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追肥之后,是立刻浇水好,还是过几天浇好?为什么?

小潘的日常vlog


尿素对于农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可以说尿素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肥料,尤其是当农作物快速生长的阶段,用尿素追肥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作物在迅速生长阶段,土壤中的养分难以跟上农作物所需的节奏,所以追肥是满足农作物生长的不要条件。生长期非常长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当中追肥的次数就越多,用到的尿素也就越多。

我们都知道尿素当中所含的氮元素是非常高的,主要补充的就是氮肥,虽然农家肥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氮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适合用农家肥来追肥,再加上农家肥使用过量容易导致土壤板结。因此有些农作物追肥用尿素更好,效果更佳。不过尿素追肥虽然效果较好,但是使用不当会造成尿素肥效损失较严重,这样不仅农作物无法充分吸收氮肥,花钱买的肥料没有充分发挥起作用。

农民再追肥期间主要用到的化肥是氮肥,磷肥,钾肥,而氮肥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不过氮肥是一种活性非常强的元素,如果施加不当就会造成损失。所以氮肥追肥不适合一次用量太大,应该养成少量多次的习惯,而且比例要控制好,这样才能实现高效高产的目的。在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尿素是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的,只有通过土壤当中的微生物转化成矿物质才能被吸收。所以尿素在被作物吸收得有一个过程,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尿素当中主要成分是氮肥,氮肥主要含碳酸氢铵,然后转化成碳酸铵,碳酸铵经过水解之后变长矿物质铵,最终才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

所以在了解尿素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就知道尿素并不是施加到土壤中就会理解生效,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才能北农作物吸收。关于题主问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尿素追肥往往是直接播撒在土壤中的,因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尿素首先要转化为碳酸铵,然后再遇水转化成矿物铵和二氧化碳,那么铵可以直接被作物根系吸收,而再遇水之前,至少要2-3天的时间转化。

所以综上我们可以分析得出,食用尿素追肥之后,不要立刻浇水,否则尿素溶于水之后就会导致流失,还没有经过第一个阶段的反应,尿素就已经导致流失,效果显然不好。所以建议在追加尿素之后,过2天的时间,我们再进行浇水,那么这样就不会造成尿素流失,同时尿素也能很好的转化成铵,被作物大量吸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少三番


你好?很高兴能回家你的问题,在农村很多人是在雨前或浇地前撒一遍尿素,其实是错误的。

尿素是一种含氮量非常高的肥料,在农村常常施用尿素给农作物进行追肥,由于氮肥含氮量高,深受农民的青睐。

很多人为了省事,就会把尿素丢到土壤的表面或农作物的根部,其实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尿素挥发,利用率只有30%,严重浪费肥料。

最好的做法就是沟施或者穴施,施完之后进行覆土,这样做不至于浪费,使尿素得到最大化利用。

尿素施入土壤中不会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在土壤中需要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分解成碳酸铵后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因为碳酸铵的性质很不稳定,很容易被分解成氨气挥发掉,所以尿素若施于地表,很容易挥发,浪费肥效。

尿素在转化成碳酸铵之前,不能吸附于土壤,如果施完尿素以后下大雨或大水灌溉,尿素会溶入水中,随着水分沉入土壤20厘米深处,或者随着水分流失,不易被作物根部吸收。

尿素在土壤中分解成碳酸铵的时间受温度的影响,夏季高温2-3天,春秋季需要6-7天。所以尿素施用后,夏天可以等上2-3天,春秋季6-7天,再给农作物进行浇水灌溉,这样才能得到最大化利用。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于生产多种复合肥料。其适宜范围较广,容易保存,使用方法简单,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肥料。

虽然尿素的使用方法很简单,但是施用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

一、不宜施用后马上浇水

尿素属酰胺态氮肥,易溶于水,在田间要转化成为氨态氮才能被根系吸收使用。在转化过程中,转化时间要随着田间土壤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施用之后马上浇水,尿素会直接溶于水后流失,失去其效果,造成肥料的浪费。

