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

文史砖家


1023年,中国北宋成都发行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了。

当时,中国最有权力的人是刘娥。这个刘娥是什么人?

孤女刘娥:歌女被卖、荣升德妃

刘娥出生不久,父母双双离开人世。孤女刘娥,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

刘娥唱歌非常好听,相貌十分漂亮。

由于家境贫穷,很小年纪的刘娥嫁给了银匠龚美。为了谋生,龚美带着刘娥来到东京汴梁。

龚美结识了张耆,张耆是宋太宗第三个儿子韩王赵恒的指挥使。

龚美打算把刘娥卖掉,以维持自己的生活。龚美把想法告诉张耆。

看到刘娥非常漂亮,张耆就把刘娥带进韩王府,赵恒第一眼看见刘娥,就觉得她是天女下凡,喜爱无比。赵恒把刘娥买下、留在府中,天天如胶似漆、形影相随。

一段时间之后,宋太宗看见三儿子赵恒瘦弱无力、脸色蜡黄,大吃一惊。

宋太宗询问赵恒的乳母,赵恒跟谁在一起。乳母如实禀告。

宋太宗听说刘娥来路不明,十分生气,命令赵恒立即把刘娥逐出王府。

赵恒害怕父皇,又舍不得刘娥,便把刘娥藏进张耆家里,经常秘密偷会。张耆严守秘密,小心保护刘娥。

997年,宋太宗仙逝,赵恒继承皇位,就是宋真宗。宋真宗把刘娥接进皇宫。

刘娥没有名分,不与嫔妃争宠。发现宋真宗非常宠爱杨淑妃,刘娥主动与杨淑妃结成姐妹。

几年之后,刘娥被册封为四品美人,不久,晋升为德妃。

刘娥没有亲人,她将第一任丈夫龚美认为哥哥,龚美改名为刘美。

太后刘娥:身穿龙袍、但不称帝

皇后去世,宋真宗想册立刘娥为皇后。寇准等大臣坚决反对,因为刘娥出身低微。

宋真宗宠幸了刘娥的侍女李氏,生了唯一的皇子。刘娥把皇子抱过来作为自己的孩子,交给杨淑妃抚养。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1012年,刘娥凭借皇子之母,被册立为皇后。

皇后刘娥伴随宋真宗,处理军国政事,周密谨慎,符合皇帝的心意,越来越受到皇上信任。

宋真宗多病羸弱,皇后刘娥控制了朝廷大权。

寇准密谋让太子监国,计划泄漏。刘娥罢免了寇准的宰相。

寇准部属策划发动兵变,被人告密。皇后刘娥逮捕、诛杀为首大臣,平息叛乱。不久,皇后刘娥把寇准等大臣贬到外地。

1022年,宋真宗驾崩,立下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全由皇太后处置。

太后刘娥将反对自己的官员贬至外地。

从此以后,每次朝见大臣,刘娥坐右边、宋仁宗坐左边。太后刘娥正式临朝听政。

刘娥穿上帝王龙袍,接受宋仁宗奉上的尊号: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

太后刘娥自比唐朝武后,有大臣说武后差点葬送大唐江山。

有几位大臣用不同方式建议刘娥称帝。刚直的大臣鲁宗道问:当今皇上该放什么位置?

刘娥把劝她称帝的奏章撕碎,当众表态:我决不称帝!

刘娥去宋朝太庙祭祀时,总是穿着帝王龙袍。 但是,帝王龙袍上的12章图案只保留象征忠孝和洁净的宗彝、藻两章,也不佩戴帝王宝剑。

临终刘娥:大赦天下、牵扯衣服

1033年3月,太后刘娥生了大病。她下令大赦天下,将自己临朝以来被贬官员寇准等人全部恢复官职。

不久,刘娥崩逝。

宋仁宗召见文武大臣,哭着说:太后临终前不停牵扯身上衣服,是什么用意?

参知政事薛奎说:太后不愿先帝看见她身穿天子之服。

宋仁宗觉得很有道理,下令给刘娥换上太后的服装,然后入殓。

刘娥死后,皇太妃杨氏告诉宋仁宗:刘后不是陛下生母,陛下生母是李宸妃。

八王爷赵元俨对宋仁宗说:陛下生母恐怕是被人害死的。

宋仁宗派人检查李宸妃灵柩。在水银养护下,李宸妃面色栩栩如生。

检查官禀报宋仁宗,宋仁宗感叹道:别人的话不可全信!

宋仁宗下旨:任何人不许妄议皇太后刘娥。

后人对北宋太后刘娥的评价是:拥有吕后、武后的才能,没有吕后、武后恶毒。


岳飞的飞


  明道二年三月初,垂帘听政十二年的章献太后刘娥驾崩。

  据说刘娥弥留之际,曾经几次用手拉扯衣服。宋仁宗询问太后何意,刘娥已经说不出话来。刘娥去世之后,宋仁宗非常悲痛,走出殿去见宰臣,商量安葬事宜。宋仁宗痛哭流涕,说起太后几次拉扯衣服的事情,询问宰臣,太后是什么意识。副相薛奎回答:“其在袞冕也。然服之,何以见先帝乎?”薛奎认为,是刘娥觉得自己穿着天子的服饰不好意思见丈夫真宗皇帝。刘娥到底是不是这个意识呢?以刘娥在临终之前还要穿戴天子服饰过把皇帝瘾来看,未必如薛奎所言。

  薛奎所言,既可以维护刘太后的体统,又保卫了宋仁宗的尊严。宋仁宗立刻赞同,太后必然是这个意思。宋仁宗下令为刘娥换上皇后的服色。

事实上,刘娥真的就是这个意思吗?

