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是怎样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孙见福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对原太子朱标一系进行了清洗,包括朱标的几个儿子。

太子朱标有一妻一妾,正妻是常遇春的女儿常氏,妾是吏部尚书吕本的女儿吕氏。太子妃常氏估计有常遇春短命的基因,常氏先于朱标就死了,他们的嫡长子朱雄英也早早的夭折。

朱标就把太子嫔吕氏转正当了正室,她给朱标生了三个儿子。别是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吴王朱允熥其实是常氏所生,不过因为生他,常氏难产而死,吴王朱允熥就一直由太子妃吕氏所养直到成年。

朱标先于朱元璋死后,朱元璋立了朱允炆为帝,朱允炆登基后,急不可耐的要削藩,龙椅还没坐热,就引发了燕王朱棣在北平造反,发动了“靖难之役”,朱棣运气太好,居然通过四年的时间,把南京打了下来。

建文帝朱允炆在朱棣攻破南京的时候,一把大火把皇宫烧了,他是死是活至今都没有个定论。朱棣登基后,对原太子朱标一家人的处理,明面儿上还是看得过去的,但是他们的结局却让天下人都明白朱棣的险恶和歹毒。

永乐皇帝先是一门心思的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没有什么消息后,就对朱标的其他儿子进行了“安排”,毕竟他们都是朱允炆的亲兄弟们,从法统上来说,朱标一系的朱氏子孙对朱棣都有威胁。

首先是吴王朱允熥,他可是太子朱标根正苗红的嫡子,很受朱允炆的宠爱,他被封为吴王,吴王曾经是朱元璋没当皇帝时候的封号。南京城破,吴王朱允熥打算去封地就藩,朱棣登基了,把他给叫了回来,降为广泽王,就藩漳州,后来不知道用了什么借口,又把他招回京城,贬为庶人,并且让其到老家凤阳守陵。

朱允熥到了凤阳,没过多久,就暴毙而亡,守陵的工作应该不沉重,至于什么原因,大家都懂的。

衡王朱允熞的结局与朱允熥几乎一模一样,先是废了王位,贬为庶人,囚禁地方,发配凤阳,暴毙而亡。完全按照吴王朱允熥的操作流程来的。

朱标最小的儿子是徐王朱允熙,朱棣造反当皇帝的时候,他才11岁,而且他的母亲吕氏一直照顾他,朱棣要对付这母子俩就有点难度了。根本的原因在于朱棣要顾及到吕氏的身份,吕本可是朱元璋时期的重臣,吏部尚书,在朱元璋、朱允炆朝还是有很多的门生故吏,朱棣要这么急迫的处理重臣之后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朱棣可以随意处理朱标的几个儿子,但是对吕氏还是要讲点手段。

朱棣把徐王朱允熙只是降了王爵,但并没有贬为庶人,让其母亲吕氏带着他却给自己的父亲朱标守陵,朱允熙和母亲吕氏守了两年陵,朱棣居然破天荒的把他的王爵恢复,并敕封为“瓯宁王”,所有人都以为朱棣良心发现,要给自己的大哥朱标留下一点血脉。

又过了两年,瓯宁王王府突然失火,王府中有两人遇难,相信大家都明白是哪两人了。

其实,朱棣还是给大哥朱标留了一系血脉的,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他被圈养了五十多年,直到明英宗朱祁镇经过夺门之变重新登基后,对其身受囚禁很有感悟,才释放了他。


沉墨I方之城


1402年,靖难之役后继位时,朱棣年仅42岁,这个年纪分明是帝王如日中天之时,可雄风依旧的朱棣却在此后的20多年里,未生下过一个子嗣。

是朱棣忙到没时间宠幸妃子?答案显然不是,毕竟男人生孩子只需要三两分钟,再怎样忙,这个时间终归是有的。

民间倾向于认为:壮年继位的朱棣之所以一直无所出,乃是因为他夺位不正,且继位后干了太多伤天害理的事,遭了报应所以无所出。

这些伤天害理的事里,除了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和侄孙朱文奎弄“失踪”外,还包括:用极其阴冷的方式“处理”了太子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嫡长子,因为出身高贵且是长子,他成了朱元璋最理想的皇位继承人。他一生共有五个儿子,其中,除长子朱雄英夭折外,其他四子在他英年早逝后均在世。

