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命令刘墉跳河自杀,刘墉半柱香后回来对乾隆说了句话,乾隆立即改变主意,为什么?

瓜太郎


这是96年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的经典桥段,在电视剧的开头,正正方方打着四个大字——“不是历史”,因此这件事在历史上压根就没有发生过,既然题主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妨以戏剧的角度来解读下这一片段。


事情的起因

话说刘墉当上吏部尚书之后,一天下朝回家,在路上碰上了一伙官兵在捉拿一名女子,弄得满街尘土飞扬,百姓议论纷纷,被乾隆称作“山东倔驴”的刘墉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他派管家张成去打听官兵为何拿人。

张成询问了一遍后,回来报告说:“和珅的小舅子魁海强抢民女,该女子的姐姐被抢走而且因为拒绝被侮辱选择了自杀,这名女子就来京里顺天府告御状,结果顺天府不敢得罪和珅,就下令将女子锁拿!”

听到此,刘墉大怒:岂有此理!于是回到家中换上便装,冒充该女子的养父前往顺天府质问官府为何拿人。

顺天府尹陈继善看到眼前弯腰驼背的小人儿其貌不扬,又得知是为了和珅小舅子的案子而来,不由分说,一顿板子把刘墉打了个皮开肉绽,关进了大牢。


好在刘墉进来前和张成有过交待,如果自己一个时辰还没出来,就让家里人去官府要人。等到张成来后,顺天府尹得知原来打的是吏部尚书刘大人,当场就吓了个半死,而刘墉就是不愿意出去,非要让皇上来看看这个场景。

无奈之下,和珅只好亲自出马,为了先将刘墉骗出来,和珅假意答应一定重重惩办自己的小舅子,刘墉看到和珅松了口,这才从牢里回了家。

乾隆一听自己的心腹大臣被小小的知府打了板子,不禁又惊奇又好笑,宰相被打,那可是千古奇闻啊,于情于理,自己这位上司都应该去探望一下。


事情的经过

到了刘墉府中,刘墉又拿出了每日必备的三本奏折:

第一件:顺天府尹陈继善徇私枉法,罪大恶极,理应处斩。乾隆准奏。

第二件:和大人大义灭亲,帮助捉拿罪犯魁海,实在是我等楷模,恳请皇帝嘉奖。乾隆很高兴,当即赏了一件黄马褂给和珅。

第三件:魁海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恳请皇帝将他斩首示众。

此时乾隆犹豫了,因为第三件如果不答应,前两件就师出无名,乾隆一下意识到掉进了刘墉的圈套里,再加上旁边的和珅使劲磕头求饶,乾隆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说:“刘爱卿,看在和爱卿的面上,就饶他一死吧。”

但刘墉坚持皇帝应该以法治国,乾隆反驳不过,无意间在争论间说了一句:“是,赏赐和珅必杀魁海,但你不能宽容下吗?”

这句话被刘墉抓住了把柄,他高声呼叫:“皇上有旨,赏和珅,杀魁海!”

这句话被外面的太监高声传叫,和珅和乾隆一下傻了眼。乾隆大怒道:“大胆的刘墉,你敢假传圣旨!”

刘墉回答道:“皇帝金口玉言,刚才是您自己说的,我只不过是重复了一遍而已。”

乾隆生气的说道:“好!好!那朕的话是金口玉言,那朕叫你去死你也去死吗!”

刘墉随口回答道:“君让臣死,臣不得……”说到这,刘墉吓坏了,他知道自己说出这句话可能就掉进沟里了,结果还是被和珅抓住了话柄,在一边疯狂起哄:“皇上,他自己都承认不得不死了。”

乾隆也在气头上,摆了摆手:“那你去死吧!”

事情的结局

刘墉在皇帝面前谢完天恩之后,就让家人背着出去,并且命令家人放生嚎啕大哭,声音越大越好。而另一边,刘墉早早准备好了一个大浴盆,在里面舒舒服服的泡了一个澡。

随着哭声越来越大,乾隆再也坐不住了,本来是君臣之间争几句嘴,如果真逼死了大臣那就玩的大了,他坐立不安,又不好收回成命,只得看看刘墉如何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半个时辰后,刘墉被家人背着回来了,浑身湿透,乾隆故意问他:“你怎么还没死,抗旨不遵一样是死罪!”

而此时的刘墉回答道:“臣刚才投湖自尽,在湖底遇到了一个人,我就挣扎着又回来了。”

乾隆问道:“你见到谁了?”

刘墉哽咽着说:“屈原!屈原因为碰上无道的楚怀王才愤而投江,可臣一想,我家皇帝乃是旷世名主,我这一死事小,那不连累了皇帝也成为了无道昏君,于是臣就挣扎着回来了,皇上,您说我做的对吗?”


