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统一了东德后,为何要迁都到东德的柏林?

小5小8


两德分裂背景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导参与者之一的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受到的惩罚,确实是非常惨重的。

在一战结束之后,虽然德国是战败国,也损失了很多钱财和土地,但还是没有对造成相当沉重的伤害,比如并没有遭受亡国的威胁。


但在二战结束后可就大不相同了,在二战结束之后,反法西斯战胜国一路直攻进其境内,先后进驻到了德国各大城市,这和一战当时的意义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其中在二战时苏联更是一度占据了德国历史上一直以来的首都柏林,柏林一直是德国多年的政治中心,在德国的地位可想而知。而当时的苏联因为先一步的原因,一直牢牢的把控着整个柏林地区。

美英等西方国家依次进入德国境内之后,因为同属反法西斯联盟,于是他们与苏联开始了对德国地区主权划分。因为苏联当时的强势地位,加上知道柏林的地位非常特殊,所以它一直没有选择退出柏林地区,只是出让了一部分柏林的主导权,柏林从此成为了多个国家共同掌管的地区。


后来的苏联为了对抗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建立起了反资本主义的民主德国,而且由于苏联占据的柏林地区比例比较大,因此它把柏林一部分作为了民主德国的首都,而这个时候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与意识形态对立的苏联相对抗,也顺势建立起了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后来被称为东德,而联邦德国被称为西德。

两德分裂后柏林状况

虽然说柏林是被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共同统治的地区,但是实际上在柏林地区,是苏联一直在牢牢的把控着的,其他国家对此地的影响力并不大。

因为这个原因,东德的首都就定在了柏林,而西德人民虽然不愿意放弃柏林这个首都,却也无可奈何,最终他们选定了波恩这个小地方作为西德的临时首都。但是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他们承认的首都都只有柏林这一个,波恩只是在执行首都的职能而已。


而且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西德的控制力度并不是特别的大,所以西德的的控制权还是掌握在德国人民手中的。而相比起西德来说,苏联掌控的东德地区显然更加严格一些,虽说为了不引起民愤,东德的掌权人也是德国人,但是这个掌权者却只是一个傀儡,大多事情都要听从苏联的安排。

其实在当时很多人也有一个错觉,那就是认为当时分开东德与西德的柏林墙是贯穿柏林地区的,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因为东德对于柏林地区的掌控权是绝对的,所以战据西柏林的西德在这块地上相当吃亏,西柏林,实际上是被其他国家占有的地区分割而成的一块不连续的土地,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一飞地。

西德地区人民如果在当时想要进入西柏林的话,必须得先穿过东德掌控的区域才可以到达。而为了解决这一尴尬的问题,当时的东德分出了几条道路给西德人民使用,但是他们走了这几条道路就不能随意踏上其他道路,否则就可能会被逮捕到东德的监狱中。


两德分裂后双方的发展形势

除此之外,因为西德是被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由于有马歇尔计划加持,经济复苏的非常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绝对是以飞一般的速度在上涨的。而此时民主德国呢?苏联人掌管了东德地区之后,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促进这个地区的发展,他们更多的是把这个地区当成自己国家的军费收集处——这导致东德人民不仅没有提高生活水平,还要被苏联压榨,把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资金拿出来供给苏联军队的开支。

苏联与西方国家对两德地区的扶持与政策差异极大,这就导致两个地区的德国人民的生活差距,就在这一日日的发展之中逐渐变大,而慢慢的这种差距被显现无疑。


而与此同时,苏联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其境内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不断的尖锐化,导致东欧剧变,苏联无暇西顾,这使得驻扎在东德地区的苏联军队渐渐地开始有撤出的现象,而这个时候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的撤出了西德地区。

