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谁的官职大?

全宇宙宙长


在历史中,每个不同的朝代都有着不同的官职,不过这些大一统的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一样的官职体系,个别的官职会有一些变化,不过总体来看还是差距不大。

在历史上有一些官职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很多人也非常熟悉这些官职,在一些影视作品里面,很多的官职都被不断拿出来使用,有一些官职听起来就非常牛逼,在艺术作品里面,这些官职的实际作用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听起来能够唬人。

常见的官职有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这六个,那么这些官职的职务有什么异同呢?究竟谁的权力要更大一些呢?

将军

首先将军的官职肯定是最大的,在当时将军的职务按照不同的地域有着一些差异,边防的将军基本上都是地方的军政首领,在内地的将军们基本上就是主管军事的。

将军官职是从一品,已经是武将里面最高的一档,还有一类将军就有些特殊,并没有实际的职权,是一种荣誉封号,这类将军一般都是由一些功勋担任,可他们和皇室的关系非常近,权力也更大。

总督

往下一档的就是总督,总督应该说是地方官员里面等级最高的,也是实权最大的职务,人们常常说的封疆大吏,指得就是总督这样的官员。他们的等级比将军低一些,也是正二品,在武将官职中算是顶级的。

不过一般在派任总督的时候,常常会给他们增加一些其他的官职,有的时候是加兵部尚书这样的官职,他们的职级就要更高一些,能够和将军平级,一般总督主要是管理军事,可他作为地方最大的官,也可以去管理地方的行政各类事务。

巡抚

巡抚和总督的情况有些类似,都是属于地方的顶级大员,他们也同样是主管地方的行政军事,不同的是,巡抚的职级要比总督低一些,不过他们两个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算是平级的水平,他们俩都是从中央直接派过来的,那么为何要多设两个不同的军政官员呢?

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相互节制,总督虽然没有办法去管理巡抚,但它对巡抚是有着监督的权力,毕竟地方大员向来是不会让朝廷放心的,必然要想办法去监督他们。

都统、提督

都统和提督官职其实和总督是差不多的,都是属于从一品,不同的是,他们的官职是不一样的,都统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官职,在内地也没有这样的官职,它是专门为了边缘的地区设立的,在一些边境地区,中央直接管理不太方便,于是就出现了都统,算是在当地最高的军政长官。

提督情况就不同,他是主管绿营军事的长官,手里有着兵权,虽然是从一品,要比巡抚还要高出一些,可实际上它是要受着巡抚的管辖,提督的实权还是挺多,可是却处处受到限制。

最常见的就是九门提督,在文学作品中这个名字不断出现,这个官职其实听起来挺吓人的,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不过它的位置还是比较关键,一般在京师或者是海军都会有提督,职权也不算太小。

总兵

最弱的一个官职,就是总兵,其实总兵也是有着很大实权的军事长官,不过它的职级算是最差的,直接受到提督的管辖,和上面的这些大官比起来,就显得没有什么重要的了。

总得来看,将军的官职肯定最高的,无论是从实权还是从地位上来看,将军最大的特点,还是自己与中央的联系非常紧密,一般能够担任将军的人,往往都是在朝廷里面有着很高地位的。

此外,总督官职肯定是要低一些,不过它的实际权力同样很大,可以说不比将军差多少,一般总督都是由朝中受到皇帝信任的臣子来担任的,能够成为总督,明显也是地位的象征。


猫眼观史


上述六个官职集体亮相是在清朝。清朝设立九品十八个级别的官制,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总督、巡抚属于文官。总督官制上正二品,加尚书衔的,为从一品,巡抚官制上从二品,加侍郎衔的,为正二品。将军、都统、提督、总兵都属于武将。将军、都统是八旗兵将领,将军、都统官制上从一品。提督、总兵为绿营兵将领。提督官制上从一品。总兵官制上正二品,受提督统辖。从实际运作中的权重来看,

将军(都统) >总督 >提督>巡抚>总兵。

八旗兵将领将军、都统

八旗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于1601年,在女真牛录制基础创立、完善。每三百人设立一牛录额真(汉译称佐领),五牛录设立一甲喇额真(汉译称参领),五甲喇设立一固山额真(汉译称都统),三级建制,集军事、行政、农业生产于一身。皇太极增加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一共24旗。

