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美女画家勒布伦夫人的人物肖像油画?

心有灵犀2019


如果说起勒布伦夫人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一定知道,但是有一幅经典的肖像油画《画家和她的女儿》想必很多人都看到过,都为这幅画流露出的母女情深的美丽恬静温馨温暖的气息所打动。我就是在一本油画集册中看到了这幅画而留下了至深至美的印象。不错,这幅画正是美女画家勒布伦夫人的代表作,而画中的母女正是画家勒布伦夫人本人和她的女儿。

勒布伦夫人(1755一1842),法国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前期著名的女画家。勒布伦夫人本名伊丽莎白-路易斯--维基,后嫁给一个叫勒布伦的艺术收藏商人,人们都习惯地称她为勒布伦夫人。

勒布伦夫人不仅天生丽质,而且从小就表现出极好的绘画天赋,在家庭的熏陶下,十几岁时就能够独立作画了。特别是在人物肖像油画上,她以女性独有的纤巧细腻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等细小细节的精致刻画来反映人们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世界,和生活十分贴近,真实生动,惟妙惟肖,唯美动人,很容易引发人的共鸣,这也使勒布伦夫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巴黎很有名的女画家,并成为玛丽皇后的御用画家,这在当时是殊为罕见和难得的。

在照像技术尚未发明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前,西方油画一个很大的功用就是有着相当于照相一样的职能,特别是皇室贵族夫人太太们把画像视为很高雅的时尚,这给以擅长画人物肖像的勒布伦夫人提供了很多的创作机会,也使她的艺术造诣不断提升并进入一流画家之列。

勒布伦夫人一生创作了800多幅油画,其中有600多幅是人物肖像油画。在这些人物肖像画中,以玛丽王后和王室公主小姐为主体的占了较大一部分,也有不少是以勒布伦夫人及其家人为主体的肖像画。这些肖像画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一些生活和人文境况。

勒布伦夫人的人物肖像油画在法国乃至西方油画史上是富有影响的,她的多幅作品被收藏入卢浮宫等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作为一名女画家,勒布伦夫人的名字载入了西方油画艺术发展史册。




灯影书画


在油画艺术领域,著名的女画家要比男画家的人数少得多,之前我们就这个问题做了简单的讨论,这有关男人和女人生理基因的区别,艺术创作和人的生理心理因素有不可分开的关系,问题来了:如何评价美女画家勒布伦夫人的人物肖像油画?


美女画家勒布伦夫人的人物肖像油画

勒布伦夫人(1755~1842年)法国女画家,她一生画了877幅作品,其中622幅肖像画,以及超过200幅的风景画,然而,对于这长寿的女画家来说,一生画了877幅作,并不是很高产,不过,勒布伦算是18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女性肖像画家,她的画作尤其受那些统治阶层贵族的追捧,


美女画家勒布伦夫人的人物肖像油画,呈现的是柔和与美化的风格,不像那些宫廷画家的油画作品色彩艳丽,勒布伦喜欢探索户外光线照在皮肤上的色调和迷人的效果,因为她认为自然光线可以让人物的表情显得更真实自然,这是天然之美,而那些过多用色彩修饰的人物表情显得较庸俗,

勒布伦笔下的那幅《戴草帽的自画像》画中的漂亮年轻女子站在点缀微云的蓝色天空下,她自信非凡、衣着时尚,对观众报以凝视,她有着愉快活泼的表情、富有穿透力的眼睛、精致的鼻子、薄薄的嘴唇、下垂的耳坠,一项高傲的草帽下是自然的卷发,



可见,勒布伦是一个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女画家,而且还具有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本那些统治阶层贵族是非常喜欢那种色调香艳的人物油画,可是勒布伦偏偏放弃了香艳的色调,运用柔和的自然光线来创作,很自然地揭示画中人物,绘画风格摆脱了标准的贵族道具,奇怪的是那些统治阶层贵族依然十分喜欢。

勒布伦作品《戴草帽的自画像》


诗夜城主


勒布伦夫人,她是专为王后写像的画家,是法国杰出的女性肖像画家。接下来318便为大家讲解她的生平故事,并为大家带来她的精美油画作品欣赏。

勒布伦夫人简介

《自画像》,布上油画,1790年,100x 81cm,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藏。