乾隆一听哈哈大笑:“刘爱卿真乃是忠臣啊,连死都顾全着朕的名声,来,来,快起来。”

刘罗锅又开始飚演技:“半个时辰不见,臣想念陛下,臣实在是一日不可……不可见不到陛下……”说完就小声的哽咽起来。

这马屁拍的乾隆很是舒服,连一旁的和珅都直撇嘴,自叹马屁功夫不如刘墉。就这样,一起强抢民女案,以和珅小舅子被杀,刘墉大获全胜而告终,只不过刘墉和和珅的梁子也越结越深了。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刘墉,是百姓口中的平民宰相,一身罗锅背在身上,曾经被和珅取笑,结果被一句“胸藏治国方略,背负万卷诗书”噎个半死。乾隆也喜欢这两个臣子斗嘴,自个儿也常常参与进去,帮和珅出气,顺带给点刘墉点颜色看看,别把皇上不当领导,我这个皇帝也是个风流倜傥,诗书五经略懂的大才子好不?所以有一天,乾隆就命刘墉跳河了。

1、

三人出游,和珅一路嘀嘀咕咕,眼神儿瞄着刘罗锅跟个小媳妇似的,乾隆就觉得奇怪问道:“和二,你这是做啥子呢?”

和珅说:“刘大人学识渊博,就是有点小气!”

刘罗锅看了一眼和珅说:“我小气又怎么了?又不上你家端碗吃饭!”

乾隆好奇问道:“刘墉怎么就小气了?”

“皇上您想呀,咱三人一起出行,没有千回也有百回了吧?这刘大人一到结帐就上厕所,一到喝茶就买单,饭钱都是我掏,这不是小气是什么?”

乾隆一思索,还真是的,自己这个皇帝都掏过几次银子,这刘罗锅还真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朝和珅使了个颜色。

“刘大人,今儿你请了呗?”和珅有气没力地说。

看来今儿是脱不了身,刘墉大手一挥说:“走,满盛楼!我请!”

和珅赶紧上前搂着刘墉袖子一阵搜查,口里还嚷嚷:“你带银子了吗?”

刘墉推开和珅说:“两个大男人拉拉扯扯成何体统,放开肚子吃,扶墙出来都行。”

随手掏出几十张千两银票,在手上拍的啪啪响,然后带头走得那个是威武潇洒。

“皇上,这罗锅怎不驼了?”和珅很纳闷。

乾隆一看,咦,还真是,因为长期伏案读书写字,刘墉背就有点驼了,如今意气风发还真直了不少,看来

男人呀,兜兜里有钱,腰板才能挺得直!

2、

和珅一上桌,先点了八个海鲜,乾隆呢,也不客气点了一堆补品,主要前晚吃火锅闹了肚子,得去下虚火补补身子。刘墉破天荒点了个“天下一统”,说白了就是十二禽兽舌头大杂烩。

三人酒尽余欢,刘墉起身上厕所,却被和珅按住了。

“咋?又想跑?皇上,你看这刘大人又想跑人了!”

“跑个屁,银票你先拿着。”刘墉顺手把银票塞给和珅,然后哼着小曲去上厕所。

和珅数了数,居然有五万两,对着乾隆说:“这刘大人呀,还真省,这都省出五万两了。”

乾隆不动声色的“唔”了一声,眼中冒出一道凶光。

这时店掌柜跑了上来,拿了一壶好酒,赶紧给乾隆、和珅满上,才对和珅说道:“您大驾光临,怎不知会小的一声,您看您日理国事,这腰都瘦了。和大人呢,您健康才是百姓的福气,真要病了,咱老百姓肯定也不答应啊,和大人还请你多保重,这顿我请了,来来来,走一个,小老儿先干为敬!”

和珅一看,开心了,这店掌柜会说话,在乾隆面前有了面子。于是很爽快的说:“老人家,都是皇上的功劳,这顿饭啊,吃的舒心,钱分文不能少的,你不收就是看我不起!”

店掌柜摆手拒绝,和珅硬是塞了一张银票结账。

刘墉这时走过来,向和珅要银票,仔细数了又数,又向和珅摊开了手。

“和大人,这数目不对呀?我给的可不是这数!”

店掌柜看看手中的银票,又把目光投向和珅。

和珅赶紧掏出一张千两银票,一脸肉疼的说:“我说刘大人,过个手而已,至于这么小气吗?”

“和大人英明!”刘墉收回银票,拍拍店掌柜的肩膀:“下去吧,不用找了,和大人有钱!”

店掌柜千恩万谢走了,然后三人一路扶墙走了出去,和珅这才明白上了刘墉的当。

3、

三人走到河边,歇息。

和珅眉眼儿一转,就对乾隆说:“刘大人作为内阁大学士,肯定对三纲五常很熟悉的,不妨考较一下,皇上,闲着也是闲着,是吧?”顺带给乾隆使了个颜色。

乾隆呵呵一笑,还在为五万两闹心,就对刘墉说:“刘爱卿,就当凑个趣,说来听听,哪三纲?”

刘墉张口就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和珅在旁边说:“啥意思呢?”

刘墉叹息了一声,说道:“和大人呢,钱多也要多读书呀!君为臣纲就是说君为主、臣为从,做臣子的都要听从君王的意见。”

乾隆说:“哦,你都听我的?不管对错?比如我要你去死呢?”

