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泰興鎮,東山客家老場鎮之一,位於成都新都區境內,東山客家人常常用客家話稱呼為“興店子”或是“新店子”。明朝時期,泰興因境內有處“美泉”而得名美泉鄉。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時期,客家人的到來,場鎮漸興,各會館驛站興建,成為東山客家片區之重要場鎮。清朝咸豐年間,由村甲改為鄉,設泰興鄉,得名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泰興場。1992年10月撤鄉建鎮,定名“泰興鎮”至今。

――――――――――――――――――――――――――――――――――――――

大家好!上一期我們給大家介紹了,新都泰興鎮李家衝院子的門廳和古井部分,對老宅院有了初步的瞭解,到底這神秘的李家衝院內是如何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去詳細探究: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第一次看到這泰興鎮李家衝老院子時,驚奇又興奮,沒想到東山中還有這等老屋,也高興這一片老瓦房保存至今,讓我們有幸一探。

現如今,東山片區的客家老屋已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每當我們走過這些上百年的老屋門樓,總有一種穿越時光的感覺,好似走進了無數客家人的童年記憶中,走進了客家先祖們的農耕生活中,走進這一個個的家族歷史故事中,不盡讓人臆想著百年前恬淡而有生活氣息的那一幕幕……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穿過門廳,是一個開闊的大天井,無數的小天井圍著這正中天井而建,每個天井四通八達,相互連接。

據李大叔講:舊社會,這泰興鎮片區也常常鬧“棒老二”(土匪)。由於李家衝老院圍攏而建,天井眾多,總共有48座天井,加這相互連接,通道複雜,土匪也不敢輕易來犯,害怕夜晚進來迷路,跑不脫!呵呵!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土坯磚牆上的雕花老窗向你述說著這片老屋的百年故事。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每扇窗戶都鏤空雕刻著各式各樣的傳統圖案與配飾,可見當年木工技藝之精湛,非同一般。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卐”字文雕花和蝙蝠雕花,有祈求吉祥福澤的寓意,蝠與福同音。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窗扇上精美的祥雲雕花,足以證明古人在宅院建造時的講究。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屋簷下的階石、踏跺、垂帶都為紅砂石所砌,此處應該是中堂正廳的屋基。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一條長長的小巷子串連起多個天井小院。

泥磚土牆封存著東山客家民居中最後的古韻遺風。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從巷子裡進入,又是別有洞天,又一天井院呈現眼前,陽光的照射下,傳統的七檁懸山穿鬥式結構的老屋給人一種古風猶存的感覺。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得知我們的來意,天井主人李大叔牽著狗讓我們進入老屋參觀。

據說,原來這裡也是一座祠堂,由於歷史原因,現在已經荒廢。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八面開窗雕刻石柱礎也是非常精緻,完全能證明當時這座老屋的規格不小。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真是大戶人家,門檻有近一尺高。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殘牆下還保留著一張殘破的老式神龕,或許是老祠堂最後的歷史見證。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荒廢的老祠堂正廳,如今成了雜物堆放間。

不知這農耕老物件——板桶和花板床的花板,能不能逃脫被當作“柴火”的命運?!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抬頭望去,你能看到大梁上還殘存著一些圖紋彩畫,這在東山眾祠堂古建中比較常見。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拉近看看!

如果沒有猜錯,應該是雙鳳朝陽圖案。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雖說歷經長年的風雨侵蝕,一些祥雲番草圖紋還依稀可見。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結束了祠堂部分,沿著幽深的老巷繼續前行。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巷子裡有很多這樣的小門。

在過去,東山客家人的年俗中,不管是大門還是小門,甚至是後門,都會貼上喜慶的春聯,無門不貼!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一些房間還殘留著當年的古建元素,雕刻精美的雲板替代了三架樑的脊瓜柱與角背,對於東山客家民居來講,規格不低哦!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小門靠著大門,大門後面一定又是一個天井、一座小院、一戶人家。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不知這把老鎖存封了多少的歲月,貌似好久未曾開過。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不注意,你也許還沒有注意到,這門板上還留有刻字。


定睛一看,赫然寫著“三省家聲”四個大字!這不是曾家人的堂號嗎?“三省家聲”也是客家曾氏家族中最常見的堂屋匾額。再仔細看看,果不其然,這真是一塊匾!