伊丽莎白·路易丝·维涅·勒布伦Elisabeth Louise Vigee-Le Brun (1755-1842),是法国著名的女画家,历史上少有的女性画家中最为成功的一位,是当时法国极少见的一位女性画家,也是当时巴黎上层社会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维涅·勒布伦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之家,其父是有名的肖像画家巴斯特尔·维涅,师承名画家格勒兹,后来嫁给画家和画商的勒布伦。家庭、师长和丈夫的熏陶、教育与帮助贯穿维涅·勒布伦的一生,从此以维涅·勒布伦夫人的身份活跃于画坛,完成了多幅贵妇肖像画。

其绘画活动介于18至19世纪之交,1779年开始为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画肖像,成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画家和朋友。这些给年轻而又漂亮的维涅·勒布伦带来极大的荣誉和地位,从此踏入了巴黎的上层社会,皇室和贵族纷纷请她画像。以至法国大革命后她流亡国外,欧洲各国的皇室和贵族们都以能得到她所画的肖像而感到荣幸。在法国,维涅·勒布伦曾被选为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院士,在国外获得了同样的殊荣,她在俄国期间,彼得堡美术学院授予她以"荣誉教师"的称号。

《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和她的孩子们》,布上油画,1787年,271x 195cm,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博物馆藏。

维涅·勒布伦夫人一生所作的肖像大多数是女性肖像。自从她与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关系密切以来,她的肖像声誉在上流社会的贵妇中间鹊声四起。她为女王共绘制了20多幅肖像,最富代表性的是《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和她的孩子们》(作于1787年,现藏凡尔赛宫);其次是她的《自画像》(作于1790年,现藏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维涅·勒布伦以其坚强的信念表现了她的精神面貌和她秀美的芳姿。为了展现她作为艺术家的风采,她把自己置于画布前,刻意描绘她精心作画的一个瞬间。她风姿绰约,长有一张秀美的脸庞,深色的长裙与华丽的荷叶领、团绒帽饰,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衬托出画家的庄重与女性的妖媚气质。这个时期也是勒布伦夫人创作的繁盛时期。

在1783和1789之间,是维涅·勒布伦最有创造性和多产年代,这期间她展出的肖像和历史作品的数量,超过当时巴黎高等艺术学院两年一次的艺术沙龙的数量。即使在流亡期间也没有停止绘画,1801年返回巴黎后,维涅·勒布伦仍致力于肖像画。一生共创作了八百多幅作品,其中大多是肖像画。她是一位非常勤奋而多产的画家。

生活在罗可可年代的维涅·勒布伦,没有追随那种浮夸、矫揉的画风,而是致力于人物的外形特征、人物性格的刻画。将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精致、优雅和丰富的情感跃然于画上,笔下的各式人物充满个性、真实和感人。给当时的法国画坛带来一股纯朴、清新而富有古典韵味的气息,把法国绘画引向新古典主义之路。晚年的维涅·勒布伦放下了画笔,全心撰写回忆录,于1835年在巴黎出版。

1842年,维涅·勒布伦在巴黎逝世。

318作品欣赏

《自画像——与她的女儿朱莉》,布上油画,1786年,105x 84cm,巴黎卢浮宫藏。

《勒布伦和她的女儿》,布上油画,1789年,130x94cm,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自画像》,布上油画,1781年,64.8x 54cm,美国德州华兹堡金柏莉美术馆藏。

《画家的工作室》,布上油画,1754年,116.5x 88.9cm,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藏。

《戴草帽的自画像》,布上油画,1782年,97.8x70.5cm,英国伦敦国家画廊藏。

《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与玫瑰》,布上油画,1783年,130x87cm,法国巴黎凡尔赛宫藏。

《杜莎夫人》,布上油画,1789年,107x83cm,美国华盛顿区国家画廊藏。

《勒布伦与两名学生的自画像》布上油画,1785年,210.8x151.1cm,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

《莱韦森高尔夫人肖像》,布上油画,1767年,125x101.6cm,私人收藏。

《沃德勒伊夫人肖像》,画板油画,1785年,83.2x64.8cm,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藏。

《卡德鲁斯公爵夫人》,木板油画,1784年,105.07x75.87cm,美国堪萨斯尼尔斯阿德金博物馆藏。

《折叠一封信的淑女》,布上油画,1784年,93x75cm,美国俄亥俄州托雷多艺术博物馆藏。

《侯爵夫人们》,布上油画,1787年,123.4x155.9cm,美国华盛顿区国家画廊藏。

知行河北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在西方美术史上,在男性画家云集的西方美术史,也有许多才能出众的女画家,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女画家安古索拉,印象派画家莫里索,玛丽卡萨特,墨西哥女画家卡罗弗里达,法国女画家伊丽莎白勒布伦等等

