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为何让中原王朝纠结数百年?

艾美特兜兜


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乃是中原北部的一道重要屏障,正所谓“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幽云十六州一旦丢失,整个华北平原将完全暴露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进而直接威胁中原腹地。而从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让再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回中原王朝之手,幽云十六州足足被非汉族的统治者统治了455年。

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它是中原王朝的安全保障

所谓幽(燕)云十六州,主要指的便是今天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山西北部地区,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十六州。因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因而一直都是中原政权东北方向的重要防线,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曾沿北部边疆修建了一道绵延万里的长城。此后,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杀伐征战,便主要围绕长城一线的险峻地形展开,虽然中原王朝强盛之时也曾杀入大草原乃至漠北,但由于无法对广袤草原实行有效统治,长城便成为了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地处燕山山脉南北的幽云十六州,便正好处于中原王朝这条重要的军事防御线上,其中幽、蓟等十二州位于河北北部,云、应、寰、朔四州位于山西北部,而长城的要隘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也全部处于这一带。

△没有幽云十六州的北宋修筑大名府为防线

幽云十六州因其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北部重要防线,一旦有失,北部边防将从此无险可守,游牧民族的铁骑将纵横驰奔于繁华富庶的千里平原,昼夜即可饮马黄河。北宋收复幽云十六州失败之后,面对契丹的威胁,在丞相吕夷简的建议下,不得不在太行山与黄河之间修筑大名府,构筑内部防线防止契丹南下。当然,最终的事实证明,这道防线同样不如燕山南北的天然防线牢固。

再如明朝末年,当后金攻占漠南蒙古之后,再度威胁明朝北部边疆,之后山海关虽然仍是牢不可破,但后金却在崇祯二年(1629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之间,先后六次绕道蒙古攻破幽燕之地的长城防线,进而驰骋于华北平原,甚至一度杀至山东地区。

△占领漠南的后金先后六次攻入关内

如上所述,正因为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战略作用,使得割让幽云十六州,成为影响中国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收复幽云十六州则成为每一个汉人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而达成这个理想,则足足用去了四百余年时间

从后晋石敬瑭割让到明朝收复,汉人为此奋斗长达四百余年

自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之后,幽云十六州先被桀燕和晋王李克用(李存勖)分别占据,直到913年晋王李存勖攻灭桀燕,进而灭后梁、建后唐,燕云十六州这才全部由后唐占据。

△五代十国时曾为后唐占据

当后唐皇位传至李嗣源手中后,石敬瑭因多次救过李嗣源的性命,并且拥立其为帝,因而深受其重用,并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李嗣源病逝之后,李从珂与继位为帝的李从厚发生火并,石敬瑭又拥立李从珂为帝。然而,李从珂即位后仍将石敬瑭视为最大威胁,之后双方矛盾激化,石敬瑭遂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耶律德光逐领兵从雁门关南下大败后唐军。

石敬瑭在契丹帮助下灭后唐、建后晋,遂于938年依约割让燕云十六州于契丹,并对耶律德光自称儿皇帝燕云十六州被割让给契丹(辽朝)以后,中原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和人工防线,辽国也开始从单纯的游牧民族,向游牧与农耕相交杂的民族过渡。

△后晋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

石敬瑭去世之后,石重贵继位,结果因不肯向契丹称臣而惨遭灭国。后晋灭亡之后,刘知远建立后汉,却根本无力收复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始终被契丹(辽国)占据。直到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率军攻辽,虽然最终因病未能全部收复幽云十六州,却也收回了瀛、莫、宁三州十七县,其中瀛、莫二州便隶属于燕云十六州,此后辽国占据的其实只有燕云十四州

△后周世宗柴荣曾收复了瀛、莫二州

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也曾尝试收复燕云地区,其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广积钱粮或赎回失地,或组建军队收复失地。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之后,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先后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和雍熙三年(986年)两次伐辽,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此后宋朝再也无力收复幽燕之地。

△雍熙北伐

到了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之后,金国归还燕云十四州,北宋甚至为此预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金国灭辽之后也曾于1123年将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归还北宋,但

