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哪種大便是癌?

袁華幸


如果單純的從大便的表現上來確定癌症,其實是非常牽強的。因為導致大便異常的除了癌症之外,最多見還是胃腸道的良性疾病為主。

所以各位千萬不要因為大便些許的異常,就盲目的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但是也不要去隨意的忽略掉一些報警症狀,下面小克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大便常見的異常狀態各有哪些臨床意義,讓您不至於過度的擔心,也不至於忽略掉細節。

1.腹瀉: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一種症狀,導致腹瀉的原因可以有多種多樣,可以是進食不潔淨的食物引起,也可以是腸道炎症和腸道息肉引起,而腸癌的患者也會有腹瀉症狀的出現,對於病因明確的腹瀉應該給與相對應的治療(止瀉藥物),但是如果長時間的腹瀉,服藥後效果也不明顯的話,還是應該進行腸鏡的檢查,明確有無腸道息肉或者是其他病變的存在,爭取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2.大便變細:當有大便變細時,需要患者格外的注意,因為當大便長時間的變細時,就說明腸道內存在有其他物質,比如腫瘤或者是息肉。直腸癌在中晚期時的特徵性表現就是大便的細條狀。

3.黏液便和膿血便:多見於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或者是腸癌的早期表現,當腸道內有微生物的感染,或者是腫瘤破裂導致腸道感染時,就會使腸道內的分泌物增多,並有膿液的產生,所以對於黏液便和膿血便的患者還是應該進行腸鏡檢查來進行明確。

4.黑便:大便顏色變黑可以是進食動物內臟,海帶,紫菜,濃茶,咖啡後出現,也可以是服用胃黏膜保護藥物後出現,而病理情況下出現大便變黑就說明有胃腸道的出血存在,尤其是對於本身有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當排除食物和藥物的因素之後,就要懷疑出血的可能。

5.大便帶血:在臨床上像痔瘡,肛裂,直腸癌,結腸癌等疾病都可以有大便帶血的情況發生,所以對於大便帶血一定不能忽視,在生活中雖然說痔瘡的發病率很高,但是這也不能說當有大便帶血時就一定是痔瘡,因為在生活當中有些患者確確實實是將自己的腸癌誤以為是痔瘡,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注意大便帶血的症狀。

希望以上文字能夠對你有所幫助,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你有曾想過晨起的第一次便,第一泡尿,甚至第一口痰,都預示著你身體的一些問題?癌症往往從生活中這些細節中發現。那麼,晨起哪種大便預示癌症?

  第一次便

  健康的便便應該是條狀的黃棕色的軟便,有臭味,但不至於臭不可聞。如果大便很黏膩,有排不盡的感覺,異味大,說明體內溼熱重。如果大便很乾,臭不可聞,而且顏色較深、說明有腸熱、胃熱,往往有長期的便秘。如果大便稀,帶有膿血,而且有裡急後重的感覺(想拉但是拉不出來),可能是痢疾。如果大便帶血,既有可能是痔瘡、肛裂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消化道潰瘍、甚至結腸癌等。需注意的是,還要留心觀察是否發生了排便習慣或大便形態的改變,比如一天一次變成一天幾次,便秘、腹瀉交替,或者大便形狀改變,有壓痕等,要警惕結腸癌。

  第一泡尿

  正常的尿液應該是淡黃色、清亮的。尿液的多少和顏色都與飲水和食物有很大關係,如果尿色深、量少,則可能是喝水太少,要注意補充飲水量。

  有些人尿味很大,異味重,既可能是與喝酒或者吃大蒜、洋蔥等食物有關,也可能是因為體內溼熱很重。如果尿液有甜味,可能提示有糖尿病。

  小便時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症狀,提示可能有泌尿系統炎症。尿中帶血時,可能有腎結石或膀胱結石,也要注意排除膀胱癌。

  第一口痰

  健康人平時應該沒有痰,或者偶然有一兩口痰。如果早起覺得喉嚨癢癢,要“一吐為快”,據西醫講,可能是咽部、支氣管或肺部有炎症。中醫則要看其 色,觀其性。如果是比較清稀的白痰,說明體內有風邪、寒邪入侵,往往還伴有怕冷、畏風的症狀。如果是比較黏稠的黃痰,則說明體內有熱邪,或者是寒邪、風邪 入裡化熱。痰中帶血,則可能是肺熱、肺燥,肺結核或者肺癌。還需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排除。

在多數人眼裡,拉肚子是個很常見的小毛病。但在出現以下情況時,很可能是某些癌症的報警信號,一定要儘早就醫,接受正確診斷和治療。

  腸癌:晨起腹瀉或腹瀉、便秘交替。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發生改變,是早期發現直結腸癌的重要指標。由於腫塊及其分泌物刺激腸道,可使大小便規律的人突然變得大便次數頻繁或明顯減少,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早上起床後腹瀉等,特別是同時伴有黏液血便、膿血便、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等,或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無力時,要高度警惕。