朱标这五个儿子中,皇长子朱雄英和皇三子朱允熥为太子妃常美荣所生。常美荣是常遇春的长女,于洪武四年时,被朱元璋亲自下诏册封为朱标的太子妃。后不幸因生朱允熥去世。

其他三子,即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均为继任太子妃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吕氏所生。影视剧中朱允炆

在讲究尊卑、嫡庶的古代,朱标这五个儿子的身份地位都非常尊贵。自然,他们在皇位继承上,都比篡侄子位的朱棣更加名正言顺。

这种名正言顺,也便成了他们下场凄凉的铺垫。

朱棣继位后,一直在苦苦找寻朱允炆下落的同时,时刻担忧着大哥的儿子们会回来夺回皇位。皇位对朱棣的诱惑力有多大,他内心深处的担忧就有多重。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睡眠质量越来越差的朱棣“清理”大哥朱标的儿子们终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最初,朱棣对大哥朱标的孩子们和老婆还算客气,毕竟面子工程得做足。实际上,这些“客气”仅仅是他等待时间的过程罢了。

朱标的三子朱允熥本非常受宠,毕竟,他是太子妃常美荣拼了命换来的孩子。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曾封这个弟弟为吴王。

可未等到朱允熥去往封国杭州就藩,朱棣就篡位成功了。于是乎,朱允熥的人生也开始发生了惊天逆转:他先是被降为了居漳州的广泽王,随后又被召回京师贬为了庶人,再后来,则被囚禁在了凤阳,后暴毙而亡。

朱允熥的一生无疑是被永乐帝朱棣捏在手里的一生,说来,朱棣亡朱允熥着实是费了一番功夫的。朱棣处置大哥朱标的四子朱允熞的手法,与处置其三子朱允熥的手法,几乎是完全复制粘贴的。影视剧中朱标

相比之下,朱棣清理大哥五子朱允熙的手法明显就与处置他几个哥哥不一样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比哥哥们,他年岁最小。

皇叔叔朱棣篡位时,朱允熙年仅11岁,这个年纪在任何年代都是尚未知事之时。可即便如此,朱棣也未放过他。

朱棣先是将徐王朱允熙降为了朱允熙,这个路数与朱棣对付哥哥们的手法一致。所不同的是,紧接着,朱棣并未继续给他降级或是贬为庶人,而是让他和母亲吕氏一起去了懿文太子陵,给父亲朱标守陵墓去了。

公元1404年,朱允熙被永乐帝改封为瓯宁王,"不遣之国"世奉太子祀。听这架势,朱允熙和母亲颇有能幸免于难的意思。

然而,这之后仅仅两年,年仅16岁(刚刚成年)的朱允熙和母亲便因府邸中莫名起火,被活活烧死。

好在,朱允熙死后,得了一个“哀简”的谥号,说来,这结局终归要比其他几个哥哥强。

朱棣做了如此多,是否就能安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最终已经得了民心,坐稳了江山,也处置了大哥的众儿子们,朱棣也依旧不安心。

为此,他甚至几次三番派郑和下西洋,名义上是为建立邦交、巩固政权,实际上却多少是为探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可惜,直到朱棣辞世,他也未能探寻到朱允炆的下落。这便也意味着,他继位后一直生活在担忧和恐惧中,如此巨压下,加上国事繁忙,竟导致他在位23年,未生下过任何子嗣,这在历史上,真真算是奇事一桩。

是报应否?谁知道呢?


记者李满


朱棣当上了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嫂子和侄子们的呢?

四个字,灭绝人性!

朱标有六个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早夭,剩下了四个,老二朱允炆,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


老二朱允炆

朱棣攻入南京之后,发现宫殿火光冲天,朱允炆不知所踪,有人抬出了数具烧焦了的尸体,无从分辨是男是女。至此,朱允炆死还是逃了,成了历史悬案。

朱棣继位之后,花了一生时间去寻找朱允炆,不仅派了郑和从水路上寻找,还派了胡濙从陆路上寻找。

郑和一无所获,但胡濙找了十六年之后,据说找到了朱允炆,原来朱允炆根本没有离开中国,而是藏身在了江苏吴县普洛寺内。

然而,胡濙找到朱允炆之后,发现他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等胡濙赶回北京,连夜向朱棣汇报之后,朱棣叹了口气,说了句“让他自生自灭吧!”