在阿骨打死后金国便又反悔,重新于1125年攻占幽燕之地,并于次年大举南下攻灭北宋,幽燕之地遂又落入金国手中

之后蒙古崛起,铁木真大军南下横扫河北,幽云十六州又全部落入蒙古(元朝)手中。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并于1279年剿灭南宋残余势力,就此统一全国,元朝就此开启了统治中原的一百多年岁月。

△朱元璋灭元

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幽云十六州这才重新回到汉人手中,而此时距离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已经足足过去了455年


香茗史馆


所谓幽云十六州,具体包含幽州、顺州、檀州、蓟州、儒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武州、寰州、朔州、蔚州、应州、云州共计十六个州。其大致范围包括现在的北京市、天津市全境和河北省的北半部,疆域面积大约十万平方公里。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熙熙攘攘和热热闹闹的阶段,大小割据势力建国称帝就像是过家家一样。而且,很少有能长久存在的,都是昙花一现,让人记住都难。

其中,唯一能让后人记忆深刻的皇帝,还几乎真就没有。唯独一个例外的,他的名气甚至比很多盛世的治世能君还要大,这就是被人唾弃的“儿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892年——942年),五代十国后晋的开国皇帝。早先,他因为在一系列的战争中战功卓著,后唐的明宗皇帝李嗣源对他委以了重任,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后唐同光四年时,石敬瑭被授予陕州保义军的节度使,后又调任河东节度使,并兼云州马步军统领。至此,石敬瑭彻底掌握了后唐在整个河东地区的军政大权,成为当时最大的实力派。

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厚继位,史称后唐闵帝。唐闵帝为了防范石敬瑭,将其加授了中书令,但却剥夺了他河东节度使的兵权,改由潞王李从珂担任。

结果,李从珂更不省心,很快就发动了兵变,推翻了闵帝李从厚的统治。与此同时,石敬瑭立即归顺了潞王李从珂。 

可惜!称帝后的李从珂,却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石敬瑭,甚至将其当成最大的威胁来提防。

936年,石敬瑭在太原起兵造反,结果,准备充分的李从珂很快就将石敬瑭击败。无奈之下,石敬瑭向北方的契丹族求援。为了说动契丹出兵,石敬瑭主动提出:

一、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

二、尊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义父;

三、每年向契丹进贡大批财物。

这样,在契丹军队的鼎力支持下,石敬瑭终于消灭了后唐,宣布改国号为“晋”,定都汴梁,史称后晋。同时,石敬瑭也遵守约定,将这一地区割让给了契丹辽国。据《契丹国志》记载:

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

丢失幽云十六州后,我国中原腹地的屏障完全消失,可谓是门户大开和无险可守。自此以后,北方少数民族的铁骑,可以轻易向中原腹地进行奔袭和抢掠。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上台,建立了北宋政权,逐步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又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从此,北宋开始和辽国进行长期的对峙。

在这种背景下,幽云十六州的地位显得无比重要。北方契丹族和女真族,若要进攻中原,必须翻越崇山峻岭;而南面的北宋政权,若要北伐,也必须首先要攻下幽云十六州。显然,这里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幽云十六州域内包括有燕山山脉,太行山脉和众多水系,是华夏的中原之地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屏障,自战国时期就开始发挥着重要的防守作用。

而此刻,幽云十六州已失,北宋犹如敞开了自己的门户,任由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部队自由出入,甚至不日就能赶到北宋的都城开封。这样看来,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简直不言而喻。

甚至于,赵匡胤还想到了都城南迁的办法,以避免都城开封无险可守的尴尬境地。在赵光义等强硬派的坚决反对下,北宋才没有迁都洛阳,得以继续留都开封。

从开国皇帝赵匡胤起,一直到了宋神宗时期,北宋的皇帝们从来就不曾忘记过这块土地。

最初,存在诸多军事顾虑的宋太祖,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向辽国赎买回燕云十六州。为此,赵匡胤特意在内府库中设置了“封桩库”,用于专门储存赎买燕云十六州的经费。

不过,还没到真正赎回燕云十六州的那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就被“烛影斧声”了。

赵匡胤驾崩后,强硬派赵光义继位,之后北宋政权彻底放弃了原先的赎买之策,改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由此开始,掀开了宋、辽之间一系列战争的序幕,两方都付出了惨痛的牺牲。

