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見識張無忌的神功,為何先想到了郭靖而非教他武功的楊過?

對於張三丰初次接觸練成“九陽神功”的張無忌,首先想到的是郭靖,而非當年教他武功的楊過這個問題,僅是老版小說中的描寫,新修版小說中已在郭靖後面加上了楊過的名字。其實老版小說中這個問題並不難解,金庸先生之所以這麼寫,從小說人物本身是為了突出張三丰對郭靖的敬仰,而從小說此情節背後的用意,則是為了突顯《九陽真經》與《九陰真經》是同等地位、並駕齊驅的兩部武學寶典。

張三丰見識張無忌的神功,為何先想到了郭靖而非教他武功的楊過?

一.張三丰首先想到的是郭靖,凸顯出的是他對郭靖的敬仰之情。

張三丰與郭靖和楊過只有一面之緣,那是當年因附錄在四卷《楞伽經》中的《九陽真經》為尹克西和瀟湘子所盜,還叫張君寶的少年張三丰跟隨師傅覺遠大師追討經書而上了華山之巔,碰巧遇到了在華山拜祭西毒北丐的一眾英雄,隨後在與尹克西的過招中,還得到了剛被黃蓉賜號“西狂”的楊過指教了四招。這次會面,是張三丰與後五絕這樣絕頂高手的唯一一次接觸,可以說在這之後,特別是到他神功有成,他在江湖上都是獨一檔的存在,再無頂級高手與他共享泰山北斗的宗師榮譽。

雖然僅有這一面之緣,但對張三丰的影響卻很是深遠,當年楊過對張三丰指教,無疑是打開了他的武學之門,後來張三丰在外功武學上的修為可以說都是從楊過對他的啟蒙而來。也是這樣,越往後,當張三丰的武學造詣越來越高時,他越更會佩服楊過的武學修為。同理,張三丰對楊過越敬佩,對郭靖的崇拜也會隨之越高。畢竟郭靖與楊過共同都是後五絕之一,張三丰很清楚郭靖在武學上的修為有多高,成就有多了不起,更何況,郭靖較之楊過,在武林中的地位還更高。

張三丰見識張無忌的神功,為何先想到了郭靖而非教他武功的楊過?

北俠郭靖在中原武林中的地位,北丐之後可以說無人能及,他數十年如一日助守襄陽,抵抗蒙元軍隊的入侵,成就了他為國為民的俠骨仁風,為天下英雄義士所共仰,是俠之大者中的豐碑楷模,號令天下,是無所不從。襄陽城破之時,張三丰還在武當山上潛修,到他神功有成之後,蒙元政權已入主中原,此後張三丰開宗立派,皆以昌大中原武學,進而相結天下義士驅除蒙元,還我河山為創派宗旨,而當年為國殉難的郭靖夫婦,就是他的人生榜樣。

俞蓮舟道:“正是。我恩師當年曾與郭大俠夫婦在華山絕頂有一面之緣,每當提起他兩位為國為民的仁風俠骨,常說我等學武之人,終身當以郭大俠夫婦為榜樣。”……俞蓮舟搖頭道:“……但恩師的衣缽傳人,負有昌大武學的重任。恩師常自言道,天下如此之大,武當一派是榮是辱,何足道哉,但若能精研武學奧秘,慎擇傳人,使正人君子的武功,非邪惡小人所能及;再進而相結天下義士,驅除韃虜,還我河山,這才算是盡了我輩武學之士的本分。三聯版《倚天屠龍記•第九章》

可以說,在為國為民的大義奮鬥事業上,在人生理想的榜樣中,郭靖在張三丰心中的位置,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即便是當年對他有武學啟蒙之恩的神鵰大俠楊過亦是如此。有了張三丰對郭靖的這份敬仰之情,再去看為何張三丰初次接觸練成“九陽神功”,內功已是絕頂之境的張無忌,首先想到的是郭靖,而非當年教他武功的楊過,就不難理解了。

張三丰見識張無忌的神功,為何先想到了郭靖而非教他武功的楊過?

當然了,這也僅是老版小說中的描寫,在新修版小說中,為了凸顯神鵰大俠楊過和郭靖在張三丰心目中的同等地位,金庸先生已在這處情節描寫張三丰的個人感想時,在郭靖的後面加上了神鵰俠楊過的名號,用以表明楊過對張三丰的深遠影響。不過即便是老版小說中,那寥寥數人當中必定也是包含了楊過。

張三丰於剎那之間,只覺掌心中傳來的這股力道雄強無比,雖因自己練功數十載,積力深厚,來力尚不及自己內力的精純醇正,但汩汩然、綿綿然,其勢無止無歇,無窮無盡,一驚之下,定睛往張無忌臉上瞧去,只見他目光中不露光華,卻隱隱然有一層溫潤晶愛之意,顯得內功已臻絕頂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本師覺遠大師、大俠郭靖、神鵰俠楊過等寥寥數人,才有這等修為,至於當世高人,除自己之外,實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達此境界。新修版《神鵰俠侶•第二十四回》

張三丰見識張無忌的神功,為何先想到了郭靖而非教他武功的楊過?

