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朝灭亡以后没人复国?

紫轩狼宇


这里是芒果论史!

秦国复国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旧六国也不能算是复国了,就比如说灭秦战争中名声最响亮的楚国,实际上是项梁一手扶持起来的,虽然楚怀王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者,但实际上楚国里谁说了算大家心里也都有数。在这个时间点里“死而复生”的六国哪里还是以前的六国呢?

起死回生

一代雄主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终于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但就在他离世之后这曾经覆灭的六国一个个又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我们可以认为,这所谓的六国不过是披上了一个虚伪的躯壳罢了,真正指引六国方向的其实是不堪秦朝压迫,揭竿而起的义军,曾经的六国统治者在“新六国”中已经丧失了话语权。


就拿最吸引了最多人目光的楚国来说吧,项梁最开始起兵的时候是没有打算立熊心为楚怀王的,后来范增向他进言,指出陈胜之所以失败在于自立为王,不能纠集旧六国民众,不能号召旧六国民心这一重要原因。项梁本身是楚人,家中前辈还曾经是楚将,于是才做出决策立熊心为楚怀王。

也就是说,立六国后人为王,打出旧六国的旗帜,为的不过是号召旧六国群众罢了,很少有义军是真心实意的想要恢复旧国。义军最重要、最急迫的任务是推翻秦朝,而与秦朝仇恨深远,又能有足够号召力的自然非旧六国莫属了,起义军打着六国的幌子才能利益最大化。

想来不会有人打出秦国的幌子,原因很简单,打出楚国的幌子可以号召旧楚人,打出魏国的幌子可以号召旧魏人,那打出秦朝的幌子,难道想号召关中的旧秦人吗?要知道,这个时候秦王朝还没亡呢,秦人的信仰还在,又怎么可能会去支持一个冒牌的“秦国”呢?


退一步说,当时的大环境下,“秦”是被人深恶痛绝的,虽然压榨民力都是秦上层统治者所做的决策,但天下人下意识的把这一切都归结到了一个“秦”上。如果有起义军来一个复立“秦国”,恐怕不能号召到秦人,还反而会被其余诸侯联军一顿痛打,可以说是费力不讨好了,没有人干这种事也就正常。

秦王子婴

虽然诸侯军没有打出“秦”这个幌子,但实际上秦末乱世之中还真的存在“秦国”。秦始皇嬴政是大秦帝国的第一任皇帝,秦二世胡亥是第二任,我们常说秦朝是二世而亡,可不是还有个“子婴”统治过一段时间的秦朝吗?为什么就叫二世而亡呢难道不是三世吗?

其实,子婴统治之时,已经没有大秦帝国了,赵高杀害二世胡亥之后,感叹天下大势群雄并起,秦已经丢失了大量的领土,哪里还称得上是一个“帝国”呢?这乱世反倒更像当初七国并立时的场景,于是赵高主动将“秦”降级,立“子婴”为秦王,而非秦朝皇帝。


这就相当于秦朝主动为自己降级,把自己和诸侯义军放到了一个等级上,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秦国复国”了。不过和旧六国的复国比起来,秦国的这种复国形式无疑是充满了屈辱的,堂堂大秦帝国,打得六国不敢拈弓搭箭,吓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马,没想到短短时间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属可悲,只能说历史妙不可言啊!

喜欢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芒果论史


秦朝灭亡后秦氏宗族复国基本不可能。既不能复国、也不敢复国、还不想复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秦国一直以来对宗族的打压。秦国比六国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王权高度集中,相应地就是贵族权力被压制。自从商鞅变法以来强调的是“军功爵制”,有军功才能封爵,有爵才能任官。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宗族在秦国时就和编户齐民差不多,对秦王朝并没有特殊血缘感情。所以秦的公族没能力复国。

第二,秦二世以及项羽的屠杀。秦二世登上皇位后,为了保证皇权不被染指,采纳李斯、赵高的建议,对诸王子、公主实行大屠杀。而在刘邦灭秦后,项羽入关又杀了一批,包括当时的秦王子婴。在这两次屠杀之后,秦始皇、二世的近亲也基本死亡殆尽,或许有漏网之鱼,但复国是不可能了。所以秦的公子也无法复国。

第三,刘邦统治关中以及汉承秦制。楚汉战争爆发的时候,秦人因为项羽的屠杀,对项羽是非常抵制的。而刘邦不但有之前约法三章的好印象,而且在进入关中后,也适时把楚制改变为秦制,这当然能得到更多老秦人的支持。既然有这样一个继承秦体制的政权,又能和仇人项羽保持敌对。所以秦国人也不愿意复国。


林屋公子


因为老秦人的觉悟高!这话,你信不?