二、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或者同时施用

尿素转化成的氨态氮在碱性条件下会生成氨气挥发掉,这样也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因此,施用的时候不要与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或者同时施用。

三、不宜用量过大以及高浓度叶面喷施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因此施用量不必过大,要注意适度施用,避免造成浪费。并且在叶面喷施的时候,浓度也不宜过大,否则容易烧坏叶片,毒害植株。

四、不宜地表撒施

尿素适合深施,如果仅仅撒施在土壤表面,一是容易被杂草吸收,二是容易随着水分流失,还会出现氨气挥发等氮素损失等现象,浪费肥料和人工。

五、不宜与碳铵混用

尿素在酸性条件下转化成氨态氮的速度会减慢,如果在农田中混施碳铵和尿素,会浪费肥料,造成损失。

六、平衡施肥

尿素是纯氮素化肥,不含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中的磷、钾。因此,尿素应和有机肥及磷、钾肥等配合施用,以满足农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

七、适时施肥

需要在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施肥,这样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并且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是最有益的




农村娜些事


尿素是一种很常见的氮肥,种地经常会用到,拿来代替农家肥使用,用作基肥或者追肥,旱地、水田都能使用;那尿素追肥之后,是立刻浇水好,还是过几天浇好?为什么?乡居小菜也是种地的,没少见过人们使用尿素施肥,提主说的这种情况更像是旱地使用想浇水吧?其实,是可以浇水的,就看你怎么用了:

一、先了解尿素的一些特性

尿素容易溶于水,施用后在土壤的作用下水解后被农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而尿素被分解转化后形成的氨比较容易挥发掉,影响吸收,造成浪费,所以施用尿素不能直接表施撒泥土上,而是要挖开泥土施入尿素再覆盖泥土。

二、尿素追肥,浇水的选择

了解了尿素的一些特性,现在就说说用尿素追肥,以旱地种玉米、水田种水稻为例。

1、用尿素给玉米追肥

玉米追肥用到尿素,追肥时,农民的做法是在离玉米根部附近15cm左右的地方,挖开约12cm深的穴然后施入尿素,再覆土起来,一般追肥的时候也顺便培土的;而为了让玉米更好的吸收尿素养分,农民给玉米追肥时,不会选择土壤干干的时候追肥,而是在雨停后土壤湿度比较合适的时候挖土追肥。

当然了,若是当地比较干旱雨水少,看天气预报什么时候下雨,也有选择在雨前阴天施尿素给玉米追肥,尿素是深施覆土,而且玉米地也开垄种植,有一条条沟可以下雨排水,不怕淹,不怕冲走尿素肥料,雨前阴天施肥,到时候下雨了,土壤水分合适,更利于玉米吸收。

也就是说,地里含有一定的水分利于尿素的转化吸收,所以要是地里的土壤比较干燥,尿素追肥之后,可以立刻浇水好不用等几天,而且浇水是覆土之后再在土上面淋水渗下去,这样土层湿润正好合适;若是土壤不干燥,不用立刻浇水,几天后土壤比较干需要浇水时再浇水。

2、用尿素给水稻追肥

水稻是长在水田里的,水田里水分比较多,而用尿素给水稻追肥很常见,做法一般是把水田里的水排了留得比较少,高于泥土面一厘米左右再撒尿素,撒了尿素之后一般是5-7天这样不灌溉水到田里。

还有种做法是,把水排得比较少,水刚没过泥土面这样然后撒尿素,之后农民在田里用脚踩踩、搅泥,把尿素施入深的土层里,这样做顺便也给水稻松土透气,利于吸收养分生长;这种做法一般也是等一周左右再灌溉水的。

这样看来,水稻用尿素追肥之后,不用立刻浇水,而是等一周这样。

而不单是种玉米、水稻用尿素追肥这样,旱地里种其他的农作物也是讲究的,看情况来处理就可以了,施尿素要深施覆土,追肥要是土壤干燥就浇,覆土后浇水渗,让土层湿润;土壤不干燥就过几天泥土比较干再浇水。


乡居小菜


回答你的提问,我首先先问你一句,你追施尿素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给庄稼追肥吗?庄稼缺肥了,你把尿素撒上不管了,等着尿素晒太阳呀?你听那个专家说追施尿素后过几天再去给庄稼浇水呢?

