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伸展運動或瑜伽時骨節彈響,對身體有危害嗎?

韥瘽遰


哈嘍大家好我是邵梅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小課堂

很高興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做伸展運動或瑜伽時骨節彈響,對身體有危害麼?

在做伸展運動或瑜伽的時候,我們身體發出彈響的地方大約這三個地方:

一、肩膀彈響

二、髖部彈響

三、膝蓋彈響

一、瑜伽的繞肩體式肩膀周圍彈響👇

當我們站到墊子上的時候拿個沒有彈力的繩子繞肩的時候,有的人練習的時候會發生肩部的響動

【彈響的原因】


有彈響有的是正常的,長久的不活動或者睡了一天起來活動的響聲是屬於身體的靈活信號

肩膀的彈響也可能是肩周炎,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導致肩關節在活動時有彈響或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5的萎縮。

【肩部彈響的危害】

如果肩周炎導致的彈響會影響手臂的支撐,一個簡單的提起的動作都會非常疼痛,而且會感覺整個肩膀厚重感增強



【如果預防肩膀周圍的彈響】

可做緩慢的伸展來逐漸緩解肩部緊張的感覺

動作一簡單的伸展👇



1、坐到椅子上,也可以站立

2、吸氣雙手向上十指交叉翻轉掌心

3、呼氣落下來,可以反覆做三次再做體式來緩解肩膀彈響

動作二瑜伽的活動肩胛骨體式👇



1、坐著或者站立都可以

2、雙手向前伸展

3、吸氣延長脊柱,呼氣肩胛骨外展

動作三瑜伽的伸展前側肩部👇


1、坐到椅子上或者站立都可以

2、雙手在背後十指交叉

3、吸氣手臂向上,呼氣向下

正常的彈響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如果在做動作的時候需要緩慢的來做體式,不要用力過猛,肩膀的筋活動開了,彈響也就消失了

二、瑜伽壓髖部的體式的時候大腿內側彈響👇



1、瑜伽的束角式,先像蝴蝶一樣的上下來活動腿部呼氣由髖部摺疊向前向下走的時候,做這個動作的時候髖關節的內側會有響聲

【彈響的原因】

髖關節在

主動伸屈活動或者行走時,出現彈動時發出聲響為主要表現的病徵。它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大多數是由肌腱與骨突起的摩擦引起,極少數是由髖關節先天性脫位或關節囊鬆弛所造成的髖關節過伸外旋時出現彈響

彈響髖分內外型兩種:

1、外型彈響髖是由於髂脛束或臀大肌過於僵硬,與股骨大轉子摩擦產生的。當瑜伽的深蹲,日常的跑步、爬樓梯時這些肌腱可與大轉子的突起之間發生強烈摩擦。

2、內型彈響髖是由於髂腰肌的肌腱與髂恥隆突摩擦造成的。在極少數病例中是由撕裂的軟骨組織或髖關節內部的遊離體造成的彈響。



【髖部彈響的危害】

彈響髖一般練習舞蹈的人居多隨著瑜伽的全世界流行練習的人數越來越多,近些年瑜伽練習者中也常出現彈響髖的患者輕者可能沒有明顯地症狀,只是有些不適,但加重後會出現疼痛,未及時治療還可能導致滑膜囊破裂,而發炎的肌肉可變得更加僵硬,給其他肌肉造成過大壓力,並且影響步態。

【如何預防髖部彈響】

緩解髖部彈響的體式,在做髖部運動的時候需要做一些緩解的體式來預防

動作一瑜伽的臀橋



1、仰臥到墊子上將雙腿彎曲

2、吸氣身體向上頂髖

3、呼氣向下

動作二髖部外側的活動



1、側臥到墊子上,將左手放到腦後方

2、吸氣右腿向上抬起來

3、呼氣落下來,反覆落下去做十次再做另外一側

動作三髖部外側



1、四角型跪到墊子上

2、吸氣將左腿抬起來,右手抓右腳

3、呼氣落下去,反覆十次換另外一側的練習

髖部可以屈、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



六個方面的活動,要緩慢的做體式在瑜伽練習中,如果沒有出現明顯疼痛的症狀,大部分的彈響髖,主要是由於髂脛束和臀部肌群過於緊張導致,所以要解決彈響髖的問題,首先要放鬆緊張的肌肉,加強弱化的肌肉,當髖部所有肌肉力量與柔韌性平衡,

自然就可以康復並避免出現彈響髖的問題。

三、腿部彎曲腿的體式膝蓋的彈響



1、跪到墊子上

2、吸氣向前一大步,呼氣讓前腿彎曲

3、反覆練習加強活動腿部

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膝蓋的位置會有彈響

【發生膝蓋彈響的原因】

第一種發生彈響的原因是未成年人:出現了膝關節部位有響聲的情況,如果說發生於生長髮育期的青少年,這種情況屬於生理性的響聲,主要是生長髮育期的青少年,關節周圍的韌帶關節囊和骨質的發育不同步。如果說韌帶關節囊發育拖後於骨質的發育就會導致膝關節緊縮,從而引起內部的軟骨出現異常的摩擦,從而引起響聲的出現。而這種情況是不需要特殊處理的。