反正我不是很相信。

因为六国人的觉悟跟老秦人在同一个战国时代的背景之下,他们意识差别不会很大。若秦人觉得天下为重,天下安比秦安重要。六国人也是同样的心理。因为一个天下的原则,是当时人的共识,一堆策士游说列国想要诸侯听其计成就王业或者霸业,难道这些策士没有故土?如果他们心中故土很重要,故土重要得大于天下,他们也不会离开故土去别国谋职。张仪、李斯、姚贾等六国策士不在乎自己为秦人,他们可以为了秦并天下出力。可见六国人也是觉得天下大于诸侯国啊。张良,项羽,田儋等人反秦,是因为他们原本那是六国的贵族,他们不能代表一般六国平民。六国贵族反秦,因为在秦朝他们失去之前的地位。六国普通百姓跟秦人一样,谁当天子,他们都在底层过日子没什么大差别。项羽、张良这样世代为楚将或者韩相,秦并天下后,他们世袭爵禄没了,怎么可能不怨秦。世代为楚将或者韩相也算接受过韩王或者楚王的大恩,他们为韩或者楚报仇,跟豫让替智伯报仇差不多。

老秦人不反,一来是因为刘邦入关后,安抚得很到位;二来是汉承秦制,所以在制度适应上秦人要比秦并天下那会儿的六国人幸福很多了。三来是祖龙家绝嗣,换天子也是正常的事情,加上刘邦对秦算是够意思,给祖龙安排了二十家守冢,楚、魏、齐各只有十家守冢。

第四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秦末的情况来说,是六国人受不了秦二世,就是秦人自己也受不了秦二世。秦二世上台后,逼死扶苏,又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然后,他又胡乱的调整了秦法,把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逼死了。搞得左丞相李斯具五刑腰斩。

第五点,秦人真的没有反吗?秦并天下,天下人为秦人。刘邦,不是大秦的泗水亭长?张苍,不是秦朝的御使?章邯不是秦将,他没降项羽,没跟着项羽入关的啊?

亡秦者,秦也!


柳氏异闻录


这个问题无非三个方面,秦人有没有复秦的力量,愿望和根基。

自秦二世任由赵高祸乱朝纲,对忠义之士大加残害以后,可以说秦国庙堂是上下离心,大家唯恐自保尚不能够,哪里还有多余的忧国忧民之心。同时,赵高也害怕秦国宗族势力对自己的反扑,所以对宗亲是屠杀殆尽,光胡亥的兄弟姐妹就杀了二十多人,也就是说秦国的宗室内部力量是损失殆尽。

秦灭后,有合法身份稍具威望的振臂一呼者,让老秦人奉为旗帜的人是没有的。这里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始皇帝实行郡县制,没有割据一方的宗族势力对朝堂的权臣进行制衡以及危难之际对皇室的有效支援。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的刘邦要开历史的倒车,还是要实行一定的分封制,并且与天下人约定非刘性称王天下共击之的深刻历史教训。所以说最具复兴大业理想的宗室力量无比孱弱,我们要明白一点,除了陈胜吴广是草根出身并被囚徒军团迅速扑灭外,真正动摇秦国根基的是那些心怀故土的六国贵族后裔。

之后项羽打残了想要和骊山军团兵合一处的长城军团,主将王离被俘,秦国最精锐的军队从此一蹶不振。巨鹿之战又坑杀了已经投降的章邯的二十万骊山军团。身处岭南之外的南越军团远隔万水千山,而且为了同化扩得的疆土已经过上了半农半兵的生活,还要时时提防东南侧反抗势力最大的楚国故地,加上赵佗的个人私心,实在心有余力不足。最具保卫帝国势力的军方势力已经瓦解怠尽。

再来说老秦人有没有复兴的愿望,答案是也没有,刘邦就空口白话的三条约定就收尽关中的百姓人心,由此可见秦国的暴政早已是民怨沸。另外一点也就是关中子弟损失惨重,老百姓不想打仗了。

最后,秦人也是没有复兴的根基的,刘邦入主关中,即定都咸阳,并在蓝田大营设置重兵,将老秦人看的死死的,根本就不给你重整关中平原,东出函谷关再图天下的机会。

所以说秦人复兴基本上是不切实际的妄想,哪里像帝国边缘心怀故国的楚地,有充分的战略纵深和民意基础,项氏贵族后裔才敢骚动不已。

如果您觉得本回答可堪入目,请点击关注作者,持续观看更多专注领悟的文章!


