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对于给不给孩子配手机是怎么看的?

团圆妈妈爱阅读


觉得视情况而定。初中以下没必要。高中以上孩子有社交的需求可以配。其实配手机没任何好处。


头枕大洋听涛声


我是初中老师,也是班主任,我的孩子上二年级,我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说,现在对孩子学习影响最大的两件事就是家长溺爱孩子和家长给孩子买手机。现在我知说说手机对学生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家中没有给孩子买手机前,给家长许诺过买了手机后一定好好学习,一定服从家长对手机的管理等等。可以说,这些承诺是孩子为了得到手机而编出的谎言。孩子得到手机会怎么样呢?我也多次家访。家长最后悔的就是给孩子配备了手机。几乎所有家长在给孩子配备了手机后管不住手机。也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有了手机后,手机的用处不是学习,而是玩游戏、聊天等无益于学习的事情。

当然,在学校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于手机的管控非常严格。我的班级就是规定一旦查到学生拿手机到校,学生立即由家长领回家。但是学生在学校不能够玩手机,回家狠玩。有的学生在星期五晚上至星期天玩手机非常厉害。甚至一些学生在周末,手上就没有离开过手机。当然,这样的学生的成绩就不用多考虑了。这样的学生考试一般非常差。因为他们根本就无心学习。这也是家长最担心的。而且学生一旦有了手机后,成绩大幅度退步后,想再改变他们到好好学习的道路上来,更难。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到:

一定不要给自己的孩子买手机,这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很多家长自己认为能够管住孩子不玩手机。但是一旦孩子有了手机,家长根本就管不住孩子玩手机。这是很多事实已经证明的了。我班就有一位家长给我打电话,让我做好她女儿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在周末不要光玩手机。其实在我的班级里,像这样的家长有很多。他们主要是无法管住孩子。这就是他们最后悔的事。但是对于很多学生家长来说,后悔已经晚了。因为一些学生的成绩已经退步很大。甚至一些学生根本就不学习。

其次就是家长管好自己的手机。这包括不要把自己或家里人的手机给孩子玩,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特别是不要在小孩子面前玩手机。家长更不要把玩手机作为对孩子的奖励。这是非常错误的导向。最后就是监督好孩子不要与常玩手机的孩子一起玩。因为时间长了,孩子一定受影响。

管好孩子,让孩子不受手机影响,这也许很难。毕竟周围的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有手机。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必须做到不要给孩子配备手机。为了孩子的学习,也为了他们的未来。

对于孩子有手机,你的观点是什么?你赞同孩子有手机吗?该怎样管理手机?请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


初中人教版英语


大年三十,兄弟带着侄子回来了,打了一个招呼,侄子就自顾自的玩起了手机游戏,一直到吃饭,随便吧啦2口又回到了里屋,不用想又去看手机了,我还特意去看了一眼。晚饭如此,一直到深夜2点多,就一直在玩游戏。事情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我和爹妈都没人劝,下午我忍不住问了一句,这孩子带多大度数眼镜,兄弟说500 度左右,嗯 我说我当年是400 多度。就结束了谈话。是不是很诡异?主要是兄弟和兄弟媳妇太护孩子,导致我压根就不想谈论这个事情,就当没看见。下午父亲也是忍不住说了一句不敢再看手机了 ,休息一下吧。兄弟媳妇起身说了声 孩子歇歇吧,然后就自言自语说,俺儿平时不看手机,就放假这2天玩玩,初五就该上课了。我问学习怎样,还可以,老师说了 没有见过这么踏实的学生了。

我一下子无言以对了,好吧 ,已经初三了,今年夏天见分晓。

其实我觉得孩子没有错 ,错的是家长,手机也没有错,错的还是家长。


果果爹申请


个人觉得不应该给孩子配手机。亲身经历,我初中的时候家里给买了智能手机,从此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荒废学业。当然目前看来,学生也其实需要手机这样的数码设备来多了解外界,(我父母当初也是这样的考虑)如何控制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目前看到最好的办法就是魅族手机的家庭守护功能,家长实时监控孩子的手机使用,控制娱乐软件的使用时间,还有定位防诈骗等功能。我弟现在也要初中了,现在就考虑给买一个这样的手机,真的挺好的。






一起领略世界风采


我是一个六年级学生的家长,我的孩子没有配手机。为什么呢?这跟我小的时候的经历有关,大家都熟知我们80后是伴着电视长大的一代,我是出生在县城的孩子,生活那些可以说衣食无忧,当时我们班里有很多同学都是被电视节目所毒害了的,有的甚至初中成绩还不错的,上了高中后因为迷恋明星偶像、电视剧等等,有的同学甚至是看电视差不多看成高度近视,一旦有了这些爱好和习惯一个人便无心学习了,直接告诉你吧:不要说有理想有追求了,前程似锦那已经是无处谈上,所以我从小就很注重孩子阅读方面的培养,不引导他看电视和玩手机,自己平时也以身作则,没有事情的情况很少用手机,孩子能够正确去对待。而现在这个年代的手机比电视的毒害还要大的多,孩子们不知道哪些是对还是错,什么直播、什么明星这些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的偶像,不知道如何卷入了“是非纷争”,当孩子们长大,才悔之已晚!所以,孩子使用手机一定要慎重,如果他还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家长要慎重!!