986年,即位后的宋太宗赵光义趁辽国新君初立之时,主动发兵二十万,分三路对辽国展开了北伐。

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收回幽云十六州之地。

在战争的初期,北宋军队连战连捷,收复了不少失地,甚至攻至了幽州城下,眼看就能夺回幽云十六州。

由于中路军的统领曹彬指挥不当,在遭遇耶律休哥的部队时,中路军被击溃,宋太宗只得下令撤军。

在撤退的途中,北宋西路军被契丹军包围,主将杨业力战殉国。杨业就是后来小说《杨家将》中杨继业的历史原型,被后世所传颂。

雍熙北伐失败后,北宋从此陷入泥潭而不振,尤其是军事力量,再没有能力可以发起像样的军事行动。此后,北宋从之前的积极进攻态势,转变为被动防守态势。据《宋史》记载:

雍熙之后,终宋不振。

而雍熙之战后,辽国被彻底激怒,主战派完全占了上风,发动了对北宋的全面军事进攻。但是,辽国又没有实力完全歼灭北宋。最终,北宋和辽国相互妥协,双方签订了

“檀渊之盟”,维护了宋辽百年的安宁。

辽国灭亡之后,幽云十六州又被金国占领,正式改燕京为金中都,定为都城。女真人和契丹人一样,以幽云十六州为跳板,继续对中原之地虎视眈眈。

女真人被蒙古人消灭后,幽云十六州又到了元朝手里。元世祖忽必烈时,改燕京为中都,后又改为大都,成为整个元朝的都城,而幽云十六州也成为了蒙古人南下的前沿阵地。

明朝建立后,太祖皇帝朱元璋派遣徐达和常遇春率军终于攻克了大都。至此,幽云十六州才重新回到了汉人手中,并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之内。

从公元936年到公元1368年,期间四百三十二年的时间里,幽云十六州来回辗转于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

无数的汉人为了收回此地而流血牺牲,而造成这一窘境的罪魁祸首,就是当年的“儿皇帝”石敬瑭。


文史不假


幽云十六州,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市和河北、山西两省北部的大片土地。

幽云十六州具体指:幽州(今北京市区)、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儒州(今北京市延庆区)、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区)、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北)、新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妫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武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蔚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应州(今山西省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市东)、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区)、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

后晋(公元936—947)石敬塘为夺取帝位,乞求契丹的支持,不惜尊其君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并岁贡绢帛三十万匹。契丹据有燕山山脉,从此河北大平原无险可守,河东也仅存雁门关一处险要,形成了契丹处优势晋处劣势的局面。

中原王朝的军队基本上由汉族士兵组成,汉族是农耕民族,不善骑射,与自幼娴熟马术的匈奴、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发生战争时,必然处于劣势。游牧民族借助于骑兵劫掠中原,来势凶猛,相当于现代的重装甲快速部队,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疲于应付,只能依托险要的山地构筑城池,方能有效地抵御侵略。

石敬瑭出卖十六州,使中原王朝无险可守,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如果单从地理这一点上说,后来契丹、女真、蒙古统治者相继取得南侵的胜利,先占十六州是有重大作用的。石敬瑭卖国,祸害中原四百余年。


爱咩咩的老羊


“胡骑肥马啸啸鸣,南望王师又一年”。“幽云十六州”,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道伤疤。大好河山,落于胡人之手,凡尽数百年,原本是草长马肥、山川雄美的幽云诸州,却成为刀兵血火的残酷战场。

一、【割城之伤——幽云十六州是如何沦为异族的跑马之地的】

1、幽云十六州为哪十六州:幽云十六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大文明圈不可或缺的领土。由上图可知,十六州即当时的幽州、顺州、檀州、蓟州、儒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武州、寰州、朔州、蔚州、应州、云州。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看,燕云十六州大致包括天津、北京和河北的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现如今咱们的首都,也曾经沦为胡马肆虐之地。令人不胜唏嘘!