第二種是成人:當成年人出現的膝蓋響聲的情況,如果膝關節內部半月板的損傷或者是有軟骨的退變,從而在膝關節活動時就會導致軟骨異常的摩擦或者是半月板擠壓以後從而引起膝關節內部響聲,如果當身體過重受到壓迫到膝蓋,也會出現彈響

我就是個例子,我沒有這樣的彈響在懷孕之前,但是懷孕以後我才發現我下樓打不了彎,特別疼,然後我就吃了氨糖好了點,現在也偶爾彈響,但是不疼了

【膝蓋彈響的危害】

如果是病理性的彈響,會影響到走路,尤其是下樓的時候不能正常的行走,尤其在下樓的時候尤其嚴重,平時平走的時候感覺還好

【如何預防膝蓋彈響】

動作一瑜伽的雙腿背伸展



1、坐到墊子上

2、吸氣將雙手向上,呼氣由髖部摺疊向前向下

3、下不去可以將背直腿彎曲,或者腿直背直然後成一個小於號向前

【功效】

雙腿背伸展可以緩解背部痠痛,拉伸大腿後側的肌肉,但是伸縮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可以保護膝蓋預防彈響

動作二瑜伽的船式



1、坐到墊子上雙腿彎曲

2、將身體向後傾斜緩慢的吸氣將腿部伸直

3、保持呼吸,讓身體成一個V字型

【功效】

可以很好的練習腹部肌肉,鍛鍊腿部的肌肉力量,這個也是練習大腿前側的肌肉股四頭肌,讓膝蓋預防彈響

動作三瑜伽的女神式



1、站立到墊子上將雙腿分開

2、吸氣身體背直,呼氣身體向下臀,讓大小腿成90℃角

3、保持身體向上拔起,利用大腿前側的力量保持身體,感受大腿前側的痠痛

4、這個動作保持八個呼吸,然後站立做前屈放鬆

【功效】

女神的姿勢也是一個下蹲的體式,可以抬腳,也可以落下去,可以很好的加強腿部的練習預防膝蓋彈響



【注意事項】

這個體式不能將身體向前,如果向前會讓受力在前方,所以力量不能向前,保持身體的正直,感受大腿的前側的拉伸與肌肉的練習,而且膝蓋不能超過腳趾尖,膝蓋容易傷到就是因為做的體式不對,導致膝蓋受傷而受到彈響,不止這個體式,一般的體式膝蓋是都不能超過腳趾尖的

【總結】

1、身體的彈響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如果是缺乏鍛鍊而引起身體受傷的各個關節部位的彈響是需要緩解的,用瑜伽的體式加強你的某一部分的活動量,在練習之前可以做緩慢簡單的練習動作,然後再去緩解肩膀、髖部及膝蓋周圍的彈響就可以

2、我有個會員肩膀總是特別的緊,然後她有點駝背的現象,每次來上課我都給她壓肩膀然後聽到一聲響聲,她就感覺特別的舒服了,她說要不肩膀那就像打不開一樣特別的緊

3、總得看來身體沒有問題彈響是正常的,在正常練習如果有彈響而舒服,說明是筋太緊把肌肉拉扯導致關節有點點小錯位,彈響有的時候是可以幫助恢復正常

那麼如果是筋太緊導致的這樣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去練習瑜伽來緩解

今天的邵梅瑜伽小課堂就先分享到這我們下次再見



喜歡我關注我每天教你不同的瑜伽知識和正確的練習方法


邵梅瑜伽小課堂


首先告訴你,這是運動或鍛鍊時,時常要出現的現象。更不需要大驚小怪。不是做伸展運動或瑜伽時有,我練氣功近四十年了,現在每晚練到雙臂上舉時,需要兩腿配合完成上行氣,這時腿關節處都會發出兩聲清脆彈響,好象那時候,腿關節被氣給頂開了。聲音很清晰,每天練到這個時候,因為夜很靜,聲音自然很清晰了。練功這麼多年了,也沒有因為每天練功時,腿關節發出了兩聲彈響,而終止練功。反而覺得腿關節處很舒服,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傳統養生大周天傳人


關節彈響?這種在運動的時候產生異響叫做關節彈響,關節彈響分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生理性的是正常現象,病理性的則是和疾病有關的。


關節一般是由兩個關節面,以及關節腔、關節囊構成的,中間還有一些軟骨以及滑膜液,起到緩衝和潤滑的作用,保護關節。而關節腔內部是一個負壓的腔隙,也是起保護的作用。在我們運動時,這些組織之間難免會發生摩擦、碰撞,或者輕微的錯位,所以就會產生彈響。

一、生理性關節彈響

生理性關節彈響一般是發生在突然間運動的時候,或者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之後,和關節內潤滑液的不足也有一定的關係。