恰恰相反,这绝非刘娥的本意,而是宋仁宗与宰执大臣一番商议之后,为维护自身颜面做出的解读。

刘娥一生十分强势,即便是在宋真宗在世之时,宰执大臣也多畏惧这位铁腕皇后。宋仁宗称帝更是对这位嫡母畏之如虎。刘娥本人权力欲极强,否则也不会在去世的前一个月 要求穿戴天子冠冕进入太庙!

  明道二年的二月,筹备了两个月的庆典终于举行。整个仪式的规格极高,宰相吕夷简作为正使,次相张士逊作为副使。整个京城官员几乎全体出动。在文武百官的一片山呼中,刘娥身穿龙袍,头戴仪天冠,前往太庙举行祭祀。

  祭拜之后,刘娥登文德殿接受百官朝拜,宰相吕夷简带领百官尊奉刘娥为“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这个尊号是吕夷简等宰臣苦心揣摩后确定的,是对刘娥一生功绩,尤其是出任太后垂帘听政十二年来功绩的认定。百官认为,刘太后是顺应上天、等同皇帝、拥有明显功勋、品德崇高、关爱儿子(仁宗)、必定能长命百岁的皇太后。

由此可见,刘娥是非常渴望这身龙袍,非常渴望称帝的。只是,身体不由人,老天爷要收她,她是皇太后也没法子!

其实,刘娥早在宋真宗晚年就参与政事,垂帘听政十二年更是独掌朝纲。宋仁宗初年年号“天圣”“明道”是什么意思?所谓天圣,就是二人圣,既两位圣人一同执政。所谓明道,就是日月之道,日月同样悬在天空。可见,刘娥始终要坐的,是与皇帝平齐。若是她也能与武则天一样活个八十岁,肯定称帝!

至于有没有儿子,那根本不是事儿!身前骂名都不怕,还怕什么死后的议论?


叶之秋


身为一位上演了“从歌女到太后”逆袭人生的女强人,公元1133年5月11日,北宋太后刘娥在生命弥留之际,却又发生了奇特一幕:64岁的她已经不能说话,却强撑着最后的力气,拼命拉扯身上的衣服,直至溘然长逝。如此情景,连侍奉在身旁的养子宋仁宗也大惑不解,却是参知政事薛奎一语道破:“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皇上,您不给太后换衣服,她不好去见先帝啊。

为何“不好去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作为大宋的“太后”,刘娥身上穿的,却是帝王的龙袍,只是把“龙袍”上的部分图案剪去,却还是严重的违制。恍然大悟的宋仁宗,这才给刘娥换下衣服下葬。这位北宋传奇女主的人生,至此才算划上句号。

可是,为什么身为太后的刘娥,会长期穿着龙袍呢?因为在之前的十一年里,这位在后世有着“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评价的太后,就是大宋王朝实际上的统治者。

北宋的历代太后里,刘娥出身低微,早年的奋斗人生,更是一步一个坑:虽说祖父曾是后晋的大将军,可到她出生时,正赶上家道中落,十几岁就成了卖唱的歌女,还经历了一段并不幸福的婚史,还被前夫因生活所迫卖进了韩王府。却也从此因祸得福,与韩王(未来的宋真宗赵恒)坠入了爱河。虽然也一度被“父皇”宋太宗棒打鸳鸯,却依然苦熬过来,终于在宋真宗登基后守得云开,胜利入宫为妃。

如此特殊经历,也让当时的刘娥,遭到了颇多非议。以至于四十三岁那年,刘娥被册封为皇后时,还因“出身侧微”遭到各位重臣的反对,翰林学士杨亿甚至拒绝起草诏书。但事实是,大臣们还是低估了她。
刘娥能够得到宋真宗常年的宠信,并非靠了惊艳的容貌,却凭了另一样大多数嫔妃做不到的本事:强大的行政能力。

由于出身低微,年轻时的刘娥尝尽了人间寒苦,比起那些名门背景的后宫妃子,当然更懂人情世故。早年她被“公爹”宋太宗强令赶出韩王府,不得不寄居在韩王府指挥使 张耆家中,接下来那段孤苦的岁月,她全靠读书打发时光。风光入宫后,当年读到的满腹经纶,很快也派上了用场,竟令她成了宋真宗平日处理政务的好帮手。特别是宋真宗晚年病重的岁月,更是一刻都离不了刘娥。

以这情景说,刘娥的成功,堪称是知识改变命运。

读书带给刘娥的,也不止是知识,更有深沉的权谋手段。早在宋真宗晚年病重时,刘娥就以雷霆手段,快速平定了周怀政叛乱。宋真宗驾崩后,在新皇帝宋仁宗年幼,内外人心惶惶的局势下,刘娥又冷静出手,垂帘听政不到一个月,就将李迪丁谓等权臣统统贬罢,大臣还没回过神来,她就已经大权独揽,成了直追当年吕雉武瞾的“女主”。