2、幽云十六州与石敬瑭:谈到幽云十六州的沦丧,石敬瑭是罪魁祸首。五代十国后唐同光四年,石敬瑭被授予陕州保义军的节度使,其后任河东节度使,并兼云州马步军统领,并尚公主。成为当时最大的地方势力。类似石敬瑭这样的封建军阀,在“领地”内几乎等同于皇帝,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威赫一时。


明宗驾崩后,接位的唐闵帝异常忌惮石敬瑭,不断削弱他的兵权。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数战之下,被打得溃不成军,遂向当时北方最大的势力契丹借兵,一举消灭了后唐,登基为帝。

3、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契丹凭什么要帮助石敬瑭?因为他提出了三个令契丹人无法拒绝的条件,除每年向契丹献上大批供品之外,还认契丹帝耶律德光为父,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石敬瑭为一己的野心和权欲,将国土割与异族,被永远的钉在了耻辱柱上,历代史家皆不吝笔墨“杀”之。

二、【中原屏障——幽云十六州让数个王朝寝食难安】

自幽云十六州被割让之后,其后的数个王朝,都为此寝食难安,发动了无数场战争,誓要夺回此十六州。


1、幽云十六州是中华文明的天然屏障。《契丹国志》记载: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明朝有一句很有骨气的话:天子守国门。幽云之地,地形险要,虎踞燕山、北扼平川,如同一道铁壁守护了中华的大好河山,所以明朝定都北京的意义就在于此。幽燕一失,北方大门洞开,胡人的铁骑可以长驱直入,再无屏障,对中华王朝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2、终宋一朝,始终将收复幽云十六州作为基本国策。五代十国后期,陈桥兵变,赵氏黄袍加身,历经数年终于一统河山,结束了中华大地的连绵战火和割据混乱,汉家文明重新恢复了元气!除了幽云十六州!没有了北方的屏障,胡人铁骑可以长驱直入,数日内游骑即可抵达国都开封,几乎无险可守。所以,宋朝一直在试图收回燕云十六州。

3、宋辽国战,围绕幽云十六州,终朝未熄。历经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给大宋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雍熙北伐失败后,北宋从主动进攻转入了被动防守。《宋史》记载:雍熙之后,终宋不振。而雄据北方的辽国,却也没有能力完全灭宋,僵持之下,双方签订了“檀渊之盟”,形成了百年的对峙。背后,金、元数朝,幽云十六州始终沦为异族之地,痛哉!

三、【山河一统——朱元璋的最大功业就是收复了幽云十六州】

1、幽云十六州数易手。辽据有幽云十六州,国力却逐渐转衰,终于为金所灭。金定都燕京,同样对大宋虎视耽耽。这个时代,涌现出了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名留青史。其后,金为元所灭,幽云十六州再度易主,燕京改称大都,成为元朝的国都。数个朝代皆定都于此,可见幽云十六州的战略地位。石敬瑭卖国之恶,莫过于此。我们宁愿没有像岳飞那样的英雄!英雄辈出的年代,未必是好事!

2、幽云十六州终回中华怀抱。元朝依靠发动残酷的战争,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却因为残暴的统治和治理文明的落后,导致群雄并起,最终,

朱明王朝定鼎中原,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时机终于来临!


1367年,朱元璋遣大将军徐达率军北伐。次年八月二日,徐达北伐军进入大都城。元顺帝连夜带着后妃、太子由健德门逃向上都。元朝在北京地区的统治至此结束。明朝改大都为北平府,在此设北平布政使司。后朱棣迁都北京。由此,幽云十六州终于回归。

3、围绕幽云十六州的归属,消耗了数个朝代巨大的人力物力,也付出了无数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明太祖恢复汉家衣冠之功,尤以收复幽云的意义为大,

明太祖对维护华夏一统之功,永载史册!

【结语】:历史常常会因为某个人物而改写。石敬瑭为了一己的私欲,割地称臣、奴颜婢膝,割社稷之土,毫无家国之心,异族占据十万里河山计四百三十二年,痛哉!而大宋一朝,受幽云钳制之累多矣!国土,是一分也让不得的!