  胃癌:腹瀉伴噁心、反酸。胃癌早期表現常與一般胃腸炎等難以區分,容易被人們忽視。如果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瀉、大便呈黑色,同時伴有食慾不振、體弱乏力,以及噁心、胃部灼熱感、上腹隱痛或脹痛等症狀時,要考慮腫瘤的可能。40歲上的中年人,或患有慢性消化道潰瘍的人更要留意,及時做胃鏡等排查。

  肝癌:腹瀉伴上腹部痛。有資料表明,50%左右的原發性肝癌在確診前有腹瀉的表現,每天2~20次不等,是由腫瘤引起消化吸收或分泌功能紊亂所致。因此,腹瀉是肝癌不可忽視的症狀之一,但無特異性。中老年人,特別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出現腹部右上方不適、肝區腫大、悶痛並逐漸加重,或食慾不振、逐漸消瘦者,要儘早到醫院接受彩超、肝功、甲胎蛋白等檢查。

  胰腺癌:長期慢性腹瀉。由於胰腺被胃和橫結腸所遮蓋,普通檢查難以發現,胰腺癌的早期診斷率很低。由於胰腺分泌液不足,部分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患者會出現腹瀉。因此,難以解釋的上腹不適,反覆腹瀉、脂肪瀉,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以及非膽結石等引起的黃疸,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等症狀,應該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檢查。尤其是有長期吸菸史,或患有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家族史等的高危人群。


小陳戶外錄


體內有癌,大便先知,大便若出現四個特徵,請及時排查三種癌症 56歲的何先生最近兩個月總是出現大便帶血,人也消瘦了不少,在醫生的建議下,何先生接受了腸鏡檢查,結果提示,何先生所罹患的其實是大腸癌。 很多人不關注自己的大便,每天上完廁所也不願意回頭看一看,很多人在接受體檢的時候,也絲毫不願意進行大便常規的檢查,不屑一顧的原因是,大便未必還能反映疾病是否來臨? 作為消化科醫生,必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關注大便是否正常非常重要,一個人若是出現大便顏色,性狀,大便次數,排便習慣發生改變,一定要高度重視,因為它們很可能是癌症來臨的徵兆,比如在大便出現以下四個特徵的時候。 第一,大便帶血 正如56歲的何先生,很多人是發現大便帶血,然後選擇到醫院檢查,也有些人一拖再拖,始終認為這是痔瘡所致,醫生提醒,直腸癌是引起大便帶血的常見原因,很容易被誤診為痔瘡。 第二,黑便 大便顏色突然變黑,在排除藥物,食物所致的因素後,可一定要警惕癌症,胃癌是引起黑便的常見原因,這是因為胃出血後,血紅蛋白的鐵與腸道的硫化氫結合,形成了硫化亞鐵,這是一種能讓大便變黑的物質。 第三,脂肪瀉 很多人一吃高脂肪的食物就腹瀉不止,有時大便裡還能見到未消化的脂肪食物,這種情況,一定要高度警惕胰腺癌的發生,這是因為胰液的分泌異常,導致對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功能變差所致。 第四,排便習慣,突然出現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變得毫無規律,排便次數突然增多或減少,這個時候都要高度警惕,大腸癌很可能會引起排便習慣改變。 胃癌,大腸癌和胰腺癌,都是高發的消化道癌症,一旦這些癌症來臨,大便往往是重要的報警信號,所以一定不要忽視對胃,大腸和胰腺的檢查,一般來說,檢查胃的最佳方式是胃鏡,大腸是腸鏡,而胰腺則是CT。 腫瘤專家建議結合農科院新靈芝孢子油給腫瘤病人,放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大量損傷人體的正常細胞和組織,農科院新靈芝孢子油針對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和代謝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等都具有調節作用。在手術放、化療期間,對體力恢復、降低放、化療帶來的嘔吐、疼痛、白細胞減少、脫髮、乏力、食慾不振等療效尤為明顯。



鬆鬆健康管家


上面的回答都是百度上能搜到的,我來說說我自己的事,我嬸嬸就是直腸癌過世的,那還是二十多年前,才30出頭就走了,所以我對這個病印象深刻。我自己十多年前就偶爾便血,一般是大便硬的時候手紙有血,量少,一年也就幾次,幾年前因為失戀心情抑鬱,有一天大便突然噴血,血就像拉稀一樣噴出來,當時嚇死了,但也沒去檢查。今年又便血,量有點多,就去醫院檢查,做了指檢,說是肛管炎,醫生診斷無染血,無硬塊,後來就吃點藥,擦點藥,慢慢好了,但總感覺屁股有點漲,一個多月前又有點便血,又去檢查,做了肛檢,拿一根比大拇指粗的管子插進去,尼瑪,那叫一個疼,醫生說沒大問題,裡面有點充血。害我天天擔心是不是腸癌,平時早上起床大便一次,很有規律,偶爾會一天大便兩次,平時大便黃色有時候綠色,不太成型,感覺是肉吃多了


Jeff姓張


晨起哪種大便是癌?