合并后再定都柏林缘由

在两部分势力全部撤出了德国境内,没了阻力的阻力的德国,最终在德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之下开始了国家统一融合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东德人们首先主动,接着是两方人们共同拆除柏林墙。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的柏林已经被战争和这些年苏联“摧残”的不成样子了。而加上当时西德经济水平已经远超东德的经济水平,所以在融合期间西德一直是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当时的德国关于把合并后首都究竟定在哪里这个问题讨论了许久,最终他们是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决定依旧选择柏林——这主要还是情怀决定的,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的德国人民来说,柏林一直都是他们的首都,尽管当时柏林已经残败不堪,但他们还是最终决定把首都定在这个地方,他们相信多年后在自身的努力下柏林能重新焕发光彩。



而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西德把东德统一了,却要把东德地区的首都作为德国最终的首都的主要原因,毕竟民族情感摆在那,柏林的历史地位是无法被超越的。

其实不仅德国人民只认可这一个首都,柏林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也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把首都定为东德的首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安抚东德人民的内心,给与他们安全感更有利于东德和西德的融合。



总结

其实在当时东西两德融合的时候,虽说是西德占主导,东德让出了政治地位,但西德也是付出了极大的经济代价的,比如不仅要给予那些退出国家以军费补给,同时还要付出大量的心情改善东德人民的生活水平以达到相同水准为标准。

这也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分离了几十年,但是德国人民的内心还是一直在一起的,所以他们两方都会选择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让步。

或许在他们的内心中德国从来没有被分割过,就像我们现在对于自己国家的领土完整的认同一样坚定不移。


夏目历史君


1990年,西德和东德统一以后,将首都定在了柏林。而在此前,柏林是东德的首都,西德的首都是波恩。那么,主导两德统一的西德,为什么没有将首都定在波恩,而是定在了柏林呢?

统一后的德国将首都定在柏林,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柏林这个城市的特殊意义,其二是因为这是西德和东德相互妥协以后达成的结果。

先看柏林,柏林在德国历史上占有着无与伦比的象征和实际作用。统一之下的德国,并不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国家。以普鲁士为主导,而第一次统一德国的时间,是1871年,彼时,普鲁士完成了德国的的真实统一。而普鲁士统一德国以后的首都,就是柏林。可以说,柏林不仅是整个德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普鲁士的根,是德国一统的重要象征。

1945年,德国战败,德国被盟国分区占领。统一时间仅70多年的德国再次分开。此后,西德和东德分别成立,而柏林则位于东德境内,并被定为了东德的首都。但是,虽然柏林在东德境内,而柏林这座城市却并不为东德所独有。由于二战以后,柏林也和德国一样,被盟军进行了分区占领,因此在东西两德建立的时候,柏林也是被东西两德分别占领的。只不过,属于西德的柏林部分,和西德并不接壤,是西德的一块飞地。

西德和东德统一以后,首都定在东西两德共同拥有的柏林,实际上也是对统一实至名归的阐述。

而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为了两德统一,西德做出的承诺很大。同时,东德放弃的利益也非常多。总的来讲,在国家发展的大方向上,东德几乎一边倒接受西德模式;而在其他方面,比如文化等领域,则以东德为先导。当然,西德放弃波恩的首都,而将统一后的首都放在柏林,自然就是出于这方面的默契了。


苏绽


在近代史中,德国无疑是霸主一般的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它主导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由它主导爆发的,虽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却没人能否认得了它在历史中的强悍实力以及深厚底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德国受到了许多制裁、土地丢失了不少,不过相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经受到的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的状况还算是好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不仅丢掉了大量的土地,他们还极为凄惨地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

西德和东德的出现

最开始的时候,德国是被四个国家占领的,这四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他们在占领了德国后,就各自展开了对德国的战后统治。

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的需要,美国、英国、法国三个国家所占领的部分合并在一起建立了西德。

那时候,除了军事方面仍由美国等国家控制大部分之外,西德的德国人拿回了对自己国家的统治权力,在各方面的事务上,他们自己有着很大的自主权。

在西德建立后,苏联人也不甘落后,直接控制他们占领区的德国人建立了东德政权。

从表面上来看,东德和西德是差不多的,国家大权都掌握在德国人手中,但是实际上,东德人对东德的掌控远比西德人对西德的掌控还要微弱许多。


在苏联人的阴影笼罩下,东德人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自主权,就如同一个傀儡政权一般,想要展开什么决定,都要经过苏联人的同意才能展开,民众的生活,也要时刻受到东德情报组织斯塔西的监控,难有隐私可言。

