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真的扶不起來嗎?大家認為三國裡的阿斗到底是聰明,還是笨呢?

本初暇滿


阿斗指劉禪,阿斗是他的小名,是三國時期蜀國皇帝劉備的兒子,在位41年,史稱“劉後主”,被後世眼中劉禪的形象是:碌碌無為的庸主一個。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是這樣的!

1 在位時間長,如果阿斗真是扶不起的阿斗的話,他能在位這麼長時間嗎?而且在位期間沒有出什麼大亂子,這說明阿斗還是有他的獨特之處的。阿斗在位期間,先後有諸葛亮、蔣琬、姜維等大智大勇的人輔佐他,從小就在劉備,諸葛亮的巨星環繞下,即使阿斗有光也發不出來。

2 對長輩尊重,公元223年劉備病死,死前曾囑咐阿斗事諸葛亮為相父,凡事聽丞相安排,後來諸葛亮北伐,阿斗雖然對諸葛亮這種窮兵黷武的做法不滿,但只是憋在心裡面,充分表現了他嚴格執行劉備的教導,以及對長輩的尊重。

3 不濫殺大臣,我們都知道,歷代末代皇帝,基本上都是橫徵暴斂,政治腐化,民不聊生,但是阿斗在位期間,至少沒有民不聊生,阿斗生活腐化期間,老臣董允上書勸諫,阿斗也是無可奈何,並沒有一氣之下大開殺戒。相比南唐後主李煜,他除了會寫幾首詩詞外,恐怕連阿斗的一半都不如。

4 廢掉丞相制度,阿斗命蔣琬主管行政,命費禕主管軍事,讓原及諸葛亮的權利一分為二,讓兩人相互制衡,蔣琬死後,阿斗乾脆自攝國政,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辦法

5 投降保全百姓,公元263年,魏國三路大軍兵臨城下,阿斗選擇了投降,雖然大多數人認為阿斗懦弱,愧對列祖列宗,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樣讓百姓免於戰火。

6 高超的自保方式,蜀國

滅亡之後,他和朝中文武一起去了魏國,阿斗被司馬昭封為安樂公,他親自去司馬昭府拜謝,他讓歌女們跳蜀舞,蜀國的大臣看到之後都在哭泣,唯有阿斗悠然自得,司馬昭就問阿斗:安樂公,頗思蜀否啊?阿斗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樂不思蜀就是從阿斗身上出現的,其實他是裝的,他就是想讓司馬昭放棄警惕自己,明哲保身而已,可是,當阿斗每當想起自己的故土時,想起父親的亡靈時,阿斗流了多少眼淚?他的感傷,又有何人知曉?


阿卿聊歷史


關於劉禪,多數人的認知來自於《三國演義》,小說裡“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等典故,描述了劉禪的昏庸無能。

可是,歷史上的劉禪,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就曾感嘆劉禪非常聰明,超過人們的想象”。劉備謙虛的說:“審能如此,吾復何憂!”

諸葛亮曾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晉書-李密傳》記載,李密認為劉禪作為國君,可與春秋戰國時齊桓公相比,齊桓公得管仲成就霸業,而劉禪則得諸葛亮與強魏抗衡。

至於蜀漢不戰而降,王隱在《蜀記》裡說:劉禪之所以寧背罵名而不做解釋,乃“全國為之上策”。劉禪這位注重國人現實利益的政治家,與“打腫臉充胖子”的面子政治家不能同日而語。

作為三國時期最弱的蜀漢,劉禪在位領導了四十一年,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在位比較長的帝王。而他在位期間沒有像魏國,吳國那樣,國內班子互相碾壓,也沒有出現政治波動。這怎麼能說是“扶不起的阿斗”呢?

劉禪在位使政權很穩定,這與他的度量和頭腦是分不開的。歷史魏延叛亂被殺,劉禪也沒有一概否定,降旨意曰:“既已明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樽葬之”。後人評說劉禪待人接物,胸襟比他父親大氣的多,不失第二代領導人的風範與氣度。

劉禪不戰而降,“樂不思蜀”,成為人們的笑柄。然而劉禪在國家人民去留的危機時刻,他看重的是人民的事實利益,擯棄了面子政治,減少了人民生命財產的無謂犧牲。

在危難關頭,劉禪當斷則斷,使人民得以保全,這與他同時代的吳王孫皓,以及晉朝開國皇帝武帝相比,劉禪該是仁德之主。這樣大氣的帝王,在歷史上並不多見。


幾千年來,我們習慣了以成敗論英雄,劉禪這位仁德之君,當然也免不了被唾沫所淹沒。但是,劉禪的確不是笨,而是大智若愚!