我不去看那些所谓的什么案例,所谓的“定规矩”,我只根据自己的亲生经历说话,手机信息量巨大、内容过于复杂化,比电视的吸引力大上100倍,孩子一旦喜欢上的话,更加无心思学习。


团圆妈妈爱阅读


在家里的小区我遇到一群学生,在谈论“王者荣耀”时滔滔不绝,说着游戏里的专用“术语”,听得我也是一头雾水。

王者荣耀,我想这款游戏好多家长都不会陌生,你的孩子是不是已经玩游戏上瘾,导致成绩下滑......

家长或者亲友,也许为了联系方便,也许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纷纷给孩子配备了智能手机。但是连成年人都把控不了的手机,把它交给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学生,各种诱惑力往往会使孩子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导致一个个必然恶果。

1

成绩直线下滑

只要有手机的学生,无一例外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因为只要有手机,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

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这个虚幻的美妙世界里。

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凡是出现成绩突然下滑、厌学、逃学、辍学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不是上网成瘾就是有了情感问题。

2

考试作弊,带坏学风

用手机软件可迅速搜出试题答案,方便。用微信群发把答案公布,众多人受“益”,提分快。所以在成绩检测时,有的学生就通过手机作弊,弄虚作假,欺骗家长,欺骗老师。

这种不劳而获,太轻松,学生认为找到了捷径,课上精力分散,学习不认真努力,完全靠作弊取得成绩。小学初中学生甚至用手机互传作业答案,真是百害无益。

3

色情泛滥,腐蚀心灵

2016年5月13日,有报纸刊登了一则名为《吓坏家长,10岁女孩入QQ群看黄片》的新闻,引起大家震惊。其实通过网络看到色情暴力其实很容易,随便一搜索就可以接触到大量黄、赌、毒……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学习的黄金期和生理、心理的躁动期,加上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手机色情的诱惑,进而沉迷其中。

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大量传播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4

身体虚弱,精神失常

中小学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运动增强体魄,一旦沉迷于网络世界,有时一整夜躲在被窝低头看手机,使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还会影响头脑发育,导致神经紊乱、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

长时间地玩手机上网,忘掉周边的生活、亲人,很容易诱发他们青春期自闭症、青春期孤独症等心理疾病;还会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症,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网络成瘾者还会出现偷窃、伤人等过激行为。

5

近视成灾,影响择业

我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居世界第一,近视发生率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更是高达50%至60%。近视人数连年攀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美国军方甚至得出了中国学生近视眼太多,空战拼飞行员消耗拼不过美国这样的结论,决不是危言耸听。经常玩手机,对眼睛的危害是很大的,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假性近视,同时也可能引发很多其他的眼部疾病。

近视眼对考大学选专业也极为不利:

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报考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法学专业等专业。

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报考医学类专业、生物工程、动物医学、地矿类、能源动力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及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不能报考本科的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业,军校 相关专业。

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报考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法学专业等专业。

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报考医学类专业、生物工程、动物医学、地矿类、能源动力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及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不能报考本科的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业,军校 相关专业。

6

带坏他人,影响一片

学生使用手机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在宿舍深夜不睡,甚至三五成群一齐玩游戏,干扰他人休息,影响别人学习。

同时,也带给同班或同宿舍同学巨大诱惑,父母不给买、他们也想方设法弄手机,就最终也被带上这条不归路,使家长十多年的辛勤培养付之东流,可谓害己更害人!

7

性格冷漠,亲情疏远

一个班的学生往往建多个群,每个群里都有好多同学在线,乱七八遭聊得不亦乐乎。互传作业答案,互相介绍玩游戏的经验,却和家人交谈得少了。

上网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怪异,整日沉迷在网络虚玄世界,迷迷忽忽。

对学校任何活动不感兴趣,就是体育课也不想活动,什么也不想干。好不容易过大周或放假回来了,父母都想着跟孩子多说几句话,可是孩子都自顾玩着手机,手机成为亲情杀手。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会让多少父母感到一些悲凉。

8

乱交朋友,校园欺凌

学生用手机在校内建群立派,一旦与同学产生纠纷,一呼百应,极易打群架。而且有手机也方便了结交男女朋友,不仅没好结果,反而容易产生感情纠纷。

中学生打架十有八九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常有发生,而且性质恶劣,手段残忍,丧心病狂,令人发指,而这些手段几乎都是从网络上学的。更有甚者和混社会的同学去违法违纪。

