盘庚(商第十九位君王)定都于殷后,九鼎迁移至殷(沫邑,朝歌)。商朝灭亡,周朝兴起,周武王召集众人参观九鼎并迁于镐京。周武王儿子周成王时,周公旦辅政。周公旦负责建成洛邑(洛阳前身),后又迁九鼎于洛邑。可见随着朝代的废立,九鼎成为了传国重器。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诸候用七鼎,士大夫用五鼎,以下只能用三鼎或者一鼎。换句话只有最高统治者才配拥有九鼎,周朝这一规定赋予了九鼎至高的权力象征意义,尊贵、显赫成为九鼎的代名词,也更平添了九鼎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

史上记载一则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讨伐夷戎胜利以后,在周朝京都洛邑附近阅兵。明着阅兵,实则示威。周安王感受到威胁,派周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国军队。楚庄王当面向王孙满打听,听说洛邑置放九鼎,鼎究竟有多少重量呢?王孙满一听知道楚庄王有觊觎九鼎之心,斥责他说,当年禹王铸造九鼎,鼎上刻有山川河流和神仙鬼怪的样子,为的是天下人能够记住这些,如果迷路了会知道回来,如果碰到鬼怪就会避开,禹王也是为天下着想,所以九鼎传了三朝,只有有德之人才配拥有。现在周朝代商而立还有几百年的命数,命数还在,你问了也是白问。楚庄王哑口无言,问鼎中原的典故却流传了下来。


公元前307年,秦国渐强,秦武王赢荡带领任鄙、孟贲几位勇士到洛邑,想一窥周室虚实。周赧王派遣使者到郊外相迎,赢荡直接奔入太庙明堂中窥探九鼎。赢荡围绕着九鼎转了一圈,赞叹不已。他以手指雍州鼎说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看守九鼎的官吏说:“此乃成王定鼎于此,未曾移动,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赢荡不信,用尽吃奶的力气,才将鼎抬离地面半尺。正要抬步,不觉力尽失手,喀嚓一声,将胫骨压断。众人急忙把他扶归驿馆,秦武王血流不止,疼痛难忍,到了夜半时分气绝而亡。


秦武王之后,秦国对九鼎的心思就没有停过。据说秦灭六国,秦始皇把象征天下之九鼎又迁到都城咸阳。应该说九鼎是传国之器,无论从文化内涵还是从象征意义来讲,它都是当之无愧的镇国之宝。

然而,自从秦始皇得到九鼎之后,两千多年来九鼎一直下落不明,凭空消失了。

有人说九鼎被秦二世镕化铸成了钱币,也有人怀疑秦始皇为了秦朝千秋大业不被改写,把九鼎藏匿到了水里。可是说法归说法,终究没有找到相关证据。


现在,随着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各地青铜鼎的相继出土,九鼎的传说也一次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很多人根据秦始皇陵的规格、规模推测,九鼎很有可能埋入了秦始皇陵。如果推测成立,是不是九鼎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你说呢!

本人头条号《走着聊着》,历史领域创作者,欢迎点击加关注!


走着聊着


秦始皇横扫六国尽得天下宝物,和氏璧、随侯珠和十二金人堪称是里面的顶级珍宝。其中,和氏璧被制成传国玉玺,在传承1500年后下落不明,十二金人则在600年后失传。但现在看来,失传最早的随侯珠反倒最可能在将来被找到。

和氏璧/传国玉玺:存世1500年后从世间消失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攻灭赵国得到和氏璧,命玉工孙寿将它琢为玺,又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上去,“传国玉玺”由此诞生。从此,“传国玉玺”被奉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历经汉朝、魏朝、西晋、东晋、南朝、隋朝和唐朝的传承,最终传至五代后唐时遭火焚烧而下落不明。

传国玉玺后来在北宋哲宗时、元朝忽必烈逝世时曾传闻出现,但都很快消失而不为人知。时至今日,关于传国玉玺的下落,仍旧是真真假假传闻不断,但始终没有见到真物现身。据说清朝有一枚仿制的传国玺,现在被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但这并未得到对方的承认。

随侯珠:失传最早,但在将来最有可能被找到

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攻灭楚国取得随侯珠。据说在春秋时期,龙王之子为报随国君主的救命之恩,送上一颗宝珠作为答谢礼,此珠因此得名“随侯珠”。随侯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成语“随珠和璧”、“珠联璧合”就是源于这两件宝物。

随侯珠存世的时间相对较短,它在秦始皇去世后便失去踪迹,不再为后人所见。《搜神记》中说随侯珠“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因此它很可能作为膏烛的替代物,被陪葬在秦始皇的陵寝中用作长明灯。

所以将来如果发掘始皇陵,那么随侯珠极有可能完好无损地重现天日。

十二金人:存世600年间相继毁坏失踪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尽灭六国,收天下之兵铸成十二金人。史载每个金人高三丈、重千石,也就是说高达十米,重达数十吨。金人上都刻有李斯撰文、蒙恬书写的铭文,堪称是无价的巨型工艺品。

所以严格来讲,十二金人是从六国取材、由秦国加工的顶级宝物,它们被立于阿房宫之前。这十二金人用纯金属铸成,体型巨大,原本应当很难遗失或者毁坏。但是在随后的600年间,十二金人先后遭遇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秦之乱,相继遭到破坏而失踪。

根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说法,东汉末年董卓毁掉了其中九个金人,前秦之乱中苻坚又毁掉了两个金人,剩下的最后一个则被百姓推到陕北的河中,十二金人从此再无踪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