但如果仅仅论抓权,刘娥当然无法和吕雉武瞾相比。事实是,她能够在接下来十一年里牢牢掌控局势,甚至可以穿着帝王龙袍招摇,更因她另一个卓越的素质:负责任。

由于早年历尽民间寒苦,所以大权在手的刘娥,做事也极接地气。宋真宗晚年“天书下凡”之类的闹剧,到她掌权后,不但尽数废止。就连宋真宗生前最喜欢的“天书”,也被她下令埋入永定陵。这场多年劳民伤财的荒唐剧就此打住。鲁宗道张知白范仲淹吕夷简等能臣,也都来自于她的慧眼提拔。当时的北宋朝堂高官,几乎都是她亲手提拔的耿直大臣,就连她本人也常被“怼”,却照样用人不疑。

于是,就在她十一年“专权”时代,自宋真宗时代起日渐富强的大宋王朝,依然保持着蒸蒸日上的国势。她的治国业绩,也正如苏轼感叹:“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

也正是这强大的治国业绩,令晚年的刘娥,威望空前高涨。以至于公共场合上身穿帝王龙袍这类“违制”现象,在她看来,也都是心安理得的事情。志得意满的刘娥,也曾试探着问大臣“武则天是个怎样的人”?结果大臣们回怼说“唐之罪人”。

于是虽说穿着龙袍招摇,刘娥终于还是头脑冷静,没走出“改姓”的关键一步,直至与世长辞。

而她的身后,与养子宋仁宗的关系,更成了不少野史里的猛料。刘娥去世后,宋仁宗听到传言,说自己的生母李氏被刘娥害死。听信传言的宋仁宗,还一度把刘娥的家人软禁看押。但在打开生母李氏的灵柩后,他看到的,却是李氏以隆重礼节下葬的景象。痛悔不已的宋仁宗,在刘娥灵柩前不停忏悔哭拜:“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于公于私,刘娥,确实都负责到底。“有吕武之才”的名号放她身上,实至名归。

甚至再看看几十年后,“元佑党争”时期的大宋,肆意把国策推倒重来,甚至连边关将士浴血收复的国土,都拿来当做出卖筹码的丑态,就知这看上去富庶的大宋,到了中晚期后究竟“积弱”在哪——太缺刘娥这样,负责任的政治家。

参考资料:梅毅《刀锋上的文明》、汪圣铎《宋真宗》黄燕生、《宋仁宗、宋英宗》


历史风云录


刘娥北宋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常被与西汉的吕雉、大周的武则天相提并论。但是后世对于她的评价却往往要好与这二人,后世评价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刘娥的一生可以用“传奇”二字来概述,以一个歌女,且再嫁的身份不但做了大宋的皇后,甚至最后还能以一个女子的身份在儒家文化最为鼎盛的大宋王朝掌权近11年的时间,可以说她的一生注定就是传奇的一生。



本为蜀地孤女,因缘得入韩王府

刘娥出生于官宦之家,她的祖父是后晋、后汉的右骁卫大将军刘延庆,而她的父亲刘通则是宋太祖时期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当然刘娥的家世虽并不算差,不过可惜刘娥出生不久,她的双亲就相继去世,自此家道中落。



后刘娥就被寄养在了母亲庞氏的家中,不过别人的家始终都是别人的家,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早早得就丢掉了大家闺秀的身份。刘娥稍大后就成为了一位歌女,并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之后不久刘娥就跟随着自己的丈夫来到了东京汴梁谋生。



原本刘娥以为自己的一生也就是如此了,但是上天就似乎开始垂怜于她。在当时由于龚美在东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不顺,于是他就打算将刘娥卖掉,以此来换些钱财。而这个时候,刘娥就被韩王府的指挥使张耆给看上了,于是张耆就将其买下。



当然张耆可不是打算将刘娥收为己用,而是准备将刘娥献给韩王赵元休。之后当韩王看见刘娥时,那是惊为天人,甚是喜爱。而这个时候的刘娥肯定不知道,日后的赵元休将带着她走上人生最为鼎峰的时刻。因为赵元休会在日后成为大宋的第三位皇帝,史称“宋真宗”。

身份低微,被太宗驱逐韩王府

话说赵元休(后来的赵恒)在得到了这貌美的刘娥还得倍加宠爱,整天每日每夜的腻在一起。就这样在某一天宋太宗看见赵远休越发的憔悴消瘦,所以就问了赵元休的乳母,问她近几日他跟谁在一起。乳母就将刘娥入府的情况说给了太宗听,太宗听后那是十分的愤怒,一个皇家的王爷居然跟民间的一个歌女厮混。



愤怒的太宗就令赵恒将刘娥赶出王府,而赵恒不敢不听从于自己父皇的命令,但是却也舍不得刘娥。于是就让刘娥暂时寄住在指挥使张耆的家中,自此就这样过了数年的时间。

韩王登基为帝,自此一步登天

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韩世赵元休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真宗继位后,在没有自己父皇的干涉下,就赶忙的将刘娥接到了宫中,当然最开始由于刘娥的身份极其特殊,所以真宗并没有给其名分。不过刘娥虽暂时未有名分,但宫中谁都知道,真宗最宠爱的就是她,她日后定会飞黄腾达,所以没有人敢欺辱于她。



而刘娥虽然有着真宗的宠信,但她却从未侍宠而骄,对于其他的妃子她都能做到谦逊有加,也就是如此宫中的人都对她较为友善。就这样在真宗景德元年被赐予四品美人的称号,不久后就又接连晋升为修仪、德妃。



公元1007年郭皇后驾崩,此时后位已空,于是真宗就打算立刘娥为皇后。但是当真宗这个想法向百官提出的时候,并遭到朝中重臣的反对,以寇准、李迪、向敏中、王旦等为首的重臣纷纷以“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为由阻止真宗想立其为皇后的想法。随后真宗眼见于此只得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