9

盲目攀比,不择手段

羡慕别人有手机,不择手段购买,可以谎称学校收费,可以从一日三餐中省。为买到更好的手机,更是不顾一切。

去年报道一个10岁男孩偷偷从家里拿走1.4万元,花7000多元买了iPhone5s手机、配件、路由器等,孩子事后给出的缘由是很多同学都有智能手机,可自己的手机不是智能的。甚至因没钱买新手机,产生了偷同学、亲人……的钱。

10

性格扭曲,频现命案

2017年初抚州临川二中发生命案,高三学生雷某课间玩手机被收走,班主任孙某要求通知家长,雷某不满,持刀杀害班主任。这是一个典型手机惹祸的案例。

2009年2月11日,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天津一名15岁少年因为几乎一整天都在电脑边玩游戏被母亲抱怨后,用铁棍猛击母亲头部,致母亲死亡。

2009年6月,苏州一名16岁少年因沉迷网络被父母批评后跳楼身亡……一个个案例,触目惊心,手机之害,贻祸无穷,罄竹难书。

家长到底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配一部什么样的手机?这些问题确实让很多家长犯难。有一部手机,可以及时联系到孩子,但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一部手机相当于一台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几乎无所不能,不可避免就会占据学生不少的精力和时间,从而影响孩子学习,甚至对于品牌手机的追捧,更让孩子产生攀比的虚荣心理……

有个聪明的家长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

孩子要求买手机,他不说买还是不买,而是拿出一张纸递给孩子说:“儿子,爸爸不反对你买手机,但是做任何事情前,我们都要先考虑好利弊。你把用手机的好处写在这张纸的正面,然后再把用手机的坏处写在这张纸的背面。如果好处比坏处多,我们就买。”

这个家长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把决策权交给了孩子,这样就会使孩子觉得家长是民主的,并且因为是自己的决定,所以责任当然要自己承担。

这个孩子写得很认真,写完后交给爸爸看。

爸爸看了说:“你写的还不全面,爸爸再帮你补充一下。”

然后爸爸也在那张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写完后父子俩一起讨论,好处和坏处的数量基本差不多,那就要看看好处有多重要,坏处是否能避免。

于是孩子信誓旦旦地写下了避免每个坏处发生的办法,并保证万一没有做到,爸爸可以收回手机。

其实做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是否该买手机的问题了。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孩子很多好的习惯,比如:遇事要先思考,权衡利弊再做决定;自己做的决定就要自己承担后果。不管最终是否买手机,孩子都会感觉自己的要求得到了家长的尊重,会感觉爸爸是民主的,并且对他是足够信任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并能勇于承担后果。

所以如果可能,还是建议孩子不要用智能手机,可以配一部老人机。但前提是孩子肯主动交出来,这就看家长的教育艺术了。


云飞扬帅哥


有利也有弊

在家里的小区我遇到一群学生,在谈论“王者荣耀”时滔滔不绝,说着游戏里的专用“术语”,听得我也是一头雾水。

王者荣耀,我想这款游戏好多家长都不会陌生,你的孩子是不是已经玩游戏上瘾,导致成绩下滑......

家长或者亲友,也许为了联系方便,也许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纷纷给孩子配备了智能手机。但是连成年人都把控不了的手机,把它交给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学生,各种诱惑力往往会使孩子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导致一个个必然恶果。

1

成绩直线下滑

只要有手机的学生,无一例外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因为只要有手机,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

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这个虚幻的美妙世界里。

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凡是出现成绩突然下滑、厌学、逃学、辍学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不是上网成瘾就是有了情感问题。

2

考试作弊,带坏学风

用手机软件可迅速搜出试题答案,方便。用微信群发把答案公布,众多人受“益”,提分快。所以在成绩检测时,有的学生就通过手机作弊,弄虚作假,欺骗家长,欺骗老师。

这种不劳而获,太轻松,学生认为找到了捷径,课上精力分散,学习不认真努力,完全靠作弊取得成绩。小学初中学生甚至用手机互传作业答案,真是百害无益。

3

色情泛滥,腐蚀心灵

2016年5月13日,有报纸刊登了一则名为《吓坏家长,10岁女孩入QQ群看黄片》的新闻,引起大家震惊。其实通过网络看到色情暴力其实很容易,随便一搜索就可以接触到大量黄、赌、毒……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学习的黄金期和生理、心理的躁动期,加上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手机色情的诱惑,进而沉迷其中。

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大量传播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4

身体虚弱,精神失常

中小学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运动增强体魄,一旦沉迷于网络世界,有时一整夜躲在被窝低头看手机,使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还会影响头脑发育,导致神经紊乱、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

