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這些地方以詩命名:都說重慶火辣,沒想到可以如此詩意

鳳凰臺…這些地方以詩命名:都說重慶火辣,沒想到可以如此詩意

說起重慶,人們腦海裡首先浮現的便是紅辣美味的火鍋、錯綜複雜的道路以及本地人熱情豪爽的性格,這座城市正以它獨特且耀眼的魅力一步一步地征服著全國人民。然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是,以火辣出名的山城裡還蘊藏著這些詩情畫意的地方,雖處西南卻有著江南的婉約韻味。

鳳凰臺…這些地方以詩命名:都說重慶火辣,沒想到可以如此詩意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寺”

千百年來,李商隱的這首《夜雨寄北》因其獨有的意境被廣為流傳,巴山夜雨也隨之名揚天下。相傳李商隱於大中九年從巴州前往梓州任職,途徑佛圖關,當時他身居遙遠的異鄉,因深夜思念便寫下此詩送給遠在北方長安的妻子王氏。《夜雨寄北》為抒情七言絕句,文字樸實無華,自然流暢,跌宕有致,寫出了詩人對妻子的一片深情。

隨後古人便在佛圖關上修建了夜雨寺、秋池等寺院亭閣,並沿路刻著《佛圖關銘》、《佛圖關》、《清正愛民》等多種記事碑銘,並且因為夜雨寺供奉著“夜雨神像”,所以早在200年前就被定為“巴渝五景”之一,極負盛名。

鳳凰臺…這些地方以詩命名:都說重慶火辣,沒想到可以如此詩意

夜雨寺所在地佛圖關位於重慶主城區,地勢高險,海拔388米,兩側環水,三面絕崖,自古有“四塞之險,甲於天下”之說,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城市發展規劃中,夜雨寺的存亡引發了高度關注。2011年7月中旬,一份“暫停在佛圖關建設職教中心保護夜雨寺”的緊急建言引起了重慶市高層的高度關注,重慶市政協主席邢元敏及市長王鴻舉相繼做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立即調查並採取措施保護文物。但是即使是在重慶高層的關注之下,夜雨寺依然沒有逃脫被徹底損毀的命運。渝中區職教中心為達到國家重點職業中學相關硬件要求,在夜雨寺遺址上大肆修建實習操作樓工程,夜雨寺僅存的少許遺蹟也在施工中灰飛煙滅。

鳳凰臺…這些地方以詩命名:都說重慶火辣,沒想到可以如此詩意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鳳凰臺”

這句詩出自於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雖然詩人作詩之處不在川渝,但重慶鳳凰臺的人文魅力不輸別處。鳳凰臺往西南方連接解放西路,往東北接壤厚慈街,古重慶的鳳凰門就位於此處。《巴縣古蹟》記載道:“在南紀門右營署前,昔傳有鳳凰鳴其上”,其後又設有鳳凰池。

在清代,鳳凰臺曾是重慶鎮右營都司署駐軍地。宣統三年(1911)都司署被裁撤,不久後民國政府在原址成立了重慶地方審判廳。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社會部,軍政部運輸處,軍政部軍糧總局均設在鳳凰臺。重慶地方法院的側門開在鳳凰臺,至今還在老街一側殘留有一段民國時期法院外牆和大門的遺址。

鳳凰臺…這些地方以詩命名:都說重慶火辣,沒想到可以如此詩意

“人生得友朋,何必思鄉里。——友于裡”

沿著新院村有著些許青苔的石梯往上走,便來到了友于裡。不同於城市中心的高樓林立,這裡以平房居多,這樣的房屋構造給了街坊鄰里相互串門嘮嗑的機會。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生活在友于裡很少會有思鄉的煩惱,當地人熱情友善,把外地人當成自家人對待。

眾多平房之中隱藏著一棟舊式建築,建築內部的木質結構大多已朽,但從外觀看還是非常氣派的。有種說法是此地曾是清末一個官吏的住所,民國時期這棟房屋曾作過“人道美”公司的辦公室。從樓上窗戶向外看,穿過茂密的樹葉,能夠看到兩江交匯。尤其是在午後,當陽光揮灑進屋中,泡一杯清茶,躺在木藤椅上輕搖,悠閒愜意、妙不可言。

鳳凰臺…這些地方以詩命名:都說重慶火辣,沒想到可以如此詩意

“一門三舉子,五里兩翰林。——翰林院”

翰林院處於古鎮磁器口人流最為密集的地方,位於古鎮的主入口,藏在街口深巷,因此極易被忽略。不過要是細心,沿青石板老街走上十多步,就能發現“翰林茶園”,門楣上懸有“清代翰林舊居”和“龍隱書畫社”的牌匾。

據傳,磁器口人孫文治因多次鄉試而榜上無名,便開了一傢俬塾授課。在此就讀的孫家子女孫文煦、孫文傑後來雙雙考中舉人,再加上早年中舉的孫珏,孫家高中三個舉人,很是受人尊敬,一時傳為佳話。後來,在此讀書的磁器口人黃鐘音和沙坪壩人段大章兩人高中進士,後均任翰林院編修。一個私塾竟然還教出了兩個異姓翰林,可見其師德高尚,對外姓求學者沒有偏心,更受百姓景仰。所以,當地又稱該學舍為“翰林院”。

鳳凰臺…這些地方以詩命名:都說重慶火辣,沒想到可以如此詩意

世人追逐城市的繁華,卻忘了在街巷深處還藏著這些詩情畫意的地方。不管外面如何的人頭攢動,如何的人聲鼎沸,它們始終是喧囂中安靜的一角。沒有時尚名牌,也沒有霓虹華燈,只有柴米油鹽、家長裡短,它們展現著最真實的重慶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