八旗兵“工资”收入,不仅有俸米、饷银,还有旗地,每个八旗兵还是个小地主。雍正曾经说过,“今兵丁等钱粮较前增加一两,又有马银,计其所得,已多于七、八品官之俸禄”。

八旗军队最高长官是将军、都统。主要驻防在京城。其余驻防在全国各省,一则应对军事威胁,可能发生的战事,部署人数由军事威胁大小所定。如康熙平定准噶尔之乱后,在新疆驻防了八旗部队,防止叛乱的再次发生。 其次,八旗军队还起到监视地方绿营部队。这是满清作为异族统治,提防汉人的心理。

清朝全国行省共设14个驻防将军,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驻防将军一般只负责军事方面,训练军队,整修武备,保持战斗力。

相对于封疆大史的总督,驻防将军,直至宣统退位,都少有汉人担任,除了1905年汉人程德全担任黑龙江将军之外。大清至少保证最后一道防线,将八旗军队掌握在手中。


提督、总兵绿营兵将领

绿营兵以招募的汉人为主体,与八旗兵一起成为大清的两支常备部队。因八旗兵战斗力极强,待遇高,但人数不足以覆盖全国各地。与绿营兵一起,形成高低搭配,对地方形成控制。除此,绿营兵还兼有维护地方治安。

绿营兵的最高长官是提督,职能是“总领绿旗,明号令,阅军实,以整饬营伍”。提督管辖若干镇,长官是总兵。镇以下是协、营、汛,形成四级建制,对绿营兵进行管理。大体上总兵相当于军分区司令,提督相当于军区司令。与八旗兵统辖官基本满人担任不同,绿营兵统辖官候选人上,清廷倾向于旗人,《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记载:从顺治二年至顺治八年,全国约有90人被任命为中层绿营官。

清朝共设置12名陆路提督以外,还在清后期,成立水师,设置了3名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长江水师提督。


封疆大吏总督、巡抚

总督、巡抚作为清朝的封疆大吏,经过一系列的变动,于乾隆时期固定下来,全国18个行省,设置了8个总督15个巡抚。

总督职权偏于军事,巡抚职权偏于民政、刑法与财政。因设置上存在交叉,如此会出现以下情况,

1、督抚同城而驻(如湖广总督与湖北巡抚同驻武昌),总督节制巡抚,巡抚权力较小。

2、不设巡抚(如四川只设四川总督)总督兼巡抚职。

3、不设总督(如河南只设河南巡抚)巡抚加提督衔,节制总兵以下的绿营兵。

清朝中央政府对于总督、巡抚的军事、财政等权利加以分化,防止权利过分集中,导致尾大不掉局面。不仅如此,清廷对于督抚这等封疆大吏同样加以限制,以排总督座次前两位的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为例,咸丰朝以前都是满人担任,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不得不选择汉人担任,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授予军政大权,解决太平天国问题。

后记:

如此,无论职权上与官阶上,总督的权重都要大于巡抚,虽然巡抚不是属官。如果总督与将军(都统)同驻扎在一个地方,专折上奏朝廷同一事件,一般由将军领衔,仅就这点来看,将军地位高于总督。但将军只负责军事,地方大权在总督手中。而只设巡抚的省份,出现了抚提交恶,文武殊途的局面,不利于地方的稳定。康熙十年,清廷做出调整,逐步提高了巡抚的权力,可以节制总兵以下绿营兵。

但无论八旗序列的都统、将军还是绿营序列的提督都只有统兵权,调动军队需要经兵部批准,擅自调动将视为造反,清廷中央政府以此防止地方作乱。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以清朝为例:

总督:

总督是地方上最高大员,堪称封疆大吏,官阶为正二品,实际操作中,总督一般会加挂尚书、大学士等从一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品阶。清朝设有九大总督,除了直隶和四川单省设置有总督,其它七大总督都署理两个省以上,总督拥有包括属地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最高级别的管理权。

直隶总督由于在天子脚下,别看只管一省,但实属各大总督之首。

除了地方九大总督,清朝还在部分时间段设置了一个漕运总督,两个河道总督(江南、东河)。

巡抚:

