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建議,農民家自產的農產品進城裡菜市場賣可以免攤位費,產品價格由農民自己定,這行得通嗎?

星星之火要燎原


我是“農村戶口就是好”,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以下觀點僅是個人看法,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農民自己種的菜可以帶到城裡進行自由販賣

這種方法說實話,可以行的通,但是問題會很多。雖說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但是所謂的市場效應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

一、農民進入城市菜市場,同時可免攤位會

這樣雖說對農民的吸引力很大,但是有沒有考慮過其他賣菜商販的感受。都是賣菜的,農民就可以免攤位費,其他菜販子就不可以,中間必定會產生很大的阻力和不良競爭。

就算給農村的菜農在菜市場外另規劃一片地方,也會對其他菜市場的生意造成不良影響。

如果只是少數的菜農利用農用三輪車在菜市場門口賣,影響還小,如果大批農戶的菜進入菜市場,最後的結果也一定是一發不可收拾。

二、產品價格有農民自己定

不管任何產品都會有一個相對應的市場價,如果都是自己定價,那麼市場經濟也一定會亂。這就是國家為何每年都會出臺相應的糧食價格。

農村的菜農和菜市場原有的菜農也不免會產生一些價格戰。農村的菜農沒有攤位費,蔬菜也是自家產,成本相對低,價格自然可以低一點,利潤最後還是有不少。菜市場原有的菜農,每天的需要攤位費,蔬菜還要從菜販子手裡夠得,成本已經不低了,再加上農村菜農的競爭,你讓人家怎麼活。

三、質量保證

我並不是說農村菜農的蔬菜有多麼不好,而是為了產品質量,為了大家身體。畢竟不管在哪都會有“沒良心”的人。

農村菜農的蔬菜自由流入市場,質量保證也需要有關部門的監督。

題主也是為了農民考慮,但是現實問題也是要考慮清楚!


農村的小孩兒


首先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好專家,是一個真正關心農村的專家。咱先不說這種做法可行與否,咱只說說這種做法的好處。

農民種菜,直接入城,且免攤位費,於農民、於市民都有利。

於農民,積極調動種地的積極性,避免了萊賤傷農,擺脫了糧價低迷的困境。農民富裕了,可以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於市民,農萊直接入市,減少流通環節,萊價降下來了,節省市民的開支。若房價、萊價都掉下來,市民的幸福指數,肯定節節上升,國泰民安。

哎,可惜的是行起來,難啊……

誰真正關心此事?誰真正操辦此事?這許許多多,只能仰仗政府。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喜歡此文的,請頂起來。





下崗老三


有專家建議,農民家自產的農產品進城裡菜市場賣可以免攤位費,產品價格由農民自己定,這行得通嗎?

這是我在頭條看到的第一個好專家,建議在城裡菜市場為農民免攤位費,而且產品價格由農民自己定。這個建議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我以一個真實農民身份細細思考之後,我覺得這個建議並不能行通。


不說目前這個建議是否能得到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可,就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也不可能行得通。

  • 會出現一些偽農民

此建議對農民十分的有利,既能夠減少農民販賣農產品的成本,又能讓農民自主決定價格賣出好價錢。

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讓一部分蔬菜經銷商看到商機,採用一系列方法冒充農民,以期望獲得相關扶持,減少開支。

另外一方面,也會讓一部分農民走上二道販子的道路,從其他農民那裡低價收購農產品和土特產,然後在城市裡賣出一個好價格。這樣由於信息差的作用,其實大部分農民的收入還是沒有增加。

  • 趨利性也會產生產地之爭

其實產地租費的門檻,一方面是為了防止低廉產品和滯銷產品的入駐,另一方面是將優質銷售區域和普通區域分割開來。如果一味的免費為農民提供攤位,那麼可能會產生爭奪優質攤位的戰爭。因為不管是誰都有著趨利性,都希望自己的農產品能夠擺在顯眼的位置,獲得更多的收入。

此外,拿提供攤位以一個想為單位來說,自己種植蔬菜和農產品的農戶本身就很多,如果他們都湧入到市場,

那麼即使修建再多的攤位都會顯得不夠用。而如果採取分批進入的原則,又會違背這項建議的初衷。

  • 建議雖好,但要考慮到更多因素

一項好的建議不僅僅只是說要從農民的利益出發,更為重要的是能夠考慮全面,思索到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如針對此項政策,不一定需要完全免費,可以適當性的收取一定的費用。同時成立相應的部門,對菜市場農戶進行准入檢查,保證市場內農產品的質量,維護消費者的相關權益。此外,還需要制定一個最低價格策略,避免農民在賣產品的過程中產生惡意降低價格的行為。


