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都一樣,權力鬥爭失敗者必死

權力鬥爭是一條不歸路,不管大家之前是什麼關係,一旦走向職場,成為鬥爭的一方,最終的失敗者會失掉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權力爭鬥的基本原理就是,要麼成功,要麼死亡,沒有第三條路可選。梁崇義和其他人都是來瑱的嫡系部將,之前都是好哥們好戰友,但是轉身梁崇義自己權力鬥爭成功上位之後,其他的都成了刀下之鬼,其實殺他們的不是梁崇義,而是權力心思。我們來細品這段材料裡的梁崇義上位的五步權謀智慧:

【出處】《資治通鑑》222卷 唐紀38

【原文】初,長安人梁崇義以羽林射生從來瑱鎮襄陽,累遷右兵馬使。崇義有勇力,能卷鐵舒鉤;沈毅寡言,得眾心。瑱之入朝也,命諸將分戍諸州,瑱死,戍者皆奔歸襄陽。行軍司馬龐充將兵二千赴河南,至汝州,聞瑱死,引兵還襲襄州;左兵馬使李昭拒之,充奔房州。崇義自鄧州引戍兵歸,與昭及副使薛南陽相讓為長,久之不決,眾皆曰:“兵非梁卿主之不可。”遂推崇義為帥。崇義尋殺昭及南陽,以其狀聞,上不能討。三月甲辰,以崇義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留後。崇義奏改葬瑱,為之立祠,不居瑱聽事及正堂。

【譯文】從前,長安人梁崇義以羽林射生軍跟隨來瑱鎮守襄陽,歷經升遷,任右兵馬使。梁崇義有勇力,能夠彎卷鐵器,舒展鐵鉤,生性剛毅,沉默寡言,很得人心。來瑱入朝時,命令諸將分別戍守各州,來死後,戍守各州的將士都紛紛逃回襄陽。行軍司馬龐充率領二千士兵奔赴河南,到達汝州時,聽說來去世,便率軍回襲襄州。左兵馬使李昭抵抗龐充,龐充逃往房州。梁崇義從鄧州率領戍守的軍隊返回襄陽,他與李昭和節度副使薛南陽互相推讓不肯做統帥,很長時間決定不下,大家都說:“軍隊非梁崇義統帥不可。”於是推舉梁崇義為統帥。不久梁崇義殺掉了李昭和薛南陽,並向代宗作了奏報,代宗不能討伐他。三月甲辰(初一),代宗任命梁崇義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留後。梁崇義奏請為來瑱改葬,並建立祠堂,自己不在來瑱的廳堂和正堂居住。

【解析】

1、權力爭奪:權力真空後,必須參與其中

來瑱作為鎮守襄陽的權臣,被朝廷調虎離山之後,忽然斬殺。這下子,襄陽就成了權力真空,於是來瑱的這群老部下,都不是傻子,都極具權力敏感度,都爭相趕回來參與下一個階段的權力分配。權力分配階段,千萬不能置身事外,你不參與就會被拋棄。權力都是爭取來的。

2、以退為進:推讓不是道德,是因為不敢

趕走了最大的競爭對手馬龐充,三個好兄弟,梁崇義,李昭,薛南陽就開始坐下來分配權力果實了,但是,坐下來大家都互相謙虛,推讓這個權力,其實不是自己不想做這個位置,而是彼此勢力相當,誰主動,就會被另外兩家聯合絞殺。最後,將士們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梁崇義上位。

哪裡都一樣,權力鬥爭失敗者必死

3、權力集中:拿到權力之後,必須除隱患

如果之前真的是謙讓,梁崇義上位就會,立即繼續重用李昭和薛南陽,但是恰恰相反,梁崇義立即就找機會斬殺了這二位朋友。《舊唐書》梁崇義傳,給出的理由是“以脅眾心”,沒錯,這背後就是權力集中的需要。因為這兩個人不死,他們背後的勢力是不會安心聽話的,必須殺了二人。

4、形式追認:造成既定的事實,再求追認

可能很多人都納悶了,這還是唐朝的天下嗎?為什麼任命官員,不聽朝廷的安排,而是自己就開始爭奪了,爭奪之後,才彙報?其實此時唐朝出於安史之亂的末期,外憂內患,沒有精力看重襄陽這個小地方,所以,只能夠順水推舟。職場很多事情都是如此,管理不了,只能默認。

5、收取人心:對老上司尊重,只是借招牌

梁崇義拿到權力之後,除掉了競爭對手,拿到了朝廷的正式任命,成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留後,應該位置穩固了,其實不然,他出身低,沒有軍功,缺乏勢力支持。想坐穩位置不容易,所以,就為來瑱建立祠堂,把自己當成來瑱的權力傳人,而接受權力威望遺產。哪裡是為了感恩。

經過上述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出來,為了權力哪有什麼感情和感恩,都是算計的結果。而且李昭和薛南陽缺乏權力鬥爭殘酷性的認知。認為只是沒有當上老大而已,其實,權力鬥爭失敗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死亡的命運。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眾 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