巡抚是每个省份的最高官员,官阶为从二品,低于总督,每省都会有且只能有一个,但像直隶、四川这两个有总督的单省,为了避免机构重叠,干脆就取消了巡抚这个职位。在有些

地方(如甘肃)和有些时间段,总督衙门所在的省份,也会由总督兼本省巡抚。巡抚负责管理属地的政务为主,军务为辅。

总督与巡抚可能会有督抚同城的现象,从级别上,总督要比巡抚高,但两者之间并非直接隶属关系,总督比较偏重军政,巡抚偏重民政,巡抚可上达天听,直接对皇帝负责。在清朝统治前期,总督权力绝对大于巡抚。到了中后期,巡抚与总督在督抚同城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措施无非两种,一种是像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那样,干脆把广东巡抚裁撤掉;另外一种就是像两江总督(管着江苏、安徽、江西那样,到了后期安徽、江西两省巡抚无论从名义上还是业务上都不再归两江总督管辖。

将军:

将军一职,顾名思义,是主管军务,清朝入关之后,在重要的城市都驻防有八旗军队,乾隆年间基本固定下来,共有十四名将军,他们的称号就是驻扎地名加将军二字。从品阶上来看,他们是从一品,甚至比总督都要高,这与清朝统治体系有关,他们本身都是满蒙出身,就实权来说,大部分将军低于总督。

但是边疆和清朝发迹的几个省份,由于不设总督,所以驻防将军们不仅负责军务,事实上也要行总督之实,军政民政都是最高领导。比如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这五个地方,就都是将军辖区,没有总督。

既是总督驻地、又有驻防将军的城市,比如广州,涉及军务大事,一般会采取将军领衔、会同奏事的模式。两者互不隶属,万一真要是矛盾重重,那就看各人能耐道行了。

都统:

都统与将军一样,都是从一品,满蒙汉各有八旗,合计二十四旗,二十四位旗务都统管理本旗军务民务全面工作。清朝后期的旗务都统一般没有实权,是由各中枢大臣兼任。

除了旗务都统,还有各地的驻防都统,由于与驻防将军级别相同,所以驻防将军与驻防都统一般各有管辖范围,驻防将军手下设置的助手叫做副都统。驻防都统在乾隆年间只设有三个,分别是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和乌鲁木齐都统,其中前两者不受驻防将军节制,乌鲁木齐都统与和伊犁将军在管辖范围上有一定重叠,因此,乌鲁木齐都统虽然品阶与伊犁将军相同,实际上地位要低于伊犁将军。

提督:

掌管八旗的叫都统,掌管边疆省份之外的各省绿营军的就是提督,品阶与都统一致,都是从一品。

除了各省提督,清朝中后期还设置有水师提督,京师还有九门提督,他们的品阶全都一致。

提督都是从一品,那么封疆大吏九大总督才是正二品,总督又偏重军务,岂不是要受很大委屈?

文章开头阐述过,现实操作中,各大总督一般还会有加挂尚书、大学士名衔,足以达到文臣钳制武臣的设置作用。

总兵:

清朝总兵品阶为正二品,全国定员八十多名,受本省或本水师提督直接统辖领导。

综上,如果硬要排出品阶和实权的高低,那么从高到低,大概可以采取这样的排列方式:总督、将军、都统、提督、巡抚、总兵。


历来现实


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这六种官职在清代的时候,总督、巡抚属于地方上的文官,而将军、都统、提督和总兵属于武职

要讨论它们之间谁的权力大,咱们就要搞清楚关于这六种官职各种的职能是什么。

1、总督

《清史稿》:总督从一品。掌釐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

从史料来看,清朝一共有九个总督,他们管辖着一个到几个省的行政、军事和经济大权,属于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

清朝除了这九种负责管理省内事物的总督外,还包括某些专管特定领域的总督,比如漕运总督、东河总督和南河总督这类负责河道、漕运的总督

【清朝总督巡抚辖区图】

一般的总督是二品官,如果他的头衔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的话,是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的话,是正二品。

2、巡抚

巡抚的品级比总督低一级,他们在地方上是上下级的关系,《清史稿》记载:巡抚从二品。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覈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总督是兼管一省或几省军事、经济和行政一应事物,而巡抚通常只负责一省的行政和军事事物。

