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殖民下的斯里蘭卡,沒了坎底的護持,佛教還能復興嗎?100

大家好,我是善文忠,繼續咱們的佛教史,歡迎您點擊訂閱留言和轉發,萬分感謝!

真是世事難料,誰能想到一手造就大英帝國的,竟然是荷蘭人!歷史有著無窮的魅力。今日的被迫屈服,或許是將來的因禍得福。今日的得意昭彰,也許引發未來的失落頹喪。福兮禍兮,未來的不可確定性,是任何預言家都不可以按照邏輯理論來預測的

英國殖民下的斯里蘭卡,沒了坎底的護持,佛教還能復興嗎?100

荷蘭的衰落

咱們接著說,工業革命之後,英國跟荷蘭之間的實力差距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到了1780年,英國人藉口荷蘭支持美國人的獨立戰爭,向荷蘭發起了新一輪的進攻。可惜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英荷戰爭中,把英國皇家海軍打得大敗虧輸的荷蘭海軍,早已經名不副實了。

100來年的舒服日子,讓荷蘭人的戰鬥意志和戰鬥能力都消失得無影無蹤。魯伊特這樣的絕世名將,威廉三世這樣的傑出領袖也沒有再次出現。荷蘭海軍被打垮了。世界各地的殖民地陸續丟失。就連過去100年間借給英國人天文數字一般的貸款,也因為戰敗的原因被英國人賴了不少帳。世界的金融中心也從阿姆斯特丹轉移到了倫敦。從此之後荷蘭人退出了世界舞臺的中心,成為了一個雖然富有,但對於國際局勢再也沒有影響力的二流國家。

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荷蘭參加了反法同盟,結果在1795年被法國擊敗,國王逃亡英國,荷蘭本土成立了巴達維亞共和國,也就是法國的傀儡國之一。荷蘭老家沒了,遠在亞洲的殖民地也就失去了依靠,當時荷蘭在南亞的統治核心位於今天印尼的雅加達。知道祖國被法國人統治之後,當地的荷蘭人成立了荷蘭共和國,宣佈接受法國人統治。

看到自己南亞的殖民地要丟,於是跑去英國避難的荷蘭國王宣佈印尼、斯里蘭卡這些荷蘭人在南亞殖民地,全部交由英國統治。並且把自己的命令以公告的形式由英國海軍帶去了雅加達。但是雅加達的荷蘭共和國,拒絕聽從國王的命令,宣誓繼續效忠法國。英國一看荷蘭國王的詔令不好使,那就別廢話了,打唄!

1795年下半年,英國人對留在南亞的荷蘭勢力發動了進攻。這個時候的荷蘭人哪打得過英國。幾個月的時間就戰敗投降了。1796年留守南亞的荷蘭長官正式與英國人簽訂了條約,把斯里蘭卡境內所有的荷蘭佔領區全部交由英國管理。拿下荷蘭人在斯里蘭卡的地盤之後,英國人用了幾年時間來消化吸收,等到穩定了局勢,他們就把目光轉向了坎底王國。

英國殖民下的斯里蘭卡,沒了坎底的護持,佛教還能復興嗎?100

工業革命帶給歐洲和世界的改變是巨大的

1803年英國人發動了第一次坎底戰爭。這場戰爭歷時兩年,坎底王國在付出了慘痛代價之後,最終還是擊退了英國人。一方面是因為經過幾百年跟葡萄牙以及荷蘭人的對抗和合作,坎底王國的軍隊的裝備水平和訓練方式,已經吸收了不少歐洲軍隊的要素。有能力跟英國人對抗。更重要的是,英國人此次投入的兵力並不多,他們的主力部隊都在歐洲,對抗一年前剛剛在巴黎成為法國終身執政的拿破侖波拿巴。一看沒能一口氣吃掉坎底,英國人也不著急,開始用自己的方式一點一點的影響和蠶食坎底王國。

在工業革命之前和之後的殖民帝國,對於殖民地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完全不一樣。工業革命之前的帝國主要乾的事兒就是倒買倒賣,從殖民地所拿到的產品主要是原材料、農產品和工業品,象香料、咖啡、黃金、白銀之類,它們輸入到殖民地的產品,主要也是一些手工業品和生活用品,但這些都屬於貿易往來,對殖民地當地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結構影響不大。因為歐洲本身也還是封建制,農業手工業為主的時代,二者在發展階段上沒有代差。

但是工業革命之後,歐洲國家領先的程度就相當大了,因為所謂的工業革命本身就是一個多元要素的結合體,它需要政治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做出改變,需要科學技術出現飛躍,需要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出現大的變革。因此這個時候的英國,能影響斯里蘭卡的東西太多了。那些大規模的工廠,各種大型的機器設備,蒸汽機,蒸汽機車,現代鐵路,蒸汽輪船,以及由此產生大量新奇酷炫而且又價格低廉的商品,帶給斯里蘭卡人的震撼將會多麼的巨大?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濟模式,帶給斯里蘭卡社會的結構性改變將會有多麼深刻?

