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種植應該走什麼樣的種植模式,品種多樣化,還是單一化?

用戶8981841760664


其實種植單一還是多樣都無所謂,主要你的土壤營養得跟上,一定要用有機肥!我是做有機肥的,如果感興趣可以聯繫我![呲牙]


胸帶大紅花的


近十年來,我國葡萄栽培在栽培面積、產量、優質高效標準化栽培模式和管理技術方面取得了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的葡萄生產國。然而,葡萄栽培管理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導致葡萄與葡萄酒質量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市場競爭力差,出口量小,效率低。

  葡萄栽培現狀

  中國幅員遼闊,氣候複雜,土壤類型多樣。除香港、澳門外,其他省、市、自治區都有商品葡萄種植。葡萄已經成為中國分佈最廣的果樹品種之一。

  據國家農業部統計,截至2015年底,中國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198.5萬畝,產量1366.9萬噸,葡萄酒產量114萬噸。鮮葡萄產量自2011年以來一直是世界第一,葡萄種植面積自2014年以來已成為世界第二,葡萄酒產量是世界第八,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葡萄生產國。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葡萄生產逐漸集中在資源稟賦優良、產業基礎良好、出口潛力大、比較效益高的地區,區域優勢進一步顯現。目前,葡萄生產基本形成了西北乾旱新疆生產區、黃土高原乾旱半乾旱生產區(陝西、山西、甘肅、寧夏、內蒙古西部等)七個集中種植區。),渤海灣生產區(山東、遼寧、河北等)。),黃河中下游生產區,南部生產區,西南生產區(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和以吉林長白山為核心的山葡萄產區。

  在過去的十年裡,葡萄種植呈現出西移南移的趨勢。新疆、遼寧、陝西、江蘇、廣西、雲南和山東是鮮食葡萄種植面積較大的主要省市和地區。河北、甘肅、寧夏、山東和新疆是釀酒葡萄種植面積較大的省份,釀酒葡萄種植面積佔全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的60%以上。幹葡萄主要產於新疆,佔全國葡萄種植面積的5%。

  2014年,新疆種植面積佔全國葡萄面積的19.4%,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18.5%,居全國首位。它的產量繼續增長。二是河北省。

  栽培模式從傳統的露地栽培模式發展到設施強制栽培、設施延遲栽培、避雨栽培、一年兩收、休閒觀光、高效栽培等多種模式。葡萄設施栽培的發展不僅擴大了栽培面積,調整了葡萄產業佈局,延長了鮮食葡萄的成熟期和市場供應期,而且顯著提高了葡萄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截至2015年底,國家葡萄保護區已達到280多萬畝,涉及早期栽培、延遲栽培、避雨栽培和早期增加避雨等多種模式。雨棚種植面積最大,達到200多萬畝。第二,促進早期栽培面積為70萬畝。延期栽培面積達5萬畝左右。中國葡萄種植仍以鮮食葡萄為主,佔總種植面積的80%。釀酒葡萄約佔15%,幹葡萄約佔5%,果汁葡萄很少。

  歐美品種以巨峰、夏黑、藤稔和景亞為主,約佔總種植面積的49%,其中巨峰由於抗性強、果味濃郁,仍是我國東部渤海灣地區和南部產區最大的栽培鮮食品種,佔葡萄總種植面積的26.7%。

  歐亞種主要包括紅地球、無籽白、玫瑰香、維多利亞、無籽白雞心、美指、澤香、火焰無籽和深紅無籽,佔總面積的42%,其中紅地球佔23.3%,無籽白佔10.6%。

  近年來,大面積開發的品種有夏黑、87-1、熱毒香玉、熱毒翠霞、巨玫瑰、維克(Wink)、火焰無核(Frei無核)、陽光玫瑰、金手指、深紅無核等。目前,70%的葡萄品種是從國外進口的,30%是中國培育和傳統栽培的地方品種。

  釀酒葡萄品種主要包括赤霞珠、蛇龍珠、梅洛、霞多麗和西拉等。種植面積約佔全國釀酒葡萄的80%。赤霞珠佔49.6%。原產於中國的葡萄約有21%是毛葡萄、刺葡萄、山葡萄和山葡萄的雜交種,是廣西、湖南、吉林和遼寧的主要釀酒葡萄品種。