生理性的同一時間內只發生一次,不會連續的的響,如有的人手指關節突然間發力扯一下,就會產生彈響,但是再次拉扯時並不會再響一次。除此之外,生理性的彈響只是有異響,並不會影響關節功能,也不會出現關節的紅腫疼痛。所以對於生理性的關節彈響不需要過多關注,只是注意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定期活動各關節即可。

二、病理性關節彈響

多是關節疾病導致的,如韌帶鬆弛,關節軟骨脫落,肌腱增生都有關,並且彈響多可連續發生,彈響發生後多伴隨關節活動受限,局部痙攣,關節疼痛,紅腫等異常表現。

所以如果出現關節彈響先判斷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生理性的多活動關節即可,病理性的則需要及時治療。


張浩醫生


你好,平時和運動中的關節彈響有以下四點原因,危害各不相同。

一:關節腔裡有氣體

關節都是至少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骨頭組成的,並且關節表面會分為一凸一凹,鑲嵌著形成腔體,所以運動過程中關節會有擠壓形成氣體。骨頭與骨頭之間的關節腔雖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但裡面填滿了潤滑作用的關節液,它裡面填充著各種氣體,氣體溶解在關節液中產生微小的氣泡。當關節受到擠壓時氣體就會被放出,或由於氣泡破裂發出清脆的響聲。所以一般響一下後在短時間內不會響第二下。

二:關節腔滑液缺乏

關節腔內富含關節液,韌帶與骨,骨與骨摩擦接觸時,兩者之間會形成滑液粘連的現象,當關節產生活動時,這種粘連會消失而發出響聲。另外如你日常缺乏適當鍛鍊,關節也會變得僵硬,從而使關節間滑囊液分泌不足,所以會導致關節處的骨頭相互摩擦,發出一些細小的聲音。一般沒什麼問題,但建議要多鍛鍊來進行改善,否則長期缺乏適當運動將會導致關節僵硬分泌滑液的能力下降。

三:肌腱韌帶和筋膜位置變動

我們運動過程中出現錯誤的運動模式時,肌腱筋膜等組織就會因為某些原因增厚或位置不對,再者是關節周圍的軟組織走向與骨頭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時,在活動時就會與關節突出的骨性位置摩擦形成響聲。最具代表性的是彈響髖,這情況下如無疼痛一般不需要治療,但在彈響髖的同時引發疼痛就需要就醫了。

四:軟骨骨化或磨損

關節中骨與骨之間有一層光滑的軟骨表面,如果長期運動動作不正確,導致軟骨變得粗糙而形成骨化;在這種情況下關節活動的摩擦就會有響聲,多見的是膝關節中半月板損傷。對於這類彈響常伴有明顯的疼痛腫脹或關節活動受限。

☞生理性彈響特點

1.只發生在關節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折時

2.彈響前關節有一定時間的靜止期

3.響聲清脆、單一、不重複

4.不伴有疼痛不適感,彈響後常有輕鬆感

就是說,我們在運動過程中彈響不會一直出現,且沒有引發什麼不適感,然後關節在動作過程中的移動方向也正常,沒有過度屈伸或方向上的偏移,那基本都屬於生理性彈響,基本沒有什麼風險所以不必太過擔心。

如除了上述外,運動過程中彈響持續發生,且引發疼痛腫脹不適等,那屬於病理性的彈響機率就較高,建議去醫院就醫檢查一下較好。


小黑裙瑜伽



zxl027dd0


運動時常能聽到有人發出“嘎嘎”的聲響,比如蹲起時膝關節有響音,走路時髖關節發出輕輕的“嘎嘎”聲,轉脖子頸椎有聲音,攥手指聽到手指有聲音……這些聲音人們通常稱之為“彈響”。 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在大部分人身上,這種聲響不明顯,而在有些人身上則聽起來比較清楚。特別是那些久坐的人,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更容易聽到彈響了。當伴有疼痛或關節活動受限時,需要到醫院就診,以確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 像教師、編輯、秘書、電腦錄入員等這些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時常會抱怨頸椎“彈響”,彈響的出現恰恰在提醒人們不要同一姿勢維持過久,而要多加鍛鍊。最好15—30分鐘稍微起來活動一下。 所以這個是沒有危害的。


成都瑪雅優伽瑜伽


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多大影響的,如果有伴隨疼痛的話,記得要及時去檢查。平時要注意關節的護理。累的時候可以躺會按摩椅來放鬆下。緩解肌肉疲勞。記得要選擇合適自己的。其實國內的榮康做的不錯。也比較熟悉。以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你。


vian雙魚


首先得知道為什麼關節會彈響了,關節是骨與骨之間的連接,一般是由關節囊、關節面以及關節腔構成,是一個相對密閉、負壓,其內有滑液的結構。當關節出現急驟的活動,關節腔內、外壓力急驟的變化,出現壓力突然急驟釋放的爆破音,從而產生關節的彈響。

所以關節彈響不是每一次活動都會出現,它有相應的特定條件。關節彈響如果是偶發的,不伴有關節疼痛或者其他功能障礙問題,是一種生理現象。

如果關節彈響是頻發的,同時逐漸還會出現其他關節症狀,比如疼痛、功能障礙或者其他改變,需要進行詳細的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