脂肪故事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幽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古人有语失岭北(王维诗中都护在燕然的燕然都护府)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之于南方犹如岭北行省之于北方,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地缘战略价值巨大,可以说幽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关键。

公元936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后唐自立为帝,为了可以顺利完成他成为皇帝的宏愿,他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导致契丹顺利获得这个关键区域,这个决定北宋王朝深受威胁以至于导致北宋王朝覆没埋下了原因。

幽云十六州历史性问题

唐末局势混乱,乱世处枭雄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原本统一的中原王朝陷入了混乱局面,各大割据势力混战,导致政权不断更迭,这段历史后世称之为五代十国。

这个时候各方势力虽在混战,好在燕云十六州并没有落入游牧民族之手,这要中原王朝还有一个战略缓冲可以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可好景不长,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为了他的皇帝梦从而反唐称帝,这家伙登基后自然希望他的政权长存,他打算和辽国结盟,割让幽云十六州获得辽国支援,这样才可以保证政权的稳定性,最终辽国答应了石敬瑭,从而帮助石敬瑭建立了后晋政权。

后晋政权稳定后,石敬瑭按照之前约定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辽国领土一下增加了不少,辽国有了可以威胁到中原政权势力。

石敬瑭只为了一己私利,从而割让了如此重要的地区,这导致中原王朝失去了可以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关键防御点,这也要北宋王朝失去了战略缓冲点,导致了灭亡,幽云十六州真正收复者应该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那已经是400多年后的事情了。

北宋王朝永远的痛,幽云十六州

北宋开国后,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两位皇帝先后打算赎买北伐的方式妄图夺取这个关键战略要点,最终都没有实现,最一直等到宋真宗时期签订澶渊之盟才确保了这块地区相对稳定局势。

北宋末年,金兴辽衰落,北方政权交替也没要幽云十六州重回汉人之手,金国反而以张觉事变为由伐宋,金军击败宋军顺利占领燕京并顺利南下灭亡北宋,占领中原地区,史称“靖康之耻”。

我们知道北宋都城开封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周围并没有什么战略优势,可以保证首都安全,幽云十六州可以说作为唯一的战略缓冲之地,对于北宋十分关键,夺回幽云十六州可以保证政权安定,可无论北宋政府如何努力都没能夺回这块地区,最终也因为这块地区最终灭亡。

幽云十六州战略位置真的很重要

中国古代交通并不方便,为了缓解国防运输难题,自然希望一个天险用于屯兵储备战略物资,这样才可以防御外敌入侵,幽云十六州就是这个关键区域,他地势险要可以阻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如果有幽云十六州,至少保证北宋都城安全,失去幽云十六州,辽国、金国可以顺利南下侵宋,这要宋朝十分难受,他们只能挨打。

幽云十六州,宋政府永远的痛,他们从建国到亡国都未获得这块区域。

幽云十六州最终收复者朱元璋,这一次行动才要幽云十六州最终并入中原王朝统治范围内,最终朱棣天子守国门,将幽云十六州和北方防线连接起来,这保证了大明王朝北方防线安全。


莫地方


幽云十六州,听着很遥远的样子,其实,一点儿也不遥远,大致就是今天北京、天津北边、山西北边和河北地区,也就是现在中国地图上偏北方,但没到东北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庞大的太行山脉的腹地。

而传统中原王朝所在的位置,就是河南、山西和河北南部、陕西、山东等地的总和,再辐射华南、华南和华西地区。

如果中原王朝占有幽云十六州,就能够很好的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庞大的山脉、城池和长城,能够有效的阻止游牧民族入侵,就算有入侵的,也变成孤军,被中原王朝围杀。

但可惜的是,唐末安史之乱后,幽云十六州,就被游牧民族占领了,之后经历了五代十国、宋朝、元朝后,才于明朝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统治当中。

唐末到明朝,除元朝外,中原王朝一直遭到游牧民族的放马南下,实在苦不堪言。这种苦不堪言,真的就是数百年了。

宋朝还专门修建了大名府,但却远不如幽云十六州的防御好。


董江波


幽云十六州就是指的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东北的广大领域。若是大家熟悉地理的话, 就知道这个地方正是长城的所在地。

长城就是建立在崇山峻岭当中,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来抵御北伐少数民族的一道天然的屏障。因此说来幽云十六州这个地方,对于中原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可以说只要这个地方,掌握在中原人的手里,他们就可以靠着长城的天堑,来抵御游牧民族的南下了。

可是,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叫石敬瑭的儿皇帝,他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从此之后,契丹的大军再来中原的时候,就如同进入到自己的后花园一样方便了。

这就是为何大宋一直要拿下幽云十六州的原因。

很可惜的是,赵匡胤建立大宋之后,还没有给契丹开战,他就稀里糊涂的死去了。他驾崩之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当了皇帝。