尽管老农说话有点粗暴,但对不懂农业还不入行的孩子还是真关心的,所以说话也就不客气了,请见凉。

尿素,是农民常用的优质肥料,多用作追肥使用,也可以用做基肥。尿素主要含氮,含氮量46%点多,是氮肥中含量最高的,且肥效期长,是深受农民欢迎的好肥料。



老农经验:用尿素追肥后,应该立即浇水,但水不宜过大,更不宜大水漫灌。如水量过大,会造成尿素氮的流失,尿素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为什么说尿素追肥后要立刻浇水呢?

这就是我本文开头问你的话,追肥的目的不是为了庄稼长得好吗?尿素是通过水的作用,和水充分溶解稀释后,才会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但尿素不同于碳酸氢铵,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它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只有和水结合转化成氨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六、七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和温度有一定关系。



所以,追施尿素比照氮酸氢铵而言,劲来的慢些,要提前几天施肥为好,而且追肥后要马上浇水,但浇水不宜太大,以防肥力流失。

千万别听什么专家的,因为现实多数农民施肥作业都是撒施,如果把尿素晒上几天再浇水,太阳还不把尿素晒跑了,挥发是肯定有的。


乡野老农


关于尿素追肥,是立刻浇水好,还是过几天浇好。

答案是:根据所在位置的气温来决定,但不是立刻浇水。

尿素是一种中性肥料,施用后不会遗留残余渣质在泥土中,能在遇水情况下完全分解溶化。其型状为白色颗粒晶体。尿素有个独特之处,何含成分酞胺态氮,植物是不能直接吸收的,所以要通过微生物转化,才能达到被吸收利用。



如果追肥立刻浇水,就会溶化分解随着水分流动到深层土壤中,降低追肥效果,所以追肥尿素不能立刻浇水。


尿素施入土壤中,只有转化成碳酸氢铵后,才能被大量吸收,因为有转化过程所以肥效反应比较慢,一般提前4-6天施用。尿素在10摄氏度左右要7-10天转化,20摄氏度左右要4-5天。30摄氏度2天就能转化完成。掌握这个规律就可以根据当地气温进行追肥后的浇水时间。


奇农川仔


尿素是目前氮素含量最高的氮肥,氮含量46%,尿素属于中性肥料,对土壤无污染,是农业生产上经常用到氮肥。

虽然尿素是经常用到的化肥,但尿素这款氮肥与碳酸氢铵、硫酸铵这些氮肥不同,在使用上需要特别小心,一但使用方法不对,肥效利用率不高不说,还会发生烧苗浇根,严重时致使农作物大幅减产。

题主的问题是《尿素追肥后是立即浇水好还是过几天浇水好?》,在回答本问题前,先给大家讲解下为什么尿素用作叶面肥会比培土施入效果好。便于大家明白使用尿素追肥后是立即浇水好还是过几天浇水好。




为什么尿素用作叶面肥会比培土施入效果好

尿素属于有机态氮肥,施入土壤中是不能立即被农作物吸收,需要经过土壤中的水分水解后转化为氨后才能被农作物吸收,这也是目前尿素利用率(30%左右)普遍不高的原因。

尿素遇水后才能水解成为便于农作物吸收的氨,所以将尿素作为叶面肥使用,因尿素直接溶解于水中,能马上转化成为氨,肥效利用率能迅速提高到70%以上,这就是为什么尿素用作叶面肥会比培土施入效果好的原因。

尿素作为叶面肥肥效非常迅速,当天喷施当天大部分的肥效就被农作物吸收掉,在用量上也比培土施入的用量少了许多,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民喜欢将尿素用作叶面肥的原因。



注意

在农业生产上,也不是所有的尿素都适合作为叶面肥使用,因为尿素的成分中有一种叫作缩二脲的成分,缩二脲成分越高越容易烧苗,通常在使用尿素作为叶面肥时,都会要求农民选用缩二脲成分不超过0.5%的尿素。这个标准线内的尿素用作叶面肥是安全的,不会对农作物造成伤害。




尿素追肥后是即时浇水好还是过几天浇水好?

