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为何会被赐死?

文史砖家


朱元璋的岳父叫胡美,女里女气的名字,不过胡美原来可不叫这个名字,他原来的名字相当高端大气上档次,叫作胡廷瑞,因为朱元璋字国瑞,所以胡美为了避讳,不得已改了名字。

胡美是开国功臣之一,当年他跟随陈友谅,位高权重,最高做到了江西行省丞相,后来被朱元璋策反了,又反过来攻打陈友谅,屡立战功,陈友谅被灭之后,胡美又开始打张士诚,不久之后,朱元璋娶了胡美的女儿。


朱元璋之所以娶胡美的女儿,更多是政治上的考量,因为胡美成了朱元璋的岳父之后,就是一家人了,他就不再是为别人打仗,而是为女婿打仗,所以打仗打的格外卖力。

明朝建立之后,胡美因功被封为豫章侯,当时中原局势刚刚稳定,元朝残余势力尚在,胡美再次披挂上阵,替小婿扫除了余孽。

至此,胡梅名利双丰收,不仅是功臣,还是国丈,还获得了免死铁卷,可谓是志得意满,春风得意。

然而,世事无常,乐极生悲,谁能想到几年之后,“人生赢家”胡美被朱元璋处死了,一同处死的还有胡美的儿子以及另外一个女婿。


对于处死胡美的原因,朱元璋讳莫如深,一直不愿公布缘由,搞得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战战兢兢。

直到6年之后,李善长案发,朱元璋才公布了胡美犯下的罪过:

偕其子婿入乱宫禁。

有人说“入乱宫禁”是淫乱后宫之义,实则不然,后宫又不是妓院,不是谁都能进入的,胡美就算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淫乱后宫。退一步讲,你见过老爹带着儿子还有女婿一起淫乱后宫的吗,那画面太美简直不敢想象。

原来,朱元璋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意思是如果没有皇帝召见,任何人不得入后宫探视。


然而,作为父亲的胡美想念女儿了,进宫看一看女儿以解相思之苦,到底能有多大罪过啊,至于把他处死吗?朱元璋杀掉胡美真的只是因为“入乱后宫”吗?

非也!

朱元璋其实一直忌惮胡美,当年朱元璋招降胡美之时,胡美提出一个有些“过分”的条件,即不能把他的部队拆散,而且必须由他指挥。

朱元璋当即勃然大怒,但一旁的刘伯温极力劝阻,并讲了刘邦当年安抚韩信的故事,朱元璋这才消了气,同意了胡美的无礼条件,朱元璋后来娶胡美的女儿估计也是刘伯温出的高招。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对胡美仍然心有余悸。



还有一点,朱元璋读过历史,了解外戚专权,祸乱朝纲的危害,所以他强力压制外戚势力,不让外戚干政,他之所以作出“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估计也是基于此。

然而,胡美却枉顾规定,擅自出入后宫,无疑犯了大忌讳,朱元璋杀了老丈人,也是基于杀鸡儆猴,以儆效尤之目的。

朱元璋确实开了个好头,终明朝一朝,连一例外戚专权现象都没发生。


一半秋色


有一种人不撞南墙不回头,有一种人不知道天高地厚,还有一种人没有自知之明,其实这三种人是一类人,活的太自我,不分场合,给人一种特立独行的感觉,习惯于不把自己当外人。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一路走来,收了不少义子,纳了许多姑娘,自然也得到了一堆岳父。而在他的众岳父中,恰好就有一位符合上述个性的人,这个人名叫胡美


这个世界上,向来都是一物降一物,如果把胡美比作是一根刺儿,那么朱元璋恰好是那个酷爱拔刺儿的人。谁敢露锋芒,第一个灭谁。狼遇到羊,是羊的悲哀,狐狸遇到猎人,悲催的是狐狸,朱元璋碰到胡美,是胡美的不幸。羊知道狼的凶残,狐狸知道猎人的厉害,而胡美看不透朱元璋。所以,死到临头,叫苦不迭。