赵光义两次亲政契丹,目的就是要拿下幽云十六州,但是,最终并没有得偿所愿。

第二次亲征之后赵光义受了伤,此后他再也不亲自出征契丹了。

尽管大宋和契丹在后来也有战争,但是,大部分都是没有赢得战争的胜利的。

到了宋真宗的时候,契丹和大宋建立了《澶渊之盟》,100多年的时间里,两国再也没有交战。

后来北宋和契丹全部灭亡了,他们是被女真人给灭掉的。就这样幽云十六州又落入到了女真人的手里。

南宋一直把女真当爹来供着,他们就更不可能给女真开战了。

我们都知道后来是蒙古灭了女真,然后又灭了南宋,幽云十六州再次落入到了蒙古人的手里。

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就是元朝,推翻元朝的是朱元璋。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他派徐达又把幽云十六州给夺了回来。至此,幽云十六州又落入到了中原人的手里。

冷兵器时期,幽云十六州确实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地方。可以说他是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眼里的兵家必争之地。


史学达人


“幽云十六州”,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是燕云十六州,叫法可能更多些。燕云十六州。后晋石敬瑭为能称帝,将北边险要之地燕云地区割让给了契丹。辽被北宋和金国合灭后又归金所有,金被被蒙古南宋合力灭后又归蒙古。直到徐达,常遇春北伐收复,整个燕云华北地区被异族统治了四百多年。燕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全境,山西河北北部)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直到它完全崩溃。丢燕云必祸中原,这样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作战处于无险可守的被动局面,中原的步兵也受不了北方骑兵在千里平原的冲击。所以整个宋朝时期,在和辽,金,蒙古做邻居,没了长城,没了燕云,或被动挨打或纳岁,直到宋亡。

在我国华北地有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大自然赋予我国的一条天然防线,燕山山脉。北方的游牧民族只要过了燕山,一直到黄河南部,可以一马平川直指河南河北的中原腹地。这条防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燕长城,赵长城都位于燕云地区。燕云丢,丢的不只是燕山险要,北方民族的兵力和疆域也推进到了长城周边。北宋以前便把我国正北方的边界设在了幽州(北京)以北的燕山。唐后,后晋石敬瑭把这重要的地理区域拱手相让契丹,契丹铁骑从此出发不经任何地理险阻,便可进攻北宋。这也是经宋一朝,我们感觉其军事羸弱的一个原因。

所以,从地理位置加军事战略方面来说,这便是让中原王朝纠结的原因。

北宋所谓的燕云十六州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位于燕山以南和太行山以东的幽州地区,也称为山前诸州。包括幽州(燕京,辽南京析津府)、蓟州、顺州、檀州、景州、涿州、易州。

第二部分是位于燕山以北或太行山以西及雁门关以北的云州地区,也称山后诸州。包括云州(辽西京)、新州、妫州、儒州、武州、寰州、朔州、应州、蔚州。

第三部分是十六州以外是独立的,它是早年契丹从中原夺走的也是燕山以南的三州,包括营州、平州、滦州。

十六州对应现在地名

山前诸州(幽州地区)

幽州(北京市) 顺州(北京市顺义区) 檀州(北京市密云区) 蓟州(天津市蓟州区)景州(河北省遵化市) 涿州(河北省涿州市)易州(河北省易县)

山后诸州(云州地区)

云州(山西省大同市) 应州(山西省应县)蔚州(河北省蔚县) 朔州(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 寰州(山西省朔州市马邑) 武州(山西省神池县) 新洲(河北省涿鹿县涿鹿镇)妫州(河北省怀来县)儒州(北京市延庆区)

契丹早年夺取三州

营州(河北省昌黎县)平洲(河北省卢龙县)

滦州(河北省唐山市滦县)


FrankTafei


《旧唐书 》载:

【自燕以下十七州,皆东北蕃降胡散诸处幽州、营州界内,以州名羁縻之,无所役属。安禄山之乱,一切驱之为寇,遂扰中原。至德之后,入据河朔,其部落之名无存者。今记天宝承平之地理焉。】

