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彩粉之曼陀罗”,神奇的西藏坛城沙画

你可知,在藏传佛教中有一种最独特也最精致的宗教艺术。不是每个到西藏的人都能有缘得见,只有每逢大型法事活动,才有缘得见,这就是奇妙的坛城沙画。寺院中的喇嘛们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日乃至数月。


但是,呕心沥血、极尽辛苦之能事创作出的美丽立体画卷,并没有用来向世人炫耀它的华美。用沙子描绘的世界,会被毫不犹豫地扫掉,在顷刻间化为乌有……细沙将被装入瓶中,倾倒入河流中。


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彩粉之曼陀罗”,神奇的西藏坛城沙画

天地一坛城

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属聚集的道场,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通俗地说,就是佛的家。藏语中称集阔,有中轮、轮圆 之意。在汉译时,坛城还有曼陀罗、坛场等不同的音译和意译。


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彩粉之曼陀罗”,神奇的西藏坛城沙画

坛城以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形塑绘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结构。坛城是所谓治的象征,治的反面就是乱。恶劣的天气,身体的疾病,荒凉的土地,野蛮民族,异教徒之国,这些都是乱。


通过建立一个坛城可以变乱为治。所以一个坛城可以表示几乎所有真实的或意念中之物:人的躯体,一个寺庙,一座王宫,一座城市,一片大陆,一个念头,一个幻景,一个政治结构。

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彩粉之曼陀罗”,神奇的西藏坛城沙画

一沙一世界

坛城沙画选用特殊细沙砌成。由于沙是构筑世界最基本的元素,沙坛城难建而易毁,美丽而脆弱,转眼就消逝,最能具体揭示世界"虚幻无常"的空性本质。所用的沙,是以手工磨制特殊石头而成,其中有黄金、绿松石、玛瑙等贵重金属和矿石;再经染色,方才成为沙坛城的基本素材。共有白、黑、蓝、红、黄、绿六色。一般而言,蓝、黄、红、绿、白五种基本颜色,对应着五方佛及五智。

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彩粉之曼陀罗”,神奇的西藏坛城沙画

沙坛城的制作需要数名乃至数十位训练有素的喇嘛合作方能完成。制作之前,喇嘛会先在台座画好垂直线、对角线、圆形等几何图案,做为构图定位基础,然后描轮廓线,再从中间开始绘制,逐渐向外。每一个步骤,都谨遵佛陀所传密续如法制作,至今不变。制作沙坛城的喇嘛,都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每一细节都须牢记,不可自创。


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彩粉之曼陀罗”,神奇的西藏坛城沙画

绘制坛城是一个艰辛而细致的过程,喇嘛要戴着口罩,事先磨成小颗粒状的沙子装在特制的锥形容器里,通过或轻或重的敲打控制流量,将沙子漏在模板上,细细堆砌、勾勒,而且要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稍有不慎,就要前功尽弃,依尺寸不同,需费时数日到数月不等的时间。


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彩粉之曼陀罗”,神奇的西藏坛城沙画

从艺术的角度看,整幅图画结构严谨,色彩丰富,借助沙粒这种富有层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将宗教的意义表现得十分到位。无论是端坐正中的佛,还是围绕在佛周围的神态各异的生灵,还是围绕在世界周围那一圈缥缈的气,都恰到好处的拥有了各自的神采,又和谐的构成了圆满的世界。更令人叹服的是,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限制了太大的改动的可能,因此整个图画必须一气呵成,就像僧侣们将自己脑中的烂熟的世界观默写出来一般。

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彩粉之曼陀罗”,神奇的西藏坛城沙画

从行为的角度看,僧侣本身的创作过程也契合了图画的意图。漫长的创作,成功后短暂的喜悦,然后是毫不犹豫的毁灭。当这个沙制的坛城在完成及法会过后。它将会被驱散。它是从外层的沙驱散向内层,代表一切老死后又回到它心中本初的状况。另外它又表达世事的无常和空性。

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彩粉之曼陀罗”,神奇的西藏坛城沙画

冬天的拉萨,它无关游客,只关乎信仰,跟随阿米罗罗的脚步,一起走进这个信仰的地域吧~

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彩粉之曼陀罗”,神奇的西藏坛城沙画

冬游西藏,详询阿米罗罗俱乐部教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