千曲知声


在六国灭亡以后 秦国军事集团总体分成四部分 首先边关30万纯老秦锐士 负责守卫边关同胡人作战 这30万军队 非常重要 甚至始皇帝对六国作战时 也没有调离一兵一卒 这个军队没有皇帝之令不得离开一人 由蒙毅统领 秦国是个法治国家 法早已身入人心 法大于天 这句话一点不为过 直至秦国灭亡之时 王离才在章邯的劝说下才敢私自掉一半军队离开 去参加巨鹿之战 结果全部战死或者投降 第二部分就是赵佗的五十万南越纯粹秦军以及当时始皇帝为了融合南越又把这五十万人的家属也迁到南越去了 这些人最后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全部病老于死南越 传说始皇帝对赵佗曾有密令 不管中原发生多大巨变 都不得踏足中原 他们的任务就是彻底融合南越 所以在中原内乱时 南越与中原的所有通道全部被封锁 直至刘邦称帝也未于中原有过一丝联系 第三部分就是地方武装部队由秦人和其余六国军民组成 这个军事力量在镇压军事叛乱时早已打光了 最后就是章邯组合了牢犯 打造了一支军事力量结果巨鹿之战全部战死或者投降 最后被项羽坑杀 那么也就是说秦军算是彻底结束了 第二就是老秦人 首先秦军吞并六国时已经打掉一部分了 第二就是吞并六国后为了融合六国 大量外迁 同时六国人也大量内迁 始皇帝巡游时才猛然惊醒 堂堂的都城咸阳 竟然老秦人占到三成都不到 由此可见老秦人被稀释成什么样了 最后老秦人不但没有融合六国 却被六国融合了 就这样七国重新融合 老秦早已成为过去时 一个新的民族诞生了她叫――汉。


四夕四喜


假设一下,当初去渔阳的九百多人中没有陈胜吴广,其中也没有类似陈胜吴广这样的人。很有可能就不会爆发大泽乡起义了!

正是因为有了陈胜吴广这样的核心人物,这九百多人才能汇聚成一股力量。随着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各地具有这种能力的人物纷纷响应。

为了使自己的势力更具有号召力,他们纷纷打出了原六国的旗号。在这些人里面,有些是真正的六国后裔,有些是六国的贵胄。跟六国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就拥立出一个六国的王,或者自称是六国的后裔贵胄。

所谓的原先六国复国,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等到项羽分封的时候,把全国分成了十八个诸侯国。这时候更加看不出原先六国的面貌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能算是六国复国了。

分封之后虽然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却也加强了对于地方的掌控力。这时即使再出现一个陈胜、项梁,也很快就会被就地缴杀!

拜胡亥所赐,秦朝的皇室宗族、将领,基本上已经被杀光。项羽进入咸阳之后,又把嬴氏一族全部杀光。可以说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光复秦国的人了!

项羽分封把原先的秦国给拆分了。刘邦封地为巴蜀和部分汉中,章邯和司马欣、董翳把剩下的地区又分成三份。

章邯和司马欣、董翳三人不得秦地的民心,自身不可能再打出秦国的旗号。他们自然也在时刻提防着秦人的反叛。

刘邦第一个进入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在项羽等人进入咸阳之前,刘邦就已经把秦地的人心收买过来。秦地百姓都“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刘邦向三秦发出“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由于秦地不满章邯等人,很多将领率众投降刘邦。很快章邯等三人的地盘就被刘邦所有。

这时候秦地的百姓基本上都认可刘邦为王了!

刘邦出函谷关之后,抚慰了关外的百姓。这时候刘邦觉得时机成熟,于是“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

可以说原先的秦国,又以刘邦的汉国形式出现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秦朝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不管是在社会发展还是在民族融合上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当秦朝灭亡以后,却鲜有人提及复兴秦国的口号,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秦朝是有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的延续,其对于别国之人来说亡国之恨难消

我们都知道秦朝的是秦国的延续,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延续。作为延续两千年之多的分封制导致天下人对于大一统的国家并没有多少概念。虽然在现代人看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一个伟大的功绩,但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并不是这样,反而亡国之恨要更多一点。对于原先六国的贵权阶级,在丧失优越感之后必然会以此来号召别人来复兴本国。


第二、秦王残暴,导致天下人离心离德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天下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只不过是在武力面前暂时屈服而已。但当秦朝还是一如既往的残暴不仁的时候,民众就开始爆发,起义。古代说出师有名,而在当时如果想推翻暴秦统治,唯一有煽动性的口号就是复国。