伊丽莎白勒布伦,是生活在洛可可时代的画家

洛可可油画风格,尽显华丽,浮夸,浮华,繁琐的绘画风格,如华多,布歇,弗拉戈纳尔的油画风格

但是,伊丽莎白勒布伦的油画艺术风格,完全不同于洛可可艳俗,浮华,流光溢彩,轻佻的艺术风格,为什么?



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女画家安古索拉,伊丽莎白勒布伦,也喜欢创作肖像油画

如同女画家安古索拉,伊丽莎白勒布伦,也喜欢采用古典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肖像画

但是,不同于安古索拉的自画像作品,伊丽莎白勒布伦画笔下的自画像,画中的自己,是端庄,优雅,精致的古典气质。

作为一个女画家,伊丽莎白勒布伦的写实造型功夫非常扎实,丝毫不亚于布歇,安格尔,大卫等画家

伊丽莎白勒布伦画笔下的人物,刻画精细,形象典雅,端庄,在浮华流光溢彩的洛可可艺术时代,却呈现一种典雅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充分说明,伊丽莎白勒布伦,是一个很有主见,不随便跟风,不随波逐流的画家

如同画家佛罗伊德,在抽象画风盛行的时代,依然坚持表现主义的创作风格


对于每一个画家而言,在艺术生涯的功成名就,大展宏图,离不开贵人的提携和相助

如果说,洛可可画家布歇的贵人是蓬巴杜夫人

安格尔,大卫的贵人是拿破仑

那么,伊丽莎白勒布伦,同样作为宫廷画家,其贵人是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

如同洛可可画家布歇,为自己的贵人蓬巴杜夫人创作肖像油画一样,伊丽莎白勒布伦也为自己的贵人玛丽皇后创作了许多肖像画

但是,洛可可画家布歇画笔下的贵人蓬巴杜夫人,与伊丽莎白勒布伦画笔下的贵人,其表现风格大不相同

布歇画笔下的蓬巴杜夫人,雍容华贵,裙子华丽美艳,裙子缀满各色花朵,娇艳妩媚,手臂上的珍珠手镯,尽显珠光宝气。

而伊丽莎白勒布伦画笔下的玛丽王后,则呈现贵族阶层的另一种风味

伊丽莎白勒布伦画笔下的玛丽王后,一改蓬巴杜夫人层层叠加的蝴蝶结装饰,袖口华丽繁复的装饰,体现了玛丽王后大胆从简,简洁大方,不失雅致的服饰风格

伊丽莎白勒布伦的绘画艺术,其艺术地位成就,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霸气。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艺术狂人2


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

(Elisabeth-LouiseVigéeLeBrun)

1755-1842

自学成才

在20世纪以前,几乎每一个出色的女画家都有一位从事绘画专业的父亲,勒布伦亦是如此。

勒布伦自画像

她的母亲是位普通妇人,父亲则粗通粉彩。很早便意识到女儿的艺术天分的他,一直亲自教授她画画。不过稍显不同的是,在她12岁的时候,父亲便离开了人世。

勒布伦与女儿自画像

那是在1777年的巴黎,为了让女儿免于失怙之痛,维杰·勒布伦的母亲陪伴她遍览了巴黎及周边的大小艺术收藏。

勒布伦作品

不久,维杰·勒布伦草草地参加了由一位绘画爱好者所举办的小型画院,并得到了风景画家约瑟夫·维尔内的指点。

勒布伦作品

她早期的肖像画中,记录了这两位对她来说十分重要的人物。

勒布伦作品

因为性别关系,维杰·勒布伦无法得到正式的绘画培训,多数时间她通过观察、模仿和实际的工作自学成才。

勒布伦自画像

青年时代,她就开始以帮人画画补贴家用,甚至小有名气。

勒布伦与她的两个学生的自画像

1774年,19岁的维杰·勒布伦因为过于多产而被当局查封了工作室,直到她正式加入某同业公会禁令才得以解除,在此之前,她都是无证经营。

勒布伦作品

为逃离家庭,1776年维杰·勒布伦嫁给了一位艺术商让·巴普蒂斯·皮埃尔·勒布伦。

《折叠一封信的淑女》1784年,93x75cm

他带着维杰去往荷兰和佛兰德斯欣赏了许多荷兰顶级大师的艺术作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维杰·勒布伦的绘画技巧。