不久之后,朱允炆病死了!


老三朱允熥

朱允熥是太子妃常美荣生的第二个儿子,生完第二天,太子妃就死了,朱标悲痛万分,将对妃子的爱都倾注在了这个孩子身上。

朱允炆继位之后,封了朱允熥为吴王,可还没等朱允熥前往杭州就藩,朱棣就攻入了南京城,至此他的人生发生了惊天大逆转。

先是被降为漳州广泽王,后又被召回,贬为老百姓,幽禁在老家凤阳,不久暴亡。

老四朱允熞

朱棣处死朱允熞的手法,与处死朱允熥出奇的一致,几乎就是原版复制。

先是将朱允熞降为怀恩王,不久之后,与朱允熥一同贬为庶民,囚禁于老家凤阳,不久死去。


老五朱允熙

朱棣处死朱允熙的手法,与前两个侄子略有不同,先是将朱允熙降为敷惠王,后又将朱允熙连同母亲吕妃,一起撵入了朱标的陵墓,说是给朱标守陵。

两年之后,朱允熙和母亲居住的房子突发大火,二人均被烧死于屋内,谁放的这把火?

除了朱棣,还能是谁!

至此,朱标的四个儿子和一个妃子都被弄死了,朱棣终于可以安心了!


一半秋色


朱标只有2位夫人,满16岁时老子朱元璋给办的,正夫人是常遇春的闺女,直接封为皇太子妃,同时还娶了太常寺卿吕本的独生女,封为吕妃。《明史》记载朱标共有6个儿子,4个女儿,女儿为谁所生、生卒都未记载,6个儿子由太子妃常氏生了2个,吕妃生了4个。太子妃常氏很悲剧,准确的讲她们一家都很悲剧,不是早死就是被处死,王侯将相之家却无福可享,常氏自己先给朱标生了长子朱雄英,没几年夭折了,生第二个儿子时,常氏难产死了,才24岁,留下儿子朱允熥。

马皇后与太子朱标像。

吕妃为朱标生了4个儿子,常氏生的朱雄英夭折后,吕氏生的第一个儿子朱允炆成了皇长孙,第二个儿子朱允熞,第三个儿子朱允熙,第四个儿子早殇,未起名字。等于说朱允炆继承帝位时,有自己老妈吕氏,已尊为皇太后,一个异母弟弟朱允熥,二个同母弟弟朱允熞和朱允熙。朱棣攻入南京城时,皇宫一把大火,朱允炆自己不知所踪,其他人被朱棣一网打尽,当时朱允熥和朱允熞已成年,分别被建文帝封为吴王和衡王,两人被俘后,朱棣把两人从一字王降为二字王,不久剥夺爵位,废为庶人,禁锢于凤阳,两人同病相怜,在凤阳落寞了10几年后,于永乐15年,也就是公元1417年同时死亡,死因不明。

图为朱标的明东陵,现在只剩下基址。

公元1402年,朱标小儿子朱允熙才11岁,未成年,所以由吕太后养在自己身边,早在朱棣攻打金川门时,吕太后曾去往朱棣军中相劝无果,在返回途中皇宫已大火,城破之际,母子一起被捕,吕太后被朱棣称为“皇嫂太子妃”。早年朱允熙被建文帝封为徐王,也是被朱棣一字王降为二字王,《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诸王篇记载“永乐二年下诏,徐王允熙改瓯宁王,奉太子祀,四年邸中火,暴薨”,吕氏也随朱允熙居懿文陵,也就是朱标的明东陵,等于说朱棣把母子俩赶到钟山为朱标守陵,仅2年后,他们住的房子发大火,母子俩被火烧死。

图为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前面说到朱标共有4个女儿,生母、生卒均未记载,三女儿早夭无封号,《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公主篇记载,大女儿江都公主,嫁给开国功臣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璿,朱棣兴兵起叛时,耿炳文是北伐平叛的主帅,耿璿是军中的将领,兵败后罢官归家,朱棣登位后召其入朝,耿炳文称疾不出,明显跟朱棣作对,一家人的结果可想而知,耿炳文和几个儿子,包括驸马均耿璿在内,全被处死,江都公主为皇女,留了一条命,降为郡主,不久也忧虑而死,史称“忧卒”。