所以,一般情况下,总督的权力要大于巡抚,当然,清朝也有总督兼领巡抚职位的特例。

3、将军

清朝的将军非常特殊,我们很难去定义这个职位权力的大小,因为它分三种情况:

一、负责镇守各方的八旗将领称将军;

二、皇室宗亲获得的荣誉头衔,有些也称将军,比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

三、战时负责指挥行动的军事将领称将军,这也就是我们常规意义上带兵打仗的将军,不过他们的任其只限于战争期间,战事结束后通常会被免除职权

【将军盔甲】

清朝的爵位分为十二种,其中第九至十二等封爵的名字就是各种将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从宗室封爵往下数,清王室还给文武大臣准备了荣誉官职,也就是那种名头很响亮(品级很高),实际上没有权力的官职。比如一品武职建威将军、连威将军,从一品武职振威将军、二品武显将军,从二品武功将军,三品武义将军皆属于武散官序列

4、都统

清代的八旗都统属于从一品的官职,主要职能是负责八旗中某一旗的户口、生产、教养和训练等职能。

同时,清代驻守地方的专城副都统、专城副都统镇守总兵属于二品官,主要负责地方的军事驻防。

清末的时候,曾改革过兵制,那个时候的副都统可以任免军队中的武官。

5、提督

提督在清代属于从一品武职,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他们又分为陆路提督和水路提督两种,主要负责一省或几省的水军、陆军。

清朝的提督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九门提督”,这种官职又被称为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主要负责北京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九门内的防守和维持治安的职能,也属于从一品。

6、总兵

总兵在清朝极为特殊,刚开始都是由总督和巡抚兼任,品级在从一品到正二品之间。

乾隆十八年的时候,坐冷板凳的总兵一职终于得到重视。在此之后,清朝设总兵定员83名,分别管辖全国的水军和陆军。

所以,综上所述,权力最大的应该要属总督了。当然,将军或者都统当中某些出身高贵的宗室,并不受这套秩序束缚。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首先,说一点,这些官职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的官职,与之前的王朝官职完全不同。



清朝一共有9个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和东三省总督。总督是一品大员,属于清朝的高级官员。总督属于文官,地位类似于战区司令,负责两三个省的军队事务。有的总督不能干预地方上的政务,总督和巡抚属于同事关系,并不是上下级关系。例如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两个官职负责的事务不同而已。



巡抚是一个省的最高军政官员,巡抚一般都是正二品或者从二品的官员。按照清朝的规定,一个省有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布政使负责全省的民政,按察使负责全省的司法工作。至于巡抚则负责全省的全面工作,有的巡抚负责军政民财等各方面的事务,不过有的巡抚不能管理军队。由于河南、山东等省份没有总督,巡抚的权力略微大一些。



提督是武官,在品级上,提督是从一品的高官,比巡抚的地位还高。但是由于文官高于武官的惯例,提督需要服从巡抚和总督的命令。提督负责管理全省的驻军,类似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在南方的各个省,都有提督。但山西、河南等省份没有提督,提督的事务由巡抚负责。由于提督是武官,镇压农民起义是责无旁贷的。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广西提督向荣一路追击太平军,从广西追到了江苏。



至于将军,分为了广州将军、西安将军、杭州将军等等。清朝入关以后,全国的主要城市都驻扎八旗军。总督只能调动绿营兵,根本指挥不了八旗军。八旗军服从镇守将军的命令,但各个地区的驻军数量都不多。一般情况下,一个省只有几千人。年羹尧被降为杭州将军以后,他只能调动浙江省的几千八旗军。至于数量比较多的绿营兵,不归各地的镇守将军管理。



总兵是明朝出现的一种高级武官,在明朝时期,全国只有20多个总兵,总兵的含金量是比较高的。但是进入清朝以后,总兵的数量扩大到了80多位。清朝的总兵负责管理一个镇的官兵,镇是清朝的一种军队编制,例如太原镇、高州镇等等,一个镇有1万多驻军。总兵的地位类似于军长,在品级上和巡抚相当。但是在权力上,连提督都不如巡抚,就不要说总兵了。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从实际品级来看,应该是总督>将军=都统=提督>总兵=巡抚。

