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秦岭,2个石柱是清朝时期的,这里出过“拔贡”,就是县太爷

徒步秦岭,并非是要看多么美多么美的风景,而是享受在旅途中的愉快和发现。

当你在穿山越岭,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会突然发现一间破烂的老房子,一件百年前的古董,一个会讲故事老人,你会很开心,很兴奋。发现,就是徒步大山里最大的乐趣。

徒步秦岭,2个石柱是清朝时期的,这里出过“拔贡”,就是县太爷

我喜欢老房子,喜欢这土木结构的老土房,像这样的老房子,这几年虽说拆了很多,你只要耐心行走深山,还是会遇到很多。

我喜欢这样的老房子,虽说没有城里楼房那般豪华,但是住着舒坦,比较随意,而且不用拖鞋。就是去邻居家串个门,大家也是一样的,不用像城里人那样,进门就要拖鞋,规矩死多。

这个院子是三户人家,其中二户搬走了,留下的一户只有大妈在家。大妈告诉我这里是刘家沟,属于徐家坪管辖。

徒步秦岭,2个石柱是清朝时期的,这里出过“拔贡”,就是县太爷

大妈一个人不停地忙碌着,又是要喂鸡,又是要喂鸭。农村人的辛苦我是知道的,只要你身在农村,你就会有干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

在农村谁家不喂养几只鸡,那家不养几头猪,几头牛。这些都是要管理,你想要走几天都不行,人走了,这些就要饿着。

大妈家的鸭窝是用石棉瓦紧靠石头墙,围了个长方形,顶上也是用石棉瓦盖着。一只鸭从窝里伸长了脖子看着外面一只黑色的乌鸡,嘎嘎地叫着,好像是非常羡慕在外自由自在的鸡。乌鸡也抬头在看着里面的鸭,会不会也是羡慕鸭呢?不用到处觅食,有人喂。

徒步秦岭,2个石柱是清朝时期的,这里出过“拔贡”,就是县太爷

在鸭窝一侧,一幅石磨被丢弃在旁边,这石磨比我平常见的要大一些,这石磨不知道是这三户那家的?像这样的石磨,山里看到了很多,基本上是没有人在用了。

徒步秦岭,2个石柱是清朝时期的,这里出过“拔贡”,就是县太爷

这几户曾经应该都是富户吧,这几户的房子盖得高大,虽是土木结构的老房子,但从房子正面可以看出和普通人家不一样。在房子上还刻写着:紫气东来。

徒步秦岭,2个石柱是清朝时期的,这里出过“拔贡”,就是县太爷

就在我准备离去,在大妈家的门口看到了这么一个石柱。石柱看样子有些年代了,石柱的底座为四方形,石柱底座又放入另一个方形石凹内,早已深深地陷入地下。在底座上面是精雕细刻的八个面,每一个面都有图案,图案有花有人物,因年代久远吧,看的不是很清楚。

大妈看我在给这个大石柱拍照,告诉我说这个石柱是清朝的,她们家出过拔贡。

徒步秦岭,2个石柱是清朝时期的,这里出过“拔贡”,就是县太爷

在大妈家的院子另一角,还有一个这样的石柱,只是这个石柱没有了凹形石窝,和柴一起丢弃在房子一角。我不知道拔贡是啥官,大妈说差不多就是县太爷。

翻了下资料,拔贡是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在清朝制度中,初定6年一次,乾隆年间改为12年考一次。拔贡,不是正式的功名,是一种身份,相当于保送生或者是推荐生的身份。在清朝,拔贡生的选取,由各省学政考取后保送入京。

拔贡生的选取也是较难的,和进土、举人等科甲出身的一样为正途,拔贡生在国子监坐监期满,在经过朝考合格,即可授予小京官、知县或教职。看来大妈说的也对,拔贡也就是县长。

徒步秦岭,2个石柱是清朝时期的,这里出过“拔贡”,就是县太爷

在大山里,像这样的古董是经常可以看到,好拿的轻些的,人搬了可以带走,这么重的石柱也只能丢弃一旁,也就没有了价值。对这样的石柱,你有啥看法?有没有可以升值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