图为鸟瞰明中都凤阳遗址。

朱标二女儿宜伦郡主,在永乐15年,也就是公元1416年,下嫁于礼,就一句话完事儿,明史是这样的,如果丈夫是有身份的人,都会有点笔墨,像她姐江都公主嫁给耿璿,此人是开国功臣长兴侯耿炳文之子,明史有上百字的描述,而宜伦郡主嫁给于礼,何许人也没有记载,说明其身份不入流,民间的《万历野获编》记载于礼是锦衣卫的百户,这是个六品武官,统领120人,相当于现在的连长,可见其地位低,明史的公主一般没有生卒,朱棣虽然没有杀这个堂妹,但从朱标去世到永乐15年,很明显宜伦郡主早已过了桃李年华,熬成了老女人才随便给婚配了。

永乐皇帝朱棣画像。

朱标最小的女儿更惨,在永乐活了10年,朱棣未给婚配,于1412年去世,南平郡主还是死后追册的。另外建文帝朱允炆有2个儿子,长子朱文奎7岁跟着建文帝一起失踪,次子朱文圭当时才2岁,跟着叔叔朱允熥和朱允熞一起囚禁在凤阳的广安宫,人称“建庶人”,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做皇帝时,感慨建庶人的生活悲惨,为其平反,还其自由,此时朱文圭已被囚禁55年,出来后连牛马都不认识,不久就死了。以上就是朱棣篡位后,朱标后人的结果,虽然朱棣表面上没有直接杀掉,实际上子女们都变相被迫害,下场凄惨。


图文绘历史


(成祖朱棣)

1402年,谷王朱穗和曹国公李景隆发动金川门之变,向燕军投降,朱棣率领军攻入南京,南京皇宫失火,建文帝朱允炆与太子朱文奎不知所踪。为期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朱棣篡位之后,残酷惩处了坚持效忠建文帝的臣子。如翰林学士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皆被肢解残杀,子嗣十五岁以上者也全被处死,不满十五岁者和旁支宗族发配边疆,家中女眷充入教坊司为妓。

对于大臣如此,朱棣对其大哥朱标的几个儿子,也就是建文帝的弟弟,朱棣同样是心狠手辣。

朱标活到成年的儿子一共有四个:太子朱允炆、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𤐤。

朱棣一上台就取消朱标的明兴宗庙号,重新追谥为懿文太子。接着先是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𤐤由亲王将为郡王。

随后,又以不能忠直辅佐建文帝为由,把这三个侄子废为庶人,圈禁了起来。

最后这三人的结局全部以暴死告终。

至于到底真的是病死还是另有隐情,明眼人心中自然知晓。

朱标的这个三个儿子中,可能只有吴王朱允熥留有后代,明代称之为“吴庶人”。直到明英宗时期他们的境遇方才好转。

而建文帝的留下的唯一一个儿子朱文圭,也就是朱标的孙子,也被朱棣囚禁了起来。朱棣夺权之时朱文圭仅仅2岁,可能是觉得他对于自己的威胁不大,朱棣没有让他暴毙。

朱文圭被圈禁了五十多年,也是到了英宗时期才被放了出来。据史料记载,重获自由的朱文圭百感交集,由于被囚禁多年,他连牛马都不认识了,获释没多久就死了,他的后代被称之为“建庶人”。

(明英宗曾被景泰帝长期囚禁于南宫,之后重夺帝位的他深知被囚之苦,力排众议将朱标的后代全部予以赦免,恢复了他们的自由)

到南明时期,风雨飘摇的弘光政权为了收拢人心,才将靖难建文诸臣和宗室平反,追复原封号。


千佛山车神


根据明史记载,朱标共有一位皇后一位皇妃。皇后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先朱标数年而亡,谥号为“敬懿皇太子妃”,追谥为“孝康皇后”,朱棣称帝后,将其称号降格为“敬懿皇太子妃”。


皇妃为太常寺卿吕本之女,先后生下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三子,建文帝继位后封其为皇太后。


燕王朱棣在靖南之役中,率兵打到南京金川门,特意把吕太后请至军中,述说不得已起兵的原故。太后还宫途中,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吕太后随徐王朱允熙居住懿文陵。永乐元年,朱棣复称皇嫂吕氏为懿文太子妃。


