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大神兽分别是什么?都是什么形象?

宋安之


在上古神话典籍中,尤其是《山海经》中描写了许多上古神兽,相传他们都着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九大神兽排名的版本较多,下面就来介绍夔、凤凰、麒麟、梼杌、獬豸、犼、重明鸟、毕方、饕餮这九大神兽

夔牛

《山海经》中记载,夔牛是上古神兽,生于东海的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灰色,身上还闪耀着月光似的光芒,只长了一只脚,吼声如同雷声般震耳欲聋。性情凶恶,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

后来黄帝命九天玄女将它杀死,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成鼓槌,敲打的时候鼓声能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这个战鼓在黄帝与蚩尤的逐鹿之战时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不仅振奋了己方士气,更是让对手心生畏惧。

凤凰

凤凰,神话中的百鸟之王,它有着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巴、五色的花纹,羽毛赤红色。凤凰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

相传凤凰每500年涅槃一次,涅槃时全身燃起大火,它会在这烈火中获得重生,重生后的法力会增大一倍,如此周而复始,得到永生。

麒麟

古籍中描述,麒麟的身形像麋鹿,身披蛇鳞,尾巴像牛,蹄子像马,头部像龙而且上面长着一对鹿角。麒麟长寿且性情温和,常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

梼杌

相传梼杌本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他性格桀骜不驯,不接受别人的训斥和劝告。如果有人想要教导他,他就变得更加顽劣和嚣张。于是死后就被演化成了上古魔兽,成为四凶之一。

梼杌的外貌像老虎,毛发有二尺长,长着人脸、虎足、猪牙,尾巴有一丈八尺长,喜欢吃人。梼杌想要做的事情,没有谁敢阻拦,不管是谁,只要阻拦梼杌,它便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大打出手!

獬豸

獬豸,身形大的如同牛一般,小的如同羊一般,样貌和麒麟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它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长有一只独角,俗称独角兽。

相传獬豸智慧很高,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顶倒,然后吃下肚。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它就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顶死。

相传犼是麒麟的祖宗,以龙为食物,身形似马,长一二丈,身披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能飞,性情极其凶猛。

上古时期,犼常常为祸人间,后被女娲、伏羲和昊天三位联合压制。为了防止犼再次复活,三位古神把犼的魂魄分成了三份,并把犼的尸体封印在了神树里。

可是这并没能阻止犼继续作乱,它的魂魄还是逃脱了,并且通过附身,造就了旱魃、赢勾、后卿这三位僵尸王,而犼的身体与神树融合后有也产生了灵智,成为最后一位僵尸王将臣。

重明鸟

尧在位七十年时,由支国进献而来。它的气力很大,能驱逐猛兽、辟除灾害。重明鸟身形如鸡,鸣叫的声音似凤。因它的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得名“重明鸟”。

古人常用铜或者木头做成重明鸟的形象,放在大门上。还会把重明鸟的形象做成剪纸贴在窗户上。他们相信如果有妖怪路过,就会被吓走,以保家中平安。

毕方

传说中的火神,外形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身体为蓝色,有深浅不一的红色的斑点,喙宽大,黑色并带有白色花纹。它不吃五谷和肉类,只喜好吞吃火焰。当年黄帝乘坐蛟龙牵引的战车,在泰山聚集四方神灵之时,毕方就站在战车的一侧。

饕餮

相传黄帝大战蚩尤时,蚩尤被斩首,可是他并不甘心就这样死掉,于是头部滚落到地上后化为了饕餮。饕餮的长相十分的古怪,身体不大,形状像羊,却长着个大大的脑袋,一张大嘴里面长满了虎一样的牙齿,眼睛长在腋下,叫的声音如同婴儿哭声。

最大的特点就是吃啥都没够,由于太能吃以至于把自己的身体都给吃了。


东篱梧桐雨


中国有九大神兽,但究竟是哪九种神兽呢?这个说法有很多,现在我就分享下我所知道九种神兽如下:

1.青龙:在中国,龙的地位就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2.白虎: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3.朱雀: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凤凰又可说是朱雀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它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4.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

5.凤凰:大家很熟悉的神鸟了,头像鸡,颔像燕,颈像蛇,胸象鸿,尾像鱼。五德之鸟。

6.麒麟: 是品性仁慈、妖力强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晓天意,可以聆听天命。人的世界有十二个国家,分别由十二个王来统治。王不是以出身或功绩来评选,而是由天命来决定。麒麟就是传达天命,为自己的国家选出王者的神兽。

7.梼杌: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

8.重明鸟:在《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能抟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国人或刻木,或造铜像。

9.九尾狐: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易彦铭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很多,关于九大神兽的说法也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就采用人们常用的九大神兽的说法.