很多人起床時都會有一次排便,但是大部分人對於自己便便的顏色不甚在意,或許只是回眸看一眼即將與自己道別的便便,然後就忘了這件事。

其實,便便包含著非常多的信息,尤其是不同類型的便便,可以很直接的看出你的健康情況!

1、健康的便便

健康的便便應該是條狀的黃棕色的軟便,有臭味,但不至於臭不可聞。

2、不同的便便

如果便便容易黏著,並有排不盡的感覺,異味大,這說明體內溼熱重;如果便便又乾又硬,說明可能有腸熱、胃熱,或者長期的便秘等;便便細長,易斷,是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的證明;如果便便像球一樣一粒一粒,則說明腸道受到人體壓力的影響,功能有所降低,應當注意多散步、轉移注意力,減少注意力對胃腸道的影響。

3、大便發白

便便顏色發白可能是肝炎、胰腺疾病或者是肝硬化等。但有時候如果你正在吃治療胃炎的抑酸藥,含有氧化鋁的成分,大便也會變得很淺。

4、大便發灰

灰便:如果糞便是像石灰那樣的灰色,則說明是創造顏色的膽汁色素流通有問題,可能是膽結石或者膽囊癌、肝癌等,應當引起重視,及早就醫。

便便帶血、發黑

有可能是痔瘡、肛裂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消化道潰瘍、甚至結腸癌等,千萬要注意!


福州市癌症康復協會


健康的大便應該是條狀的黃棕色的軟便,如果前一天吃了很多肉之類的,第二天晨起大便有臭味很正常。如果你出現以下情況就需要注意了:

  1. 如果你晨起有便血有可能是痔瘡,也有可能是由肛裂引起的,亦或是是消化道潰瘍、甚至結腸癌等。要儘早的去醫院做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控制病情發展,治療效果相對好

  2. 如果大便很黏膩,有排不盡的感覺,異味大或者大便很乾,臭不可聞,而且顏色較深,便秘都警示著身體某一方面處於亞健康狀態

3.如果大便稀,帶有膿血,而且有裡急後重的感覺(想拉但是拉不出來),可能是痢

4.留心觀察是否發生了排便習慣或大便形態的改變,大便次數或者便秘、腹瀉交替並伴有排便出血時,要警惕結腸癌。

5.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時要注意是否有大便隱血,亦或是其他地方出血過多引起的

出現以上的情況不一定就是腸癌,但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了,做好飲食規劃,注意飲食衛生,而且大家平時一定要仔細留意自己的大便,一旦發現有異常,並且持續超過1周,必須及時就醫,到醫院做大便潛血和肛門指診等檢查,明確診斷。


於小書童


癌症是人體中的毒瘤,在這個談“癌”色變的年代,關注自己身體異常變化,癌症早期很隱蔽,及時檢查有助於早發現,早治療。

晨起哪種大便是癌?關於這個問題,請聽我跟大家娓娓道來。

如果是黑色便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徵表現之一,而消化道潰瘍、食管癌、胃癌是常見的原因。下消化道少量出血量時,也可能排黑便。

如果是紅色便便:下消化道病變,大便混合血液,且有溝槽,應檢查是否患結腸癌等病。若鮮血只附在大便表面,則患痔瘡、肛裂的可能性較大。

如果是白色或灰白色便便:提示膽道梗阻,有膽結石、膽道腫瘤或胰頭癌的可能。

如果是綠色便便:如果沒吃大量綠色蔬菜,可能患有消化不良、腸道功能失調等病。如綠色大便中混有大量黏液,則為急性腸炎。

除了便便顏色外,還有可以通過便便形狀、氣味來判斷;正常便便是“香蕉狀”“略有臭味”的。你是有以上症狀?還有試過同一個症狀發生時間大於2周以上的嗎?如果是這樣,就需要需要去醫院系統檢查一下,看看是身體哪方面出現了問題。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第一口痰