那么,朱元璋收拾胡美的理由是什么呢?单是因为他入宫看望了女儿了吗?当然不是,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胡美,人如其名,胡作非为,感觉挺美。胡美做事很高调,做人亦如此,招摇过市,显山露水。这样,不免让我们想起了那个坑了干爹的某美,事后想想,两个美还真有同病相怜之处。只不过,胡美误了卿卿性命,某美生活照样滋润。



胡美原名胡延瑞,汉王陈友谅的擎天一柱,曾任江西行省丞相。朱元璋灭掉陈友谅后,胡延瑞望风而降,为此朱元璋赞叹其为:“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者”的智者,识时务的俊杰。胡延瑞表示死心塌地追随朱元璋,特意改名为胡美,以避朱国瑞(朱元璋,字国瑞)的讳。

归顺朱元璋后,胡美犹如三百年后的吴三桂,勇猛无敌、所向披靡。所不同的是,吴三桂为满清横扫西南,胡美则纵横东南,同徐达一道灭掉了张士诚,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因此,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将胡美列为开国元勋,封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同年,朱元璋赐胡美豫章侯爵位,食禄一千五百石,而且还当众表彰胡美如归汉的窦融,特赐丹书铁券一块,可免死二次。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既然老朱这么慷慨,胡美也不吝啬,于是将如花似玉的女儿胡顺献给了朱元璋。朱元璋见到胡顺心花怒放,心说:如果大臣们都这么懂事儿,只怕身体吃不消啊!胡顺是一个难得的尤物,一夜过后,竟让故意压制欲望的朱元璋爱不释手。不久,朱元璋便晋升胡顺为嫔妃,夜夜召幸,巫山云雨。

女儿受宠,胡美脸上有光,回首自己多半辈子的成就,很有飘飘欲仙的必要。记得朱元璋曾把自己比作是助刘秀一统天下的窦融,而窦氏家族最终又成为了东汉最显赫的名门世家,而我胡家徒有其表,无有其实。到头来,不过是被朱元璋扣了一顶高帽子。想到此,胡美的心又凉了半截,谁让自己碰到了一个把外戚防成贼的皇帝呢!


人一旦怀有不满的情绪,多数不会憋在心里,必然会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胡美为了给心里找平衡,竟然想到了私自出入朱元璋后宫的方法,既新鲜又刺激。当然,理由是看望女儿。可是他不明白,自古皇帝的后宫是禁区,到处是雷,只要越入,就会被炸的粉身碎骨。而朱元璋规定,只有命妇、而且是在规定的时间段,才能入后宫探视,男人是绝对禁止入内的。

开始,胡美是一个人进进出出,犹如在探雷,当发现“安全”后,干脆把女婿和儿子也叫上,来了一个“风流三侠”的组合,大有替朱元璋分担劳累的意思。正当“三贱客”得意忘形之际,危险悄然而至,原来他们的一举一动早被锦衣卫画成图像,送到了朱元璋的手中。


朱元璋看到这三个“裸奔”的小丑之后,迅速出击,全部抓入大牢。最终,胡美的儿子与女婿被大刑伺候至死,胡美自尽而亡。当年正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距胡惟庸案仅过去四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何况朱元璋是一个热衷刨根究底的皇帝,所以朝廷百官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更没有人敢去探听胡美的死因。

洪武二十三,老黄牛李善长案发被诛,朱元璋下诏列举奸党启示,将胡美归为胡惟庸余党,并公布了胡美的罪行——携众扰乱宫禁。


其实,朱元璋想收拾胡美,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如果给他按一个谋反罪名,御赐的“免死铁券”也就作废。不过,朱元璋并没有那样做,而是把“家丑”扬了出来。敢在皇帝的后院点火,同样罪孽深重、十恶不赦。群臣知道真相后,交头接耳,拍手称快,都觉得胡美罪有应得,太活该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国史春秋


朱元璋虽然是穷苦出身,但是当了皇帝后,他也纳了不少妃子,其中有一位姓胡的妃子,她的父亲就是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大将胡美。

胡美原本是陈友谅手下行省丞相,公元1361年,朱元璋招降胡美。可是胡美要求不解散自己的部队,才肯投降,朱元璋起初大怒,后来还是在刘伯温的劝说下,朱元璋才同意了。

胡美投降朱元璋后,也是尽心尽力,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深受朱元璋重视。朱元璋娶了胡美的女儿后,胡美地位更是尊崇。

后来胡美因为想念女儿,进宫去看了一次女儿,结果被朱元璋赐死。朱元璋也不是个糊涂皇帝,那么朱元璋究竟为何要赐死功臣岳父胡美呢?