就这样刘娥第一次“皇后梦”宣告破灭,直到公元1010年刘娥才又等到了一次机会。这一年刘娥的侍女李氏为真宗皇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当然此子虽是李氏所生,但是对外确是刘娥的儿子。也就是如此最终在公元1012年,在“母凭子贵”加持下,刘娥终于如愿以偿的坐上了一国之母的位置。

后党败帝党,刘娥开始独揽大权

刘娥坐上后位后,那是把整个后宫治理的是井井有条,不管是奖励他人还是惩罚他人都是有理有据,所以后宫之人都很信服于刘娥。而且每当真宗下朝有意无意的将一些朝中的难事说与刘娥听,刘娥都能给真宗一些独到的意见,所以真宗在朝政的处理上就越发的倚重刘娥。



再加上真宗的身体越发的羸弱,所以最后真宗回宫之时,就索性将朝中的一切事务都交于刘娥一人处理。而后刘娥就借助着这个权力逐渐的把持了朝政,当然此时的真宗依然还是恍如在梦中一样,对此茫然不知。直至天禧三年出现的一件事才让真宗意识到了刘娥的威胁。



天禧三年的某一天,京师突然出现“太白昼现”的奇景,真宗看后感觉上天是否在预示着什么,所以赶忙叫了占卜师询问这是怎么回事?而占卜师在经过占卜后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女主昌”。而这个结论说都知道是在说谁,真宗也不例外。



真宗看到这个结论后就开始害怕了,他知道这几年随着自己的放权,刘娥的势力显然已遍布朝野。但是刘娥毕竟不是赵家人,他开始害怕自己的赵家江山又会出现如同唐朝武则天那般的情况。所以他打算让“太子监国”以此来制衡刘娥的势力,于是在想到这个主意后,他就向周怀正透露了自己的意思。



而后时任宰相寇准在得到了真宗的意思后,并让杨亿连夜秘密起草“太子监国”的诏书,准备在第二天向全国颁布。但是不知何故,这次预谋不知被谁泄露了出去,最终被刘娥得知。你说要夺她的权,刘娥能忍吗?当然不能忍,于是刘娥就来到了真宗的住所,询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



按理说真宗乃是皇帝,刘娥这么问,他完全就可以说是的,然后直接夺了刘娥的权。但是真宗实在过于软弱,被刘娥这么一逼,他居然回答“不记与准初有成言”,然后将所有的责任推给了寇准,你说这还能说什么呢?最终在真宗的出卖下,寇准被罢免了相职,也就是如此真宗的帝党丧失了一个最重要的领导者。而刘娥的后党却因这件事白白得到了一个相位。



而随着寇准的失势,帝党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周怀正意识到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于是他准备兵变让真宗退位,然后直接将太子扶上帝位。可惜这个计策最终还是被刘娥的后党所知晓,而后第二天周怀正及其党羽就被一网打尽,而周怀正也在不久被杀害。



就这样随着真宗的帝党最重要的两个人物或被贬,或被杀,刘娥的后党最终彻底的掌控住了朝政大权,而此时软弱不堪的真宗实际上就只能在后宫中当一个傀儡皇帝。最终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自此刘娥走上了人生最为巅峰的时刻,成为大宋实际上的女皇帝。

临朝称制,权倾朝野

随着真宗的驾崩,自此北宋的军国大事权均有刘娥一人决定。但是此时的刘娥并不安全,因为曾经跟她一起对抗帝党的丁谓预谋架空她,然后独揽朝政。当然刘娥注定不是个柔弱女子,她可是被称为有“吕武之才”的主,而后在刘娥一系列的操作下,丁谓以瞒上欺下、架空两宫的理由被罢免相职,同时贬至崖州。



而随着丁谓的被贬,朝中几乎已再无对刘娥有威胁的势力存在。最终在天圣二年,刘娥身穿龙袍在朝堂上接受了宋仁宗和群臣所上尊号“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自此刘娥开始权倾朝野。当然此时的刘娥虽有穿龙袍的逾越之举,但她好像从未有过要称帝之心。



记得当年殿中丞方仲弓上书,请刘娥“行武后故事” 权知开封府,后入朝拜相的程琳亦献上《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但是刘娥却几乎没动过要称帝的心,最终为了彻底杜绝一些人的非分之想,她甚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并表说道“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于是就这样从此无人再敢去鼓动刘娥称帝。不过虽然刘娥无称帝的心思,但是在某些做法上却也彰显出她对权力的渴望。刘娥曾数次穿着龙袍去太庙祭祀宋朝历代的君王,即使当时的大臣们多有反对,她也依然如此。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刘娥虽未有称帝之心,但在做法却早有女帝之实。

掌控大权,多有政绩

刘娥虽为女子,但是在治国上却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的男皇帝们。此时的大宋在她的带领下,非但没有衰落,反而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而这都依赖于刘娥的励精图治。可以说在刘娥掌控大宋朝政的这十一年的时间里,有三件大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其一终结天书。在公元1008年真宗皇帝曾发起了一项被《宋史》称为“一国君臣如病狂”的“天书运动”。这个运动简单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天降祥瑞”一事进行造假行动,然后以此来彰显真宗皇帝是“天选之子”。可以说这项由皇帝发起的造假活动对北宋造成的伤害是极其巨大的。