九大神兽分别是什么?都是什么形象?

人们常说的九大神兽是:犼(hou),饕餮,穷奇,梼杌,混沌,玄武,凤凰,白虎,青龙.

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 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述异记》中描写的是,犼乃是以龙为食,相传是麒麟的祖宗。

这是一个强悍无匹的神兽!犼是与女娲、昊天、伏羲一同被称作四大古神之一,之所以被称作是神兽,主要还是其样貌、其智慧与神兽无二。更有说法是,犼是一切神兽、灵兽、恶兽的鼻祖。

  • 饕餮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的凶恶贪食的野兽,别名又叫狍鸮。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也有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其形状如羊身人面,身多毛,头上戴豕,眼在腋下,虎齿人手,其音如婴儿,食人。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

  • 穷奇

传说抵善扬恶的恶神,身长如牛,外形如虎,全是铺满刺猬的刺,长着一副金色的翅膀,头有龙角,嘴巴如同鹰的嘴巴。叫声如同犬吠,食人,喜欢从头部开始咀嚼而吞。传说穷奇会鼓舞人们做坏事,如果有人犯下恶性,它会捉野兽送给他,如果有人吵架争执不休,它会把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甚至有可能吃掉。因上古时期与滕根(也是个恶兽)没有完成害人的蛊,被舜驱逐到了西北凶恶之地怀恨在心。

  • 梼杌

梼杌形如老虎,全身长满长毛,脸呈人形,腿如牦牛带有利爪,嘴里有两颗獠牙。相传是颛顼的第六个儿子,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傲狠,很难驯服,也是四大凶兽之一,比较顽固不化。

  • 混沌

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

混沌外表像犬,六足无爪,有目而不见,有腹无五脏,行走不便,有翅膀,还有一种说法称,混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 玄武

玄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象之一,玄武亦称玄冥 ,龟蛇合体,为水神,居北海,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冥间亦在北方,故为北方之神。而玄武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因此玄武有别于其它三灵 ,被称为“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之神。

  • 凤凰

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最初在《山海经》中的记载仅仅是“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而到最后却有了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成了多种鸟兽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有“百鸟朝凤”之说。

  • 白虎

在古代中国,白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

在二十八宿中,白虎是西方七宿的总称。在道教信仰中,他被称作白虎监兵神君,与青龙孟章神君一起,是镇守道观山门的护卫天神。

  • 青龙

东有巨龙,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古时被称为四象(四象即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圣兽)之首。

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歌者二向箔三体


九大神兽是中国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传说,其中每一种神兽各有其特征和象征。让我们看看都是哪些神兽吧!

青龙:

龙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最初起源于远古氏族部落的图腾,在古代人们向神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是人们最喜爱的祥兽。后青龙用于代表掌管东方的神兽,因东方其五行属木,青色亦属木,所以叫青龙。



白虎:

左青龙,右白虎。在古代白虎代表杀戮战神。因此一切妖魔鬼怪,恶魔邪灵都避之不及,所以白虎经常用来做避邪,镇宅,杨善惩恶等的象征。之所以叫白虎,不是因为它颜色是白色,而是根据五行之说来的,白虎代表着西方,西方属金,颜色为白色,所以叫白虎。



凤凰:

亦称朱雀或玄鸟。鸟中之王,凤凰寓意着幸福美好,是中国最著名的吉祥鸟,传说是佛教大鹏金翅所变,有鸡的脑袋,蛇的颈,燕子的下巴,鱼的尾,有五色纹。也有太阳鸟,不死鸟之称。



玄武:

玄武的本意是玄冥的意思,玄指的是颜色黑色,冥指阴。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而成的神兽。起初玄冥用来形容龟卜的,一种占卜之术,就是请乌龟到地界了解情况,回来告诉我们。由于乌龟生活中海中,寿命非常长,因为玄冥也有长生不好的意思。玄冥是镇守北方之神兽。



犼:

这是龙见了都害怕的生物,相传是麒麟的祖宗。其身体有鳞片,像头豹子,周围缠绕着火焰,能飞天,极其凶猛,喜欢以龙脑为食,普通的龙往往不是它的对手。



饕餮:

饕餮象征着贪欲,因其贪食不止,最后被撑死!有传说是轩辕大战蚩尤时,蚩尤被轩辕砍死后化为了饕餮,也有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形状有点像人马,羊的身体人的头部,眼睛在腋下,声音像个婴儿,有虎的牙齿人的爪子,会吃人。



梼杌:

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如虎而犬毛。梼杌用来形容态度凶恶,顽固不化的人。相传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混沌:

欺软怕硬没有五官的神兽,传说它的形状肥圆,皮肤通红似火,有翅膀有腿,还能欣赏歌舞音乐。重要的是人类看不见也听不见它,遇到善良的人它就会疯狂对其实施暴虐,遇到大恶人却会听从他的指挥。



穷奇:

跟混沌一样,抑善扬恶的恶兽,四大凶兽之一。跟牛一样大小,外形却像虎,有翅膀,类似刺猬的皮毛。传说哪里有冲突它就飞到哪里,然后会把有理的那一方人的鼻子要掉,把邪恶之兽抓来送给恶人,让他继续做恶。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闲话


中国人对于组合真是情有独钟:四大天王、四大才子、六丁六甲、八仙、九大神兽,还有许多为了还命名拼凑在一起的组合。

实际上中国的神兽少说也有几十种,而且就算挑出几种,还有十大神兽的说法。

而九大神兽指的是五瑞四凶,即五个象征祥瑞的猛兽,四个凶恶的猛兽。

四凶

混沌

《左传》记载,混沌是似猪但无头无尾有翅膀的“混沌”。

《庄子》中有“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故事大意为:南海的帝王叫“儵”,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儵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儵和忽想报答浑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没有七窍,就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

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意指混沌体型似犬,长毛,四只脚,长像像熊但没有爪子,有眼睛但无法视物,无法行走,有耳但无法听闻,有人性,有腹但无五脏,有直通不弯曲的肠子,吃东西不消化。抵触有德性的人,并亲近有凶德之人。

穷奇

《山海经》中穷奇有两种形象:一种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另一种穷奇,外貌像牛,长着刺猬的毛发,与前者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不过二者都是喜欢食人的凶兽。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汉代高诱注《山海经》时,亦提到穷奇是少昊氏的后裔,而且是虞舜时的“三苗”之一。不过迄今为止,学者对“三苗”的解释仍然众说纷纭,所以穷奇的身份亦只是聊备一说,不能确认。

《神异经》中也是两种形象:一种穷奇是一头状似老虎,长有翅膀的怪物。平日专门猎食人类,能通人类语言。当它知道有人在争执的时候,往往会把忠直之士吃掉;知道某人为人忠信,就会把那人的鼻子吃掉;知道有人为恶不善,它就会猎取野兽赠予那人。是一头善恶观念完全颠倒的恶兽;另一种穷奇长得像牛,有一条像狐狸而且拖在地上的长尾巴,它的叫声像狗,又说它“狗头人形,钩爪锯牙”。每逢遇到忠信之人,就会把他吃掉;遇到奸邪之辈,就会主动猎杀野兽向他进奉。

梼杌

长得人头虎腿长有野猪獠牙。《神异经·西荒经》中记载: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饕餮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

五瑞

龙、龟、凤、麒麟以及貔貅。

在民间,龙的地位十分高。而五大灵兽之中的龙其主要的能力便是呼风唤雨,能给大地降雨,因为龙是天庭降雨的使者,能够让人们丰衣足食,所以在农业社会中备受崇拜。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图腾。

龟的长寿以及圣兽玄武的影响,被人们视为长寿的象征,传说中的玄武长得像乌龟,是乌龟的祖先,因为玄武的后代不断地演变,最终才变成为龟。而传说中的四大灵兽中的龟,是玄武的后代,生活在海中,如同小岛大小,活动较不剧烈,寿命是上万年。

凤[的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居百鸟之首。

麒麟

麒麟其实是一种统称:雄性称麒,雌性称麟,是祥瑞的代表。麒麟又被称之为“骐麟”“麒麟之才”,,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据说能活两千年。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称为仁兽。

貔貅

貔貅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瑞兽,公兽有独角、头朝左、左脚在前、有翅膀和鬃毛,而母兽正好相反,但其实单只貔貅是不分雌雄。