路遙lgy


劉備是三國的重要人物。 誠實和忠誠似乎實際上是一個急功近利人。 不要驚訝,知道如何避免其清晰度。 在每個關鍵時刻,他總是可以抓住機會出現,並最終佔領一個政黨的附庸國,形成三個王國的局勢。

在做飯和談論英雄的場景中,曹操想測試劉備是否有爭奪世界的雄心。 劉備列出了幾個字符的當前狀況,但他沒有說自己。

曹操是一個直截了當的人,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在聽劉備的誦經,但聽不到他真正想說的話,因此他直言不諱地說:“今天的英雄,但國王和曹Er !!” 劉備好怕! 甚至筷子也掉在地上。 但是劉備也可以假裝,他知道曹操在監視自己的野心。

在片刻的恐慌中,他恢復了正常狀態,向曹操表明他沒有為世界的野心而競爭。 他只是想全心全意地幫助這位大人物,與首相一道消滅王子。 當曹操看到自己非常虔誠和怯時,他不再為他煩惱,放鬆了警惕,讓劉備逃脫了。

從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劉備對黑人研究的運用幫助他實現了偉大的事業。 但是,劉備離開後,他的兒子劉增珍是否像他的“阿多”那樣無能為力呢? 實際上,我們需要從當時的歷史環境進行分析。 不難看出阿杜並不暈倒。 相反,他像父親一樣也是精通學習的大師。

在劉禪繼位後,諸葛亮為他服務了11年。 諸葛亮死後,他在其他智者的幫助下成為皇帝三十年。 在那個分裂的時代,政治局勢動盪不安,劉Chan的統治是幾十年來的卓越。

當諸葛亮為北伐戰爭做準備時,劉禪提議不贊成北伐戰爭,並列舉了不適合北伐戰爭的各種條件。 但是急切的“臥龍先生”怎麼會記住男孩的話呢? 作為蜀漢的創始元老,他在球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劉禪別無選擇,只能放棄。

朱格亮在北伐戰爭中在中原犯了一個錯誤(哭泣和尖叫的馬匹)。 劉禪朱格良沒有受到任何責備,但他安慰道:“勝利是士兵的常識。” 劉禪眾所周知:必須進行內部更改。 “在殺死諸葛亮之後,劉禪宣佈北伐戰爭即將結束。為了實現民生和發展國內經濟。[H]據[三個王國]稱,除了劉禪劉備, 還有另外兩個兒子和一個直立的兒子劉禪由甘太太生,但甘太太只是個膽小鬼,他去世較早,在選擇王子方面沒有重要作用。 他的智商不如他的兩個兄弟。因此,劉備將來不太可能離開楚楚的職位劉禪很多時候,他變得非常聰明和謙虛,歷史學家裴松之也評價了劉禪後世大師的聖人。

有各種跡象表明劉禪不是“ 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無法使用其權力及時管理國家。 父親劉備因病去世後,朱格亮負責國內外的主要活動。

部長有權行使其權利,但有權帶一個毛茸茸的男孩,因此劉禪一直不願忍受。 直到這些老部長去世,他才有機會成為一位。 國王。 在此期間,他掌控了權力,進行了許多更改。

無助的魏瑪一家在那時成長,並且在歷史舞臺上非常強大。 很快蜀漢的內憂外患。 只能說劉禪的時機不好。 如果幾年後有機會重組蜀涵的財產,我認為它不會很快消失。


西域小夥講歷史


劉備臨終託孤時一而再再而三的對諸葛亮說劉禪升生性平庸,不是這塊料,為了蜀漢大業,可以讓賢,還有就是為諸葛亮著想,念其勞苦功高,智謀過人,想讓他擔此重任。卻被諸葛亮拒絕了。對劉備說,會好好輔佐小主公的。

至於劉禪小時候在戰亂中被趙雲七進七出救了出來,劉備,一怒之下將其摔在地上,並無大礙。

在影片中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個弱智兒童,哪怕諸葛亮在身邊也扶不上牆。其實並沒有那麼不堪,不然諸葛亮和眾臣也不會臣服。

在國家政事上,劉禪一併交於諸葛亮來打理。劉禪自己就清閒了,遊山玩水,心思全部跑到外面去了。諸葛亮既要忙於打仗,又要處理政事,在軍中地位油然可見。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楊儀和魏延的矛盾在前線,應為爭奪軍權而導致內鬥,最後魏延敗逃被馬岱斬殺。

此時劉禪開始勤政,手裡依然把握著朝政大權,按照,先前諸葛亮的囑託,委以蔣琬重任。劉禪雖然勤政也沒見著他為西蜀人民做出什麼大的貢獻,但也沒大的紕漏,照舊以前的政策,沒有去做什麼改變。直到敵方大軍壓境攻到城門下時。劉禪沒有任何禦敵之良策,也沒想過要兩軍交戰,果斷的打開城門投降了。