西柏林的尴尬处境

在此过程中,由于柏林也随之被划分成了东柏林、西柏林,所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东德和西德的分界线是从柏林中间穿过的,但实际上的状况却并不是如此。

东德和西德的分界线其实根本就没有穿过柏林,在历史中,整个柏林城是死死被东德包围起来的,西柏林对于西德来说,实际上就是一块被其他国家国土分隔起来的飞地。


平常西德国内想要和西柏林展开物资交流,是需要借道东德的掌控区域才能进入西柏林的。

在西德和西柏林展开交流的时候,为了防止西德人在自己的国土里乱跑,东德人就划分了两条公路、三条铁路、一条水路、三条空中通道给西德人。

仅局限于他们用这几条通道和西柏林展开交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西德人敢逾越这几条通道的话,那么就会经受到东德的制裁。

按照柏林在德国历史中的地位,如果不是这种飞地状况的局限,西德在建立的时候是有绝大可能把都城确定在西柏林的,毕竟柏林在以往的历史中,一直都是德国的首都。


只不过为了不让自己的都城时刻处在敌人的包围下,西德人放弃了把都城确定在西柏林的想法,最终他们把都城确定在了一座名叫波恩的城市。

相比于柏林来说,波恩的规模非常小。

在1939年的时候,这座城市才稍稍突破了10万人口大关,即便发展到了现如今,这座城市也才发展出了30来万人口。

这点人口、这点规模可能都不及我们的一个县城,又何谈支撑得起一个大国都城的职责?

因此,对于定都波恩的事情,很多西德人一直保持着反对态度。

合并后,柏林成为了西德的首都

一直到东德、西德合并后,西德都城的事情才彻底稳定下来。

在1990年的时候,西德和东德合并了,这次的合并是以西德为主展开的。

在东德和西德合并一年之后,西德专门展开了一场投票,决定到底该不该把统一的德国都城确定在柏林。

在那次投票中,想要把都城确定在柏林的人占据到了多数,因此,在1991年的时候,西德就把都城从波恩转移到了已经拆掉柏林墙的柏林。

要说西德为何会把都城转移到这里,说实话更多还是民心所向。

因为这里无论对于东德人还是西德人来说,都是他们心目中最伟大的城市,把都城转移到这里,既满足了很多西德人的想法,又能促进西德和东德的融合,毕竟柏林身处在曾经的东德故土内,把都城确定在这里,能很大程度上地安稳东德人的心。


孤客生


西德统一东德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挽回了东德,仅仅是让驻东德苏军撤离,西德就付出了一笔不小的军费。

自柏林战役结束之后,柏林就一直在苏联的手中,东德也被苏联扶持为反资本主义阵营的前线。

当年苏军驻扎在东德的钢铁洪流,一度让西德等国如芒在背,基本是当时的东西德势如水火。


加上当时苏联的宣传手段,使得东德人民甘愿充当苏联的马前卒,西德当时也是身不由己。

但是从50年之后,也就是战后重建之后,东西德的发展开始出现巨大的差距,工业薄弱的西德开始了为期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期。

到了70年代,西德已经是高收入国家,人均收入一度是东德的十几倍之多。

经济快速发展的西德,面对东德的军事威胁,选择了美国的庇护,同时也积极展开同东德的接触。

例如每年冬季的人道主义援助,西德基本每年都会给东德一笔钱,这笔钱的作用就是让东德人民明白,大家同为德国一份子。

而东德的经济则是一直难以发展起来,加之苏联驻军又带来了不小的军费开支,东德在民生上彻底败于西德。

这种情况到80年代更为突出和严峻,东德民间也出现了一些呼声,开始反思苏联在东德的贡献和作用。


到了90年,苏联国内政治一团糟糕,在东欧国家纷纷搞新政策时,东西德正式开始了统一的洽谈,这一谈便是十分繁琐。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东西德贫富差距太大,社会福利差距太大,也就是说西德统一东德的代价,便是西德人拿出钱来养活经济一团糟的东德。