勒布伦作品

不过这段婚姻却阻碍了维杰得以进入皇家学院的机会——有规定,与艺术商结婚的艺术家不得进入学院。

《自画像》 1781 年, 布面油画,64.8x54 cm

但这并没有妨碍维杰很快以“勒布伦夫人”的名号成为当时最受追捧的肖像画家,她也赢得了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青睐。

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肖像 勒布伦

后者在1783年破格让她得以进入了皇家学院,成为学院中仅有的四位女艺术家之一。

为女王画像

勒布伦的笔下也曾有过男性,比如路易十六的财政大臣卡罗纳子爵,画作中的他头戴假发,身着黑衣,正自豪地将一封书信呈给国王。

但是维杰·勒布伦最喜欢画的还是女人,据统计,她作品中的5/6都是女性——

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肖像 勒布伦

侯爵夫人或是伯爵夫人们在虚假的乡村风景中摆好姿势,孩童们欢乐雀跃,而王后,慵懒地待在小特里亚侬宫中,对于自己屈指可数的生命毫不知情。

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肖像 勒布伦

维杰·勒布伦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留下不少画像。这幅画作便是她的初次尝试。

玛利亚·特蕾莎女王

1778年受到玛丽王后的母亲——玛利亚·特蕾莎女王之邀,维杰为王后画了一幅巨型全身肖像,从签名中可知当时画家仅22岁。这幅肖像画远不至完美——皇后的白色裙撑看起来又硬又闪,如同上了漆的金属一般,背景中则堆砌着各种建筑元素。

不过,这幅画却取悦了玛利亚·特蕾莎女王,她对自己女儿身着宫廷礼服的庄严仪态毫无兴趣。但她认为画作对玛丽神情的处理极好地展现了她的高贵、甜美以及哈布斯堡家族的特质。

事实上,在维杰·勒布伦的全身肖像画中,背景中的建筑在空间和尺度上总显得些微失调。

《玛丽·安托内特和她的孩子们》1787年

特别是《玛丽·安托内特和她的孩子们》(1787)和《身着蓝丝绒裙的玛丽·安托内特》(1788)。前者是为了向法国人民证明,他们心目中放荡、冷血的皇后实际上是一位慈母。

画中的皇太子手指向一个空的婴儿床,意指在绘画过程中女王刚刚失去的仅11个月大的孩子。后来维杰·勒布伦在为女性画肖像时会应用一些虚构出来的风景,这是一时的潮流,不过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肖像》勒布伦

在一些半身肖像中,勒布伦对女性小鬈发和华贵织物的再现能力简直无可指摘。

《伊利济公爵夫人的肖像》1782年

比如她在1782年所绘的《伊利济公爵夫人的肖像》中,公爵夫人身着白色衬衣与黑色外套,头戴一顶插花的草帽。画面随意得几乎就像快照一般,颈边衣领的褶皱柔软如花瓣。

《朱莉肖像》 勒布伦

她对孩童的细致刻画也很出名,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1786年她为自己的女儿朱莉所画的一幅肖像。画面中6岁的小女孩手执一面镜子,正仔细端详自己的脸。

勒布伦作品

维杰·勒布伦的肖像画因明丽的色彩而彰显不同风格,她用色大胆,往往令人耳目一新,为主题凸显增色不少。

动荡年代的镜子

1789年10月,国王与王后从凡尔赛宫被押送至巴黎,幽禁在杜伊勒里宫中。维杰·勒布伦则很早就逃离,开始了她整整12年的逃亡生涯。

《自画像》1790 100 x 81cm 乌菲兹美术馆

逃离时既没有丈夫的陪伴,也没有钱财傍身,她拥有的仅仅是自己的名声和才能。从这幅自画像中,我们更可窥见她当时的情形与境遇。画中勒布伦头戴一顶朴素的白色圆帽,双唇微启,睁大着眼睛,神情中半是惊讶半是纯真。