總的來說,劉禪普普通通。平庸的一生,他不喜歡挑事情,能讓則讓,安於現狀的性格不適合當領導者。


繪發光的星星


先擺明觀點:阿斗不笨

阿斗如果真的笨的話,那就沒幾個聰明人了。

介紹一下阿斗,當然人家的正經大名叫作劉禪。

(劉禪與諸葛亮影視形象)

劉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阿斗),生於公元207年,卒於公元271年,字公嗣,史書中稱其為蜀漢懷帝,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第二位皇帝,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

劉備平定益州後入蜀,劉禪則在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公元223年,劉禪繼位為帝,改元建興,並拜諸葛亮為相父;後期寵信黃皓(是一名宦官),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公元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蜀,攻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出城獻降。

蜀漢滅亡後,劉禪被曹丕封為安樂公,公元271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後,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

可能大家對於劉禪的形象主要來自於兩件事:趙雲救主與樂不思蜀。

趙雲救主

是指劉備被曹操追殺,來不及戴上老婆孩子,結果阿斗與劉備的夫人陷入了曹軍的包圍,趙雲單槍匹馬,衝入敵陣,救出了少主阿斗。此後還發生了經典的劉備摔阿斗這一幕。

樂不思蜀

是指劉禪被俘虜後,有一次,司馬昭故意宴請劉禪,並特意安排了關於蜀國的節目。在劉禪看過節目後,司馬昭藉機試探劉禪,問劉禪感受如何。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司馬昭這才相信劉禪沒有異心。這也成了樂不思蜀的典故由來。

這兩個故事是大家比較熟知的,所以人們大多對劉禪的瞭解都從這兩個故事之中而來。

尤其是樂不思蜀的故事,使得劉禪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就是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面對國滅家亡之痛居然能夠如此麻木不仁。

因此,大多數阿斗扶不起來的想法,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可是,阿斗真的就一無是處,甚至還很愚笨嗎?翻閱史書,發現也不盡然。

第一:劉禪執政前期,所做所為還是可圈可點的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即使諸葛亮一直掌握大權,劉禪也並沒有與諸葛亮生出間隙。反而對諸葛亮尊重有加。

2.劉禪在諸葛亮北伐期間,仍然可以為諸葛亮營造一個穩定的後方

3.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費禕,無為而治,使得多年征戰的蜀國得以修生養息,在三國中蜀國最弱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維持近三十年的統治。

第二:在三國各位皇帝中,劉禪在位時間最長

劉禪繼位於公元223年,而蜀國在公元263降魏。劉禪在位40年,這在中國歷史上都可以算的上是在位很久的皇帝了。

一個在位40年的皇帝,且在位期間國家一直較為安定,如此怎能說劉禪是無能愚笨之輩?一個愚笨的皇帝可以在位長達40年之久嗎?

當然,一部分人可能會認為劉禪是沾了諸葛亮的光。可諸葛亮去世在公元234年,也就是說,劉禪在諸葛亮去世,北伐失利的情況下,仍然使蜀國延續了29年。這29年,想必不能完全說是諸葛亮的功勞吧。

第三:劉禪具有寬鬆大度的胸懷

劉禪與諸葛亮的君臣關係在歷史上可不算多見。

劉備去世前叮囑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而事實上,劉禪確實這樣做了。在劉備去世到諸葛亮去世這段時間裡。諸葛亮一直是大權獨攬。這樣的臣子,想必大部分的皇帝都會心生忌憚。而劉禪卻是凡事謙讓,處處尊重諸葛亮。

這段時間裡,劉禪也已經成年,可諸葛亮卻常常將劉禪當作一個孩子,耳提面命。也沒有還政於劉禪。

從這一點來看,不得不欽佩劉禪的胸襟。即使有時與諸葛亮意見相左,

劉禪往往也是考慮到君臣不和的危害,剋制住了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禪絕沒有那麼昏庸。

實際上,諸葛亮本人對劉禪的評價也很高。他說道:“朝廷年方十八,天姿仁敏,愛德下士。”

由以上三點可見,劉禪還是有其過人之處的,絕不是昏庸無能之輩。

當然,劉禪也有汙點,他的汙點在其執政後期,放任宦官黃皓執掌朝政,使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

而劉禪最終也因寵信宦官釀下苦果,被黃皓的假消息所欺瞞,最終鄧艾率軍出其不意打到城下,劉禪不忍蜀漢做無謂抗爭,出城獻降。

而後來的所謂樂不思蜀之事,也不過是劉禪的自汙以保全性命,試想一個在位四十年的皇帝,又怎麼會不懷念故國的大好河山呢?