朱元璋给胡美的罪名,让人哭笑不得。

胡美作为大将,作为国丈,又立下不少战功,朱元璋杀他,总要找到合适的理由,否则恐怕很难服众,还有可能引起兵变。

《明史》记载:“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这句话的意思是,朱元璋给胡美的罪名是,他仗着自己的女儿是贵妃,就不经皇帝允许,带着儿子和其他的女婿进入后宫。

在我国古代,后宫之中,除了皇帝其他男人是不可以随便进入的。就是一些王爷和皇子,有时也要经过皇帝的允许。所以朱元璋给胡美罗列的这个罪名,杀他也算是名正言顺。

当然,这虽然是犯了律法,但是和胡美的身份比较起来,这似乎并不能让他一死。那么朱元璋究竟为何,非要因此小事,杀了胡美呢?



朱元璋忌惮胡美,怀疑胡美卷入党争。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曾大开杀戒,当然这些人中,有些是因为功劳太大,被冤杀。也有一些人是自己要往刀口上撞,比如胡惟庸和李善长。

胡惟庸事发后,李善长的事情也暴露了,李善长借官府士兵,建造私宅,放纵部下,还为亲属求情,这些都犯了朱元璋的大忌。最终朱元璋杀了李善长,并且决心清除党派。

当时朱元璋觉得老丈人胡美也是李善长一党,但是他又找不出证据,最终就因为老丈人没经允许进入皇宫,将他赐死。

朱元璋能从普通人,成为皇帝,对他来说,心狠手辣是必须学会的,所以但凡是他不放心的人,他都要除掉。


斯幽说历史


朱元璋的后宫佳丽很多,因此老朱的岳父也很多。胡贵妃就是老朱其中的一位宠妃,据说长得很漂亮:“要盘有盘,要条有条,增一两太肥,减一分太瘦。”老朱视其为心肝宝贝。(如图)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胡贵妃的父亲去宫中探望女儿,却被女婿朱元璋砍了,老丈人因何得罪了朱元璋?

这事还得从老朱称帝前两年说起:胡贵妃的老爸叫胡廷瑞,原是元末群雄之汉王陈友谅的得力干将,官至江西行省丞相,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可谓一方封疆大吏。

老朱在攻打江州时,派特使招降胡,胡廷瑞是个明白人,眼看陈友谅大厦将倾,他也想找个退路,于是提出:“我投降可以,但要保留我的军队番号。”

胡廷瑞深知,有兵权才能有话语权,才能投降后被重用,否则成了光杆司令,谁拿你当回事呢?老朱起初不同意,当着老胡的特使要发脾气,此时军师刘伯温用脚踢了老朱一下,冲他挤了挤眼。老朱马上领会了老刘的意思:“分明告诉自己先答应稳住胡,以后再慢慢消弱他的势力”。

老朱答应了胡廷瑞的要求,胡投降了老朱,官职照旧。



在随后的战斗中,胡用自己的威信招降了许多老部下,不费一枪一弹为老朱贡献了数座城池,老朱很高兴,不久加封其为荣禄大夫。

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史称明太祖。之后大封功勋,胡廷瑞因功封中书平章(相当于宰相)。

老胡也会来事,既然老朱称帝了,他的名字要避讳,因为老朱字国瑞,他叫胡廷瑞不合适,“瑞”字犯忌。于是改名为胡美,美好的美。同时把自己漂亮女儿送给老朱充入了后宫,这就是胡贵妃。

老胡虽然和老朱年纪相当,却成了老朱的岳父老泰山。

刚开始翁婿关系很铁,老朱常说老丈人是汉之窦融。说他弃暗投明堪比窦融归汉一事。

然而二人融洽的关系没有超过16年。



洪武17年(1384年),朱元璋突然把老丈人和老胡的女婿(老朱的连襟)及全家处死,当时也没有公布罪状,谁也不知道他老丈人一家犯了什么法?

