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监狱究竟是什么

一场瘟疫让很多人得偿所愿,体验到梦寐以求的生活。一间房,一张床,有吃有喝,有手机,还有WIFI。

我们本以为这是幸福的开始,没想到不足三天却成为了很多人的囚笼。每天过着百无聊赖的生活,除了吃就是睡,却让人陷入发疯的边缘。

生活的趣味来自于意外,百年难遇填封省封市封村,过着犹如囚徒一样的生活,不得不让人想重温一遍《肖申克的救赎》,寻求解救之道。

肖申克围墙坚硬高深,无处可逃,它是叔本华眼中的悲观世界。空虚无聊,平淡无奇,所有的生老病死一眼望尽,人生在这里毫无希望。很多落入肖申克监狱的人,在第一晚就会发现自己被世界遗弃,从而彻底崩溃。

肖申克封闭而黑暗,痛苦而漫长。如果想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只有不做任何挣扎,成为这座监狱墙角的一块砖,把自己的一生交付在这里,在岁月中沉沦自我。

站在一百年的时空高度审视人生,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肖申克会是很多人一生的写照。活着却已经死了,精神生命早早结束在二三十岁,剩下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

令人讽刺的是,一切改过自新在这里会被嘲笑。肖申克是一座无罪监狱,有人犯错,有人被冤,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罪,需要改过自新。

走出肖申克的人,要么是体弱多病的老布,要么是放弃希望的瑞德。然而这样的人,恰恰是最不希望走出肖申克监狱的人,肖申克给了他们安全和地位,他们在肖申克之外生不如死。

肖申克监狱究竟是什么?

肖申克监狱如同迷宫一样,扑朔迷离,这里从不羁押有罪之人,无罪之人也不能在此得到释放。

肖申克监狱更像是上帝遗弃在人间的认知牢笼,无形无出口但有边界,禁锢着每一个人。

在瑞德认为通道需要挖掘600年和芝化塔尼欧很遥远时,牢笼已经形成,自由终成远方。他们走不出肖申克,只能被肖申克长期驯化。

恐惧即边界,你在何处恐惧,何处即为你牢笼的边界。在肖申克待过的时间太长,对外界就会产生恐惧,到处充满危险。所以,老布自杀了,瑞德出狱后惶恐不安。

良好的环境可以造就我们,也会让我们有朝一日无所适从外面的环境。很多人在年纪大了之后,便在世界中失去存在感,而有一些不断探索的人成为了“年轻的老人”。

走出肖申克监狱的出口,便是获得假释。然而,它是一个伪出口,只留给那些体弱多病和放弃自我的人。这些人是最需要肖申克监狱的人,但肖申克监狱却不喜欢不逃离的人,它喜欢那些想逃离但又无可奈何的人。

走出肖申克监狱的出口,只有自己去寻找和挖掘。《楚门的世界》楚门是这样,《士兵突击》在五班大草原是这样。如果说后两者还是在依靠勇气和信仰走出他们的世界,那么安迪依靠的还有知识、忍耐和毅力。

今天的环境错综复杂,成为一个通才比专才更为重要,更能驾驭各种困难。作为银行家的安迪,或许从来没有想到地质学会帮助他逃离肖申克。一些无用的学问,在重要时刻更为有用。

如果说知识是逃离肖申克的重要力量,那么一个有趣的场景就是,这座监狱有一座图书馆。安迪热爱知识,为申请建立它,整整花了六年时间。在人生最艰难时刻,让他依然能感受世界之美(或许也是弥补逃离知识)。而看守图书馆五十年的老布,不仅没能自己逃出肖申克,反而出狱后自杀了。

知识究竟是不是逃出肖申克监狱出口的重要力量,答案令人迷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