我怕是個史人了


阿斗扶不扶得起這個問題討論前,首先要明確一個前提,蜀漢到底還有多少家當。就像說一個敗家的二世祖,要是父親已經敗得了不少,那麼他的罪過就要輕很多。

平心而論,阿斗接手的是個爛攤子,雖然有諸葛亮趙雲輔助,但是本質上蜀漢已經無逐鹿中原的真正實力了。哪怕是劉備在位的時候,失去荊州的那一刻起,蜀漢註定了就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權。所以,歷次北伐失敗的責任阿斗肯定要負責任,但一定不是全部。畢竟,蜀漢的北伐在戰略上就是以攻為守,否則亡得更加快。

阿斗是個被低估的君王,劉備和諸葛亮的偉大淹沒了他的工作成果。其實,他是三國君王在位時間很長的皇帝――41年。哪怕諸葛亮死了後,他仍能執政30年。要是在太平時勢,做個守成之君還是可以的。

在諸葛亮死後,他就把大權抓在手裡,不讓大權旁落。這說明政治還是過得硬的,至於亡國不抵抗這就是有點說不過去。要是他舉全國之力抵抗,最後力戰死節。那麼,扶不起的阿斗就不存在了,反而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話說回來,他只是一個意志薄弱的皇帝而已,亡國之君是註定的。他可以選擇的只是壯烈的死或者樂不思蜀地活下去,他選擇了後者註定了罵名。





黑衣浣熊


阿斗並非扶不起來,而是因為阿斗的聰明,才甘願做一個無為之君。諸葛亮掌握著軍政大權,如果劉禪爭權蜀國國力必然是雪上加霜,劉禪能看破這一點救足矣說明劉禪得聰明才智。


阿斗聰明在於君臣沒有間隙

阿斗作為蜀漢的太子劉禪,十七歲繼承蜀漢江山。劉禪登基繼承帝位的年齡不大,而蜀漢又經歷了幾場大戰資源處於枯竭期,正是需要諸葛亮對國家進行梳理的時候。如果這時候劉禪行使一國之君的權利,那麼蜀漢就會亂成一禍粥了。

劉禪聰明在於對於諸葛亮是無條件的信任,甚至在意見不同的時候還懂得避讓,讓君臣毫無間隙。在諸葛亮率兵出征時,劉禪曾寫信給諸葛亮大意是自己在益州非常的恐懼。而諸葛亮的回覆則是臣只要領兵在外就沒人敢威脅你。劉禪得到回信後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那之後諸葛亮數次出征北伐都劉禪都能確保益州的安定。


無為之君

都說劉禪昏庸無能、聽信小人讒言。但是根據正史的記載,蜀漢沒有記載歷史的官員,所以蜀漢成立後很多的事情都沒有記載。但是劉禪在沒有諸葛亮輔佐的情況下還能穩坐江山二十餘年,這可不是一般無為的君主能做到的。諸葛亮死後,劉禪很快就選定了繼承諸葛亮的接班人,確保蜀漢不出現內亂的情況,這也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總結:劉禪任用諸葛亮,並且將國家基本上交於諸葛亮手上,單單這任用賢相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劉禪得智慧了。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做皇帝的人,都不會很笨。

劉禪在位前期,庸碌無能,無所作為,但是也沒有什麼大錯,靠著劉備留下來的老底和一些賢臣輔佐,蜀國仍然能正常運轉。

自諸葛亮死後,劉禪更加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宦官黃皓乘機取寵弄權,結黨營私,朝政日非,連姜維也因怕被害,自請到沓中種麥以避禍。0

後來鄧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劉禪採納降魏的建議,反縛自己雙手,出城投降鄧艾


諸事付與說書人


也許阿斗才是真正統一三國的人。首先阿斗的名字是劉備夢中見北斗七星入懷,所以給兒子取了個名字叫“阿斗”。北斗七星乃眾星之首,古代能夢見這些祥兆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定的來歷,也就是說阿斗是帶一定使命而來。2、阿斗兩次被趙雲所救,趙雲何許人也?趙雲字“子龍”,也就是龍入雲霄,分明就是護著主人“阿斗”而來,什麼樣的人可以被龍護持,那一定是天子。3、如果阿斗不投降魏國,那麼三國還會有很長的時間在征戰中,蜀國在諸葛亮時期,七擒孟獲,六處岐山,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多次閥魏,國力已經完全耗盡,大漢氣數已盡,這時降魏是對國民傷害最小的方式。4、蜀國投降後,吳國因為皇帝更換頻繁,自然沒有能力對抗魏國,也會投降。因此從這些意義上來講,阿斗加速了中國的統一。


本初暇滿


做為一國之君主,治國安邦他是愚蠢至極。但做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享受之人,他是很聰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