时隔8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1392年),朱元璋突然宣布,说老丈人胡美仗着女儿受宠,带着女婿借进宫看女儿之机,和女婿一起淫乱后宫。

也就是说,后宫佳丽很多,老丈人和女婿经常进宫和宫女、妃子们胡搞。这属于道德败坏范畴,这罪名最容易打倒一个权臣。

胡美真的“大头没管住小头”吗?我看不见得!胡美位高权重,大明朝美女又不少,他完全犯不着染指女婿的女人。

从胡美被杀这个时间点来看,正是朱元璋清算新锐宰相胡惟庸势力时期。

胡惟庸是老朱一把提起来的丞相,目的就是打压江浙和淮西两派,当这两派势微后,老朱以谋反罪大肆屠杀胡惟庸势力。

老朱扩大打击面,“瓜蔓抄”诛连上万人,胡美被牵连其中,老朱迅速以“疑罪从有”杀了胡美。



然而经过多年的调查,好像老丈人没有罪,老朱不肯认错,于是宣布老丈人淫乱后宫。

这罪行恐怕只有老朱一个人才能知道,没人敢质疑,如果有人质疑,那就说明你也曾去过后宫,同样有罪,谁敢惹这样的麻烦呢?

我们可以反推一下结论,民间老百姓尚知家丑不可外扬,老朱并不傻,他为什么要以淫乱后宫之名定老丈人的罪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惜一切也要把胡惟庸案件定为铁案,无罪强按一个罪名,反正在那段时间杀的人不许翻案。

文/秉烛读春秋


秉烛读春秋


在“伴君如伴虎”的时代,功臣们如何消除帝王的猜忌,解除对自己的杀心,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玄妙的艺术,唯有看透人性、知所进退的聪明人才能做到。然而在漫长的古代史当中,能做到这些并功成身退、寿终正寝的功臣并不多,而更多的则是失败的案例,明太祖朱元璋的岳父胡美,便是其中的典型。


胡美是元末湖北沔阳人,本名胡廷瑞,后来为了避朱元璋的字(国瑞),才改名为胡美。在元末的大战乱中,胡美起初隶属于汉帝陈友谅,官至江西行省丞相,奉命守卫龙兴,后接受朱元璋的劝降,转而加入后者的阵营。胡美投降朱元璋后,跟随大将徐达攻灭陈理(陈友谅之子)、张士诚两大势力,在战场上屡建殊功。



胡美,沔阳人。初名廷瑞,避太祖字,易名美。初仕陈友谅,为江西行省丞相,守龙兴。太祖既下江州,遣使招谕美...美得书,乃遣康泰至九江来降。太祖遂如龙兴,至樵舍。美以陈氏所授丞相印及军民粮储之数来献,迎谒于新城门。太祖慰劳之,俾仍旧官。见《明史·卷一百二十九》。


攻灭张士诚后,胡美又以征南将军的身份入闽作战,接连击败陈友定的军队,攻克杉关、光泽、邵武、建阳、建宁、福州、延平、兴化等地,并最终肃清福建境内的元军。胡美平定福建后,奉命在当地驻守,不久又被召回到南京,并陪同朱元璋巡行汴梁等地。而在此前后,朱元璋已经纳胡美长女为妃,后者由此得到一个国丈的新身份。



明朝建立后,胡美以亲以功都受到朱元璋的尊崇,得以晋升为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当时,中原地区虽然粗定,但元朝的残余势力还散布在各地,所以在洪武三年的时候(1370年),胡美便奉命到河南去招降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的旧部,并圆满地完成任务。


朱元璋对胡美的表现甚为满意,所以在同年冬天封他为豫章侯,允许其子孙世袭罔替。不仅如此,朱元璋在诰词中对岳父大加赞扬,称他当年归降自己的举动,可以跟东汉大军阀窦融归降光武帝刘秀相媲美(“是年冬论功,封豫章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诰词以窦融归汉为比。”引文同上)。



