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农村,为何很多人喜欢蹲在家门口吃饭?有啥好处吗?

农夫也疯狂


小时候村里人家院落非常简单,很多农户家没有砖墙阻隔,一些仅是木棍等组成的篱笆墙,外人经过时很容易看清院里场景!而过去去门外吃饭,主要还是与当时生活条件有很大关系,毕竟屋里舒服,谁还愿意去门口露天吃饭呢!下面简单聊一下,以供参考:

一、过去家里人口多、桌凳等条件不足。在过去父母那一代,因重男轻女生孩子多,吃饭时人数比较多,虽然容易热闹,但对于农村常见的小土房子,屋里空间并不大,很容易造成拥挤、吃饭不便利,另外,再加上饭桌很小,凳子数量有限,使得家里吃饭都集中一块时就会不够用,尤其是家里来亲戚或过节过年时,没有凳子坐的大人就会主动去屋外、家门口蹲在墙角处吃饭!

事实上,这些农户也想做着吃饭,只是当时条件做不到,后来随着村里砖房越来越多,在院里院外就会很容易发现砖块,这时如果自家凳子不足而在户外吃饭时,就可以捡块砖块坐下吃饭了!



二、屋里酷暑闷热或烟熏火燎时。过去一到夏天,往往是农户最不愿在屋里待的时候,即便是中午也会去院外树底下纳凉午睡,毕竟90年代中期前的村里很少有农户接电,更没有电扇、电视剧等电器,只有一把蒲扇,而土屋内空间小,往往人多闷热,尤其是烧火做饭后,屋里不仅闷热,还烟熏火燎,更是没法待在里面吃饭,因此,很多人吃饭时都会蹲到院里或门口外吃饭!而现如今虽然有电扇、空调了,但很多农户还是喜欢夏天在院里吃饭,只是现在会将凳子和桌子搬到院里坐着吃饭!

三、在外吃饭时蹲着方便,可避免尘土。以前农村多为土路,再加上院墙很少,过去路上多为牛驴拉车等方式,会造成尘土飞扬,而蹲着吃饭时,看到有人拉车经过可以迅速起身回避,避免尘土等杂物落到饭碗中!后来随着院墙普遍后,往往农户在院里吃饭没必要担心这方面情况,大多院里吃饭会摆放饭桌和凳子等。



四、过去农户平时喜欢聊家常,获悉一些生活新鲜事。在以前家里没有电视、手机等电器设备时,人们农忙季节每天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没有娱乐活动而很早便入睡了!平时吃饭时才会出来与左邻右舍聊闲天,并以此方式获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新鲜消息,吃饱了又各自回家准备下地干活了!另外,当门外有人聊天说到某些事情时正赶上自家吃饭,如果感兴趣也会端着碗出来凑热闹。事实上,后来随着生活条件改善,有了电视、手机等传播方式后,农户还是愿意相互串门聊天或聚集到村里大街上晒太阳聊天,大多是聊些张家长李家短的事,或者是一些半知半解的“国家大事”等话题。

不过,后来随着农村宅院越来越封闭、外出打工的农户越来越多,使得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多把生活重心转移到挣钱等方面,使得串门聊天情况越来越少了!


龙百晓生


因为那时候的人穷。


1:没有电也没有电风扇

那个时候农村真的是连电都没有,更不用说风扇了,晚上都是靠蜡烛来照明的,或者那种火油灯。哦,那时候农民工的一个月的工资最多也就百十来块钱。能省则省啦,还要什么电呢也没有电。

2;到了夏天的时候天气太热了。

那时候的房子可不像现在这样,最少有空调最少也得有个风扇。家里还有电视电脑什么的。那时候在家里吃饭的话太热了,如果你想喝口汤水的话,不出个半斤八两的汗,你是喝不下去的,吃的时候比工作还辛苦,满身是汗。走出大门口一吨还能看看外面的风景和新人。看见熟人还能,多聊几句。其实那时候。那样的做法比现在好多了。现在的人只知道看电视,玩手机,就算在家里也不怎么说话。吃饭的时候只顾看手机或者看电视,现在的交流方式比以前真的是差太多啦。

最后;

现在农民的生活虽然变好了,但是邻居感情反而没有那么好了,因为现在都是在家里看电视,看手机话也不多说两句,以前的话有个大小的事也是杀个鸡什么的,在一起吃吃喝喝的,说说话,唠唠家常。现在虽然科技比较发达,但是左邻右舍的感情反而不是那么的好了。