旁边和珅扑通一声跪下了,把乾隆、刘墉吓了一大跳,和珅口中大呼:“谢主隆恩!”

乾隆一听,纳闷了说道:“我说啥了?”

和珅喜笑颜开说:“皇上要刘墉去死,君无戏言,刘大人赶紧去死吧!”

乾隆这才明白和珅的坑在这里呢,于是也想看看刘墉怎么办,就说道:“刘爱卿,这儿有河,要不你就跳河死吧,我俩给你做个见证!”

刘墉拿出银票,递给和珅道:“这是维修内阁的拨款,我死了也用不上了,皇上、和大人,我去死了。”

说完,转身就走。

4、

刘墉跑回家,吩咐夫人准备洗澡水,舒舒服服洗了个澡,去去酒气。

夫人在旁边问:“相公,你咋上朝跑回家了呢?”

“都是和珅使坏,搞出什么三纲,皇上命我跳河自杀呢!”

夫人一听吓坏了:“这可咋办,皇上金口玉言,要不我找爹去说说情?”

“夫人莫怕,为夫早有对策,让他俩多等会,晒晒太阳,不急不急!”刘墉答道。

“不急啊?可是我急,相公,要不打个尖吧?你看我这肚子还没见影儿,我这什么时候才有孩儿?”夫人倒是比较急,没个孩子心底不踏实。

刘墉这下真急了说:“夫人啊,这事急不得,你看我脸,肾都亏在脸上了,明天,明天吧!”

刘墉赶紧把旧衣穿戴整齐,吩咐夫人又当头淋了一盆水,这才匆忙跑去见皇上,这时的步子比回来时狼狈多了。

夫人站在门口的身影很孤单,眼神很哀怨,刘墉跑出几十步还听到一声叹息。

5、

乾隆正摇着扇子,额上一层层汗珠,看见刘墉回来,站起来就是一声大喝:“刘墉,你还敢回来?”

和珅一旁痛不欲生的说:“皇上,这刘墉大逆不道,抗旨不遵,该定死罪!”

刘墉鄙视了和珅一眼,说道:“皇上,不是我不死,你看我这身,湿漉漉的,刚才河里爬起来,有个人让我给你捎句话。"

“啥话?”乾隆也觉得有点意思了。

“我跳到河里,眼睛一闭,哪知道到了一个地方。我睁眼一看,我的天呀!”刘墉摇了摇头,很是唏嘘。

“见到什么了?”和珅都觉得来了兴趣。

“我看见屈原、楚怀王、龙王在打麻将,我以为三缺一,也好有几个伴,这在水下也不寂寞。哪知道他们玩的是四川麻将“血战到底”,不怎么欢迎我,我加入反而使他们玩的不痛快,屈原就让我给你捎个话。”

“什么话?”乾隆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我当初投江是楚怀王昏庸无能,刚愎自用,导致国破家亡,我不忍江山涂炭,便将自己沉江,不再看一眼让我绝望的红尘世间。你要跳河,你去问问你的君王,他是个昏君吗?如果是,欢迎再来,就是麻将要换个玩法。”

旁边楚怀王也叹息了一声:“也帮我问一句,他还要江山吗?”

刘墉一脸正气的问:“皇上,你是昏君吗?皇上,你还要江山吗?”

乾隆一听,这话还说个屁啊,都扯上屈原、楚怀王了,自己再为难刘墉,岂不是要做昏庸无能的楚怀王,被千世万代谩骂。因此只能假笑一声说道:“朕自然不是昏君,虽比不上始皇大帝的伟绩,也比不上皇祖父的丰功,但自认使得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盛世得以延续,人们得以富足,和珅啊,你觉得朕是昏君吗?”

和珅也觉得这刘墉太可恶,只好勉强笑道:“皇上自然是大大的明君,谁敢说昏君我就给谁急!”

乾隆、和珅都被刘墉这话气得不轻,明知道刘墉瞎扯却只能当真,谁敢把自己跟昏君拉上关系,这老百姓的口水还不得把人淹死,那时就不是刘墉投河,而是自己找死了。刘墉完全凭着机智又将了和珅一军,让和珅心服口服又完败一次。


西游梦红楼


有一次,刘墉让乾隆吃了一个不少的瘪,要知道,乾隆是皇帝,让皇帝生气,后果是很严重的,不过刘墉觉得自己是对的,还是坚持去做的。

乾隆生气的说:刘墉,你以为你很聪明吗?那你可听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吗?

刘墉一听,心里也是吓一跳,但是还是得硬着头皮说:臣知道,臣知道,您要我死,我不得不死嘛。

乾隆说:那行吧,我让你去跳河,你领旨吧!

刘墉倒退着出去了,他也没料到乾隆会这么生气,让自己去跳河,这下该怎么办,刘墉一直在想,有了!他有一个好办法。

他跑到家里,然后跳进了自家的池塘,过了几秒,又立马上来了,衣服都湿了,也不小心呛了几口水,样子也是蛮狼狈的。

恩,这样子行了。

其实呀,乾隆那边也后悔了,他知道刘墉是个忠臣,也是为了大清朝,可是他刚才确实是气,而且皇帝说的话,是不能追回的,刘墉该不会真的去跳河了?