朱标共有五子三女。

  • 长子为虞怀王朱雄英,皇后常氏生,早夭。


  • 次子为建文帝朱允炆,吕氏生。

  • 三字为吴悼王朱允熥,常氏生,被朱棣废为庶人并囚禁。

  • 四子为衡愍王朱允熞,吕氏生,被朱棣废为庶人并囚禁。

  • 五子为徐简王朱允熙,吕氏生,被朱棣降封瓯宁王并与母亲安置于懿文太子陵,后死于大火。

  • 长女江都公主,洪武二十七年下嫁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璿。

  • 次女宜伦公主,永乐十五年下嫁。

  • 三女南平郡主,永乐十年未婚去世。


象眼观天下


明太祖生前虽然把杖上的棘刺去掉了,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刚刚去世,竟然祸起萧墙,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起兵戈。

这段历史就叫“靖难之役”,靖难历经四年,骁勇善战的燕王朱棣率领燕军攻城掠地,经过艰苦的战争和惊人的信念(如果可以把篡位称为“信念”的话)支撑,终于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帝宝座。



明成祖登基后,由于他的皇位来源不正,他既担心有人会效仿他争夺皇位,也畏惧背地里人们的议论,所以他不断地屠杀那些反对他的人。

建文帝的失踪又引起了很多的猜测,不稳定因素的存在迫使这位皇帝做了许多暴虐的事情,对忠于建文帝的臣子们进行疯狂的屠杀此处就不说了,只说朱棣是怎样处置其大哥朱标即已故太子的几个儿子们的:

朱标原本娶的是常遇春的女儿,常遇春是朱元璋身边的得力大将,到了洪武四年,常氏被立为皇太子妃,她给朱标生下了嫡长子朱雄英和朱允熥,在洪武十一年去世了。


除了常氏,朱标还娶了吕氏。吕氏的父亲名叫吕本,寿州人,原本是元朝的官员,入明以后做过吏部尚书、太常司卿。

吕氏给朱标生了三个儿子,其中包括朱允炆。如此算起来,朱标一共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朱雄英,二儿子朱允炆,三儿子朱允熥,四儿子朱允熞,最小的是朱允熙。

长子朱雄英早早的夭折了,建文帝朱允炆还有三个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朱棣登位后,这三个弟弟死的都很惨。

先说三弟朱允熥,在建文帝时代被封为吴王,朱棣一登基,立马以“弗知省躬,自生疑怼”为罪名,剥夺了王位,被囚禁到了朱家的老家凤阳。

但朱棣还是不放心,朱允熥很快在被囚禁的地方突然暴亡,谁也不知道原因,死得极其蹊跷、凄惨。

四弟朱允熞情况更为惨烈,基本过程跟三弟一样,先是被剥夺了王位,然后就以莫名其妙的罪名被关起来,紧接着突然就死了,谁也不知道怎么死的。


五弟朱允熙刚开始留存下来,朱棣给出的原因是要给自己的哥哥朱标留下奉香火的儿子。因此将其囚禁在朱标的陵墓,本来以为能够安稳度过残生。

到了永乐四年,朱允熙的住处突然烧起一把大火,朱允熙被烧死。不用问,这件事极可能是朱棣授意的,他不会让朱允炆的兄弟留在世上。 比较奇怪的是吕妃,大火之后下落不明,再无消息。基本上可以确定,她跟随小儿子一起葬身火海了。
虽然朱棣在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但这并不能掩盖其排除异己时的暴虐手段。


鲲鹏历史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当时的朱棣,非常开心的骑着自己的战马来到了南京城下,突然之间出现一位大臣,并且告诉他,你不可以当皇帝,皇帝只能让朱允炆当。这句话,让朱棣非常羞恼并且扬言要杀掉他。这位大臣突然之间站起身来指着朱棣说道:你今天哪怕杀了我,杀了我全家,我也不怕你。

朱棣继续说,你信不信我杀你九族?你杀我十族又如何?那位大臣非常硬气的说道。当然在历史上所有的硬气都是需要付出血的代价的,不久之后这位大臣死了,而与此同时伴随了整个明朝以及整个封建王朝最为传奇的血腥制度,杀九族。不好意思,杀九族已经无法形容此次血腥了,在杀九族的同时往上翻了一个维度,杀十族正式诞生。

事件回顾

上面的那位大臣是方孝孺,整个明朝初期的才子、政治家、最有名气的文人书生,与此同时仅仅因为一句话便被朱棣杀了十族。

说这个故事和今天我们需要去讲的这件事情有什么联系吗?