  幹葡萄品種主要是無核白葡萄,面積超過40萬畝,主要種植在新疆南部和東部。

  砧木品種主要是貝達,佔嫁接苗總栽培面積的83%。

  主要問題

  品種種植區劃落後,結構不合理,優勢和特色較差。

  全國尚未系統開展葡萄品種種植區劃研究,缺乏有遠見的產業規劃和佈局。各地區葡萄發展仍存在一些盲目性,存在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例如,在食用葡萄的生產中,巨峰和紅地球是主要品種。早熟、中熟優良品種和無核品種比例小,品種結構單一,面積小時可使用。一旦達到一定的規模,由於成熟期和集中銷售,銷售難的問題立即凸顯出來。結果,水果種植者壓低了價格,收益也減少了。

  同時,自主知識產權品種比例較低,主要品種仍以國外品種為主,如巨峰、紅土、深紅無籽、赤霞珠等。在過去的十年裡,雖然中國已經培育了100多個葡萄新品種,但大規模種植的卻很少。

  優質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滯後,種苗質量參差不齊。

  脫毒優質種苗繁育體系建設滯後、種苗生產管理不規範是當前我國葡萄產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葡萄育苗和管理主要由個體育苗戶進行,現代化、專業化、標準化的苗木生產企業少,苗木質量參差不齊,標準化程度低。由於缺乏國家和地方對果樹和苗木管理的規定,導致生產和流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尤其是苗木商利益驅動的“傳銷”行為,以及“新品種”的隨機命名和投機。因此,苗木繁育和流通不規範,苗木質量參差不齊,品種純度難以有效保證,限制了脫毒種苗、抗砧木嫁接苗等優質苗木新品種的推廣。葡萄檢疫性害蟲根瘤蚜和葡萄病毒病有逐漸蔓延的趨勢。栽培管理技術標準化程度低,果實品質一致性差。

  葡萄生產的標準化程度總體上仍然相對較低。許多生產領域尚未建立統一規範的生產經營技術法規或產品標準。優質標準化栽培的概念尚未在大多數葡萄種植者中推廣。盲目追求產量導致成熟期推遲、著色不均或不著色、含糖量低、口感差等。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場競爭力差,銷售價格低。

  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對葡萄的質量和安全有許多隱患。

  在葡萄生產中,農藥(包括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十分突出,存在“三亂”問題。一是濫用化肥。為了追求高產,不計成本地大量使用化肥。結果,土壤肥力和有機質下降,土壤酸化和硬化嚴重。二是濫用農藥,無病不防,濫用藥物的問題比較普遍,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科學綠色防控理念沒有得到很好落實;第三是濫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由於科技普及不夠,消費者意識不成熟,人們只注重大水果和好看的外觀質量。他們單方面尋求在早期市場以較好的價格出售它們。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過度調節水果的生長和成熟以及需要噴灑的東西。因此,水果的質量和安全得不到保證,在某些地區容易造成安全隱患,如過量農藥、重金屬汙染和葡萄中植物生長調節劑殘留。

  葡萄栽培管理成本增加,效益下降

  近年來,葡萄生產的勞動力成本大大增加,導致葡萄生產效益顯著下降。例如,新疆葡萄採摘季節的人工成本高達每天160元,而浙江的一些地方仍然不能每天僱傭100元以上的工人。提高葡萄栽培管理機械化水平,開發和推廣適合我國葡萄栽培發展的各種配套機械設備,實現農業機械與農藝的一體化,減少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迫在眉睫。

  產業化和組織化有待提高,品牌意識薄弱。

  我國葡萄栽培的組織化和現代化程度較低。它基本上以家庭為基礎,規模小,投資不足,缺乏組織,小生產與大市場矛盾突出。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規模小、數量少、功能小、品牌意識薄弱、市場競爭力不足,龍頭企業和農民尚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帶動產業的能力不足。目前,果農只有產品意識,缺乏商品和品牌意識,一流銷售的問題仍然非常普遍。

  發展趨勢

  “十三五”是中國葡萄產業結構調整、生產方式轉變和供給方式改革的關鍵時期。為了保持葡萄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轉變觀念。我們必須以節約成本、優質高效、綠色為發展目標,依靠科技創新,整合推廣節約成本、優質高效、綠色葡萄技術,建立優良品種、區域化栽培、標準化無毒種苗生產、科學高效的水土管理和經濟利用。栽培管理的規範化、機械化和智能化,栽培方法的確立,以及對葡萄休閒與健康栽培的重視,促進了葡萄產業的轉型升級和葡萄生產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小胖愛玩耍