十年后(1380年),朱元璋再度品评、封赏功臣,宣称当年在与陈友谅对峙时,有七位名将并没有选择观望,而是及时地选择了弃暗投明,为此需要加以重赏。这七人当中,便包括胡美。正因如此,胡美被改封为临川侯,与杨璟一起尤其受到朱元璋的厚待(“太祖榜列勋臣,谓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来归者七人...皆封侯。美与璟有方面勋,帝遇之尤厚。”引文同上)。


胡美身兼功臣、国丈双重角色,不仅被封为列侯,获赐丹书铁券(俗称“免死金牌”),而且深受皇帝的器重,无论怎样看,都堪称“人生赢家”。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胡美在改封为临川侯后4年,便被朱元璋关进天牢,没多久便被赐死。与此同时,胡美的另一位女婿也被杀。



胡美和他的女婿虽然都被杀,但让人倍感蹊跷的是,朱元璋却一直没有公布他们的罪状,群臣虽然满腹狐疑,都却没有人敢于向皇帝问询。直到六年后“李善长案”事发(1390年),朱元璋借助列举“奸党”们罪状的时机,才向群臣说明胡美及其女婿被杀的原因,原来二人之所以丢掉性命,是因为他们利用外戚的身份擅闯宫禁,犯了“大不敬”之罪。


朱元璋所说的“擅闯宫禁”,并非是指胡美及其女婿秽乱后宫(量他们也没这胆),而极有可能是二人作为男性,破坏了“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的规定,实属“大不敬”之举(“十七年坐法死。二十三年,李善长败,帝手诏条列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引文同上)。



更何况,胡美以国丈身份觐见胡贵妃,就算是跟女儿唠家常,也很容易让朱元璋心生猜疑,认为他们有所密谋、意图不轨。所以,本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朱元璋必须处死胡美及其女婿,以便起到警示群臣的作用。群臣了解真相后,无不胆寒心惊,暗自庆幸当初没有为胡美喊冤,否则自己也会受到牵连。



文史砖家


狡兔死,走狗烹,何况朱元璋的这位岳父胡美原来还不是一条船上的。

朱元璋这位倒霉岳父胡美原来叫胡庭瑞,但为了避讳女婿洪武皇帝的字才改成胡美。胡美原来也不是跟朱元璋一条船上的,他是陈友谅手下的一名将领,后来朱元璋派人来劝降,又保证胡美手下的将士不解散仍然跟着胡美。虽然胡美在跟随朱元璋接下来打江山的时候多立功劳,女儿还嫁给了朱元璋。甚至在明朝建立时论功行赏,被封为豫章侯,独掌一方的大员,还有免死的丹书铁券在身。封侯之后,胡美这种武将已经失去作用,应该功成身就急流勇退,辞去官职做一方富家翁候,而不是继续身居高位。

何况朱元璋已经立了太子朱标,胡美的女儿是皇妃虽然只有一个女儿,保不齐将来会生一个儿子,当然已经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后来胡美有犯下大错带另一女婿进宫看望身为女儿的皇妃,这更是惹了大祸,入后宫见女儿为什么要女婿进来,想图谋不轨吗?朱元璋之前颁布一条命令不准后宫乱入,种种条件下,胡美早已经死路一条,缺的只是一个条件。

在胡惟庸案逃过一劫的李善长,因为为亲戚求情被列为奸党,胡美也被列为奸党,李善长一家70余人被杀,胡美被赐自尽,女婿也被杀。


陆弃


理科男答历史。

朱元璋的这个岳父叫胡美,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说过。他原名叫胡廷瑞,后来改名叫胡美。

他的长女在洪武13年被选入宫当了妃子,4年后,洪武17年,胡美就因入宫探亲而被刺赐死。

难道胡美真的是因为探亲而被杀吗?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明史·胡美传》中是这样说的“十七年坐法死”。就这简单的一句话,描述了胡美死亡,根本没有给出胡美为什么会死,因为当时胡美被赐死,朱元璋确实没有给出说法。

“二十三年,李善长败 ,帝手诏条例奸党,言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子婿入宫乱禁,事觉,子婿刑死,美赐自尽云。”

胡美被赐死的6年后,朱元璋第一次说出了为什么会赐死胡美,原来胡美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婿以入宫探亲的理由扰乱宫中的禁令,被朱元璋发现,这才会杀死胡美的儿子和女婿,并且赐死了胡美。