表面上来看并没有,但只要挖到底就不难发现,朱棣对于任何胆敢触犯皇权的人都杀红了眼,甚至毫不留情,因为此时的朱棣绝对不允许自己费了4年时间拼死拼活拿下来的大明皇帝,突然之间被别人钻了空子。

这也就不难理解接下来与朱标相关的妻子儿女的悲惨下场了,因为在朱棣看来这些人全都是不稳定因素,必须要及时抹除,如果他们不死,朱棣将寝食难安。

朱标共有6个儿子,4个女儿,与此同时有两个媳妇,还有一些妃子,原本想整一个表格,把他们的生平往事以及如何死去通通做一个记录,现在好像没有什么必要了,毕竟在朱棣当上皇帝之后的不久的一段时间里面,他们将统统死去,并且死因各不相同。

吕妃为朱标生下了4个儿子,大儿子自然而然的当上了皇帝,也就是朱允炆,剩下的三个儿子当中死掉了一个当朱棣占领南京城之后将剩下的两个儿子通通剥去爵位,并且关押在一个小木屋里面,十五年之后意外死亡,死因不明。

除此之外,朱标的太后和他的小儿子在朱棣当上皇帝之后的第2年里面突然遭遇了一场大火,在这场大火当中,母子二人通通被烧死无一人生还。

没错,这就是事实

朱棣在当上皇帝之后做了两件事情,表面上来看,这两件事情非常小,却已经决定了朱棣对于自己大哥的后人的一些处理态度。

第1点朱棣未经允许擅自更改了历史记录,比如在对应史籍当中,朱元璋由原来的非常喜欢大儿子朱标变成了非常喜欢自己的四儿子朱棣,并且非常讨厌朱标,奈何当时的朝廷势力迫不得已才将自己的大儿子立为皇帝。

第二点,朱棣肆意的抹黑朱允炆以及与朱允炆相关的后宫宫女、朝中大臣、民间势力。这一切都做完之后,自然而然的不能允许朱标子孙这样的后患存在,因为朱允炆的名声似乎还算不错,未来在某一天他突然出现或者由朱允炆的其他兄弟率领天下的兵马前往讨伐朱棣的话,那必然是一件麻烦事,既然斩草就要除根。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朱标之死是导致明朝的一个转折点,朱元璋花费了几十年的精力培养朱标,为的便是让他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皇帝。

可谁知道,朱标竟然在37岁那年病死了。

朱标死了之后,朱元璋又将希望放在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的身上,所以他又花了很多精力去培养朱允炆。

只不过朱允炆却远不如他的父亲朱标,不仅在能力上不如朱标,在性格上也是如此,朱标是仁厚,朱允炆却是憨傻,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听风便是雨,总是别人说什么他便信什么,缺乏自己的判断力。

黄湜、齐泰说应当削藩,说了一通有的没的,朱允炆听完之后觉得所言有理,于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便决定削藩。

那时候的朱允炆坐稳了皇位了吗?没有,朱元璋临死前之所以命令诸王不得入京奔丧,为的便是让朱允炆能够顺利即位,朱允炆那点斤两朱元璋可太清楚了,没个几年时间朱允炆别想坐稳皇位。

可是黄、齐二人急于立功,急于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朱允炆这边才即位,他们那边便迫不及待地忽悠朱允炆削藩了。

于是,由于黄、齐之辈的盲目削藩,终于引发了“靖难之役”,朱允炆白白将皇位送给了朱棣。

朱允炆作为一个皇帝,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判断力,更没有识人、用人的本事,也无怪乎他会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让朱棣翻盘,被朱棣给打败了。

他用的那个李景隆,打不过朱棣,丧师数十万便算了,朱允炆也没追究李景隆的责任,可是朱棣兵临城下,李景隆那厮却背叛朱允炆,跑去给朱棣开门,这是人干的事吗?朱棣都觉得李景隆无耻,所以后来将来给他圈禁了。