英國殖民下的斯里蘭卡,沒了坎底的護持,佛教還能復興嗎?100

坎底滅亡了,根源是巨大的代差

英國人在戰爭手段沒能奏效之後,就在用這種經濟和生活領域的方式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斯里蘭卡。十幾年之後,1814年3月,拿破崙戰敗,巴黎陷落,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騰出手來的英國人隨即增兵亞洲,準備再次進攻坎底,正在英國人找機會的時候,坎比王國內部的出了問題。

這怎麼回事兒呢?原來就在一年之前,坎底有一個叫阿哈力波拉的大臣,對國王毗迦羅摩王師子心有不滿,發動了政變,但是被國王鎮壓了,僥倖逃生後就跑到了英國人的地盤。坎底國王惹不起英國人,於是就遷怒於這些叛變官員的家屬,一怒之下就把這些官員留在坎底的所有親人,不論男女老幼通通殺死了,甚至連已經出家為僧的親屬也不放過。

這一下就在大臣中間引發了劇烈的反抗,國王和朝臣之間的矛盾日趨激化,後來這些反對派之中就有人找到了英國人,請求英國人協助攻坎底。英國人正找不到藉口呢,一聽這個,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馬上就答應了對方的請求,調集了重兵進攻坎底。說是重兵,其實裡邊純粹的英國士兵估計也就1000人上下,但是這些人的戰鬥力,已經遠遠的超出了坎底王國的抵抗極限。

毗迦羅摩王師子雖然率領軍隊奮力抵抗,但是由於國內政局不穩,不斷的有人出來搗亂,再加上本國軍隊在戰鬥力上和英軍有著巨大差距的。這次參戰的英軍裡面,很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在歐洲打過拿破崙的,這些人打坎底的軍隊那真是不太費勁的。所以沒過多長時間,就被英國人擊潰,首都陷落,國王本人也被英軍俘虜。

次年3月,坎底的貴族大臣們跟英國人簽訂了坎底條約,正式承認了英國人的統治。坎底王國就此滅亡。

坎底王國,在歷史上面對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多次滲透和進攻,憑藉著自己的頑強鬥志和不俗的戰鬥力,歷經200多年而不倒,但在面對工業革命之後的英國,對方在滲透了十幾年以後,只發動了一次真正的進攻,幾個月的時間就國破家亡了。可見當國家之間的發展出現時代層面的差距,也就是差了一代的時候,所謂的國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多,戰士多英勇,都無法挽救民族的危亡。對於大國而言還有獲得緩衝自己勵精圖治的空間,而像坎底這樣的小國,幾乎沒有辦法避免亡國的命運。

總之整個斯里蘭卡完全徹底的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坎底面對英國人的壓迫,還陸續掀起了幾次起義進行抗爭,但是無一例外,在很短的時間內都被英國人撲滅了。斯里蘭卡人反抗的念頭也就漸漸熄滅了。英國人穩固了自己的統治之後,就開始轉頭對付佛教。他們採取的政策是表面上軟,實際上硬。

英國殖民下的斯里蘭卡,沒了坎底的護持,佛教還能復興嗎?100

佛教將何去何從

表面上英國人宣佈保護佛教。由總督代行過去國王的職責,可以授予僧人爵位,對於佛教財產也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僧人也可以四處傳教,佛牙舍利也被英國人保護起來,沒有進行破壞。但是在另一方面英國人卻停止了佛教的傳戒儀式,也就是說沙彌不能再受比丘戒而成為僧人。意思是現在的僧人可以正常傳法,但是讓你後繼無人。等現有的這批人逐漸老去死去,佛教就完蛋了。

與此同時,英國人先後把包括洗禮教會、西方教會、美洲教會、英國教會等等在內的諸多基督教派別引入斯里蘭卡,在全島各處廣建學校。當然這些學校都是教會學校。大規模的招收當地人的孩子,進入學校讀書。而且不收學費,畢業之後想去當公務員可以,想去英國人的公司裡面上班也可以。

而佛教也有自己的學校,當時的數量達到了1000多所。但是這些學校在師資,經費,教學活動等等方面,都被英國人卡的死死的。學生畢業之後也很難找到工作。時間一長了,佛教學校就開始陸續的關停,辦不下去了。

英國的這種行為引發了斯里蘭卡佛教徒的不滿,他們就開始跟英國人鬧,想要獲得平等的待遇,但是英國人卻因為佛教徒的反抗開始更加嚴格的管理佛教。原來還讓僧人四處傳法,現在不行了,到了每個月禮佛的日子,英國政府都禁止佛教徒去寺院裡邊聽法修行齋戒,後來甚至規定,全國所有的學校之中,每天的第一個小時都必須上基督教的課程,佛教的學校也不能例外。

這麼一來,佛教信徒們的日子就更難過了。這種被壓迫的情況,雖然佛教徒過去也不是沒經歷過,但是以前好歹有像坎底這樣的國家在護持佛教,現在坎底也沒了,斯里蘭卡全境都在英國人統治之下,那佛教還能復興嗎?誰又能在這種情況下挽救佛教呢?咱們下集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