一下子增加这么多预算和人口,对于西德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西德人民投票却是全民同意政府的合并政策。

而迁都柏林,也是德国统一的象征,这在谈判中便是已经确立的章程,毕竟柏林可一直都是统一的德国的首都。


小司马迁论史


说起德国,这也真是个苦命的国家。近代的德国四分五裂,好不容易在普鲁士的权威下强势一统,正当他想要大展宏图对外扩张的时候,德国人才发现,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想要发展就必须武力夺取他国的殖民地,于是一战爆发,德国人在欧洲面对英法两个老牌大国,最后失败,又过了几十年,德国人心有不甘,在经济危机的社会基础上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的德军开始倒是势如破竹,然而美国参战后,德国又失败了,这一次德国不但没有了主权,连国土都被美国苏联占领,这就是东德和西德的来源

东德又称民主德国,这是由苏联势力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国土大概以苏联占领区为准,西德则是以美英法三国占领的德国国土为基础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东西德国的对弈其实就是美苏的争霸。

在很长的时间里,西德更加富裕和自由东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远不如有着美国援助的西德,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大量的东德居民往西德逃窜,毕竟当人民不能用手投票时,那么便用脚来投票。

至于为何西德统一了东德后还要迁都到东德的首都柏林?其实道理很简单

首先,西德原有的首都波恩是一座小城市,西德建国的时候这里的居民不过20万,城市建设也不好,是不足以作为统一后德国的首都的;再者,柏林在以前的百余年里一直是德国的首都,也是德国人的历史和教案,现在德国统一了当然要回到最正统的地方去建立首都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迁都兹事体大,当年随着柏林墙倒塌,东德西德合并之后,对于是否迁都德国人也发生了激烈讨论。东德自然希望柏林为都,而西德赞成与反对的都有。最终支持者以微弱优势决定新生的德国迁都柏林

德国最终迁都柏林,主要三个原因:

  • 第一,柏林是德国古都,在德国人心中意义非凡;
  • 第二,波恩本身就是西德的临时都城;
  • 第三,柏林所在的德国东部发展较为滞后,迁都为联结东部各州,均衡德国的发展


柏林不仅是德国的都城与最大城市,更加是当年普鲁士王国与德意志帝国的都城,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德意志的核心所在。在德国人看来,柏林是“德国唯一的世界级城市”。

即便经历了种种苦难,但柏林在德意志人心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二战时期柏林被一分为二,柏林一直都是德意志人心中的痛,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将都城迁回作为德意志经济与文化中心的古都柏林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


当时柏林也分成东柏林与西柏林,东柏林成为了东德首都。而战后西德虽然定都波恩,但当时的波恩只是临时的首都,是西德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
根据诸国共议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将来德国如果完成了战后重建,可以自行选择合并。

东德西德同根同源,迟早都还是一家子。波恩只是作为西德整体运转的临时首都,将来德意志重新统一的时候,都城自然还是要迁回柏林,这天经地义

。当时反对迁都柏林的主要原因,还是觉得迁都花费太大,更多是因为经济上的问题而已。

战后西德发展成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当时东德经济总量仅为西德四分之一。而迁都还有个比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联结东部各州,带动东部的发展——按照木桶效应,德国东部是德国经济的短板,如果不把东部经济拉起来,德国整体的发展就很难维持。

的确,随着德国迁都柏林,德国东部成为了德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于推动德国整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其实这种情况与当年的宋朝很像,宋朝南迁后中心虽然在临安,但临安只是行在,宋室仍旧将汴梁作为都城。西德的波恩如同临安,再如何繁华也不能取代柏林的地位。不同的是,南宋并没有如愿北归,而德国却成功如愿。在澹奕看来,与其说德国是“迁”,不如说是“回”更加准确。


澹奕


没别的原因,就因为

“统一的德国”的首都一直是柏林。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都把首都设柏林,很多老德国人认为柏林就应该是首都。统一后的德国政府既然以“统一的德国”自居,那么首都自然只能是柏林。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向盟军宣告无条件投降后,德国和柏林市被盟军分区占领。