朱棣虽然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一路打到南京城,可谁都知道他不仅要“清君侧”,更要“清君”,他是要自己当皇帝,朱允炆再傻也知道这一点。

所以在朱棣攻入皇宫之前,皇宫便已经着起了火,死了不少人,据说朱允炆和他的皇后、长子朱文奎便死在了这场火中。

只不过,也有人说朱允炆并没有死,死的只是替身罢了,朱允炆早已经通过暗道逃出了皇宫,此后才不知所踪。

除了朱允炆之外,朱标实际上还有四个儿子,即长子朱雄英、三儿子朱允熥、四儿子朱允熞和五儿子朱允熙,朱雄英、朱允熥系常氏所生,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则系吕氏所生,朱棣“靖难之役”成功之后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

实际上,朱雄英早在8岁那年,也即1382年的时候便夭折了,他的母亲常氏则在1378年生下朱允熥之后便死了。

所以,在“靖难之役”后仍然在世的只有吕氏和朱允熥、朱允熞以及朱允熙四人。

吕氏是洪武年间太常寺卿吕本之女,朱允炆即位当了皇帝之后被尊为皇太后,不过靖难之后,朱棣当然不会再允许她是皇太后,所以降为“懿文太子妃”。

吕氏虽说是朱允炆的生母,可也是朱棣的皇嫂,他也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的,自然不敢拿吕氏怎么样,但也将她“发配”去给朱标守陵。

说是守陵,实则是软禁。

当时被打发去和吕氏一起给朱标守陵的实际上还有时年11岁的朱允熙,当所有人以为朱允熙可以因此保住性命的时候,四年之后却又发生了“意外”——朱允熙的府邸发生了火灾,朱允熙竟然被活活烧死了!

朱允熙再怎么样也是一个王爷呀,府里下人丫鬟伺候着,一个15岁的少年王爷竟然能够被活活烧死,岂不怪哉?

只能说朱棣的手段太狠辣,朱允熙的存在对他而言始终是一个隐患,虽然年幼,但也得斩草除根。

当时24岁的朱允熥和17岁的朱允熞,相对于朱允熙而言更具威胁性,所以朱棣一即位便将他们二人废为庶人,然后远远地囚禁到了凤阳。

他们被囚禁在凤阳可不意味着便可生命无虞,先有朱允熞不明不白地死去,后有朱允熥突然暴毙。

靖难之役后,朱标的遗孀和儿子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全部被朱棣给斩草除根。

即便将朱标的遗孀和儿子杀完了,朱棣也没有完全放心,因为他自己也怀疑当年在皇宫里被烧的人不是朱允炆,所以一直派人在外四处搜寻朱允炆的下落,以期能够彻底铲除这个后顾之忧。

倘若朱标仍然活着,又何至于此?

倘若朱允炆能有朱标的几分本事,恐怕也不至于此。

朱允炆之失天下,不仅在于他能力不行,也在于他没有朱棣那么狠,只能说朱允炆真的没这个命。


宁糊涂


靖难之役,是燕王朱棣为了夺取皇位,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义发起的叛乱。战争历时四年,1402年,朱棣攻下了帝都应天。

朱棣即位后,会如何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孩子们呢?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清楚朱标的家庭关系:朱标一生只娶过两个妻子,分别是元妃常氏和继妃吕氏,她们为朱标生下了六个儿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孩子的遭遇。

常氏一脉

常氏(1354-1378)是开平王常遇春的长女,洪武四年,嫁给朱标,洪武七年生下了朱

标的嫡长子朱雄英。

1.早逝的朱雄英

本来朱雄英顺顺利利长大的话,便是当之无愧的皇位继承人,然而洪武十五年朱雄英竟然薨逝了,死时年近八岁。

这个噩耗让爷爷朱元璋悲痛不已,已经无法正常上朝,最后他追封朱雄英为虞王,又令人将孩子葬在了钟山,当时所有侍卫大臣都穿上了银白素服,徒步前往送葬,可见朱元璋对这个孙子的重视程度。

2.被囚的朱允熥

常氏还有一个儿子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为了生下这个儿子,常氏难产而死,后来被建文帝追封为“孝康皇后”。

