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金山 大熊貓從這裡走向世界

高富華/文

夾金山,因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而被世人所熟知。

然而這僅是我們認識夾金山的一個斷面,還有更早的另一個斷面。

1869年,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還在這裡發現了“最不可思議的動物”大熊貓,一個珍稀物種的背後是一個神秘的天堂。

夾金山的傳奇與浪漫也由此被開啟。

夹金山 大熊猫从这里走向世界

“國鳥皇后”綠尾虹雉

奇美夾金山

夾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語稱為“甲幾”,夾金為譯音,意為很高很陡的意思。民間傳說夾金山是神仙聚會之所,因為這裡景色奇美,天上的神仙經常來聚會,每當神仙一出現,夾金山就會雲霧繚繞,從而出現壯觀美麗的雲瀑現象。

如果只從歷史這個角度來看,夾金山在人們的印象和記憶中是深刻而晦暗的。

200多年前,清朝十萬大軍翻越夾金山,開始了清帝國鼎盛時期持續數年的“辛卯之役”,此役成為乾隆皇帝十大武功之首。但無數將士倒在夾金山麓,留下了一座悲愴的“萬人墳”。

在80多年前那段驚心動魄的長征中,又有 400多位將士犧牲在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的途中。後來進入全國中學課本的那幅關於夾金山的圖片,只有白皚皚的雪和黑黢黢的山,連成一線的紅軍相互攙扶,頂著淒厲的罡風趑趄爬向山頂,畫面悲壯。那皚皚的雪峰已成為緬懷英烈們的天然紀念碑,山下夾金溝口達維河上的土橋是紅軍一、四方面軍的會師紀念地。中國革命由此翻開了歷史新篇章。

夾金山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座豐碑。然而,認識夾金山還有另外的角度:地理和生物。

夾金山在群峰競秀的橫斷山系北端,海拔不具優勢,但它卻居於大香格里拉與大九寨溝兩個世界級旅遊圈的結合部、川西生態多樣性的腹心區以及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海拔從 2000米到5000米,植被豐富,野生動植物隨處可見。亙古奔流的雪水猶如甘甜的乳汁,不僅哺育著環山居住的各族兒女,同時也孕育出多種珍稀動物。

夹金山 大熊猫从这里走向世界

《戴維日記》封面

大熊貓的故事從夾金山說起

1869年的早春二月,阿爾芒·戴維沿著成都盆地的邊緣到了邛崍,經西河的馬湖、火井等場鎮後,到了蘆山縣的大川場,先前的羊腸小道變得時隱時現。在當地人的帶領下,他翻越3000多米的大甕頂,來到了夾金山西麓的鄧池溝。

阿爾芒·戴維在這裡發現動植物新種(亞種)就達數十種,其中包括震驚中外的動物活化石大熊貓,植物活化石珙桐,昆蟲活化石大衛兩棲甲。

蜂桶寨是一個地名,不僅是一個鄉,還是一個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川省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神奇的地勢地貌和獨特的氣候條件使它成為許多孑遺物種的避難所,中外科學家先後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發現並命名了187種新種,其中動物82種,植物105種,是全世界少有的“天然生物基因庫”。迄今為止,蜂桶寨保護區共發現模式種(亞種)151種(其中植物73種,動物78種),以“穆坪(現寶興)”二字命名的有50種。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到現在,保護區所在的寶興縣共向國家輸送大熊貓130多隻,其中17只作為“國禮”。此外,在人工繁育方面,寶興大熊貓厥功至偉,1963年9月14日,第一隻人工圈養的大熊貓在北京動物園誕生,這隻名叫“明”的大熊貓幼仔,它的父親(皮皮)母親(莉莉)均來自寶興,是在自然交配下成功誕生的;1979年9月8日,首隻人工授精的大熊貓“元晶”出生,他的母親來自寶興“涓涓”,兩個父親之一的“寶寶”來自寶興;2008年12月23日,贈送臺灣的大熊貓“團團”“圓圓”均有寶興籍大熊貓血統,隨著“團團”“圓圓”喜結良緣,大熊貓“圓仔”的誕生,寶興籍大熊貓血統在臺灣進一步繁衍。

2006年7月1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以夾金山為主要標誌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專家稱沒有夾金山,大熊貓的故事就無從說起。

夹金山 大熊猫从这里走向世界

夾金山國家森林公園神木壘 高華康/攝

從世界遺產地到大熊貓國家公園

寶興縣有著“熊貓老家”的美譽,寶興縣夾金山是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核心區的標誌之一,除了寶興縣外,雅安其他縣(區)都有野生大熊貓棲息。大熊貓棲息地面積佔雅安國土面積的38%,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1979年正式成立省級蜂桶寨自然保護區,1994年7月,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除此之外,雅安先後建立起了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貢嘎山南坡(石棉)、栗子坪、大相嶺、大川河等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5年10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保護地委員會主席戴維·謝泊爾到雅安,實地考察評估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戴維·謝泊爾在離開雅安時說:“無論對中國、對世界來說,雅安在保護大熊貓棲息地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6年7月12日,“臥龍四姑娘山夾金山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其中核心區面積雅安佔52%。

在“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重建規劃中,雅安率先提出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得到了四川綿陽、成都等地響應,隨後擴展到陝西、甘肅。2019年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管理分局等7個分局舉行掛牌儀式。

“雄雞一唱天下白。”中國地圖猶如一隻雄雞,雅安地圖則像一隻大熊貓。

狹長地帶的雅安地形輪廓酷似一隻面向東方站立的“大熊貓”,眼睛位於大熊貓科學發現地寶興縣鄧池溝,耳朵位於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前肢位於“東進融入”成都的橋頭堡雨城區和名山區,站立的後肢位於大熊貓放歸地石棉縣。

事實上,這三個點與大熊貓有著密切關係的三個點特別引人注目:雅安的最北端是寶興縣的夾金山,世界首隻大熊貓在這裡發現;雅安的最南端是石棉縣拖烏山,世界首隻圈養大熊貓在這裡放歸;而地處南北遙相呼應的中心城區雨城區,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碧峰峽基地,就在這翠綠幽深的峽谷中。

接鏈

上帝遺忘的後花園

夾金山藏著太多的秘密。面對夾金山的蒼山翠竹,阿爾芒·戴維喟嘆:“難道這裡是上帝遺忘的後花園?”

夾金山,憑著棲息著世界最珍稀的旗艦動物大熊貓而傲視天下。其實,夾金山還是觀鳥勝地。2010年3月16日,寶興縣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綠尾虹雉之鄉”稱號,這是全國唯一一個“綠尾虹雉之鄉”。也在這年,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技術人員攻克綠尾虹雉人工繁育技術難關,成功繁育出2只綠尾虹雉子三代,填補了綠尾虹雉人工孵化的技術空白。

無論是在縣城邊的寶興河畔,還是在海拔3000多米的夾金山上,或是在趕羊溝的原始森林中,寶興的天空最不缺的就是飛翔的鳥兒。一年四季遷徙經過在此短暫停歇的候鳥更是數不勝數。

阿爾芒·戴維在寶興發現大熊貓的同時,也發現了這裡美麗的鳥兒綠尾虹雉。如今,寶興已經被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綠尾虹雉之鄉”稱號。

到寶興觀鳥去吧,說不定就邂逅“國鳥皇后”綠尾虹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