阴影处左侧放置着一幅尚未完工的玛丽女王的肖像,女王脖颈上的珍珠项链闪耀着光泽。

《自画像》1800 年 78.5cm x 68cm 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

这只是维杰·勒布伦多幅自画像中的其中之一,但是似乎最为精致用心的一幅:画中既是一位艺术家,又是一名显贵,尽显女性温柔,又不失专业水准。

《侯爵夫人们》 1787年 123.4x155.9cm 美国华盛顿区国家画廊藏

逃亡的最后六年维杰·勒布伦待在俄国。在那里,她替许多王后、公爵夫人以及上流社会的姑娘们画肖像。

《杜莎夫人》,布上油画,1789年,107x83cm

而与此同时,她的故乡则陷于革命与反革命的动荡往复中。和她一样流亡的同胞们极少出现在她的作品中,因为他们付不起她出的高价。

《格朗夫人》1783年

在她的绘画中,有无数精致的鬈发、浮夸的装饰、华丽的布料,金钱也许无法买到美貌。

《卡德鲁斯公爵夫人》,木板油画,1784年

但是,维杰·勒布伦用画笔记录下无数美人——她是圣彼得堡最受宠的“镜子”。如何评判这些精致却谄媚的肖像,取决于你认为艺术在权利面前能够展现几分真实。

《莱韦森高尔夫人肖像》,布上油画,1767年,125x101.6cm

并非所有的艺术家都是在孤独中求索的天才,倾尽心力追寻美的真谛。

《瓦尔瓦拉·伊万诺夫娜》

要记得曾经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从鲁本斯到迭戈·委拉兹开斯,从约翰·辛格尓·萨金特到蒂娜·巴尼,这些杰出的艺术家们都曾在自己的时代侍奉权贵。

《沃德勒伊夫人肖像》1785年,83.2x64.8cm

并利用这种亲密关系所带来的优势和权力重新定义绘画再现可以有的形式,维杰·勒布伦就是一位在这个层面上的优秀画家。


鲛人艺术


玛丽·路易斯·伊丽莎白·维基-勒布伦,下面就称她为勒布伦夫人,她不仅绘画一流,而且天生丽质,才貌双全,是一位难得的美女画家!她的父亲是肖像画家,所以她从早年就开始学习绘画,但是她父亲早逝,幸亏她的画非常值钱,十五岁时她卖出去的画就可以养活母亲和弟弟了!



后来她嫁给了一位收藏家和艺术品商人勒布伦,所以大家都称她为勒布伦夫人!其实这门婚姻并不幸福,她丈夫和她继父一样,只是把她当作赚钱的工具!但是她在丈夫家里模仿和学习了其收藏的许多大师画作,受到了法国洛可可风格画家的熏陶!

这是勒布伦夫人为自己画的自画像《戴草帽的女画家》,的确是年轻漂亮,容貌秀丽,户外光线折射在其身体上,更显得皮肤细腻,表情迷人,一看就是一位品貌学识气质都很优雅高贵的聪慧女子! 在这种不和谐的婚姻中,女儿珍妮.路易斯,还有她的画作,这才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这是勒布伦和唯一的女儿在一起,画家通过温馨的画面,柔和细腻的光线,强烈地表达了母女情深,惺惺相惜的拥抱,自然生动!小姑娘继承了母亲的所有优点,也是一位小美人,活泼可爱开朗!

1779年,勒布伦夫人为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王后画了一张写实肖像画,得到了点赞,成为宫廷画师,也成为王后的朋友!所以她的名气越来越大,上流社会的夫人们都争先恐后请她为自己画像!



这幅就是玛丽王后,手中拿着一枝玫瑰🌹,穿着百叶缎子裙,雍容华贵,气质高雅,既赋予了王后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显示了其母仪天下的风范!

1789年大革命时,她在意大利旅行,没有回到混乱的巴黎,所以没有受到革命风暴的影响,她笔下的人物肖像画其画面都是平静的,淳朴清新,潇洒优雅,情感丰富,人物精致细腻,具有洛可可的新古典韵味!



但是路易十六和王后倒台了,勒布伦带着女儿和一个女管家开始逃亡生涯,意大利、圣彼得堡等。后来回到巴黎,但是已经失去了公民权!由于她出色的艺术才华,很多艺术家联名上书,才恢复了她真正的身份!

晚年的维涅·勒布伦放下了画笔,全心撰写回忆录,于1835年在巴黎出版。1842年,维涅·勒布伦在巴黎逝世,勒布伦夫人现存的画作有800多幅!让我们一起欣赏她的精彩画作,感受她的风姿绰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