那么胡美到底乱了什么禁呢?原来朱元璋早就设置过一条宫禁“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由于胡美犯了这条禁令,所以被赐死。

如果按平常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肯定会觉得很蹊跷。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乱了宫禁而被杀吗?乱宫禁的后果真的如此严重?更何况胡美还是朱元璋的岳父,于情于理都不可能直接处死啊。

近代专家也曾研究过,但始终没有结果,因为朱元璋仅给了四个字“扰乱宫禁”,也就是说被实打实的套上了这个罪行。

当然民间可不这样认为,有些人认为胡美的死,其实是朱元璋早有预谋的。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后期杀了很多大臣,有些也是直接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处死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朱元璋产生了猜忌的心理。

朱元璋是一代帝王,他宁可错杀万人,也不可放过一人。胡美当时已经算是巅峰了,女儿是贵妃,自己功劳还很多,最主要的是他还有自己的军队,和李善长结党私营。这在朱元璋眼里就是大忌,早晚都是要除掉胡美的。

所以胡美入宫也算是往枪口上撞了,被朱元璋直接铲除。


理科男读历史


一句老话说的好,“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老丈人虽然不比丈母娘,但是作为女婿,无论如何还是要给岳父岳母多一点薄面,但是朱元璋却不是如此,甚至还给自己的岳父一家给咔嚓了,这又是为何呢?

朱元璋杀岳父胡美

明朝初期,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朱元璋将自己的岳父胡美以及自己的小舅子,还有胡美的女婿一起给咔嚓了,朱元璋杀了自己的亲岳父一家,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这样,因为起初朱元璋就定下了一个规律,自己的妃子的男性家属不得私自入宫与朱元璋妃的子见面。而胡美则犯了大错,不仅仅自己入宫见了自己的女儿,还带了自己的儿子以及女婿,所以惹怒了朱元璋,而朱元璋便将其全部杀害。

朱元璋到底为何杀害自己的岳父?

胡美无论如何也是朱元璋的岳父,甚至还有其女婿,以及朱元璋自己的小舅子,胡美虽然犯了错,但是也罪不至死啊,而且还是死了一家,那么朱元璋为何非要杀死胡美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政治因素,胡美不是错在了站队,而是错在了选择站队,在朱元璋眼中,只要是你选择了站队,选择了拉帮结伙,便是犯了大错。

胡美为了在朝廷中更有地位,选择了结党营私,尤其是和朝廷中权贵又的非常的近,比如胡惟庸、李善长等人,而朱元璋最恨的便是朝廷中所谓的权贵。因此,也对自己的老丈人越来越烦,到起了杀心,又到行动起来。

朱元璋杀老丈人,表面上是因为胡美犯了错,实际上是朱元璋因为政治原因,早已经对胡美起了杀心,所以最后找了个理由,杀之而后快。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明朝洪武十七年,临川候胡美被打入天牢,不久之后便被朱元璋赐死,就连其儿子也不能幸免,引得朝野震动,因为胡美不仅是朝廷重臣,而且他还是朱元璋的岳父,是什么让朱元璋大开杀戒不顾亲情的呢?

胡美,原是陈友谅部下,当年朱元璋南征北战攻下江州之后,胡美见陈友谅大势已去,于是率领部队投靠朱元璋。朱元璋也是对他不计前嫌,用人之际胡美的领军才能也是深得朱元璋的赏识,于是朱元璋封胡美为征南大将军,直取福建,可以说胡美为大明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开国之后,朱元璋也是没有忘记胡美,赐他高管爵位。洪武三年,朱元璋又封胡美为临川候,这时胡美的女儿也进入了皇宫,成为了朱元璋的妃子,而胡美也摇身一变成了国丈爷,照理说胡美一辈子荣华富贵也应享之不尽了,却没想到毁在了一次看女儿上。

洪武十三年,胡蓝之狱爆发,朱元璋借口胡惟庸蓝玉造反,大肆连坐诛杀开国元勋,不巧的是,胡美正好撞上了这个风口浪尖。

朱元璋曾制定宫规

“后妃不许群臣谒见,命妇于中宫千秋节并冬至、正旦、每月朔望来朝,其隆冬、盛暑、雨雪免朝”