农村创业者21


其实现在我们村子也有这样做的,这可以说是一种习惯吧。我想原因也是因人而异,但这种习惯的养成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第一因为农忙,农忙时节真的是时间紧,我记得那时候,摘苹果的时候,正儿八经的吃一顿饭真是奢望,随便吃点面条或简单的饭菜,恐怕收拾桌子都觉得时间不够,蹲着吃饭自然很正常。

第二因为,这样可以凑在一起唠唠嗑,农村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什么娱乐。像我们现在边吃饭边看电视一样,在一起闲谈莫论也是一种享受。

第三因为天气热,夏天坐在一起吃饭很热。我们家傍晚把饭桌摆在外面,边吃饭边看村里人来来往往,不时打个招呼,也挺有意思。蹲着吃饭再平常不过的了。有时我还会端着饭碗走出门外,逢人唠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第四,不愿受拘束,盘腿坐在炕上有时也难受,站着又太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站着吃饭就累腰了。索性蹲着吧,菜也简单,不是什么四菜一汤,夹上一口菜就可以了。

其实说到底就是一种习惯。就是到城市来,我也仍然有这种习惯,有时别人也问我,哎,没办法,习惯的养成难以改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农业空间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也是刚刚分田到户没多久,农民家庭条件都还比较穷,我呢出生在七十年代末,对八十九十年代的状况也记事了,我记得八五年我家还住着土坯房,八六年才建了砖瓦房,那时候人们吃饭都喜欢蹲着在外面吃,为什么原因呢?以我个人的看法认为有以下几点:

1.那时候很穷,一年难得几次吃上一回肉,饭桌上的菜基本上都是以菜园子里的蔬菜为菜,菜园子有什么菜,那就吃什么菜,反正换来换去也就是那几种,一般自家人吃菜也就最多两个菜,当然这是指没客人的情况下,当时我家是四口人,没什么菜,再加上住的土坯房家里也黑,所以就喜欢把饭端到外面吃,在外面吃就一般蹲起来!

2.以前住的房子呢,都是一个村集体一家挨一家,而且中间都没间隔,因为都是土坯房,可能也是为了省一道墙吧。一到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把碗端出来,邻里之间蹲在那里边吃边闹磕,很是热闹。

3.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照明电很不稳定,经常停电,有时可能半年都没电,家里黑,屋外亮敞,所以都喜欢把饭端在外面蹲着吃,再就是那时条件不好,如果是热天,家里也热,也没有电风扇,在外面凉快。

4.以前生活条件不好,吃的菜又是素菜,没油荤,体力活也干得重,我记得那时候吃饭的碗都比较大,盛满一碗饭端着也有点重,所以就喜欢蹲着,可以用大腿顶住胳膊肘要舒服很多。

5.蹲着吃也是一种民风民俗,有这样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姑娘不对外,面条像裤带,凳儿不坐蹲起来。

6.以前的农村基本上都是纯手工劳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又是刚分田到户不久,农村人干活都比着干,看谁家做的快,先做完,这样一来呢,很多人都是趁着吃饭才休息一下,蹲着吃可以缓解一下身体压力,特别是对心血管有很好的帮助。

7.站着吃不饱,蹲着吃刚好,站着吃太饱了,干活呢肚子太胀,有点弯不下腰,使不上劲,就我们现在来说也一样,吃饱了就不想动了,就和倒酒一个道理,酒倒八分,人也一样,八分饱是最合适的,而且过去穷,少吃点能节约点粮食。

以上就是我对蹲着吃饭的观点,欢迎大家下方留言评论,同意我观点的烦请关注点赞!谢谢大家!