朱允熥是朱标的嫡次子,一生命运多舛。理论上按照“兄终弟及”的继承原则,他在朱雄英死后应当成为太孙,然而朱元璋却偏偏选了吕氏的儿子朱允炆做继承人。

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朱允炆“纯孝”、“仁爱”,实则是因为朱允熥与常家的几个舅舅关系亲厚,朱元璋担心他登基后会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所以朱元璋还特别给朱允熥指了一门亲事,对方不是勋贵之家,仅仅是一个小小指挥使,其用意不言而喻。

然而朱允炆也未必有朱元璋想的那么单纯,他即位后将朱允熥封为吴王(朱元璋自己就做过四年吴王,定国号时曾不知该选“吴”还是“明”,可见“吴王”这个封号颇有深意),又不许他就藩,而是把他软禁在南京。

等到燕王入京师后,无辜被牵连的朱允熥被降封为广泽王,还被贬到偏远的漳州。几年后朱棣又把他叫回来,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

即使是这样,朱棣还是没有放过朱允熥,永乐十五年(1417年),谷王和崇阳王谋反,被囚禁的朱允熥却突然暴死了,有人便说这是朱棣为了杜绝隐患暗下毒手。不论这个说法是真是假,朱允熥都可以算是朱标诸子中最倒霉的一个。

吕氏一脉

吕氏(1359-1412)是太常寺卿吕本的独生女。常氏难产而死后,吕氏得以扶正,于是朱允炆的庶子身份也升格成为嫡子。

后来朱允炆登基后,吕氏被尊为皇太后。等到靖难之役后,吕氏的尊位被朱棣抹去,她又重新成为“懿文太子妃”,和儿子朱允熙一起为丈夫守灵,随后母子两人双双死于火灾。

1.不知所踪的朱允炆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成为了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但在位时间仅仅只有4年。

南京城破后,皇宫大院起了一场大火,其中有几具无法辨认面目的焦尸,有人说那就是朱允炆和他的妻子、儿子,但也有历史学家说他乔装改扮后逃出了南京,更有甚者说他漂洋过海去了西洋。

所以朱允炆的下落成了一个迷,最想知道答案的人自然是成功夺得皇位的朱棣了。

传说郑和下西洋六次(第七次时朱棣已经死去),为的就是寻找逃亡海外的朱允炆,故而郑和才会一路广撒金银,只想买到可靠的消息。当然这些都是戏说,真相究竟为何,谁也说不清楚。

2.同样被废的朱允熞

吕氏的第二个儿子朱允熞和异母哥哥朱允熥堪称“难兄难弟”,他同样是在建文元年被朱允炆封为衡王,也是十分奇怪的一直没有就藩。

于是等到朱棣称帝后,他先被降封为怀恩王,被赶到了建昌,没过多久就和朱允熥一起被召回京师,又被朱棣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和朱允熥一前一后双双离世。

3.惨被烧死的朱允熙

吕氏的第三个儿子朱允熙曾经被朱允炆封为徐王,朱棣入京后,他被降为敷惠王,和母亲一起居住在懿文太子朱标的陵墓附近。

永乐二年(1404年),他被改封为瓯宁王,但只过了两年,他就因为府邸起火,被活活烧死了,死时年仅16岁,谥号哀简,他也是朱标诸子中唯一一个在永乐朝获得过谥号的。

除了这三子外,吕氏还为朱标生过一个儿子,但孩子很早就夭折了,甚至没来得及取名,所以和早逝的朱雄英一样,皆不在本题讨论之列。

此外,朱标还有几个女儿,生母均不详,其中江都郡主是朱标的长女,洪武年间下嫁给长兴侯的儿子耿璿。朱允炆即位后将郡主进封为公主,耿璿也做了驸马。

朱棣登基后,耿璿称病不出,朱棣就找了个罪名把他处死了,公主也被降为郡主,后来因为忧思过度而死。

结语

朱棣可以说是一代明君,但是他对兄弟遗属的态度当真让人不敢恭维。纵观朱标妻子儿子的遭遇,也让人由衷感慨“无情最是帝王家”。

只要能够上位,谁管他是不是同胞手足,是不是血浓于水。为了权力,兄弟反目、叔侄相残,种种过往令人不忍卒睹。

而这还是朱棣篡改过历史的结果,想来其中尚有众多不能为人知之秘辛,却都已经被历史的汪洋大海所淹没了,今天的我们能够窥见的也不过是历史的一点残影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