正当乾隆还在想呢,刘墉又回来了。

乾隆心里暗喜,但是他不动生色的说:刘墉,你怎么回来了?你敢违君命?

刘墉说:我呀,我在河里遇到了一个人,他让我回来了。

乾隆说:谁呀?

刘墉说:春秋的屈原呀,他碰到我,他好奇的问,你怎么也来跳河了呀?难道你也碰到了一个昏君吗?我一想,这样不对,我死不要紧,那皇上,岂不是变成了逼死忠臣的昏君,这个可不行,这不,我就回来了,证明您不是昏君。

乾隆哈哈大笑!还赏了刘墉丝绸一百匹,白银一千两。


历史简单说


1,君叫臣死

乾隆命令刘墉跳河自杀,刘墉半柱香后回来对乾隆说了句话,乾隆立即改变主意,为啥。

首先乾隆让刘墉跳河,本就是考验他的应对能力,并不是真的让他去死。

如果乾隆皇帝想整死刘墉这样的大臣,蛮可以用赐他白绫赐他毒药等各种方法,未必让他去跳河。

明清时候皇帝想要整死大臣简直太轻而易举了,在民间和刘墉纪晓岚齐名的明朝大才子解缙,也是的一个以机智闻名的人。

小时候,解缙家对面住着一个财主,财主家种了一片竹林,解缙写对联曰:

门对千杆竹,

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财主一看,你个穷棒子,竟敢用我家的竹子做对联,命家人把竹子砍短了,一棵竹子都不能露出墙头。

第二天财主一看,解缙家的对联加了一个字,改成了:

门对千杆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财主一看更生气了,穷小子和我杠上了是吧。

命人把竹子连根都刨了,拉着从解缙家门口走一圈,让他看看竹子没了,短的也没了。

第二天再一看谢解缙家门口,对联没摘,只是又加了一个字:

门对千杆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段故事叫《解学士》,是刘宝瑞说的单口相声,当年和《官场斗》一起听了无数遍,那时候郭德纲还没有出名。

解缙怎么死的?

永乐八年,解缙进京汇报工作,恰逢朱棣北征蒙古,于是解缙按照程序觐见了监国的太子朱高炽。

和朱棣一起远征的汉王朱高煦得到消息后,和朱棣说:

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

解缙就是瞅准您远征的机会才回京觐见太子的,见了太子他也不等您回京就走了,明显没把您看眼里啊。

朱棣大怒,以无人臣礼的罪名,把解缙逮捕下狱。

五年后,有一天朱棣翻阅卷宗,看到囚禁犯人名录中有解缙的名字,问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

缙犹在耶?

解缙还活着呀。

纪纲心领神会,当天夜里解缙就被埋在大雪之中活活冻死。

所以皇帝要大臣死,真的不用搞那么多噱头说辞,君教臣死的意思是有时候皇帝连一句话都不用说,自然有人给他办的妥妥当当的。

所以刘墉和乾隆这个故事注定只能是传说。

2,故事里的事

这个故事编因为编的巧妙,流传很广,成了单口相声中的经典桥段。

后来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也引用了这段故事,不过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按照传统相声浓墨重彩的渲染。

这段故事大致情节是这样的:

刘墉仗着其聪明经常把乾隆和和珅搞得下不来台,和珅鼓动乾隆,让他杀一杀刘墉的威风,让他吃点苦头,于是有了让他去跳昆明湖的桥段。

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果刘墉真跳了,未必真让他死,但是可以灭一灭他的气焰,以后他想再依仗聪明戏耍和珅,让皇帝承认自己偷坟掘墓时,和珅和乾隆就可以拿跳湖这事儿来恶心他。

刘墉当然没跳,他在外面转悠了一圈,回来和乾隆说:万岁,我在湖里看见一个人,他不让我跳。

乾隆自然问:你看见谁了。

刘墉说:我看见了屈原了。

乾隆问:屈原和你说什么了?

刘墉说:万岁爷,屈原托我给您带个话,他说自己保的楚王是个昏君,走投无路才投江自尽。当今万岁您英明神武,你刘墉不应该来湖边溜达,万一失足落水岂不让皇帝蒙上枉杀忠臣的罪名,成了千古昏君了吗。所以我赶紧回来问问万岁,昆明湖我还跳吗?

乾隆一听,还跳啥呀,一跳自己就成了楚王一样的昏君了,算了别跳了,朕赏你个扳指压压惊。

3,和珅和刘墉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刘墉考科举时就和和珅结怨了。

历史上刘墉在乾隆十六年参加殿试,考了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这一年和珅一岁,当然无法和刘墉结怨。

刘墉和和珅第一次有大的交集,大约是乾隆46年,查办山东巡抚国泰贪污一案。此后和珅刘墉都在朝廷为官,眼见和珅权势日隆,刘墉则一改年轻时刚正不阿,眼里不揉沙子的风格,变得应付差事,得过且过和朝臣皇帝相处惟以滑稽悦容其间。

后世那个诙谐幽默的刘罗锅大约是这时候炼成的。

在京城任职期间,刘墉小错不断,乾隆经常下旨申斥他,有时候把他的官职连降几级,这就是相声中张成刘安经常调侃的:老爷您又把官丢了?