燕云十六州,包括今天的整个北京地区,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地区以及山西北部地区。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片地区从秦代开始就是汉人政权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犯的重要屏障。也正因为如此,燕云十六州又有“中原门户”之称,是以失燕云则祸乱中原。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唐朝灭亡以后,中原一直战乱频繁,各路诸侯轮番唱戏。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在还只是河东节度使时,为了自立为帝,他就向契丹求援,答应只要契丹为他出兵,他就可以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在契丹人的帮助下,石敬瑭很快建立了后晋政权,开始了他“儿皇帝”的生涯,中原王朝也由此成为“襁褓中的婴儿”。

受燕云十六州影响最深的就是北宋政权。宋政权是在后周的基础上建立的,虽然北宋是五代十国的终结者,但也是五代十国历史的延续者,这个新生的王朝必须面对缺失燕云十六州的影响,燕云十六州已经让契丹人对中原形成了“恶虎吞狼”的趋势。


北宋皇帝对燕云十六州实在是恋恋不忘,宋太祖特意设了一个所谓“封桩库”,每年从国库拨银打入其中,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赎回燕云十六州。宋太宗赵光义两次北伐,想要收复,均以失败告终,逼得北宋没有办法和亲纳贡。

终北宋一朝,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一方面是北宋军队战斗能力低,朝廷内部重文抑武的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原因在于燕云十六州的缺失直接导致北宋面对金人铁蹄时无险可守,只能依靠挖河沟,筑高墙的方式对抗骑兵铁蹄。

从今天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候燕云十六州的作用从防御游牧民族入侵变成了游牧民族入侵的大本营和前沿阵地,直接威胁北宋都城汴京,毒害之深,可见一番。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以后,头等大事就是要驱逐残元。他派遣大将常遇春,徐达等先取河南,再取山东,最后虚晃一枪直接杀向大都,歼灭了元军大部,逼得元廷远遁。洪武元年七月,朱元璋大军齐进,元廷放弃了大都,越过居庸关逃到了大漠。至此,丢失四百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全部收复。


围知历史


幽云十六州是宋朝和辽朝争夺的重点区域,这个地区现在来看就是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此区域加上长城可谓是华北平原的重要屏障,北宋正是因为丢失了幽云十六州造成了整个北部边防处于绝对的被动的不利局面。

幽云十六州的丢失后北宋北伐未成功

幽云十六州本来在后晋皇帝石敬瑭的手中,为了反对后唐自立为王石敬瑭甘心将幽云十六州让给辽朝。此后石敬瑭当起了儿皇帝,而幽云十六州就落到了辽朝的手中,作为华北的屏障这一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幽云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

辽朝是游牧民族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其部队多为骑兵部队的机动性非常强。为了遏制辽朝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在北宋建国后宋太宗都发起了北伐,宋太宗在消灭的北汉后趁机向幽州也就是北京城发起了偷袭战,但是宋军连续作战士兵疲惫加上辽军机动性强后援补充能力强,最终高粱河战役宋军惨败而归。

从此次战役的结果不难看出宋太宗的军事指挥才能非常有限,宋军在消灭北汉后已经成为疲惫之师最宜修整,而连续作战很容易兵败。反观辽军为强化幽州实力不仅增加了兵力防御还修建了庞大的幽州城做长期准备,辽军骑兵后援速度非常快,这些都是辽军的长处。宋军面对强硬的对手却没有长期抗战的准备以及后援最终失败也是再所难免。

为防守汴京最终签订《澶渊之盟》

北伐幽云十六州失败后宋朝更加的被动,辽军在巩固了幽云十六州后开始南下骚扰北宋,由于辽军有骑兵优势宋军一直被动防守。公元999元辽军一直在边境骚扰宋军,虽然宋军在杨延昭等人的率领下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辽军的机动游击战术还是让宋军非常的被动。

公元1004年辽军分料两路入侵北宋,宋军凭借坚固的城池和辽军对抗。在辽军进攻至定州一线时,北宋军队站稳了脚跟和辽军打了平手。随后辽军三面围攻包围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最终取得了胜利。

面对不利局面辽朝决定和谈,而宋真宗早想和谈,最终双方签订《檀渊之盟》宋朝向辽朝缴纳岁币战事结束,双方归于和平。

总结

北宋因为没有拿回幽云十六州导致了防御上的被动,最终在战略相持中成为不利的一方,而辽朝占领幽云十六州后经过仔细的经营最终取得了对北宋的压制地位。只能说这个地区的战略地位太重要,而北宋只能以金钱换和平继续向前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