第三、秦朝末年,战争的原因让秦国故地遭到了严重破坏

因为秦朝的残暴,导致秦国原先属地的人民也是离心离德,秦可以说在当时已经成为不仁的代名词,天下大势,总得顺势而为。同时在秦朝末年的战争中秦朝本身的属地人民也遭到了惨烈的屠杀和破坏。秦故民四处奔逃,淹没在一次又一次的融合之中,所以也没有复兴秦国的民众基础了。


以上几点纯属个人观点,如需交流欢迎微信搜索 caitoultt


菜頭先生


项羽坑杀了二十万秦军、并杀光了嬴氏皇族后,秦人就没有想复国,只想复仇了。


而且,刘邦统治关中后,没有遵从“楚制”,而是根据萧何从秦宫中抢救出的秦政府典籍(包括秦朝的法律文告、地理图册、以及帝国的土地、户口、税收等珍贵资料),改依“秦制”,是为“汉承秦制”。如此,汉朝跟秦朝在制度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且嬴氏皇族已然死尽,秦人要复国则一无动力,二也不知道拥立谁,还不如支持刘邦,帮助刘邦灭项羽,报仇。

刘邦集团大多是楚人,但这些楚人在灭秦以后却并没有与秦人产生矛盾,反而成为了秦人的政治代言人。战国时代秦灭了楚,秦末楚灭了秦,汉初刘邦又率领着秦人灭了楚,到最后,天下都成了汉人,再无秦楚之分——到底是楚人灭了秦人,还是秦人灭了楚人,还是汉人灭了秦楚呢?这真是一段奇妙的历史进程。

顺便说一下,秦军剩余的精锐后来大多加入了由灌婴统帅的汉军主力骑兵——郎中骑,并在楚汉战争中屡立战功,打了不少硬仗。其中因战功封侯的军官更是为数不少,如左右校尉李必、骆甲,都尉王周,郎中骑吕马童、王翳、杨喜、吕胜、杨武等人,各有封侯七百户到一千九百户不等。

最后将项羽分尸的五人,正是最后这五位三秦郎中骑。


千古名将英雄梦



很多王朝灭亡后,残余势力都妄图复国。只有秦朝灭亡后,没有秦朝后裔妄图复国。原因有二:

一、秦始皇断子绝孙。

秦始皇的子孙巨大多数都死于胡亥之手。少数幸存的被项羽所杀。大秦帝国的创立者秦始皇断子绝孙。就没人领导复国了。

二、秦朝的暴政酷法。使天下苦秦久矣。

秦始皇虽然断子绝孙,其他秦国宗室成员为何没有人领导复国?

在秦朝。百姓生活在炼狱之中——天下苦秦久矣!而汉朝自刘邦、汉惠帝、吕后时期,皆黄老学派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老百姓从炼狱回到人间,没人再愿意回到炼狱了。

所以,汉朝建立后,没有秦朝余孽复国。即使是秦国故地百姓。他们也记得刘邦的约法三章。秦人也不愿复国。


杨朱学派


秦始皇扫灭六国,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本希望可以给后世子孙打下一座铁桶江山,可以世代相传,一世、二世甚至万世,可是在秦朝建立后短短15年就被灭亡,在秦始皇死后,他的子女们经历了什么,为何没有听说秦人复国?

大家都知道,秦二世胡亥并不是秦始皇指定的继承人,据记载,他是秦始皇的第18子,秦始皇死后,大宦官赵高联合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当的皇帝,胡亥虽然坐上了皇位,可是他的皇位毕竟来的名不正言不顺,生怕有一天被自己的兄弟取而代之,于是把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们!

据史料记载,胡亥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对自己的兄弟进行残杀,将"6公子戮死于杜",将12公子杀戮于咸阳市,汉字“戮”,在搜狗百科上的解释有“屠杀”的意思。戮力,合力,并力,如“~~同心”。此外,还有羞辱、侮辱之意,如戮民、戮辱等,可见,秦二世胡亥并没有让他的那些兄弟们死的痛快!

公子高在秦二世杀掉自己的18位兄长之后,惊惧不已,本想逃走,有恐连累家人,于是要求给秦始皇殉葬,公子高三兄弟拔剑自刎,至此秦始皇的儿子除胡亥之外,全部死绝!

据专家考证,秦始皇共有23个儿子,10个公主,胡亥在杀光自己的兄弟之后,又把自己的10个姐妹戮死于杜!

秦二世这一做法,直接导致秦朝皇室凋零,实力大减,再加上他的胡作非为,使得秦朝人心崩塌,在秦朝灭亡之后,秦人没有复国,秦始皇子嗣死绝应该算是根本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