从乾隆四十八开始,刘墉因为小错不断,官职如坐过山车,起起伏伏但是他却始终高居京畿,从没有被乾隆贬出京城过。

我总觉得的刘墉是乾隆留的一手厉害的棋,为的就是制衡和珅。



薛白袍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乾隆命令刘墉跳河自杀,刘墉半柱香后回来对乾隆说了句话,乾隆立即改变主意,为什么?”

关于“刘墉跳河自杀”的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而且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还引用了这个桥段,但是在正史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野史,而且因为故事情节非常巧妙,体现了刘墉的聪明才智,非常符合老百姓的口味,因此流传至今,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

因为刘墉不仅聪明而且正直,有些事情搞得乾隆帝下不了台,便与和珅一起商量着怎么打算收拾收拾刘墉,让他吃点苦头,同时杀杀刘墉的威风、灭一灭他的嚣张气焰。先是将刘墉叫来,然后假装不懂什么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接着问刘墉这话是什么意思。虽然明知是坑,也只能是先回答了再另作打算了!

乾隆帝听完解释后见刘墉已入坑心生高兴,于是说”既然如此,现在朕让你去死,你该怎么做呢?“这时刘墉已经确认这就是皇帝挖的陷阱啊,但已经跳进去了,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凭着自己的聪明和为官经验,很快就有了对策,于是说:“臣一定会去死的,可是该怎么死呢?”乾隆对刘墉的坦然甚是惊讶,但还是不露声色的说:宫外就是护城河,你跳河吧!

刘墉谢恩后就出宫了,当然不是去跳河,只是到护城河周围走了一圈,大约半柱香的时间就回去了。其实,刘墉走后乾隆就后悔了,要是真跳河了怎么办呢?正在想呢,就看刘墉回来了。

乾隆心中窃喜,但还是问刘墉说:你怎么回来啦?你要违抗圣旨吗?

刘墉回答说:我在河边遇到一个人,是他不让我跳的。

乾隆又问:你遇到谁了?

刘墉回答:遇到屈原了。

乾隆又问:他和你说了什么?

刘墉说:屈原让捎话给您,他说,他保的楚王,是一个昏君,没办法才投了江。如今万岁爷英明神武,不要在河边瞎溜达,万一落水,岂不是让皇帝背上陷害忠臣的罪名,成了昏君吗。这可不行,我死不要紧,不能连累皇上啊!乾隆听完哈哈大笑,并给了刘墉很多赏赐。


大史官


小雪微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如果就这样逼死一个忠臣,那皇帝就会成为千古昏君遭人唾弃,这就是乾隆改变主意的原因。

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这是自古的规矩

首先我们来看历代君臣关系,从史料中记载,君臣关系是一种微弱到底的关系,但凡触怒龙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自古皆然。

刘墉和和珅两个人,是在刘墉在官场站稳脚跟以后,才发生的故事。题主的问题是关于乾隆让刘墉跳河自杀的事,据相关记载,当时和珅已经和刘墉同朝为官,且都受宠,而和珅想找一个法子让如日中天的刘墉吃一吃苦头,就向乾隆献计,希望能搓搓刘墉的锐气。

而乾隆帝哪能看不出来,就向刘墉提出来这么一个难题:命令刘墉跳河自杀。

而刘墉心中盘算着,这件事背后一定另有玄机,于是,他想到了两点:

  1. 乾隆皇帝并不想真的杀他,如果真的杀他,他有一万种死法,又怎么会找跳河这种法子;

  2. 但话说回来,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的权威也要维护,不然皇帝就失掉了面子,这于理不合;

  3. 巧设典故,既可以圆场,又能够让自己化险为夷。

想通了这几点,刘墉悬着的心就彻底放了下来。而接下来刘墉的表演可谓是非常戏剧,但是也从中反映出刘墉的人品和才华。

巧藉屈原典故,借古喻今,给皇帝撑了面子,也让自己化险为夷

据说,刘墉在收到乾隆的命令以后,去了河边转了一圈,并没有真的跳下去,而是向河中张望了一下,于是就回宫向乾隆交差了。

刘墉说,自己在水中看到了曾经的屈原,屈原不想让他跳河,如果跳河,皇帝就成了不明是非的昏君,杀忠良、宠佞人,就成了后世人一直嚼的话根子,这对皇帝的名声不好。

听到这里,乾隆哪里还能继续接话,这不正是圆场吗?就破下驴,乾隆并没有责怪刘墉,而是对他的表现大加赞赏,后来对他进行了赏赐。

综上所述,这件事虽然没有正史考证,但是从相关记载中,我们也会得出两个结论:乾隆皇帝是一个唯才是举的明君,而重用刘墉,也是为了对和珅等贪官进行制衡,并不是真的想要了敢于直谏、刚正不阿的刘墉罢了。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刘墉,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无论是他的曾祖父刘必显、祖父刘棨还是他的父亲刘统勋,那都是官居要职之人,刘墉成长在名门相府,家族中的成员也是世代为官,而刘墉也不负众望,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参加科举考试。