竟然用匾做成門板!我的天!真是無法想象……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正當我們感到疑惑時,屋頂傳來聲響,漏出亮光,瓦洞裡露出一個笑臉。


那是馬大叔,正在房頂“撿瓦”,修繕老屋。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和之前我們介紹說的那樣,如今的李家衝老院子,住著李、曾、馬三個姓氏的族人。

和李叔、曾叔一樣,馬大叔也是這李家衝老院子的原住民,從小到老,幾十年都生活在這裡,即便是新修了樓房,也捨不得這些老屋,每年都會定期翻瓦修護。

也許是趁著天氣好,會“撿瓦”的馬大叔就上房,將這廚房的瓦重新翻整翻整。


如果說守住老家、守住鄉愁、守住客家人最後的根,誰做到了?我想,他們當之無愧!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走進馬大叔的廚房,掛在牆上的老物件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是做什麼用的?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相告。謝謝!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當得知我們的來意,馬大叔把我們也叫到木梯上來,望著對面的屋頂介紹到,對面天井的角落邊還有一座碉樓。


果不其然,在整個李家衝院子的西北角,竟然還留存著一座客家碉樓。碉樓不是很高,為兩層,泥磚青瓦結構,可以看到有修復的痕跡。雖說這座小碉樓不是很典型,但看到上面的瞭望孔洞,足以說明它儼然就是座東山客家碉樓。據馬大叔介紹,由於歷史原因,和後來的房屋改建修繕,李家衝至高點的碉樓,已經沒有當年最初時的那麼高聳,那麼氣勢雄壯。小時候,他們可是經常爬上去玩耍……

客家碉樓,客家話通常讀作:“炮樓”,亦或是:“碉堡”,興於清末民國年間,通常建於場鎮關隘與村寨中。民國時期,東山常有匪患,各個家族院落碉樓林立,有著傳統建築特色的客家碉樓,成了保衛族人族產的重要防禦工事。在時代更迭,城鎮建設的大背景下,見證了東山歷史,承載著東山客家文化的客家碉樓在近幾十年間,相繼消失,難有留存。凡東山片區存有客家碉樓的地點,我們所探尋之處,不是殘垣斷壁,就是一堆黃土,幾忽絕跡,能留下一些影像資料的更是少之甚少。


望著這最後碉樓,我想,如今的東山片區,就只剩下龍潭向龍村的碉樓和這泰興李家衝的碉樓還健在了。同時我又在想,門樓、天井與碉樓圍攏而建的李家衝老院子,在我看來,它更像是一座客家寨子的存在。

舊時土匪也不敢來犯新都這座客家老宅!原因竟是太大,容易迷路

冬日曖陽下,站在遠處,看著馬大叔站在屋頂撿瓦的身影,覺得這簡直就是一股清流,和這個時代主流顯得那麼格格不入,他們修繕老屋,逆勢而為,他們守著祖屋,保留傳統,與大時代背道而馳。在虛偽浮躁的當下,我們看到了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看到了東山客家的歷史積澱,看到了一座傳統而真實的李家衝,一座祥和而寧靜的李家衝。

都說:

去不了的地方叫遠方,

回不去的地方叫家鄉。

家鄉還在嗎?還好嗎?

或許很少有人這樣問到過。

作為典型的客家老場鎮,泰興鎮也算是眾多東山客家人的家鄉,和大多數東山老場鎮一樣,城鎮建設,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泰興鎮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市井老街被鋼筋混凝土取而代之,場鎮院子正逐漸的被拆除,像李家衝院子的林盤村落也正一個個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


當老街古宅成為無數人的回憶時,我們才發現兒時那熟悉的老屋,是如此的彌足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