二.作者此舉用意,是為了凸顯《九陽真經》與《九陰真經》同等的武學地位。

這處情節,從小說人物本身是為了突出張三丰對郭靖的敬仰之情,而從作者安排此情節背後的意義來看,金庸先生此舉卻是大有用意的。金老的用意很明顯,就是為了凸顯《九陽真經》與《九陰真經》的同等武學地位,兩部寶典並駕齊驅,各擅勝場。

縱觀“射鵰三部曲”,我們可以看出這個系列的故事,剛開始就是因為一部《九陰真經》而起的,華山論劍、五絕名號和許多江湖紛爭,都是由爭奪這部經書而來,前後五絕的武功也都受過這部武學寶典的影響,特別是三部曲前兩部的郭靖和楊過兩位男主,假如沒有《九陰真經》,他倆不大可能躋身五絕,成為絕頂高手。《九陰真經》在“射鵰時期”和“神鵰時期”的武林,是獨佔一格的存在,沒有另一部武學秘笈能夠與之相媲美,撼動得了它的武學地位。

張三丰見識張無忌的神功,為何先想到了郭靖而非教他武功的楊過?

在《神鵰俠侶》小說結尾,覺遠大師和少年張三丰的亮相,帶來了另一部寶典的出現,那就是為尹克西和瀟湘子所盜的《九陽真經》。無論是小說外的讀者,還是小說中包括後五絕在內,當時在華山之巔的一眾英雄人物,都是第一次聽到了這部典籍的名字。而借男主楊過的視角,可以看出這部典籍的作用絲毫不遜《九陰真經》,因為從這部秘笈練出一身神功的覺遠大師,其功力水平跟一燈大師和郭靖等人,竟是同個級別的,即便是覺遠本人,並不認為這是一部武學秘笈。

楊過見了那僧人的身形步法,暗暗稱奇:“這人的輕功未必在龍兒和我之上,但手上拉了一少年,在這陡山峭壁之間居然健步如飛,內力之深厚,竟可和一燈大師、郭伯伯相匹敵。怎地江湖之上從未聽人說起有這樣一位人物?”三聯版《神鵰俠侶•終章》

實際上,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的這處收尾情節開始,就已經打下了《九陰》《九陽》並駕齊驅,各擅勝場的基調,並以此基調展開了射鵰系列最後一部《倚天屠龍記》的故事。金老為何要借楊過所想,寫與第一個練成完整版“九陽神功”的覺遠大師內力相匹敵的是一燈大師和郭靖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後五絕中,只有一燈和郭靖是從《九陰真經》總綱心法出發,練成“九陰神功”的當世絕頂高手,就是為了表明《九陽真經》是能與《九陰真經》相媲美的另一部武學寶典,預示著這部寶典將繼《九陰》對後世武林,產生巨大和深遠的影響。

張三丰見識張無忌的神功,為何先想到了郭靖而非教他武功的楊過?

事實上也是如此,《倚天》開篇兩回,即著重描寫了《九陽真經》這部典籍對武林的巨大影響。一番風波,覺遠大師圓寂,圓寂前背誦出《九陽真經》經文,在場的無色禪師、郭襄和張三丰三人各有所得,雖三人所得各不齊全,但這所得的殘版經文卻促使衰落了七八十年之久的少林武學重新復興,以及鑄就了峨嵋和武當兩大門派的誕生。可以說,在襄陽城破之後,由《九陰真經》影響構成的武林舊體系瓦解,而武林的新格局,正是由《九陽真經》的影響完成了構建,整個“射鵰系列時期”的武林,就是在《九陰》和《九陽》先後接棒的影響下,中原武學一道實現了復興和昌大。

其實金老在《倚天》中對《九陰》和《九陽》兩部寶典同等武學地位的推崇,是隨處可見的,這點在老版小說中更是明顯。老版小說荒島一章,當週芷若取得刀劍中的秘笈練得《九陰真經》,在張無忌跟她療傷,發覺了她體內那股初練“九陰神功”的內力陰勁時,便是借張無忌之口直接說出了《九陰》和《九陽》並駕齊驅、各擅勝場的論斷。

張無忌隱隱覺得她體內陰勁此時雖然尚弱,但日後成就,委實是非同小可,讚道:“芷若,尊師滅絕師太真是一代人傑。她傳給你的內功,法門高深之至,此刻我已覺得出來。你依此用功,日後或可和我的九陽神功並駕齊驅,各擅勝場。”三聯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一章》

由此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張三丰初次接觸練成“九陽神功”時的張無忌這處情節,就不難明白金庸先生為何要寫張三丰首先聯想到的是覺遠大師和郭靖了。畢竟覺遠大師就是第一個練成完整版“九陽神功”之人,而郭靖則是第一個從總綱心法出發,練成完整版“九陰神功”的絕世高手。金庸先生此舉就是為了延續他在《神鵰》結尾的設定,凸顯《九陽》與《九陰》同等的武學地位。

張三丰見識張無忌的神功,為何先想到了郭靖而非教他武功的楊過?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