32岁的刘墉,中了进士,成为了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就升为侍讲,成为了乾隆皇帝的顾问,刘墉也因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但是太有才华的刘墉也惨遭乾隆皇帝嫉妒,

于是就诞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刘墉跳河。

事情是这样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作诗,甚至为了作诗,使得诗句工整押韵,自己造字,于是乾隆皇帝一生中就诞生了四万多首诗,他自己一人就快赶上一个唐朝全部诗人做的诗了,但是乾隆皇帝诗文水平很是一般。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一天早朝乾隆皇帝非要和才子刘墉比起诗来,乾隆费劲心思想出一首诗,刘墉不费吹灰之力就对上了,就这刘墉都放水了,但是乾隆皇帝一下就败下阵来,实属尴尬,于是为了自己的尊严,乾隆皇帝心生一计。

对刘墉说:刘爱卿,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的关系想必非常了解,我对其中几句话有点不解,可否替朕解忧。

刘墉知道乾隆皇帝要出计,于是非常淡定的说:不知皇上说的是哪几句?

乾隆说到:父叫子亡,子不亡;君叫臣死,臣不死。这话说着文雅,可是它的意思朕却不懂。

刘墉甚至乾隆皇帝的想法,于是说到:父叫子亡,子不亡,是不孝;君叫臣死。臣不死是不忠。意思就是不孝不忠之意。

听到这个回答,乾隆皇帝大说道:好,既然君叫臣死,而你作为臣,朕叫你现在去死,因为你是不忠之人,朕命你前去跳河。

刘墉已经想好怎样应对之策,于是问道乾隆皇帝:我要跳的可是护城河。

乾隆没有回答,只是大手一挥,于是刘墉奔着护城河就去了,但是走到护城河,转了一圈的刘墉就又回去了。

当时刘墉的走,让乾隆皇帝也很吃惊,甚至让人跟着刘墉,等刘墉跳下去之后就上他来,当跟踪的人回来说刘墉又回来了,乾隆皇帝倒是想看看这个刘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久,刘墉不慌不忙的走上朝来,说到:启奏皇上,我走到那护城河,本想跳下去,但是我却看到了屈原,屈原跟我说,我跳江是因为我遇到的主公昏庸,而你侍奉的是一位明君,你不应该跳河,于是他让我回来,代他向您请安。

听到这里乾隆皇帝哈哈大笑,不在让刘墉跳河,并大大夸奖刘墉。


历史文武君


刘墉出生于1720年,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也仅凭自己的智慧就做到了宰相这个官位,极为的了不起,但由于刘墉生平特别的喜爱读书,比较擅长舞文弄墨,所以老百姓们都喜欢叫他“浓墨宰相”。

自从31岁那年,刘墉中了进士之后,他便成为了“天子门生”,乾隆皇帝因为看重他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便将这个“门生”一直留在了自己身边,并且给了他一个可以和和珅比肩的身份。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电视剧当中,那些关系比较亲密的君臣经常会在一起互相斗智。他们时不时就会弄出一些诙谐幽默的段子,令观众们看了之后捧腹大笑。

而“乾隆命刘墉跳河”的这件事,也在电视剧里出现过的一个段子,当时是这样描述的。

一次早朝的时候,乾隆皇帝忽然想要和刘墉来斗智,于是便互相比起诗作来,可要知道,乾隆皇帝最出名的就是他在诗作上面的水平了,他不仅没有丝毫这方面的天赋,写出来的诗也相当于小学生的水平。就凭这种实力乾隆皇帝肯定是干不过刘墉,所以很快他就输了。

可乾隆皇帝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一首诗,竟然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被刘墉给比过了,就气不打一出来。虽然说这还是刘墉故意放水的缘故,要不然只怕是乾隆皇帝会输得更惨。但不管怎样,乾隆皇帝心中就是很不服,他一心觉得自己贵为九五至尊,肯定没有那么弱,轻易的就被人给比下去,于是乾隆皇帝便又开始去想别的办法,想要让自己扳回一局。

但是想了半天之后,还是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来,于是便吩咐和珅来为自己想想办法。和珅听后眼珠子一转学,很快便想出来一个很阴损的办法出来,那就是“乾隆让刘墉跳河自杀”。

乾隆听到这个办法后,倒是并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妥,他是一个心高气傲的皇帝,他才不允许有人会超过自己呢,于是便又叫回了刘墉。当时的乾隆是这么说的,他先是问刘墉:“刘爱卿,你已经读过了这么多书了,想必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的关系也有所了解。我对其中的几句话不是很明白,你来给我解释一下。