在当时由于全国都出现了所谓的天书,而朝廷为了把各地出的祥瑞都好好的供奉起来,整个宋朝开始修建数不尽的宏伟道馆宫殿,也就是如此最终造成宋朝的国库开始被慢慢掏空,民间的百姓因因为这个被弄得是苦不堪言。于是在刘娥临朝摄政后,刘娥就下令将“天书”同宋真宗一起下葬永定陵,然后停止天下宫观营造,借此彻底的终结了这场祸害了大宋百姓数十年的“天书运动”。



其二结束党争。真宗末年的党争可以说是北宋最为严重的,但是由于真宗的帝党和刘娥的后党相互为了争权夺利开始互相攻击,从而导致整个北宋的朝堂是混乱不堪。而后随着刘娥彻底的掌控住北宋的大权,为了彻底的杜绝朝野越来越严重的党争,于是并借口要推恩,将朝中所有大臣的家属全部收集了起来,然后让人绘成图挂于寝宫之中。



之后每当有奏请升迁封赏的,刘娥都会比对这幅图,看看谁跟谁有关系,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升迁,以此来避免党争的出现。

其三发行交子。交子就是世界上第一纸币,在当年刘娥下令在成都成立“益州交子务”,然后负责发行交子事宜。而后在刘娥的主持下,首次交子的发行就达1256340贯。



可以说正是因为刘娥的励精图治,并做出了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等一系列的政绩,最终北宋才能出现后世的“仁宗盛治”。

临死大赦天下,还政于仁宗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掌控了大宋11年的刘娥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临死前的刘娥又做出了一件足以让她名留青史的事情,那就是大赦天下。同时刘娥还下令为之前因被贬而死的寇准、曹利用等人恢复名誉,并允许其子嗣再次入朝为官。



当然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刘娥终于在临死前将大宋的天下还给了宋仁宗,而当一切安排妥当了,终于刘娥闭上了自己的眼睛,自此走完了自己那传奇的一生。

而据史书记载临死前的刘娥一直在做着一个重复的动作,那就是数次牵扯自己身上的龙袍,而刘娥又因病情的原因,一直都不能开口说话,所以在旁的仁宗皇帝一直不知道刘娥是何意。最终在刘娥驾崩后,仁宗皇帝也始终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只得询问在宫门外面等候消息的百官们。



当然此时的百官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正当仁宗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参知政事薛奎站了出来,他说道

“太后是不愿意让先帝在地下看到她身穿天子之服的样子”。这时仁宗恍然大悟,于是赶紧让人替刘娥换上了后服。



就这样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在十月宋仁宗就率文武百官将刘娥下葬于宋真宗的永定陵,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澳古说历史


刘娥,祖籍太原,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也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后。

刘娥功绩显赫,后世常把她与汉代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并称,史书称之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其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时期任后晋、后汉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刘娥出生不久,刘通便奉命出征,战死在沙场,而刘家无子,故家道中落,母亲庞氏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刘娥寄居在娘家。

庞家家境不好,生活穷困,刘娥自小学会一手击鼗的谋生技艺,善于说鼓词。13岁时嫁与一名年轻的银匠,随着丈夫一起流浪到开封谋生。在开封,15岁的刘娥与襄王赵恒相遇,进了襄王府。

刘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龄相当,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胶在一块。然而他们的交往却受到了赵恒乳母秦国夫人的反对,她看不起刘娥的出身,认为刘娥是在勾引赵恒往邪路上走。而赵恒却不听她的劝说,秦国夫人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将刘娥逐出京城。然而,赵恒不愿让刘娥离开自己,偷偷把刘娥藏了起来,从此两人偷偷摸摸私会了15年。这期间,宋太宗为赵恒赐婚两次,一次是把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的女儿许配给他,然而六年后潘氏便死了,之后,太宗又赐婚郭氏。

宋太宗于至道三年三月病逝,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赵恒即位后不久,便把刘娥接到了宫中,封刘娥为四品美人,位置仅低于郭皇后。他们苦尽甘来,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了。刘娥已经36岁了,但赵恒一直没有忘情于她,依旧对她甚是宠爱,很快刘娥又晋封为二品修仪,后又封为一品德妃。此时的刘娥已不再是过去那位成天击的姑娘了,与赵恒私会的这些年间,她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才华出众。

赵恒的五个儿子先后天折,都没能活过十岁,而在景德四年,郭皇后病逝,这时赵恒想立刘娥为后,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因为刘娥既没有生下一半女,又出身卑微。真宗不悦,故后位一直空缺。

后来,赵恒力排众议,立44岁的刘娥为皇后。历经曲折当上皇后的刘娥,不像其他嫔妃那样只知道争宠。她才华横溢博古通今,熟知政事,每遇真宗有难解之事时,她都能迎刃而解,慢慢地,真宗便离不开她这位智囊了。天禧四年,真宗患病,顾及不到朝中大事了,实际政务都是由刘娥来处理的。后来,真宗下诏,让太子赵祯听政,刘娥从旁辅助,给了刘娥极大的权力。群臣开始不安。两年后宋真宗病逝,他在遗诏中说:太子赵祯即位,刘娥为皇太后,掌管军国要事。小皇帝赵祯也只有13岁,皇权实际上完全由刘娥独揽着。然而,时任朝中正相的丁谓,欺上瞒下,想独揽大权,视刘娥为市井妇人刘娥早就对丁谓有了提防,此时他想出头,便决心除掉他。不久先把丁的同党雷允诛灭,后将丁谓罢职,至此,刘娥辅助宋仁宗赵祯,正式垂帘听政。刘娥自知出身卑微,于是便大力抬高自己的家族,追封自己的家族主要成员以显赫地位。她号令严明,赏罚有度,对自己的家族虽然进行了追封但绝不允许他们插手政事。在处理国家大政的时候,她尊重群臣的意见,从不独断,这样逐渐在士大夫们的心中树起了威信。