老朱说得也很清楚,后妃不允许见外人,亲人也不可以,只有在特定时间才能接见命妇,而胡美和他的儿子却仗着皇帝的岳父和朝廷功臣,擅自进入后宫看望女儿,这也只能说是作死。

胡蓝之狱连坐人数超过45000人,还少你一个胡美吗?最后胡美父子被安上“入乱宫禁”的罪名处死。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


七七谈历史


这件事在史书上也有过记载,有一次,朱元璋的岳父进宫去看望自己女儿,结果却被朱元璋给杀了。

这个岳父的本命叫做胡美,虽然名字取得有点像小女生,但是他本人却是一个雄赳赳的七尺大男儿,满脸胡须,他的女儿正是比较受宠的胡贵妃。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杀了自己的岳父呢?

我们不妨翻看一下《明史》当中对这件事的记载,上面曾写下过“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其子婿入乱宫禁”的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可能是文言文所以一些人会看不懂,其实它的大概意思就是说,胡美和女婿两个人进入后宫并不合礼数。在朱元璋制定的明朝法律里,就有一个“非命妇不得入觐后宫”的规定。

那么既然胡美违反了礼数,也违反了大明的法律,作为一国之主的朱元璋自然是不可能放过他,免得世人又说他包庇亲人,所以这才杀了胡美大义灭亲了。那么,事情真的只有那么简单么?难道仅仅因为一条法律,朱元璋就会杀了自己的岳父?其实这里面的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根据一些野史里面的记载,说古代的后宫一般只需妃子们的母亲去看望,因为这里面都是女人,就好像是“女寝室”一样,男士基本上都不得入内。而毕竟是汇聚了全天下精髓的一大群绝世美女,自然会有男人想方设法,哪怕不要命的也要进去大饱一下眼福。胡美也有这种龌龊的想法,之前上面也提到过了,胡美雄赳赳的,那自然是精力旺盛,就想着凭借着胡贵妃父亲的身份来进入一次大明的后宫。

除此之外,胡美也确实有点想女儿了,你说这亲生女儿被关在了后宫里,要是连个面都见不着,那该有多难受。所以胡美在明知有规定的情况下,还贸然进去了,他心里肯定算计着,朱元璋该不会那么的不近人情吧?但他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就是那么的不近人情,更何况一个胡贵妃他也没放在眼里,即便是自己杀了她的父亲,这个貌美如花的女人不也还得独自在深宫里等待着自己?更何况,就凭朱元璋的性格,又岂会让一个老男人看到自己那么多貌美的妃嫔?

所以,朱元璋当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就把胡贵妃的父亲给杀了,而胡贵妃在失去了自己父亲之后,却也只得在悲伤之余继续盼望着朱元璋的宠爱,根本就不敢起“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样的心思。

其实,说起来,朱元璋后宫的这三千佳丽也是非常可怜的,因为她们有大部分人都没有的到过朱元璋的宠爱,毕竟朱元璋真正喜欢的人仅仅只有马皇后一个人而已,其它的也仅仅只是玩玩。在朱元璋死后,他也将这些嫔妃全部都为自己殉葬了,其中就包括了胡贵妃,真的是太可怜了,一个闭月羞花般的女子,最后的结局却是要给自己的杀父仇人殉葬,可悲可叹!

其实说到胡美,他还有这么一个故事,那时候,胡美是朱元璋的死敌陈友谅的人,也是朱元璋最忌惮的对手之一。胡美不仅武艺高强,还十分的骁勇善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时,朱元璋看到胡美第一眼的时候,就有了要收他的打算,最终胡美觉得朱元璋是一个明主,于是便跟了他。

在大决战来临之前,有了胡美的加入,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陈友谅才在最后关头损失了一员大将,惨遭大败。可以说,要不是有了胡美的临阵倒戈,朱元璋现在未必可以建立起大明江山,朱元璋后来也十分感激胡美的鼎力相助,为他赐了候。但想不到的是,最终朱元璋竟然会因为胡美想进宫看望自己女儿就把他杀掉了,这实在是很让人无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