愛茶者九號


這幾乎不可行,如果非要執行那麼就會出現許多假農民,就像村幹部親人吃低保一樣。

攤位都是固定的,任何東西被限制就會升值,有價值的東西誰會出讓,就目前而言,還沒聽說過哪個城市有那麼高的道德水平。我擺了十多年的攤,哪裡不收攤位費?即便是農村鄉街,同樣的要給攤位費,兩米攤位,最少十元錢,逢年過節一百元一天。城市有千元一天的攤位費


往事如風景如畫


筆者這些年的工作期間去過不少城市,可是很少有城市管理者允許農民免費進城擺攤銷售自家的農產品。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目前我所工作的城市——河南鄭州!

不但如此,鄭州市每年還會抽派部分人手,幫助瓜農尋找賣瓜的攤點或者幫助西瓜滯銷的瓜農處理變現。

早在十幾年前,鄭州市政府就允許或者默認周邊郊縣的農民在每年的5月份至10月份期間進城賣瓜,不但不收取任何的費用,西瓜以及其他瓜果蔬菜的價格也完全是農民自己決定。而作為一名在城市工作多年的新聞人,我曾經親身經歷了這些年來鄭州市區境內城市管理者與這些進城賣瓜瓜農之間的特殊關係。

如果大家每年的春夏秋之際來到河南鄭州出差或者遊玩的話,在大街小巷都會看到開車農用三輪車的瓜農,車上裝著滿滿的西瓜,然後不用擔心城管或者其他人員的驅趕。當然,這些瓜農也必須要確保自己的車離開之後,附近不能留下瓜皮紙屑等廢棄物,這也好比是是勤勞樸實的農民與體恤民意的城市管理者之間在長達十幾年間的一種默契或者是君子協定一樣。我給你場地和機會進城賣瓜,你給我保證城市的環境和市容。

作為一個西瓜愛好者,我在6月初的時候從這些瓜農手中購買西瓜的時候還是2塊錢,

而到了這幾天,我再去賣瓜的時候,這些西瓜的價格已經下降至了1.2元每斤左右。

隨著周邊中牟縣以及登封市這些西瓜的大量上市,進入鄭州市區的西瓜價格或將會在6月底7月初下降至1元每斤以內,依舊要高於往年同期的水平。

我國其他地區現狀,大多不允許農民進城賣貨

確實有一些專家建議城市應當允許農民將自產農產品免費在城市擺攤銷售,價格自己決定。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非常的困難,特別是對於地市級以上的城市而言,全國範圍內幾乎沒有多少先例,從實際操作上來看,也很難行得通。

即便是對於一些小城市來說,農民想要進城賣掉自家生產的蔬菜和瓜果,甚至連最基本的一關——進城都非常的困難。因為很多城市已經不允許農用的拖拉機或者三輪車在白天進城,而且幾乎全天“出沒”的城市綜合執法人員也不會允許這些菜農或者瓜農隨便的出攤來有損市容市貌。

對於此類問題,筆者所在的城市——河南省鄭州市政府每年夏天允許周邊瓜農進城賣瓜的決定可謂是全國各大主要城市裡的一股清流。

對於允許農民資產農產品免費進城售賣,價格由農民自己來定這個問題的可行性,筆者以為在小城市或者城鎮或許還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很多地區已經在這樣做,而且取得一定的效果。


糧油市場報


農民也不是你想象的那麼老實,你別想買便宜菜。以前我們這沒有超市,有一些農民自己種菜賣,價格看人定價,年輕一點買的就要價高,老一點的買要價低一點,沒個準價。後來有超市了更離譜,一群都蹲到超市門口賣菜、水果,天天按超市價來定價。比超市貴美其名曰我的新鮮,比超市稍低點就缺斤短兩。去年冬天我預定了10斤白黃瓜100,第二天去取要140。知道你要用又不能另找人買。今早晨買的煮玉米,信誓旦旦自己地裡新摘的,煮的有點大,剝開一看一吃去年冰凍老玉米,不在農村不知道,農民也有很多壞人。