诗书君


这个神兽的答案有很多,有出自山海经的神兽,也有出自传说“龙生九子”等。而且,神兽的形象也在我国很多传统文化标志建筑里出现,如华表上的石犼(hou)。在我看来九大神兽应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能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而不仅仅是书中所写不可思议的力量的神兽,那样就太多了。

一、赑屃

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旅游景区,还有一些茶具工艺品,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二、睚眦

睚眦者,龙生九子之一,虽为龙种,然身似豺狼。其父嗔,欲弃之,幸而母亲哀求,得以苟全性命。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外形是豺身龙首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起威慑之用。

三、狴犴

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狴犴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此外,上虞市上浦镇冯浦村还有"狴犴龙舞"的文化习俗。

四、椒图

椒图形像螺蚌。遇到外敌侵犯总是将壳口闭紧,人们将它用在门上,除取"紧闭"之意,以求平安外,还因其面目狰狞以负责看守门户,镇守邪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即椒图"性好僻静",忠于职守,故常被饰为大门上的铁环兽或挡门的石鼓,让其照顾一家一户的安宁,被民间称作"性情温顺"的龙子。(椒图明清以前叫"铺首")

五、螭吻

因其性情好望喜吞,人们常把它用作建筑物的装饰,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在古代中国宫殿建筑中,经常被安排在中国宫殿建筑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泥土烧制而成的小兽,被请到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的屋顶上,俯视人间。

六、饕餮

《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爪,大头大嘴。性格贪婪,比喻好吃之徒。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在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妥妥的吃货。

七、囚牛

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八、蒲牢

传说龙生九子老四是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九、狻猊

狻猊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龙生九子之一,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坐下当了坐骑,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


凡人jie有一死


中国的九大上古神兽,乃龙之九子,进化完全后则为真龙。《诸神由来》中写道《升庵外集》记载龙之九子是:赑屃,形似龟好负重,即碑下龟;螭吻,形似兽,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盖;蚣蝮,好立,站桥柱;椒图,似螺蚌,性好闭,立于门首;金猊,形似狮,好烟火,立于香炉;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眦三个,恰为龙之九子。


  1. 蟠龙(无云)
在中国神话中,蟠龙是水龙,被认为居住在东方的湖中。与蛟龙一样,和雨与水有很深厚的关系,但顶多只有保证所在的泉水不枯竭。因为蟠无法飞行,而且没有长角,所以有人亦有蟠龙是雌性的蛟龙之说。在中国,蟠具有“伏在地面上”的意思,指的是伏在地上的龙或盘成一团的龙。但是蟠很多时候都用来指蚯蚓等地下的虫,含有不怎样高级的意思,所以有一种说法,蟠龙是逊于蛟龙的没角下等水龙。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2.蛟龙(独角有鳞)

中国传说中的水龙,几乎指的都是蛟龙,由于蛟龙常被人们目击,而应为人知,蛟栖息在湖渊等聚水处,也会悄悄地隐居在离民家很远的池塘或河流的水底。隐栖在池塘与河川的蛟龙,一般会被称作“潜蛟”。蛟与龙非常相似,一般全长三米左右,大的仅仅宽度已经超过几米。模样很像龙,但角很短,甚至没有。蛟的颈子有着白色的花纹,而且背上有蓝色的花纹,胸是赭色,身体两肢像锦锻一样有五彩的色泽。有四只脚,为了划水前端就像很宽的桨一样,尾巴尖上有着坚硬的肉刺,蛟眼睛上眉部份,有突起的肉块在眼睛之间交叉,所以才会称为“蛟”。

3.螭龙(无角)

又称“螭吻”,是一种没有角的龙。《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广雅》中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蛟龙、赤螭”之载,其中“赤螭”一词,文颖注:“螭,为龙子。”雌龙。《汉书·司马相如传》有“蛟龙、赤螭”之载,其中“赤螭”一词,张揖注:“赤螭,雌龙。”《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螭魅”之载,其中“螭魅”一词,杜预注:“螭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左传·宣公三年》有“螭魅魍魉,莫能逢之”之载,其中“螭”字,注:“螭,山神,兽形。”皇帝的玉玺常见螭龙绶,象征最高权力。

4.虬龙(双角)