分区占领之初,德国没有首都,因为当时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人连自己的政府都没有,自然也就没有首都。不过,德国人心里面还是把柏林视为了首都。

后来,美英法由于在意识形态上和苏联有对立关系,便在1949年5月踢开了苏联,将自己的三块占领区合并成立了一块,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苏联出于报复心理,也扶持苏占区的德国,建立了所谓的东德。

相应的,柏林也正式分裂。美英法占领的柏林合并,成立了“西柏林市”,一脚踢开了苏联占领下的东柏林。

东、西德分别建立后,东德把首都定在了东柏林,而西德则没有。西德联邦政府决定在柏林之外,另择一处为临时首都。

好,问题来了。为什么当时西德联邦政府要选临时首都办公,而不是直接就搬到西柏林去办公呢呢?

原因有二。

第一,西柏林不是西德的领土,它在法律意义上仍然是美英法的军事占领区。西德联邦政府不可能把办公区域定在盟军的军事占领区,所以它就只能另行择址办公

第二,西柏林是一块飞地,被包围在了东德境内,安全方面无法得到保障。即便盟军归还西柏林主权给西德,西德也守不住。所以西柏林就一直被盟军军事占领着。

反正总之就是,西德政府无法把实际首都定在西柏林,它只能另行择都。

这里多插一句。德国统一前,西柏林的情况比较特殊。它的外交、货币、行政由西德政府负责,市长与市议员也均归属于西德的政党。但是西柏林当地选出的西德联邦议会议员并没有总理任命权、预算审议权及关乎联邦的议案投票权,只有发言权和委员会投票权。并且西柏林签发的身份证与护照也没有德国联邦的字样及国徽。

西柏林人护照上的国籍一栏,写的不是西德,而是西柏林市

既然西柏林不合适,那么临时首都应该定在哪里呢?这个时候,英国人给出了意见。

当时,英国占领军提议,希望能将西德的首都放置在英国占领区内,同时确定了临时首都所在地区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传统深厚,战争破坏少,规模小。(这也是为什么慕尼黑不是西德首都的原因,因为它在美国占领区内)


由于美国和法国对英国的提议没有意见,所以西德政府也就按照英国占领军的意思,在英国占领区内开始做筛选。

最后,西德政府在连续否决了科隆、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等城市作为临时首都的提议后,以200票同意176票反对的结果,将临时首都定在了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波恩。

定都波恩后,西德各地狂喷联邦政府,强烈的反对声浪导致了柏林国会大厦的重建,以至于设在波恩的联邦机构碍于民意,不敢动工兴建新建筑。

这种情况持续了20年左右,一直到1973年,德国联邦议会考虑到冷战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柏林的政治地位也应该会一直受限制,堂堂的联邦德国也不能总是不设正式的首都。因而在1973年,德国联邦政府便在政府声明中承认波恩是正式的联邦首都,波恩的临时首都状态才结束。(其实这也是民意的选择。新生的的德国人对柏林的感情没有老一辈德国人那么强烈)

不过,随着德国的统一,波恩的正式首都身份又被取消了。

1990年,东西德领导人就缔结《统一合约》一事谈判,东德由于首都一直在柏林,其政府的意见自然是希望柏林做首都。西德情况比较复杂,各州议会基本上都反对柏林,而联邦议会内部则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

最后,两德达成了一个折衷方案,即在《统一合约》里面写明:“德意志首都定为柏林。联邦议院及政府所在地问题将在德意志统一确立之后再做决定。”

条约1990年9月29日生效。事实上,从这一天开始联邦德国首都变成柏林。(但议会和政府仍旧留在波恩)



也就是说,联邦德国把柏林定为首都,这是两德统一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两德的统一没有那么顺利

这就跟当年辛亥革命时,南方政府希望把首都定在南京,北洋政府希望把首都定在北京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连这个基础问题都谈不拢,那和谈就别谈了。