长时间地玩手机上网,忘掉周边的生活、亲人,很容易诱发他们青春期自闭症、青春期孤独症等心理疾





行走的文字李木子


我的孩子初三,初中开始有自己的手机,手机确实是个问题,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我想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看法。

如果孩子在小学,不建议给孩子买手机,这时的孩子一般是打游戏,对性格培养无好处,关键是眼睛,孩子12岁之前是近视眼的高发期,正是小学阶段,一定要限制手机,没什么可商量的。

孩子到了初中心智相对成熟些,在他们的小社会来看,没有手机可能会成为另类,手机在校园社交上占了很大比例,这时候手机很难杜绝。举个例子,我女儿有个男同学,他家长怕孩子玩手机,给买了个老人机,这个同学实在玩不了就随机找号码发短信,打电话,从时间和精力分散上考虑,对孩子的影响并没少,这虽然是个例,但就大气候看,这种方法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候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引导和以身作则就很关键。我的孩子是女孩,手机一般都是和同学聊天,游戏很少玩。我们的做法就是和孩子谈好,回家后做完任务,可以看一会手机,然后自动上交。由于白天孩子上课不准带手机,从早晨七点多离家到放学写作业至晚上九点到家,无手机在身边。回家大约看半个小时手机,由于有学习任务,孩子会自觉上交。这期间家长很关键,孩子到家不用跟孩子说我不看手机了,你也别看,只要做就行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其实家长自己都很难做到不玩[尬笑])。形成规矩和习惯,手机问题也就解决的差不多。现在年假又有冠状病毒原因,长期在家,手机又成了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制定计划,由于老师假期前布置的作业比较多,每天完成任务可以看手机,跟同学联系,晚上不准熬夜,上交手机,总体看,用的时间相对长了些,但还没失守。

当然,如何管理可能与孩子也有关系,我的孩子是女孩,沟通较为顺畅,而且初三关键时期,学习任务重,孩子也有考学压力,手机的管理可能相对容易些。不管如何,完全杜绝手机不太可能,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决定如何干预更可行。





吐泡小鱼儿


我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这刚开学没多久,孩子几次提出要买手机,说是班上有很多同学都有手机或小灵通。我的同事中也有不少给上中学或是小学的孩子配手机,有事情时确实很方便。

但我还是担心小孩自控力差,有了手机影响学习。我到底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呢?

赞成方认为,孩子只要不在上课时间打电话、玩游戏,就不该禁止,因为家长随时可以知道孩子的行踪,这样放心。而反对方认为,孩子的自制能力差,容易在上课时发短信,学习时打手机游戏和上网,这样会影响学习。

正方:潮流难挡 只要不影响学习 就不该禁止

用手机的小学生中,大多认为,虽然自己的学校有一些磁卡电话,但是打的人多,不如自己带手机方便;还有的学生认为,上学放学途中,一旦遇到堵车等情况,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家长,以免他们担心。至于用手机听音乐、拍照片,这本来就是“地球人”都会做的事情。

一些家长也提出家里经济条件允许,配一部手机,孩子走到哪,家长可随时掌握,省去许多担心。“只要孩子不在上课中使用,不影响老师和同学,带手机也没什么不好。”在市直机关上班的刘女士说:“她儿子有时还会把有趣的短信、照片转给她,她觉得和儿子的交流多了。”

反方:助长攀比 对学业有影响还奢侈浪费

坚决不给小学生配手机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其原因主要是担心小孩迷上短信、手机游戏、乱打电话等。太原市民张女士曾经在小学三年级给儿子配了一个手机,现在孩子六年级,她坚决把手机没收了。一是发现孩子用手机联系学习有关的内容非常少,可话费有时比大人还要多。二是开始攀比,回家总说班上谁谁谁又换新手机了;还有就是担心手机的辐射问题,小孩正在长身体,要是因此造成伤害怎么办。

几位老师中,对小学生拥有手机持明显反对意见的占了绝大多数。一小学的曹老师认为手机上不良短信泛滥,铃声、图片下载、手机游戏花样翻新,很容易让小学生沉迷其中。学校都有磁卡电话,孩子们有事,一般都会打磁卡电话。同时她表示,学校不提倡小学生带手机,既没必要又不安全,反而会引起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的关注,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是“堵”是“疏”?

从现实看,想完全阻止高科技给学生生活带来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对待小学生带手机问题,专家建议关键在于家长和学校的引导。学校应从理解学生、体谅家长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手机、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机,如规定学生何时可用,何时不该用。作为家长,在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给孩子配手机,但应当与孩子约定,不胡乱使用一些对自己没用的功能。


卓聚乐学


肯定是能不配就不配。除非是真的需要,建议也只是配个功能机就行。孩子的自控能力毕竟不行,大人都手机控何况孩子。而且现在网络发达,信息传播快,有好的有坏的!孩子不能正确理解认识。总体来说弊大于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