刘墉这时候知道乾隆要出计了,但是他却并没有感觉到丝毫的慌乱,只是平静的问道:“皇上所指的是哪两句?”。

乾隆皇帝想了想,上前走了几步缓缓道:“父叫子亡,子不亡;君叫臣死,臣不死。说实话,这两句诗听起来倒是挺文雅的,但是我却怎么也搞不明白他的意思。

刘墉想了想,如实回答道:“这两句话的意思很简单,父叫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君叫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意指不孝不忠耳。”

乾隆听后立马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然后又板着一个脸对刘墉说:“既然如此,那我是君你是臣,现在我想让你死,你不听我的就是不忠之人了。”

刘墉听到乾隆皇帝的这句话后,立马脸色就变了,他知道乾隆皇帝输了自己一局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但是没有想到他居然会让自己去死。就在刘墉变脸的时候,他忽然又看到了站着一旁坏笑的和珅,这一下子他瞬间什么都明白了。

于是便自信一笑,转身就朝着门口走去,只不过还没走两分钟,他突然又折回来了。乾隆皇帝问“你怎么又回来了?”

刘墉听后,当即就解释道:“皇上还没有告诉臣,臣的死法呢。”乾隆想都没有想,大手一挥就说道:“城外不是有个护城河么?你跳下去不就完了,快去吧”。

刘墉听了点点头,也没有反对转身就朝外面走去,可大约过了半柱香之后,他竟又折了回来。乾隆问道:“

你这是干嘛,不是让你去跳河么?”

谁知刘墉听后却是忽然感叹了起来:“我到了护城河之后,忽然就想到了屈原,曾经屈原跳河是因为君主太昏庸了,可我的君主明明是一个明君啊,我怎可像他一样就这么跳河呢?”一番说词听得乾隆哑口无言,立马改变主意不让他跳河了。


猫眼观史


刘墉、和珅和乾隆,在民间的各种演义中,简直就是相爱相杀的三个活宝。刘墉总是戏弄和珅,还爱占乾隆的便宜,和珅就总是挑拨乾隆为难刘墉,而乾隆也总是想找机会戏弄一下刘墉。

刘墉曾经借乾隆一句“罗锅”的称呼,就赶快谢主隆恩,谢乾隆赐称号。原来,乾隆赐号,一个字值一万两一年,刘墉这就让乾隆每年多付了他两万两白银的俸禄。乾隆那个气呀,好吧,你就跟我耍小聪明吧。

和珅在奉乾隆谕旨,修建皇宫到宫廷取水的玉泉山御道时,原本想投机取巧,搏乾隆欢心。他就将原本预算二十万两的费用,跟乾隆说交给他修,仅用十万两白银足以。和珅难道肯自己垫钱,或者有什么生钱的绝招?和珅的确已经盘算好了,直接将被压出沟槽的条石翻面,磨光就行了,也就是几千两银子的人工钱。领十万两白银,和珅还可以赚九万多两。可是,这事偏偏被刘墉识破了,于是翻穿朝服把和珅给告发了。最后,和珅只能自己又贴了十余万两,把到玉泉山的路给修好了。乾隆觉得自己可以省钱,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看着刘墉戏耍和珅。同样的,乾隆也乐意看和珅戏耍刘墉。

和珅赔了十万两白银,心里那个气呀。他就天天准备着找刘墉麻烦,竟然还被他等到了。刘墉过四十五岁生日,原本很低调,结果百姓知道了纷纷送来了“万民伞”、“万民旗”,以及牌匾之类的,甚至还给刘墉立了长生牌位。

和珅一看机会来了,跑去乾隆那里添油加醋的打刘墉小报告。乾隆一听立刻火了,比我人气还高,叫刘墉回话。刘墉接到传召,一路小跑的奔入了皇宫拜见乾隆。乾隆说,听说你寿诞,今年我四十五了,你高寿呀?其实乾隆不是四十五岁,刘墉是四十五岁,乾隆就等着刘墉说跟他同岁呢。那样子的话,刘墉就犯了忤逆之最,大不敬,当处死。刘墉机智的避过了,说去年四十四,明年四十六。

乾隆一听,嗨,狡猾呀,接着问,你属啥。这次刘墉犯难了,直接在乾隆面前说属马,又是忤逆大罪,处死。刘墉一着急,说臣属驴。乾隆一听,十二生肖没有属驴的。刘墉赶快说,臣不敢跟皇上同属相,只能属驴了,求皇上赐臣属驴。

和珅一听,赶快提醒乾隆,赐刘墉属驴,每年又要多给他一万两的俸禄。没有属驴的,只要判刘墉欺君之罪就行了。

乾隆一听,对呀。于是,判刘墉欺君,赐刘墉自尽。乾隆知道刘墉肯定不会去死,就等着看刘墉为难的。结果,刘墉在大殿上蹦了半天。乾隆说,刘墉,朕让你去自裁,你在这蹦什么。刘墉答道,臣在自裁呀,可是跳来跳去,都没能摔死呀。乾隆一听,鼻子都歪了。

和珅在乾隆耳边嘀咕,让罗锅投河。乾隆一听,好,刘墉朕赐你投河自尽。刘墉一听,臣遵旨。于是,刘墉回家洗了个澡,穿戴整齐,一副准备自尽的样子,跑到了紫禁城的护城河边,站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然后,还对着水面不听的点头,嘟囔。

乾隆早就有点等的不耐烦了,就派小太监去查看刘墉的情况。小太监回报说刘墉在那对着水面自言自语呢,还不停的点头。正说着呢,刘墉也回来了。

乾隆一看刘墉回来了,冲着刘墉喊道,朕让你跳河自尽,你怎么回来了?