絃斷有誰聽354


專家的建議非常的好,可是現實中,能這麼做,會這麼做的農民真的很少。

說現實的,我朋友家門口有幾畝地,他平時做點小工程比較忙。他叫他老婆以及老媽種菜,然後去附近的市場賣,附近的市場離家裡兩公里左右。而且賣自己家裡種的菜,只要不去市場的攤位那裡,是不收錢的。他老婆跟他老媽說,我們種可以,叫我們去賣,我們不去。

她們為什麼會這麼說,年老的,許多人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沒有經常與人交往,不知道從何開始。年輕的,你讓她去守著還不知道能不能賣得出去的菜,她也不願意,也放不下自己的面子。

我爸也是活生生的例子,我教他做廢品回收,已經給他找好了資源以及鋪好了路。做兩次他就不做了,不願意跟人交流。寧願在家裡養牛,養魚

現在很多的農戶,自己種養的已經很少親自拿去賣了。雖然說價格由農戶自己定,可是農戶一天忙到晚,更多的農戶選擇賣給商販。因為這樣可以他們就有時間做別的,商販購買力也大。不像自己拿去菜市場,能不能賣得出去都是未知數。


農村人雄起


我不僅支特專家的建議,還要為他點贊,不僅解決農民賣農付產品難,也使城鎮居民吃到新鮮便宜的蔬菜與瓜果,是一件利好的民生工程,不管別人怎麼說我,我要堅持支持專家建議,在此發表自已的看法。

一,專家這種建議早在50年就執行過,那時農民的農付產品〈糧食之內除外)只要在當地政府開一張自產自銷證明到外地出售,可受到當地市管人員的幫助,解決場地,免收相關費用。我們村盛產桃子帶有當地政府自產自銷證明,運往南京,蕪湖,高淳及一些集鎮銷售,都享受過這種待遇,今天專家的建議不就是傳承了黨和政府為民,愛民的優良作風。

二,現在三農問題是熱門話題,農民又是三農之中的核心問題,專家的建議不正是農民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幫助那些沒有退休金的弱勢群體的老農民,並非是那些年輕力壯在外務工的小夥子,為何不能社會的關注與重視。

三,這樣好的建議,應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可和相關領導的重視,習總書記說,群眾事無小事,何況此事實並非小事,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可以說是國富民強的新時代,為何不能把過去優良傳統發揚壯大。

四,我不贊成專家沒調研發表建議。我居住在鎮裡,離菜市場不遠,而且對此事非常清楚,而且也記下這方面有關問題,不僅是我表述觀點的依據,今天可以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1,我鎮(狸橋鎮)有6萬多人口,蘇皖二省交界,一個建於9o年代未的菜市場,已不適應現代活需求,每天早上十分擁擠。市場內的攤位全部出租給小攤販,市場周圍的老人種的菜挑到萊市場沒有場地擺,平時還好城管人員為了少麻煩,睜一眼,閉一眼,允許他們亂擺亂放,市場內十分混亂,給顧客帶來了不便。但是如果上面來人檢查,城管人員把那些老人趕得到處亂跑,並且雙方常有爭執,一次一位老太與城關人員你拉我推把一筐雞蛋打翻在地。

2,不僅對當地農民要關心,對外地攤販也要關照,不僅是就業的一種方式,是流通領域的一支力量,他們辛辛苦苦從外地把農付產品運到我地,不允許他們定下來賣,立馬趕走是常有的事。而他們的產品價比當地攤販相差一二元一斤,吃虧的是當地居民和外地攤販,高興的是當地攤販,支持城關的也是當地攤販。

3,解決這樣的矛盾,其實並不難,因為土地不是問題,在城市也不是在市中心,建好後,只要給他們提供場地,合理收點費,他們也可以接受,不一定要好的攤位。只要次序好就可以了。

4,我曾經有個解決此類矛盾的的設想,按照本地需求,蓋一棟銷售大廳,可設三大銷售處,1,固定攤位銷售處,2,當地農民自產自銷銷售處,3,外地流動攤販銷售處,三者是競爭的關係,對抬高物價有幫助,同時固定攤販能穩定當地的供應。


蔣山老徐


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環境裡,沒有照顧誰的這一條。不欺農就不錯了!


長安借東風63583187


只要是金錢💰社會,誰也不怕錢扎手,給誰讓利也是白搭,倒楣的還是消費者。市場經濟永遠是爾虞我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