从民政实权来看,应该是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

看了这么多分析,感觉有点乱,不通俗易懂。其实古代和现在都一样,分中央官和地方官,比如:现在的省委书记(不兼任政治局委员)、省长时就是地方大员,国务院各部长就是中央官员。人民解放军就是保家卫国的,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武警部队是维护地方稳定的,也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我也简单讲几句:

1、总督:品阶从一品时,对应到现在称副国级,相当于现在一些大省(人口多、经济发达)的省委书记兼任政治局委员。品阶正二品时,现称省部级,相当于现在的一般省的省委书记。直隶总督类似现在的直辖市的市委书记

(北京、上海等书记一般兼任政治局委员)。

2、巡抚:品阶从二品时,对应到现在称副省部级,但职权又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只能理解为享受正省部级待遇。品阶二品时,现在称正省部级,在本省不设总督时,省长兼任省委书记,才名正言顺可为正省部级。

3、将军:品阶从一品时,职权对应到现在称战区司令员。但官比战区司令员大,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委员,享受副国级待遇。

4、都统:品阶从一品时,职权对应到现在没有,(因为现在军队全面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在民国时期相当于国民党领导的正规军)级别也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委员,享受副国级待遇。

5、提督:品阶从一品时,职权对应到现在没有,(因为现在军队全面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在民国时期为联合抗日,相当于共产党领导的入编八路军)级别也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委员,享受副国级待遇。

6、总兵:品阶从二品时,对应到现在称副省部级,职权又相当于现在的各省军区司令员,但官比各省军区司令员小,因为现在的各省军区司令员一般都兼任省委常委,属正省部级。

以上为大致分析,不知对否?


HUAPAI


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谁的官职大?(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吃瓜群众们经常看电视,对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耳熟能详,到底谁官大,小编先给大家打一个比喻,然后再和大家一一道来。

总督在古代基本上是封疆大吏,如果按现在的级别对应来看,相当于两到三个省的省委书记之和,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东西南北,党政军民学,党指挥一切,总督是对这几个个省全权负责。

巡抚最好做比喻,也就是一个省的省长。

至于将军,就相当于军区司令员加政委。

提督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战区司令。

都统这个职务比较尴尬,暂且定性为直辖市市长吧。

总兵的话相当于一个集团的军长。

从刚才的比喻来看,大王小王基本上大家有一个大概的来了解,也就是总督第一,将军第二,提督第三,巡抚第四,都统第五,总兵第六。总督最大,总兵最小,下面小编以清朝为例,一一给大家分解如下:

总督:一般为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最高长官。清朝共设有十一位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这十一位总督是真正意义上的牛逼人物,近代的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等,都是有名的总督,按理说,他们应该是正二品,可实际上,一般的总督都是高配,可以兼任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也就说,有些总督还是“政治局委员”,所以总督绝对是六个官职的龙头老大。 直隶总督 李鸿章

将军:将军这个称为历朝历代都有,拿现在解放军的编制来说,只要是有将军军衔的都是将军,从少将到上将,多如牛毛,还有很多文艺家是文职将军,比如宋祖英、阎维文等。在清朝,将军一般称之为驻防将军,负责旗兵的调度,因此又被称为旗兵最高长官,清朝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分别在全国各地。当然有人会说还有大将军,比如抚远大将军周培公,征西大将军年羹尧等,大将军和将军不同,一般全国只有一个,指的是有战争时出征的总统帅,深受皇帝新任,职务也更高,如果真要举例的话,相当于出征朝鲜的彭德怀彭老总这个位置。

大将军 年羹尧

提督:提督为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或几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提督这个官职也是只有清朝才有的,看过康熙王朝的都知道,姚启圣是总督,施琅是提督,两个督在打台湾上策略不一样,施琅对姚说:你是督,本督也是督,老子凭什么听你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提督和总动基本上官职差不多大,但提督是纯粹的军事长官,一般来说要让总督三分。当然,有一个提督最牛逼,那就是九门提督,掌管整个京师的兵马,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北京警备区司令员,官职不高,但是手握皇家姓名,所以九门提督选拔非常严格,只能够由皇帝的亲信充任,起初的时候多是由满清贵族担任,后期才慢慢的启用了一些汉人担任,著名的有康熙时候的“铁丐”吴六一,力助康熙平顶鳌拜,还有扶持雍正的隆科多。