由前面所述,我们已经了解到尿素在土壤时水解时间需要4天以上,所以在农业生产上使用尿素时需要提前4天使用,这样才能避免农作物在需肥高峰期因吸收不到氮肥出现脱肥状况,引起减产。

尿素追肥后,是越早浇水肥效的利用率会越高,因为尿素水解是需要水分来配合,有水才能加快尿素水解成为氨,便于农作物早点吸收;如果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低,施入尿素后不浇水,所施入的尿素因缺少水分会很难水解,虽然有土覆盖,但时间拖得越长,养分流失得越多。



有些农民朋友为了贪图方便,喜欢将尿素直接撒施于耕地表面,这些撒施的尿素少了土壤的覆盖,能被利用的肥效只有15%~20%,对于这种露地撒施的尿素,更应该在撒施后马上浇水一次,让尿素早点水解便于养分渗入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

综上总结:尿素用作叶面肥肥效能提高到70%以上,将尿素用于培土追肥,在施肥后越早浇水越好。(完)


【南粤新农人】,每天分享各类农业种植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农业种植经验,喜欢本条内容的朋友记得点赞鼓励下,谢谢大家。

南粤新农人


尿素在农村或者农业生产中是最常用的一种化肥,因为其是在化肥中含氮肥最高的,氮肥同样是在农业生产中用量最为频繁最多的,所以尿素是最常用的化肥。

尿素即可作为追肥同样也能作为底肥使用。在农村尿素使用方式也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作为底肥使用就是直接施入土壤中,施肥后用泥土覆盖;第二种作为追肥使用,追肥使用中又可以小分为三种(1、直接撒在种植的农作物土壤上;2、用水或者人尿粪水稀释尿素灌根;3、用水稀释或者还加入其它物质后喷洒在农作物叶面作为叶面肥)。

尿素是直接不能被农作物吸收,因为其本身是分子状态只有尿素转变后成离子状态时才能被农作物吸收。其转化主要因素在于脲酶,这种物质存在大多细菌及真菌中而且植物本身也存在这种物质。


尿素的转化后成为碳酸铵而后又成为碳酸及氢氧化铵,这时就可被农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转化成铵时我们知道铵易挥发,而且也会跟随水土流失而流失。所以尿素最好是施放过后用泥土覆盖,同时不能让水流走,这也是为什么水稻在分孽期追施尿素后要堵水的原因。尿素转化时间根据温度及湿度决定,温度越高湿度适当时转化时间越快,相反温度低转化时间则慢。


知道了尿素的作用及其转化形态特征,我们在根据其特征进行施肥就很容易。至于浇水或者不浇水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保证水不流失就没有什么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尿素可以直接用水稀释追肥一样。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点赞,发表不一样的观点!


小晓农民


我来回答

尿素是固态氮中含氮量最高的一种肥料。并且在溶解后呈中性,所以适宜于各种土壤和农作物。它还有个好处就是没有副成分,在连年施用的情况下,也不会破坏土壤结构。

之所以尿素有这么多好处,所以在种植农作物中,施用非常广泛。如用作基肥、追肥和叶面肥。如题主所问,在施用尿素后,是及时浇水还是过几天浇水好呢?