刘娥掌权日久,不愿把权力交于仁宗,但从未想过要自立,并且对体弱多病的仁宗以无尽的关怀。朝中重臣程琳向刘娥进献了《武后临朝图》,其目的不言而喻,刘娥当场将图毁掉,掷地有声地说道:“我绝不会像武后那样做事!”群臣如释重负,仁宗对她也不甚感激。

明道二年祭太庙大典举行时,刘娥身着天子衣进行了献礼,并且接受了群臣给自己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在这次大典上,刘娥才将政权彻底地交给了24岁的仁宗。是年,仁宗才算真正意义上亲政。一个月后,刘娥病重,数天后病逝。而刘娥在临终前不断拉扯身上的衣服,当时谁也没有理会她的举动意味着什么。当她病逝后,群臣一议,有人提出:太后不愿穿着天子服去见先帝。仁宗恍然大悟,这才让人给她重新补换上了皇后冠服入。

刘娥死后不久,群臣纷纷上书,说刘娥不是仁宗的生母,生母是李宸妃。更有人说,仁宗的生母是被太后毒死的(对这段历史,后人的分析也众说纷纭,莫一是。“猫换太子”的故事就是后人传出来的,真实的历史该是怎样的?现在还没有答案)。仁宗十分震惊,自己居然蒙受了长达20年的欺骗,这怎么受得了?于是,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一面亲自乘坐牛车赶赴安放李妃灵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围了刘后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实真相后做出处理此时的仁宗一定要打开棺木查验事实真相。棺木打开了,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饰华丽,仁宗这才确信刘太后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随即下令遣散了包围刘宅的兵士,并感叹道:“人言岂可尽信。”

据传,李氏是在临死时才被封为宸妃的,刘太后在李宸妃死后,最初是想秘而不宣,准备以一般宫人礼仪举办丧事。但宰相吕夷简力劝大权在握的刘太后,要想保全刘氏一门,就必须厚葬李妃,刘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以高规格为李宸妃发丧。
仁宗查验完李氏棺木后,立即来到刘娥的灵位前谢罪自责,为她洗刷了不白之名。为刘娥上的溢号是四字(一般溢号为两字):章献明肃皇后。

天天开心历史


北宋太后刘娥,可能一些人不太熟悉,但你只要把她当做是北宋时期的吕后和武则天,就能明白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史书上对刘娥总的评价就是:她有吕后、武则天的才能,但是没有吕后、武则天的恶行。

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仁宗是刘娥的养子,宋真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儿子,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宸妃。

刘娥是北宋第一个临朝听政的皇太后,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留下遗诏,尊皇后刘娥为皇太后,军国大事都交由刘娥来处置,这个时候宋仁宗十三岁,宋真宗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因为宋仁宗的年纪小。

另外一方面是刘娥的能力很强,而宋真宗一直多病,所以很多朝政都是有刘娥参与的,这一点跟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情况很像,刘娥也有可能将武则天视为自己的榜样。

刘娥曾经问过群臣:你们觉得武则天怎么样?有人回答:武则天,是唐朝的罪人呀,大唐的江山社稷,就差点葬送在武则天的手中了。刘娥听了这个回答,沉默了很久没说话。

方仲弓上奏表,让刘娥学武则天称帝,宰相程琳也献上了《武后临朝图》,摆明了也支持刘娥称帝,刘娥直接把奏表扔到地上,说:我不会做对不起祖宗的事情。

公元1032年十一月,刘娥打算要着帝王的衣服在明年的二月去祭祀太庙,薛奎问:太后穿这样的衣服,是以什么样的身份拜祭祖宗呢?

公元1033年二月,刘娥仍要着帝王的衣服去祭祀太庙,同样很多人反对,最后是减少了一些礼制进行,由此可见,刘娥一直想穿帝王的衣服。

三月,刘娥病逝,宋仁宗见群臣,哭着说:太后临终前不能说话,一直在扯身上的衣服,是什么意思呢?薛奎说:太后不想穿着天子服见先帝的,宋仁宗明白了,就让人给太后换了一身衣服,才下殓的。

由此可见,根据史书的记载,刘娥最后时刻是怕愧见先帝。但如果换个角度来想,可能刘娥是想着帝王服入葬的,但是宋仁宗不想,所以就这样跟大臣讲,而向来反对刘娥穿 天子服的薛奎心领神会,就告诉宋仁宗,宋仁宗就借坡下驴了。


历史简单说


北宋太后刘娥临死前拉扯的那一件衣服,不是普通衣服,而是龙袍!