1991年,两德正式统一后,联邦议会就关于议会和政府所在地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支持者迁都柏林的人认为,统一的德国一直都是民心所向,波恩当初被选为首都,本来就作为临时首都而立,如今德国统一了,那就该搬回去。而且定都柏林还可以更好地联结新的前东德联邦州,支持地方发展。

但反对者则认为,延续第三帝国首都所在地会引发其他国家的警惕,而且政府和议会搬迁劳民伤财。

议会经过数小时的辩论后,最后投票的结果是338票支持, 320票反对,迁都柏林的提案以微弱多数票胜出。


之后九年,德国总理府及内政、外交、财政、司法部等十个主要机构迁往柏林。柏林开始大兴土木,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工地。

1999年7月1日,联邦议院在波恩举行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后,也迁往柏林。自此,联邦的主要机构都搬到了柏林。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联邦机构都搬到了柏林。德国的国防部、教育部、卫生部等机关现在仍然留在波恩,这些部门只是在柏林设立了分部。


Mer86


首先,柏林是一个很特殊的城市。在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先行攻入柏林,之后盟军也进入柏林。后来,德国被苏联美国和英国三国分别占领。之后又将一小块地方划给了法国占领。这就形成了多国占领的格局。柏林,处于苏联占领区包围之内。但由于柏林的特殊地位,和整个德国一样,是由多个国家分别占领。

其次,随着二战的结束。美苏之间的蜜月期迅速终结,冷战开始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决定支持自己的占领区建立了民主德国。柏林的苏联占领区成为民主德国的首都。美英法三国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将三国占领区合并,建立了联邦德国。由于柏林身处于民主德国之中,因此并不适合成为联邦德国的首都。所以,联邦德国的政府机构驻地是在波恩。但是在名义上柏林一直是联邦德国的首都,波恩承担的只是一个陪都的职能。

最后,迁都柏林对于德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上世纪90年代初,联邦德国趁着东欧剧变和苏联实力衰落的契机,实现了两德统一。但当时的柏林破败不堪,并不能真正承担首都职能。所以,政府驻地依然保留在波恩。不过从柏林墙倒塌那一刻开始,联邦德国政府就制定了柏林的重建计划,为之后的迁都做准备。后来在时机成熟之后,德国联邦政府迁往柏林办公,迁都正式完成。柏林在二战中的分割尤其是柏林墙,实际上象征了德国在二战之后,所经受的苦难。还都柏林,象征德国彻底从二战中的阴霾中走出。


用户4325101516


在世界第二次战争中德国以失败者的身份退出了二战,而身为战败国的德国被战胜国美、苏、英、法割分为了四个占领区。美、苏、英、法通过对德国的这种分割占领方式,使得德国处于战胜国的控制之下,这样德国就不会威胁到欧洲国家的安全了。


但随着各国在国际形势上的发展,1948年美、英、法决定合并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苏联也不甘落后,使自己的占领区成立了民主德国。就这样德国被一分为二,而原德国首都柏林也被一分为二,西柏林属于联邦德国,东柏林属于民主德国。

虽然德国被分裂了,但在德国人心中他们始终是一个民族,因此他们盼望总有一天他们会再次统一。但随着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加剧,1961年民主德国修建了柏林墙,柏林墙就像一把刀一样深深的刺在德国人民的心中,深深刺痛着每个德国人的神经。

分离后西德原本像把首都定在西柏林,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定在波恩。但东德与西德的人民心中柏林才是首都,他们一直梦想着有一天他们能重新统一。

分离每两部分后的德国:西德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经济很快实现腾飞,不到三十年就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在欧洲位居第一。东德在苏联的掌控下成了社会主义国家,而跟着苏联混的东德发展并不怎么样。哪怕德国当时的工业是顶级的国家,但时过境迁,即使东德在社会主义阵营里算是比较发达的,可相对比于西德那就落后太多了。

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使得东德物资奇缺,人民吃不饱,于是东德大量的人开始向富裕发达的西德跑。