九门提督 隆科多

巡抚:刚才说了,巡抚就是一个省的省长,管一个省的民生,民政,官司等等,基本不涉及到军权,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在清朝,巡抚一般为正二品,无论是权力还是职级,都要比一品的总督和将军要低一些。比如晚晴山西巡抚张之洞1881任山西巡抚,推行洋务,在太原设立洋务局,后来升了官,担任湖广总督。

都统:清朝开始设立都统是管理旗人,基本相当于巡抚,后来专门为了边缘的地区设立的,在一些边境地区,中央直接管理不太方便,于是就出现了都统,算是在当地最高的军政长官。雍正元年,皇帝设立八旗都统衙门,八旗都统的出现,就是皇帝削弱八旗旗主,让自己更好统治八旗的结果,都统的权力越来越小。

八旗都统服饰

总兵:总兵也是有着很大实权的军事长官,不过它的职级算是最差的,直接受到提督的管辖,和上面的这些大官比起来,就显得没有什么重要的了。

当然有人会说小编说的不对,认为要按照品级来分谁大谁小,对于这个说法,小编笑了,大学校长是省部级,能和省委书记比大小吗?所以,按照实际权力从大到小排列绝对是:总督将军、提督、巡抚、都统、总兵。


葛大小姐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这六个官职,虽然在很多朝代也有零零散散的出现过,但它们在同一时期全部出现的情况,只有在清朝。所以,我们就根据清朝的官制,来讨论下这六个官职的大小。

首先,清朝的管制,大体上是承袭明朝的,共有九品十八个级别,分中央官职

地方官职两类。这里所提到的这个六个官职,基本都属于是地方官职。其中,总督、巡抚属于是文职类官职,将军、都统、提督和总兵属于武职类官职。

首先说下总督和将军:这两个职位分别是地方上的最高文官和最高武官。

将军一般称之为驻防将军,负责旗兵的调度,因此又被称为旗兵最高长官。清朝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

在这十四个将军中,除绥远将军和伊犁将军的官阶是正一品外,其他十二位将军,军阶都是从一品,其职责类似与我们现在的军区司令员。



总督:一般为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最高长官。清朝共设有十一位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

这十一位总督,是清朝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其官阶都是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所以从官阶上来看,总督的职位实际要低于将军。并且,清朝也曾有规定,将军凡与总督同驻一省者,如会同奏事,以将军领衔。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如果担任总督的人同时还是内阁大学士的话,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那他们这个总督的官阶,就是正一品,其地位还要高于正一品的绥远将军和伊犁将军,不过这不是常态。所以正常情况下,将军的职位要排在总督的前面。

其次是巡抚:它和总督的情况有些类似,都属于地方的顶级大员,官阶也为正二品,但不同的是,它一般只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所以实际职级要比总督低一些,不过他们两个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巡抚和总督,就有点类似于我们各省的省长和省委书记。



至于提督:它十清朝各省绿营的最高主管官,官阶为从一品,又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清朝共设有12名陆路提督和3名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长江水师提督)。

虽然从官阶上看,提督的职位还要高于总督,但是提督只是管理地方绿营军队,其拥有的实际权力和地位,相对是比较低的。

并且,清朝还规定,提督必须受当地巡抚的管辖。从这层意义上说,提督的实际职位,要排在巡抚的后面。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九门提督,因为其负责的是京师和皇帝的安全,属于是中央官职,并且往往担任该职位的人,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所以导致其职位还要高于总督和将军。

最后我们来说下都统和总兵: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至于都统,前期职位和巡抚的职能类似,但它只负责管理旗人。当时清朝有满汉蒙二十四个旗,每个旗的都设有都统一职,主要负责管理本旗的军务和民务工作,权力可谓非常显赫,往往都是八旗贵族子弟才能担任。

但后期各旗都交由驻防将军来管理后,都统职位实际上已经很少见,即便有,要么沦为名义上的职务,要么多设置在一些一些边境地区,中央直接管理不太方便,于是就设置都统,算是在当地最高的军政长官。