自古女子地位低下,但是总有那么一些女子,权倾朝野,地位一时五两,吕后是一个,武则天是一个,而刘娥也是一个。

刘娥的出身

刘娥出身算是富贵,因家中父亲是开朝元老,所以出生差不多就是含着金汤匙,只是很不幸,出生没多久,父母就病逝了,刘娥就只能寄居在祖父家中。

刘娥是大宋的皇后,那么刘娥是谁的妻子呢?她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

其实刘娥这个儿媳赵光义很不喜欢,甚至亲自将她赶出过自己儿子的府中。

刘娥曾做过歌姬,也曾经嫁作人妻,后来还是因为夫家将她明码标价出售,这才最终落到了赵恒手里。

可以说赵恒在继位当上皇帝之前,刘娥的地位一直都很尴尬,既要保持着与赵恒的夫妻关系,又不能走漏半点风声,不然很可能会影响到赵恒继承皇位。

等到宋真宗继承了皇位,登基做了皇帝,刘娥这时候才慢慢的熬出了头,她经常陪在宋真宗身边帮助对方处理朝政,两人一起熬到深夜,可以说这两人之间的感情相当亲密,刘娥这个皇后做的十分称职。

刘娥的能力不错,在宋真宗身边,她经常能帮助赵恒做出最为符合常理的决定,在夫妻二人的治理之下,大宋的一切都在井井有条的进行着。

为什么会穿上龙服

或许是帮助处理朝政太过认真,在宋真宗病重退居幕后以后,刘娥竟然逐渐的架空了对方的权力,整个朝堂之上,到处都是她刘娥的爪牙。

当时的刘娥,权力已经达到了巅峰,进一步,就是女皇武则天,但就是这一步,她迟迟没有迈出。

就在她病逝前不久,刘娥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终于开始穿上龙服祭拜大宋历代皇帝的灵位。

所有人都以为她要登基做皇帝了,可以说虽然其他人不满意,但是面的刘娥的强硬手腕,却是没有办法,也只能默默接受,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娥却迟迟没有登基坐上皇位。

等到临终了,才发生了题目中的那件事

刘娥迟迟没有登基,直到她病重了,已经66岁了,身着龙袍,但却没有帝王之实,临终前,她不断的拉扯自己的衣服。

她为什么拉扯自己的衣服呢?原来刘娥毕竟是赵家的儿媳妇,她曾经一度享受着拥有权力的快感无法自拔,最后更是差点当上了皇帝。

临终之前,她知道自己将要下去见列祖列宗了,不想自己穿着龙袍被列祖列宗看到,于是便想要脱掉那身龙袍。

宋仁宗见到以后也是想了很久,才知道了刘娥的本意,之后就将她的龙袍脱掉,换回了皇后该穿的衣服。

刘娥权力最巅峰时期已经足以比肩武则天,武则天迈出了那一步,但是刘娥却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她也曾经幻想过当上皇帝的情景,但在理智的压制下她始终没称帝,留下了后世的美名。


魏青衣


《狸猫换太子》想必大家都看过,戏剧中的刘妃阴狠毒辣,公元997年,宋真宗赵恒登上皇位,刘娥进宫之后因美若天仙,很快被真宗封为美人,再不久又被册封贵妃。

刘娥认为这一切除了和真宗的爱情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年轻貌美,毕竟美色不能长久,人终究会衰老,所以意识到,只有生下龙子才有可能保住地位。


可是造化弄人,因为自己不能生育,便将自己的丫鬟李氏送给宋真宗,果不其然,李氏生下一男孩,即后来的宋仁宗,刘娥设计将李氏的孩子占为己有,将知情人全部杀掉。

01

母凭子贵,刘娥很快就被立为皇后,宋真宗去世之后刘娥垂帘听政,一开始只是因为爱宋真宗,帮助他处理政务,都说权力会上瘾,真宗去世之后,刘娥独揽大权。

人一旦有了权力,便会越陷越深,刘娥竟然想起了做女皇帝,和武则天一样。为此曾经多次试探过朝中大臣,但是都遭到反对,自己也曾想过,万一称帝,年老色衰之后立储又是个大问题,和武则天一样,立儿子感觉最终还是回归赵家,立侄子又觉得似乎不太好,哪有这样做的道理。

(刘娥剧照)

02

虽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称帝,但是刘娥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刘娥执政14时,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娥竟然提出要穿天子衮冕祭祀太庙。一时间群臣大哗,但是因为刘娥大权在握,群臣大多敢怒不敢言,最后各自退让一步,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减去几样。公元1033年,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




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03

也正是这一年刘娥病逝,刘娥也是历史上有能力称帝,最终却没有称帝的女子,但是没称帝心中有所不甘,现如今身体衰弱,再不体验一下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然而刘娥体验到之后似乎觉得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反而有些愧疚,回想自己的一生,从进宫的那一刻,宋真宗对自己的爱情,往事点点滴滴,两人在一起的场景历历在目,原本自己只是简单的帮助生病的真宗打理政务,奈何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临终前看见自己依然身穿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似乎所有都想开了,她急忙拉扯自己的衣服,宋仁宗一开始不以为然,随着她几次拉扯,仁宗似乎也知道,刘娥这个“母后”是想要脱下这身天子服饰,换上太后的冠服,不然在去世之后有和颜面面对先皇?