随着东欧剧变的发生,民主德国出现更多的大民外逃的现象,政治发生动荡。德国人民看准了这个时期,1990年六月,民主德国政府决定正式拆除柏林墙,分离四十一年的德国终于再次统一。

东德并入了西德,而西德也把首都重新迁回了柏林。西德之所以把首都迁去柏林,这本就是众望所归,因为德国的首都一直是柏林,即使被分离后两德的人民的心中柏林永远都是首都。


历史小跟班


在近代史中,德国无疑是霸主一般的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它主导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由它主导爆发的,虽然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却没人能否认得了它在历史中的强悍实力以及深厚底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德国受到了许多制裁、土地丢失了不少,不过相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经受到的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的状况还算是好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不仅丢掉了大量的土地,他们还极为凄惨地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

西德和东德的出现

最开始的时候,德国是被四个国家占领的,这四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他们在占领了德国后,就各自展开了对德国的战后统治。

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的需要,美国、英国、法国三个国家所占领的部分合并在一起建立了西德。

那时候,除了军事方面仍由美国等国家控制大部分之外,西德的德国人拿回了对自己国家的统治权力,在各方面的事务上,他们自己有着很大的自主权。

在西德建立后,苏联人也不甘落后,直接控制他们占领区的德国人建立了东德政权。

从表面上来看,东德和西德是差不多的,国家大权都掌握在德国人手中,但是实际上,东德人对东德的掌控远比西德人对西德的掌控还要微弱许多。

在苏联人的阴影笼罩下,东德人基本上没有多大的自主权,就如同一个傀儡政权一般,想要展开什么决定,都要经过苏联人的同意才能展开,民众的生活,也要时刻受到东德情报组织斯塔西的监控,难有隐私可言。

西柏林的尴尬处境

在此过程中,由于柏林也随之被划分成了东柏林、西柏林,所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东德和西德的分界线是从柏林中间穿过的,但实际上的状况却并不是如此。

东德和西德的分界线其实根本就没有穿过柏林,在历史中,整个柏林城是死死被东德包围起来的,西柏林对于西德来说,实际上就是一块被其他国家国土分隔起来的飞地。

平常西德国内想要和西柏林展开物资交流,是需要借道东德的掌控区域才能进入西柏林的。

在西德和西柏林展开交流的时候,为了防止西德人在自己的国土里乱跑,东德人就划分了两条公路、三条铁路、一条水路、三条空中通道给西德人。

仅局限于他们用这几条通道和西柏林展开交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西德人敢逾越这几条通道的话,那么就会经受到东德的制裁。

按照柏林在德国历史中的地位,如果不是这种飞地状况的局限,西德在建立的时候是有绝大可能把都城确定在西柏林的,毕竟柏林在以往的历史中,一直都是德国的首都。

只不过为了不让自己的都城时刻处在敌人的包围下,西德人放弃了把都城确定在西柏林的想法,最终他们把都城确定在了一座名叫波恩的城市。

相比于柏林来说,波恩的规模非常小。

在1939年的时候,这座城市才稍稍突破了10万人口大关,即便发展到了现如今,这座城市也才发展出了30来万人口。

这点人口、这点规模可能都不及我们的一个县城,又何谈支撑得起一个大国都城的职责?

因此,对于定都波恩的事情,很多西德人一直保持着反对态度。

合并后,柏林成为了西德的首都

一直到东德、西德合并后,西德都城的事情才彻底稳定下来。

在1990年的时候,西德和东德合并了,这次的合并是以西德为主展开的。

在东德和西德合并一年之后,西德专门展开了一场投票,决定到底该不该把统一的德国都城确定在柏林。

在那次投票中,想要把都城确定在柏林的人占据到了多数,因此,在1991年的时候,西德就把都城从波恩转移到了已经拆掉柏林墙的柏林。

要说西德为何会把都城转移到这里,说实话更多还是民心所向。

因为这里无论对于东德人还是西德人来说,都是他们心目中最伟大的城市,把都城转移到这里,既满足了很多西德人的想法,又能促进西德和东德的融合,毕竟柏林身处在曾经的东德故土内,把都城确定在这里,能很大程度上地安稳东德人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