所以,虽然都统的官阶为从一品,但实际地位也就仅高于提督而已。最后综上所述,

如果不考虑特殊情况的话,这六个官职按实际职位从大到小排列依次应该是:将军、总督、巡抚、都统、提督、总兵。


我是赵帅锅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总督:

总督一般是地方的最高大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封疆大吏,正二品。

历史上出现比总督大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明朝末设置的督师一职。由于当时和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对战激烈且蓟辽地区情况特殊,就设置了督师一职,在总督之上,仅限于蓟辽地区,督师一般挂兵部尚书衔,正二品。

另一种就是地方藩王,如明朝初期出现的燕王、宁王等,权力能大于总督的,都是手上有兵的实权型藩王,而藩王是没有品级的,是属于爵位最高的级别。

在一般情况下,总督为地方官最大,以清朝为例:

总督一般有直隶总督、甘陕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一个总督管一到三个省,每个省都有一个巡抚,而巡抚则是总督的直属下级。

当然,有时候出现特殊情况也有一个省的总督,如姚启圣就曾经任过福建总督(对付台湾)

巡抚

巡抚一般是一个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对于有些单个的省,比如直隶,因为太重要(负责保卫京城),以及四川,因为太大,人口太多,这两个省都设置了总督,为了避免重复,这两个省是没有巡抚的。

一般来说,总督偏重于军务,而巡抚偏重于行政,有时候巡抚归总督管,有时候不归总督管。

将军

在清朝,将军是中央委任的一个区域或者边疆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全国有14个将军,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品级是从一品。

比如乾隆朝定制为14位,即盛京将军、 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绥远将军、江宁将军 、 成都将军、西安将军、宁夏将军、荆州将军、杭州将军、福州将军、广州将军。

都统

由于清朝的八期制度,所以设立了都统一职,从一品。

清朝一共有24旗,分别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24旗的每一旗的最高长官就是都统,负责掌管本旗的全部军务民务工作。

提督

提督负责掌管除八旗之外的绿营兵,官阶从一品。

除了各省都有提督外,非常特殊的就是九门提督,因北京城的九座城门而得名,实际上就是京城警备司令,是由皇帝最为信任的人担任的,在所有提督当中实际上地位也是最高的。

清末还设置了水师提督,如北洋水师的提督就是丁汝昌,是北洋水师的最高军事长官。

总兵

总兵官职小于提督,官阶正二品,为本省或者水师提督管辖。比如北洋水师,提督是丁汝昌,总兵则有刘步蟾、林曾泰,他们受命于丁汝昌。

补充:清朝官阶补服




老威观史


各朝各代的官职职能都有区别,并且职位的高低也有变化。以下所说的官职以清代为例。

总督、巡抚属于文职,将军、都统、提督、总兵都属于武职。

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正二品(若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管辖一省或多省。各省总督依例均有兼衔。总督的作用是,以文臣钳制武臣:协调各省、各镇关系:统一事权,防止各省、各镇互不相属,互相推诿。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军事控制权的加强。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

总督的官职比巡抚官职略微高一级。

将军、都统、提督为从一品武职外官。总兵为正二品武职外官。

清代边境地区不设总督与巡抚,所以在当地军政权力都是将军说了算。清朝还有抚远大将军一职,并非属于固定官职,遇有大战事才会任命于人,相当于前线领兵作战的最高统帅。

都统是清朝时全国各地“驻防八旗”的最高长官,满语为固山额真。主管八旗军队,镇守军事要地,兼管驻防地区的民政事务。在有驻防将军之处,一般设有副都统为正二品官职,满语为梅勒章京。

提督统辖一至两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掌绿营军队,共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职能与驻防将军类似,一般编制内提督也就是二十多人。

清朝总兵为绿营兵正,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清初总兵无定品,乾隆年间始定品轶,为正二品,编制内的总兵只有83人,提督与总兵是汉人武官在清代能出任的最高职位。

将军、都统、提督品级是相同的,并没有高下之分,但是提督一般都是汉人,在清朝实权较小,将军与都统对比,按所在八旗对比,如果都统是上三旗,将军是下五旗,那么都统地位高。

内地驻防将军与本地行政长官督抚还有绿营各成系统,互不统属。但若会同奏事,则列名于总督之前,以示尊崇,但就实际权力来说还是总督与巡抚的权力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