随后宋仁宗命宫女将刘娥天子冠服换掉。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猫眼观史


一出《狸猫换太子》的戏让刘妃成为民间传说中的那种心狠手辣的妃子,而刘妃的原型就是宋朝历史上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刘娥。刘娥在历史上的名声并没有民间演义中那么不堪,相反的,刘娥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宋朝在她的临朝听政下,稳步向前发展。

就政治能力而言,刘娥和汉朝的吕雉、武周政权的武则天是差不多的,只是刘娥没有吕雉那样的心狠手辣,也没有武则天称帝的胆魄,但她仍旧是宋朝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一个存在。说起来,刘娥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的,她原本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只是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父母双亡,好不容易在外祖家长大成人,却变成了一名歌女,然后嫁给了银匠龚美。

夫妻二人到了京城去谋生,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这话是真没有错,两人到了京城以后才发现活下去是真难,钱太难赚了。然后龚美就就决定将刘娥卖掉,在张耆的穿针引线下,刘娥成了当时的三皇子赵恒的女人,两人陷入热恋,如胶似漆,宋太宗知道后大为火光,逼着赵恒将刘娥这个身份低贱的女人赶出府。

赵恒自然舍不得和刘娥分开,又不能忤逆父亲,只能将刘娥安排在了张耆的家中,然后两人就这样暗地里幽会,时间慢慢到了997年,这个时候的刘娥已经29岁,宋太宗去世,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刘娥在宫中从没有名分开始,一直做到了德妃,又在郭皇后去世后被宋真宗提出了要立为皇后,只是这在当时极为困难,因为刘娥的身份摆在那里,确实是出身太低,在很多官员看来,她这样的身份是不配母仪天下的。但最终还是在1012年被封为皇后,这个时候的刘娥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而早在两年前,她的侍女李氏为宋真宗生下了一子即宋仁宗赵祯,刚刚出生,刘娥就将他过继到自己的名下,然后又让杨淑妃亲自抚养。

在宋真宗生前,刘娥就已经表现出了政治上的能力,甚至还让病中的宋真宗所害怕,想要直接让太子监国,等刘娥得知此事后,宋真宗将锅甩给了寇准,这倒是与唐高宗让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有不少共同之处。

1022年,宋真宗去世,年幼的赵祯继位,而刘娥作为皇太后开始临朝听政。实际上在此后的十余年间,刘娥一直临朝听政,不肯还政于赵祯,但是也并没有称帝,她曾试探过大臣,但是武则天称帝的事情让很多官员不敢苟同,于是刘娥从实际局势出发,最终还是没有称帝。

不过,即便没有称帝,刘娥也基本就是宋朝的皇帝,她甚至还穿皇帝才能穿的衣服,有皇帝才可以拥有的衮服,刘娥穿着帝王衮服去祭祀宋朝的列祖列宗,虽然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但刘娥在衣服这件事上非常坚持,最终只是将衮服上的图案稍微改动了一些地方。而祭祀的一个月后,刘娥就去世了。

刘娥去世之前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宋史》是这样记载的:“太后疾不能言,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奎曰: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帝悟,卒以后服敛。”

也就是说,刘娥已经病的说不了话的时候,还在不住的拉扯自己的衣服,这让宋仁宗丈二摸不着头脑,薛奎就表示刘娥此举正是觉得穿着帝王衮服没有脸面去见先帝。宋仁宗认为有道理,就给刘娥换了衣服。

那么,刘娥真的觉得穿着帝王衮服无颜面见先帝所以才拉扯衣服的吗?恐怕这只是很小的一个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刘娥害怕死后遭到清算,刘娥的选择和当初武则天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妙。武则天去世之前写下遗诏,其中一件事是:“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她们才不是觉得无颜面对先帝,她们只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考虑,武则天已经还政于李唐,那么她只有在死后成为皇后才能回到李治的身边,以李治皇后的身份埋在乾陵,而没有人会对她的遗体做文章,也才能享受后世的祭祀等,但是倘若她还是皇帝,那么埋在什么地方,未来会发生什么都是未知的。

刘娥也是同样的道理,她生前可以控制朝政,但是死后呢?死后说句不中听的就是任人摆布了,她若是穿着帝王衮服下葬了,那么会不会在未来遭到清算?这是很难说的一件事情,还不如在生前就赶紧脱了,她还是宋真宗的好皇后。


尚宫女史


《宋史演义》中有这样一句关于北宋太后刘娥的记载,“刘氏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句话的意思是,刘娥是像武则天和吕雉一样有才的女子,但是她又为人仁慈,没有武则天和吕雉恶毒。

刘娥15岁就嫁给了宋真宗,宋真宗驾崩后,宋仁宗继位,刘娥穿龙袍临朝,一直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后来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将刘娥丑化。

其实“狸猫换太子”在史书中几乎没有记载,大多来源于民间谣传,事实上刘娥虽然贪权,但是她却为大宋江山呕心沥血,是个贤明的皇后和太后。

公元1033年3月的一天,刘娥去世了,宋仁宗悲痛万分。《宋史》记载,“太后疾不能言,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

也就是说刘娥去世之前,一直扯自己身上的衣服,宋仁宗问大臣为什么?听到大臣回答后,宋仁宗马上脱去了刘娥的衣服,那么刘娥究竟为何扯衣服呢?

刘娥生前想要掌握权利,为大宋做事,让大宋富裕,但是死后她真想还政与宋仁宗。

宋仁宗把刘娥死前的奇怪举动,告诉大臣,因为他一时也想不明白,刘娥为什么要那样,《宋史》记载,这时有位大臣就说了:“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

这位大臣的意思是,刘娥生前穿着龙袍处理政务,她死后并不想穿着龙袍去见自己的丈夫宋真宗。这就像是当时的武则天和吕雉,虽然生前都曾总揽朝政,但是死后都以太后的身份安葬。

宋真宗知道了刘娥的用意以后,马上让服侍刘娥的宫女,把她的龙袍给脱了,换了一身别的衣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