健康人平時應該沒有痰,或者偶然有一兩口痰。如果早起覺得喉嚨癢癢,要“一吐為快”,據西醫講,可能是咽部、支氣管或肺部有炎症。中醫則要看其 色,觀其性。如果是比較清稀的白痰,說明體內有風邪、寒邪入侵,往往還伴有怕冷、畏風的症狀。如果是比較黏稠的黃痰,則說明體內有熱邪,或者是寒邪、風邪 入裡化熱。痰中帶血,則可能是肺熱、肺燥,肺結核或者肺癌。還需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排除。

第一泡尿

正常的尿液應該是淡黃色、清亮的。尿液的多少和顏色都與飲水和食物有很大關係,如果尿色深、量少,則可能是喝水太少,要注意補充飲水量。

有些人尿味很大,異味重,既可能是與喝酒或者吃大蒜、洋蔥等食物有關,也可能是因為體內溼熱很重。如果尿液有甜味,可能提示有糖尿病。

小便時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症狀,提示可能有泌尿系統炎症。尿中帶血時,可能有腎結石或膀胱結石,也要注意排除膀胱癌。

第一次便

健康的便便應該是條狀的黃棕色的軟便,有臭味,但不至於臭不可聞。如果大便很黏膩,有排不盡的感覺,異味大,說明體內溼熱重。如果大便很乾,臭不可聞,而且顏色較深、說明有腸熱、胃熱,往往有長期的便秘。如果大便稀,帶有膿血,而且有裡急後重的感覺(想拉但是拉不出來),可能是痢疾。如果大便帶血,既有可能是痔瘡、肛裂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消化道潰瘍、甚至結腸癌等。需注意的是,還要留心觀察是否發生了排便習慣或大便形態的改變,比如一天一次變成一天幾次,便秘、腹瀉交替,或者大便形狀改變,有壓痕等,要警惕結腸癌。


渠成談史


您好,單純從大便形態、性質、顏色只能作為癌前病變或患癌風險的參考,對健康起到警示作用,並不能確定是否患癌。當然,大便異常肯定預示健康出現問題,建議重點檢查三個部位:

1、腸癌

不論大腸、結腸、十二指腸哪個部分出現問題,均會影響大便形態。比如腸道長了結節,前期沒發現,隨著結節越長越大,會導致便秘、大便變細等情況;若腸道處於癌症早期,腫瘤生長部位較敏感,大便會有出血、膿液、腹瀉便秘交替出現、排便習慣發生改變等異常,腹部或伴有疼痛。

2、胃癌

胃部腫瘤也會影響排便,胃部腫瘤可能阻塞幽門、賁門,引發梗阻,食慾不振、消化異常、腹瀉、排便習慣、大便形態均會受到影響。

3、肝癌

肝臟腫瘤直接影響膽汁分泌,而膽汁對代謝系統起到重要作用,若出現功能性障礙,排便顏色、狀態均會產生明顯的變化,如糞便顏色發綠、硬或稀的狀態交替出現等。

另外,男性前列腺癌、膽囊癌(女性某些癌症)也會令糞便發生異變。


大醫課堂


67歲劉師傅的遭遇令人警惕!他發現自己大便帶有血,李師傅未加重視,以為只是痔瘡,十人九痔嘛,沒什麼大事,只是到藥店買點痔瘡藥用下。可是便血癥狀持續1年未見好轉!幾天前,他來醫院胃腸外科科就診,被確診為直腸癌晚期!這就提示,大便持續異常不能忽視。

(溫馨提示:各位看到本文不要對號入座,注意持續的大便異常才可能是癌症信號,不要因為偶爾的異常而瑟瑟發抖,那可不是我的寫作初心!)

晨起大便發生什麼改變可能預示著癌症的可能?

癌症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類嚴重疾病,具有病情隱蔽、發病較晚、病勢危重等特點,它的預後主要取決於能否做到早發現、早確診和早治療。正常情況下,健康人的大便是條狀的、黃棕色的軟便,有臭味,但可以忍受。但當晨起的第一次大便有以下改變時,您就需要注意了,也許是癌症的警示信號!

1)大便帶血:相比痔瘡患者,直腸癌患者的大便與血液相混合,排出後血液不會滴落,往往血液、黏液、糞便三者相混。

2)排便習慣變化。這種習慣改變包括很多方面,如平常排便比較乾燥,但突然變稀,或由稀變幹;還有就是排便次數出現了變化,從平常的每天一次變成二三次,或是反之,每次大便完畢後可能有大便不盡的感覺。有些甚至出現腹瀉或者排便困難的症狀。

3)大便外形改變。大便從平時的成形變得不成形、便條變扁變細等。


總之,如果持續有大便性狀及形狀改變(由幹變稀,帶黏液和鮮血或大便不成形,變細變扁等),即排便和平常的規律不一樣時,都需要引起重視,及早到醫院專科進行檢查,警惕腸癌徵兆,提早做好防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