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叶子留水线怎么留?比如牡丹的叶子?

木子乔79575944


留水线,是我们中国工笔画特有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既符合物体的结构关系,又起到装饰的效果。现在我们画家所采取的各种流水线的方法都是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人先贤们的宝贵经验。

根据我平时的绘画经验,我给朋友们讲一些最简易的方法。

一般是在叶子上,就是叶脉的位置。我们要去大自然观察每一片叶子的真实结构,去亲身体验它的真实感,每一片叶子的叶脉都突出了叶片的立体感。

叶子的留水线,一般是不要求太明显,不要过于刺眼。一般是根部深,渐渐到叶尖就用水笔染淡开去了,一般是留在叶筋弧线的内侧,而不是弧线的背部。

当然,每个画家有每个人的画法,也有许多画家把水线留在了叶筋弧线的背部。

比如一片牡丹叶子,我们根据牡丹叶子的真实结构把叶子用线条勾勒出来,叶子的每一条叶脉,我们也要勾勒出来。工笔画起笔的时候都要作打底色,也就是说,我们把勾勒完的叶片作打底色。

工笔画叶子作打底色的时候,我按自己的画法讲给朋友们听。通常手握两支毛笔,一只毛笔蘸水,一只毛笔蘸淡墨,从叶片的根部用墨笔开始晕染直到叶片尖部清水笔淡淡晕染开,在晕染的过程中,晕染的淡墨色不要靠近叶脉,与叶脉平行留出水线。

我给朋友们看一下我自己的工笔叶子的创作过程。




忆中的番茄国画


众所周知,工笔画众多技法中少不了水线,尤其是在叶片主筋旁或边缘、花瓣结构线旁边、禽鸟的羽毛边缘等处都有,因为水线一方面的作用是将色块分开,起一个边界的作用;另一方面的作用那就是装饰作用,就是好看。

这是工笔画常用手法之一。当在工笔画的设色中遇到物体的边缘或者线条的时候,传统的表现手法那就是采用留一道亮边的手法来区分局部色彩或用来保留线条或用来体现物体的厚薄程度。

那么,这个水线如何留呢?一般工笔画爱好者很长时间都拿不准。其实,有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用眼光看一个物体,近处稍亮部分与稍远暗部交接处就要留一条水线,但水线要留在稍近的亮的这边。如图示这样,水线就要留在打记号的靠近中线这边,而另一边就要染色,不留水线。

(水线留在标记的这边,紧靠中间叶筋)

上图中叶片上紧贴主筋的那条亮的色带就是留出的水线,画得好能给欣赏者带来一定的装饰美感,同时也能适当增加叶子的厚重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水线不要留得太明显。要稍微模糊一点,否则太生硬了,感觉刺眼,不舒服。建议在留出水线后,稍等2秒钟后再用水笔沿着水线勒一下,稍微弄模糊点。

可以说,留水线是中国工笔画特有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做到既符合物体结构关系,又能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富贵经验。

要注意的是,留水线一般是不要太明显,不要过于刺眼。一般留法是根部深、粗,渐渐到叶尖就用水笔染淡了,也变细了,到尖部一般就不明显了。

看看这幅工笔画的部分截图:叶片中间留了一条水线,同时叶片的两边的若有若无的留出了水线,目的是为了增加叶片的厚度。而反面也要相应留出水线,只不守要注意比正面要淡。

有些画友们也会问,这水线应该留多宽呢?这个按个人习惯来留就是,没有规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要美,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主要根据个人喜好和白描墨线来定吧,墨线如果粗就留的稍粗一些,墨线细就要稍细一些,讲究协调。

另外,这个水线一定要留得整齐,留得顺畅,不能时宽时窄,不能毛毛糙糙的。更要注意根部要深,尖部不管是叶片还是花朵的尖部要渐渐淡去,尖部要看不到了。

总体来说,水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装饰作用、物体厚度的表达、局部色彩的区分、厚重质感的增强、局部肌理的体现、通透质感的表达等这几个方面。至于如何正确掌握,还需画友们自己在实际运用中认真体会、灵活运用,不能太机械、太死板。

希望这个解答对画友们有所帮助,更多具体可关注“一点工笔”中发布的有关内容。


壹点微言


牡丹叶子留水线其实很简单,要有示范图片,一看就懂,用文字很难表达清楚,建议参考工笔牡丹技法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