农民想创业


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比起现在的生活不是差了一点点,交通,通讯,文化等等许多的都不如现在的,本人七零后没受过大罪,但小时候也没享受多少,记得那个年代我弟兄多,我家比起一些没多少老力的家庭来说生活还算可以,因为那个时候集体都是按每个家庭出的工分来分粮食的,所以我家生活还算可以的了,那个时候到了吃饭的时间,大人们都是端着一个大海碗,我们这都是这样称呼最大的碗的,到门口去和别人在一起蹲着,吃着玉米锅贴饼喝着碗里的玉米面粥,就着萝卜淹的咸菜喝的那个叫香,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吃饭时总是端着饭到门外面和别人在一起蹲着吃饭,要说蹲着吃饭有什么好处,期实也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看看别人家做的什么好吃饭啊,边吃边聊一些今天白天有什么稀罕事没有,谁谁家的孩子们快结婚了什么的,不像我们现在网络躺在床上维信口口就能了解今天发生了什么稀罕事,大人在门口吃的有大人的意思,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目的,在外面看看别人家都是做的什么好吃的饭,期实就算一样的饭也总是去人家家里弄一点饭,说别人家的饭好吃,于是孩子们就你吃别人家的,别人家的孩子就吃你家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吃别人家饭总是觉得比自己家的饭好吃,而且总是吃的多,就一个字,香。再就还有一个原因,那个时候家里没电,没电就没有空调电扇什么的,到门外吃饭比在家里凉快一些,时光在一点一点偷偷的流走,再也回不到从前那个年代,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怀念啊我们青春啊,记忆在生命中生根发芽!。


无悔


这个提问本身是有点问题的,因为我记得我小时候,也不是说每次都是说端个碗蹲在门口吃饭,因为一般的话也就是秋天,冬天多一点。秋冬天,蹲在门口吃饭比较多。

夏天的时候,因为它温度比较高。早上实际上是农村的话,我们早上吃饭是比较晚的,因为早上要趁着那个太阳没有那么大的时候,趁凉快去地里人干活,然后等回来的时候已经九点多钟了吃饭,那会儿的话就不可能说端着碗再去蹲在门口吃饭的,或者说去端这个碗去找邻居家里面串来串去的,然后找人聊天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夏天的话,农活也比较多,主要之所以很多人印象中是经常端着个碗蹲在门口吃饭,主要是指的是农村的秋天和冬天这一块,因为秋天和冬天这个时候呢,农活没那么多,还有一个就是他早上冷嘛,对不对?天气冷,温度低,然后那会儿家里面柴火不够的话,烤火也不方便,做饭也是用柴火,所以要比较节省。因为农村那会儿也没有什么电,80年代农村电力短缺,90年代那初那会儿。你只能去砍柴,用柴火来烤火,你不可能天天在家里面烤火嘛,对不对?所以就是说,吃早饭和中午饭的时候一般都喜欢端个碗啊,躲在门口。

主要一个就是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就东家长西家短的,这样聊,了解一些一些就是农活上的事情啊,地里头该种什么了,庄稼种的怎么样啊?然后问一下邻居或者说那块地自己没有去过,但是邻居去了,问一下邻居叫别人帮看一下庄稼长得怎么样,是吧,地里的草多不多?还有就是一些人情世故上的东西,聊一下天。第2点就是最主要的就是天气冷,啊,可以边吃饭,边晒太阳。


邹键斌说


说到这个问题,喜欢蹲在门口吃饭,就是我经常干的事情,到现在也喜欢坐门口吃饭,除非有人陪我吃饭除外,要是我一个人吃饭,肯定坐门口才吃得香。八九十年代,那会儿没有手机,电视也没有那么多节目,傍晚,人们劳动一天回来,最好的放松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吹吹牛了,然后在家里也坐不住了,端个碗就出来跟他们边吃边聊了。还有就是门口明亮,空气流通好,夏天吃饭也不冒汗,吃什么都香。




壮妹小韦


我是60年代出生的,对八九十年代的人,生活习性特别清楚。记忆犹新,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广大农村群众生活非常艰苦,每日的三餐吃饭都习惯端个饭碗在外边门口蹲着吃饭,还不用摆桌子,尤其南方农村特别普遍,直到现在的偏远山区农村,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听老一辈长者说,在他们那个年代,就是这种吃饭习惯Le,每到吃饭的时间,大人孩子都端着自己的饭碗,在门口蹲着吃饭,因为在那个年代条件特艰苦,有一碗饭一道菜就已经十分满足了,房子没有窗户,室内没有电灯,通风不好,没有光

亮,赶到夏天室内闷热,吃饭就汗流浃背。尤其南方人喜欢吃汤面,这样吃饭是热上加热。

另外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家里有电视广播,可以边听边看边吃饭。所以没有那个条件,人们都到自己的院子里边儿去,边聊天边吃饭。有的农村条件好,室外有大喇叭广播,能听故事听歌曲,这样一来二去就习惯了在外边蹲着吃饭的习惯。





我们都是好朋友


这个我有发言权,哈哈!因为有亲身经历。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感触!