我記得小時候家裡種植過幾十棵葡萄,沒到冬天還要挖溝把葡萄還要埋在土裡以免凍死!首先在秋天栽植能夠增強發芽率,秋天環境溫度轉變穩定,比春天的溫度轉變幅度小,而且空氣和土壤的環境溼度比春天高,格外有益於傷口的癒合和新根生長髮育。因而,秋栽葡萄的存活率一般來說達到95%以上,相比之下春栽的存活率就低一些。

然後秋天栽種可以提早結果豐產期。秋天栽種的葡萄春季不需緩苗,出芽生長髮育時間比春栽的提前20~30天,有的以至於當年就能開花結果,第二年就能普遍性結果。而春季栽種的葡萄當年並不可以開花結果,第二年才有極少數植株見果,第3年才能進到結果期,豐產期比秋天栽植的晚一年。

秋天栽種葡萄還能避免出現與糧、棉、油等農作物爭水肥。秋栽葡萄的季節是在等綿花、油料等作物澆灌、施肥之後進行的。進而減少了與別的農作物爭水肥的矛盾,有益於滿足秋栽葡萄對水肥的需要,保障了秋栽葡萄的種植產品質量。

秋季栽種的葡萄比春季種植的時間充裕。在中國黃海地域,葡萄秋栽的時間段從10月中下旬開始,到11月底結束,時間將近45~50天,比春栽的種植適期非常明顯長15~20天。


開著三蹦子游農村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時代,針對於信息時代的市場經濟,可以說是非常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對於葡萄種植產業來說也是很好的機遇,抓住了機遇還得有好的產品,所以面對信息化時代,好的產品才會有好的市場。

葡萄的品種比較豐富,致使很多葡萄種植戶不知種什麼品種適合自己。我國葡萄在品種種植方面沒有統一規劃,種植都比較盲目,導致各地區沒有合理的產業規劃和佈局。品種單一就形不成產業優勢,集中採栽和上市導致價格的下跌,種種跡象表明,品種單一是佔領不了市場的。

面對這種老一套的葡萄種植方式,必須進行產業的結構調整,改進生產種植模式,保證葡萄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葡萄種植要實現品種多樣化。葡萄品種多樣化種植可科學有效的應對市場競爭和市場需求。提前做好葡萄市場需求的調研,根據市場需求來種植葡萄品種;根據市場需求來種植早熟,中熟或晚熟,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集中上市,打價格戰。

葡萄品種豐富了,果品質量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滿足市場,實現效益最大化。品種結構上,朝多元化發展,合理佈局,科學管理才能實現葡萄種植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






鄉村輝子


個人以為葡萄種植應該單一化,規模化。這種方式我覺得有這幾點好處。一、有利於管理,防治病蟲害更方便,對人員的培訓更簡單。同一品種它的生物學特性想同,防治病蟲害和果園管理都一樣,修剪枝型可採用相同的方法。管理成本低。二、有利於出售,種果園不能和擺小攤的比。種果園就要在量上邊做文章,如果批發出去,你量少了裝不了車。和超市合作的話,量小了,你保證不了供應,沒法合作!

[捂臉]


農家陳勇


我個人覺得首先得根據您的經營方式,是做批發還是現場採摘。現場採摘需要品種豐富一些,這樣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次是種植面積,如果種植面積大的話比如3畝地以上可以種植2-3個熱銷葡萄品種。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到您。我們這一般在葡萄大棚裡種植,這樣可以提前採摘,價格要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bfb9818f89294deeb99297a28dd94a03\

村草王小明


這得看你有多少地,我以前在浙江寧波丁家山那邊葡萄很出名,更具時間種植什麼品種,早一點的夏黑,其次巨峰葡萄,都是擺在路邊賣,一般得三個品種,這樣別人來了有選擇性!



愛蘭花的小艾


目前葡萄市場不太景氣,需要自己過硬品質贏消費者認可,打出自己的品牌,辻更多客戶認識自己怎樣管理種植綠色優質葡萄,研究保存,研究深加工,肯定能贏得消費者口感


深山


如果地方大的話,比如幾百畝地,你就應該多樣化,因為不同品種的葡萄成熟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便於你銷售,單一了,我怕你成熟時來不及銷售


木頭歡子


葡萄一種的話,可以搞葡萄園,等到了葡萄大出時候後,歡迎市民自行採摘,批發,觀賞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