有角者称虬龙,虬这个字具有“漩涡姣”、“卷起来”的意思,所以虬的角应该是螺旋状的角。虬,龙子有角者。从虫,按,俗字作“虬。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广雅·释鱼》。按,龙“雄有角,雌无角,龙子一角者蛟,两角者虬,无角者螭也。”母龙曰蛟,子曰虬,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抱朴子》。驾青虬兮骖白螭。——屈原《涉江》

又如:虬立(如虬龙般耸立。形容姿态骁勇矫健);
虬虎(龙和虎。比喻英雄豪士);
虬柱(雕绘虬龙的柱子);
虬龙片甲(虬龙是罕见的动物,虽是一片鳞甲,也很难得。比喻贵重的物品)
5.应龙(有翼)

应龙,传说在涿鹿之战中曾助轩辕黄帝,与蚩尤作战,杀蚩尤于凶犁之谷;亦曾助禹治洪,以龙尾划地成河以引导洪水入海。外型被描述为带翼的龙;同时也被认为是掌管雨水的神祇。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目开而日出,目闭而日落。”《述异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辞源》说:“应龙”是有翅膀的千年龙,五百年的被称为角龙。龙是不凡之物,寿命奇长,应龙更是龙中之贵(当然,也有人认为应龙可指远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国——应龙氏和应国)。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对应龙如何帮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面上划出一条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
6.蜃龙(有鳞)

蜃栖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样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蜃头上有像鹿一样分叉的角,脖子到背上都生着红色的鬃毛,鳞片是暗土色的,据说从腰往后的鳞片都是向前逆生的,脚像蛟一样,前端很宽。

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就是从口中吐出的气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幻影。这些幻影大多数是亭台楼阁,是谁都没见到过的豪华,从窗口里可以看到穿戴华丽的贵人们在活动。姿态美丽惊人,而且这些幻影还随人不同,就算看同一个幻影,在不同人眼里也有细节差别。蜃喜欢吃燕子,据说除此以外什么也不吃。但是燕子是飞行迅速的鸟,也极少接触水面,所以蜃才会做出幻影,引诱燕子飞进自己嘴里。海市蜃楼是蜃吐出的气幻化出的幻影,但使用蜃的脂肪也能做出来:将蜃的脂肪混入优质的蜡,制成蜡烛。在快要下雨的黄昏时分点燃,也能看到幻影。但这样的幻影远远不及蜃做出的幻影。

蜃是很稀有的龙,这都是因为蜃的生育方法的缘故:蛇和雉鸡在正月交配,生下一粒很小的蛋,这粒蛋会引来满天云雷,雷击中蛋将它推入土中,在几十米的地方会变成盘卷着的蛇的样子,在两三百年后,蛋周围的土变成石头,开始向天空上升,找到月光后岩石崩落,才会有生成的蜃出现。至于那些受到雷击却没有进入地下的蛋,只能长成雉鸡,有许多雉鸡都是由变不成蜃的蛋孵出来的,但如果这些雉鸡跳进海里,就会变成蜃。
7.夔龙(单足)

神话传说中的单足神怪动物。《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说文解字》:“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六帖》:“夔,一足,踔而行”。

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8.鼍龙(形似鳄鱼)
鼍龙又名“猪婆龙”,形态与扬子鳄极其相似,其皮可以蒙鼓。


猪婆龙,产于西江。形似龙而短,能横飞;常出沿江岸扑食鹅鸭。或猎得之,则货其肉于陈、柯。此二姓皆友谅之裔,世食猪婆龙肉,他族不敢食也。一客自江右来,得一头,絷舟中。一日,泊舟钱墉,缚稍懈,忽跃入江。俄顷,波涛大作,估舟倾沉。

9.鳌龙(形似海龟)

据《辞海》4924页,有二种解说:一、形状像龙,好吞火。见陆容《菽园杂记》。二、称大鱼。宋人话本中有一佳句说:「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
在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大愿望,是由「士」进到「仕」。无数的书生忍受「十年寒窗」的清苦,为的是「一举成名」。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一章回描写范进中举,把当年的功名思想和民情,写得入木叁分;尤其是屠户丈人的前倨后恭的表现,更是令人喷饭。科举时代参加考试中了第一名,就是状元,也就是所谓的「独占鳌头」。
社会上的「鼇」字,出现了两种写法,有「黾」部的「鼇」和「鱼」部的「鳌」,读音相同,用法也一样。查过几本字典,鳌:同「鼇」,是「鼇」的俗字。见张自烈《正字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