我们以叶面肥为例:当农作物生长后期,叶片发黄时,需要喷洒尿素溶液补充氮元素。在无风的晴天时,为防止氮气蒸发,在温度低的早晨(无露水后)或下午喷洒后,仅过2天的时间就能看到叶片逐渐变绿。原因是尿素溶入到水里后,减少了水解反应的时间,促进了尿素溶解的速度,使叶片能及时吸收、利用。由此证明尿素在用水分解后,能被作物及时利用。

由此证明,在施用尿素时,不管用作基肥还是追肥,应及时浇水,并有利于农作物吸收。如果过几天后浇水,尿素在土壤内吸收水分少,分解慢而见效慢;如果地面施肥,更不容易分解,同时由于阳光的照射,地面温度高,易蒸发而不能使作物吸收。所以地面追肥时更需要及时浇水。为防止尿素在浇水中流动,可利用浇后立即施肥的办法,能及时分解让作物及时吸收。

综上所述,种植农作物在施用尿素后,及时浇水,使其早溶解,作物可及时吸收。因此雨后及时追施尿素也是比较科学的。值得注意的是尿素不宜作种肥,因为含氮量高,容易烧种。


70后英子姐


追施尿素之后是立刻浇水好还是过几天浇好?其实都可以的,只需要控制一下浇水量,达到表层5厘米左右的深度有水即可,切记不可直接浇大水。

尿素,成分是碳酰胺,也是中性的氮肥,不会在土壤中存在酸根离子的残留,对土壤的危害也相对小一些。但是,尿素也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能直接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只有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转化成碳酸氢铵、可以释放出铵根离子之后才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追施尿素之后立即浇水是否会影响到脲酶对尿素的转化效果。

在我看来,对于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的看待。可以根据土壤的墒情来判断是否需要立即浇水,以及浇多大的水。

1、土壤的墒情。有的朋友说追施尿素之后需要等待几天,等尿素被脲酶转化成碳酸氢铵之后才能浇水。但是大家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如果土壤的墒情不好、尿素在追施之后仍然长期以颗粒的状态存在,脲酶能对还是呈现颗粒状态的尿素有转化作用吗?不见得吧。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脲酶在土壤中是呈分散的状态存在,如果尿素不能的溶解,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脲酶的转化效率,毕竟尿素的追施主要是以浅土层沟施或者坑施的方式使用。也只有在尿素逐渐的吸收水分溶解、分散在土壤中之后,脲酶才会将转化作用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因此,我认为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尿素施用之后不能及时的溶解,我还是建议及时的适量浇水;如果土壤墒情比较好,尿素追施之后可以逐渐的溶解,那就没必要立即浇水了,只需要在追施之后观察土壤墒情酌情浇水就可以了。

2、浇水量。对于尿素追施之后的浇水量,建议能够将表层5-10厘米左右的土壤湿润即可,如果浇大水的话很容易造成尿素在土壤中向深层的渗透,毕竟根系吸收养分的主要是依靠须根,须根的主要生长长度在25厘米以内,只有主根的长度能接近犁底层的深度。所以,根系吸收养分的深度是集中在20-25厘米左右。如果追施之后浇大水,尿素会很快的随着水分渗入犁底层甚至更深的土层,这些尿素就会随着水分而流失造成肥料的浪费。所以,追施尿素之后可以视土壤墒情来判断是否需要浇水,以及浇水量的大小。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这个要根据各个地方不同区别来看的 ,南方和北方不同,追肥的季节多在春夏季,此时南方正值多雨,很多时候都是天无三日晴的,追施尿素后浇不浇水无所谓,或者根据天气来决定。

有经验的老农,往往会根据天气来判断两三日后必有雨,如果你在今天、明天把尿素施下去,那就没必要浇水了,这样就节省了浇水这道工序。

如果你在晴稳的天气去施肥,而又无法预测今后几天能否有雨下,那就一定要浇水了,浇水能快速地将尿素的肥力直接送达作物的根部吸收,避免在干燥的地里挥发。

其实许多地方都是根据各人使用的效果交流来操作的,如我们这儿有些人,选择在停雨后的第二天来追施尿素(前提是地里不陷脚),不用浇水,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