刘墉说,我在水中看到了一个人,就是投水殉国的楚国夫子屈原。屈夫子对臣说,我逢昏君须当死,你遇明主自当生。

乾隆一听,嘿,还算你小子识相,说朕是明主。好吧,朕既然是明主,那就不能再做昏君干的事,这次就放过你个刘罗锅吧。于是跟刘墉说,还是屈夫子说的中肯,朕自然是万古明君。既然屈夫子都说了,那今天你就回去继续过你的寿诞去吧。乾隆还赏了刘墉一碗长寿面。

旁边的和珅一看,两只眼睛都被气圆了。嘿,你个刘墉!


奕天读历史


乾隆命令刘墉跳河自杀,刘墉半柱香后回来对乾隆说了句话,乾隆立即改变主意,为什么?(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众所周知,刘墉在历史上是一个清官,在电视剧中他与和珅精彩智斗,让人们难以忘怀。在乾隆时期,刘墉、和珅与纪晓岚是当时的三大重臣,官职都是中堂。据说三人当中,只有刘墉是最清廉的,并且机智幽默,刚正不阿,因此,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在民间,刘墉的口碑也非常好,也是脍炙人口。

对于和珅来讲,那是一个忠于乾隆皇帝,并且精心谋国之人,然而刘墉更加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和珅会在乾隆皇帝面前拍马屁,能让乾隆皇帝高兴,甚至喜爱他。刘墉也有给乾隆皇帝拍马屁的时候,只是没有和珅那么频繁而已,刘墉拍马屁能乾隆皇帝佩服他的才华。

为何乾隆皇帝让刘墉跳河自杀

谈到这段事情,其实和刘墉的聪明有很大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刘墉与和珅素来不和,有一次,刘墉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搞的乾隆与和珅下不来台,乾隆皇帝为了想压一压刘墉的锐气,便说出气话,让刘墉跳河自杀。

乾隆真的让刘墉跳河自杀吗?其实不然,只是想吓一吓刘墉而已,对于刘墉知道乾隆皇帝的意思吗?那肯定是知道的。乾隆作为皇帝说出去的话,刘墉也是不敢违背旨意,只能照做而已,其实刘墉非常聪明,并没有真的跳河,乾隆皇帝只听见扑通一下,以为刘墉真的跳河了。后来便叫人去打捞刘墉,结果打捞上来刘墉没有死,乾隆这时才放心,还非常高兴。

作为乾隆皇帝,他是不会让一个忠臣自杀的,只不过想出出气而已,刘墉也利用乾隆皇帝这点,便蒙过了乾隆皇帝。再加上太监的配合,所以刘墉既没有违背旨意,也没有真跳河自杀。可见,刘墉的聪明才智并非浪得虚名,却有真才实学,人员也比较好,不然太监也不会帮助他。

刘墉对乾隆皇帝说了句话,为何乾隆改变了注意

乾隆皇帝看见刘墉之后,便问刘墉,你刚才已经死过一次了,在跳河自杀的时候都看见谁了。刘墉说,我按照皇帝的旨意,想跳河自杀来着,可是当我跳到河里之后,便在河底看见一个人,起初我没有看清此人是谁,当我近看的时候,才看清楚此人是屈原大夫。我还没有主动打招呼,屈原就开口和我说话了,他这样说,刘墉啊刘墉,你怎么也跳河自杀了,众所周知,你是一个清官,难不成你也遇见昏君了吗?

当屈原说完话,臣一想不对啊,皇帝是明君,并非昏君,我也不想让屈原误认为皇帝是昏君,所以我就对屈原说,我是一不小心掉到河里的,我这就回去。

当刘墉说完此话之后,乾隆皇帝十分高兴,还说,爱卿真是为国为朕的好功臣,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会为朕着想,朕要赏赐你。刘墉的一番话,让乾隆皇帝,临时改变心情,还遵从了乾隆皇帝的命令,以及为乾隆皇帝维护了面子,后来跳河自杀之事便不再提起。可见,刘墉的聪明才智,以及乾隆皇帝并非是斤斤计较之人。

总之,从乾隆皇帝让刘墉跳河自杀,到刘墉的一番话,让乾隆皇帝改变主意,说明了刘墉也是非常有才之人,还是一个诙谐幽默之人。乾隆皇帝是一个爱才惜才之人,也是非常明事理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