这个现象说不上有什么好处,只是当时农村自然形成的一个习惯。也正体现了一代农民的朴实。

至于这种习惯的形成我个人认为还是图个热闹:

农村各户人家挨家挨户大家邻里乡亲的都比较熟落,平时进进出出一起干农活,常常互相借点柴米油盐都是常事,所以大家伙平时比较谈的来,基本上是无话不说。而到了吃饭时间也是大家一天忙完后这个时候是最宝贵的闲聊时间,而且当时农村里大家每顿饭的饭菜也不会太丰富,就那么一两个菜,往自己碗里一夹,然后就走到门口蹲着,边吃边和乡邻闲聊。聊聊村里的阿宝,娶了个胖媳妇,生了几个娃,或者聊聊村里的村花嫁给了隔壁村的老王,哈哈,反正无所不聊,当时可没有现在的手机或者微信,所有村里的八卦新闻都是蹲在门口一边吃饭一边聊出来的。村里人睡得比较早起床也比较早,吃完饭聊完差不多就睡觉了。

哎!一个时代的印记,怪怀念的!不像现在城里人住在一个小区,即便是对面住着,大家关门闭户,一年下来也没见过几回面,少了那么一点人情味,哈哈!先聊着这么多。





浪悠大叔


我是三农云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对我们那的文化、农村现象和生活习俗了如指掌。作为80年代的我,小时候的生活条件还是很苦的,因为历经了生活的艰辛,所以现在对生活的困难和磨难变得淡定从容。现在想想小时候,还是很值得回忆的,记忆中最深的就是农村人喜欢串门子、午饭晚饭的时候几个人一起端着碗,碗里夹满菜蹲在家门口吃饭。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为何很多人喜欢蹲在家门口吃饭?有啥好处吗?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扎堆。在午饭晚饭的时候,几个人端着一个大碗,碗里装满米饭夹满菜蹲在一起吃饭聊天。往往一碗饭加上聊天的时间差不多半小时或者1小时,更有甚者一碗饭吃完了,碗筷地上一放,闲聊开来忘了时间,结果就去了2~3个小时。然后一回神碗里爬满了蚂蚁,这种现象你身边有吗?经历过吗?有木有很好笑?通常大家都会选择在比较清闲或者夏天热活少的时候就喜欢扎堆,在农村忙的时候你也是看不见人的。要说这样有好处吗?别说还真有!哪家做好吃的,碗里没菜了,顺便可以尝尝吃一下。其实这种感觉还是很幸福的,因为农村人淳朴、大方,有什么大家一起吃,不会去计较。反倒是现在社会发达了,贫富差距大了,太多的人也喜欢玩手机,也没有那么多话题聊了,感情都慢慢疏远了。那个时候的农村人为什么喜欢端着碗一起吃饭扎堆呢?下面是我的看法。


1.社会不发达、喜欢凑热闹

作为农村人,80~90或者之前的年代,那个时候的农村还是比较落后的。记得我小的时候,因为家里比较穷,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放学了,妈妈做好饭,我赶紧端着一碗饭或者快速吃饭到老妈家看电视,那个时候看的最多的就是《西游记》,百看不厌。后来慢慢有个彩色电视机,我们那个村里有个有钱的人家买了彩电,那个时候流行看碟片。晚上吃完饭,有十多人准时到我那个哥哥家看电视,一看就是十一点多。大家在一起看电视,聊天,那个时候人们之间的感情特别好,很纯粹,而现在社会发达了,大家各自条件都好了,窜门也少了,都喜欢玩手机了,感情也慢慢变淡了,所以现在的很多人都会说现在的人越来越没有人情味了,也许如此吧!

那个时候人们都没有哪去玩,也没有商场、超市去逛,所以人们在不忙的时候都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一起蹲在边吃饭边聊天。

2.节约、省电

之前的农村人都特别节约,农村人交电费有时一个月10多元就够了,而不像我们现在的一个人至少150元的电费,太吓人了。挣钱比较辛苦,农村人都比较省,特别是夏天在晚上的时候大家喜欢扎堆乘凉聊天,连电风扇都舍不得吹,用个蒲扇摇一摇扇一扇驱蚊子。而现在人们都喜欢躲在空调间里享受了。



总结

以上就是我认为八九十年代的人喜欢一起扎堆蹲在那里吃饭的原因分析,还有一点就是比较懒,蹲着吃饭习惯了,也不想搬凳子坐。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呢?不妨说说一起探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