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画家评论别人的画时说的头头是道,而自己创作的画却“匠气十足”?

影影圈圈


“艺术”这东西,细说起来感觉很微妙,就绘画而言,什么是好画,什么是平淡的画,什么是低俗的画,关于这些评价有一箩筐,好像就如那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一个具体标准,那么,为什么有些画家评论别人的画时说的头头是道,而自己创作的画却“匠气十足”?



有些画家评论别人的画时说的头头是道,而自己创作的画却“匠气十足”

任何一个人都有评论画家作品的资格,绘画和其他艺术不一样,一幅画作无声无字,全是图像,呈现给观赏者的是“视觉效果”,画的好或不好,全凭观赏者的视觉感受,并不是画家自己说画的寓意是什么,就是什么,然而,抽象派画家的画作就是“无中生有”,可画家自己不承认


言归正传,有些画家评论别人的画时说的头头是道,而自己创作的画却“匠气十足”,这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喜欢从别人的画作“鸡蛋里挑骨头”,评论时用尽了所有华丽的形容词;当然了,也有些画家是用认可赞赏的态度评论别人的画,知道自己创作的不足,

自己创作的画“匠气十足”,评论别人的画时说的头头是道,这种现象看似奇怪,其实也很正常,就好比菜做的不好的人,突然吃了一道很难吃的菜,于是就滔滔不绝的评论了,这菜怎么怎么的难吃,就忘了自己原来也不会做菜这回事,

艺术评论同样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是,画家自己创作的画“匠气十足”,所评论的画也“匠气十足”,碍于被评论的画是“名人画”,于是就睁眼说瞎话说很好很好,当然了,匠气十足的画家本身是缺乏审美能力的,不过这种画家是“先认人,后认画”,也就是只要有名气,画就画的好。


诗夜城主


为什么有些画家评论别人的画时说的头头是道,而自己创作的画却是“匠气十足”?,这个问题正应了那句俗语,叫做“眼高手低”。

大家知道,尘归尘,土归土,画画和评画虽然都跟绘画有直接的关联,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这就好比美食家与烹饪师,美食家能对所品尝的饮食色香味等等说的头头是道,但却不一定自己能够做出可口的美味佳肴。评画与画画也是这样的道理。评画更多的是对绘画审美理论层面的修养造诣,画画更多的是对绘画在创作实践上的操作和应用。

一般来讲,掌握绘画审美理论进而能够品评一些画作是比较容易的,即使不会画画的人只要系统学习了相关的绘画知识和艺术审美方面的理论,同时又见识了很多绘画作品,那么就有可能把某些画作评论的有板有眼让人感觉他对绘画很专业很有水平,而要让这人自己创作一幅拿得出手的画作却是不成的。

有些画家经过长期的学习历练,在绘画艺术理论上和绘画作品赏析上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造诣,但是这并不等于他在绘画创作实践上也具备了同样高的造诣。因为理论不等同于实践,评论他人的画作只需要懂画赏画的理论和眼光,而创作一幅画作尤其是优秀的画作就远不止是懂画会赏画就够了,还要看你绘画的悟性如何,要看你绘画的技法是否精湛,动手能力如何,要看你有没有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创意,要看你有没有自己独立的绘画风格等等,而要具备上述这些实际的绘画本领又谈何容易?这就是一些画家评论起他人画作时能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说的头头是道,但是自己创作的作品却“匠气十足”比较平庸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灯影书画


画画我是外行,我主要从事行草书的书法创作,但书画同源,个中境遇也差不离,凑凑热闹,我也说道说道。其实要说到被同行贬损,画画的都还好,写字的才更是骂人都不带脏字,厉害极了。

我分析题主这个问题有以下两种原因:

1、对别人作品进行评论的成本远低于去创作的成本

您说动动嘴皮子谁不会呀,张口就来,没什么成本,心中的美好理想遥不可及,瞬间就可以变成衡量别人的铁尺,稍不如意,轮起铁尺就带着风打将过来。尤其是同行,因为是圈内人,更容易看出别人的破绽,抓住尾巴就往死里打,而实际上自己也有同样的破绽,甚至破的更厉害。

2、书画行业必须要提高曝光率

书画这个行当不出来晒肯定不行,这就像唱歌的必须要上台,练武的一定要下山一样,总得有作品示人才行。如果实在不能拿作品出来说话,就那别人的作品说话也行,要是说对了,你就是艺术评论家、鉴赏家,受人敬仰膜拜,说错了,混个脸熟也不错。这种无本万利的事情,搁谁谁都愿意去干。

因此,那些对别人的画作说的头头是道的人,不一定有作品支撑,即便有,也很可能就像题主说的那样“匠气十足”,甚至一片狼藉,让人不忍直视呢。问题就回答到这儿,顺祝题主愉快!随文粘贴我自己的书法作品一副,请各位书画界朋友不吝指教,在下恭听。


永书101


有些“匠气十足”的画家,只能在人背后议论别人的绘画作品,如何不好而抬高自己的绘画水平,而真正让他在媒体平台上评论别人的绘画作品,就评论不出头头是道的观点,瞎话连篇,根本评论不出别人的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有些画家评论别人的画时说的头头是道,而自己创作的画却“匠气十足”,这些画家只能在私下和人背后,评论别人的画时说的头头是道,经不起懂绘画艺术人的反驳,而让这些画家在网络媒体评论别人的绘画作品时,就不敢评论别人的绘画作品,也就是一个“屁混混”上不了台面。一个“匠气十足”的画家,没有高水平的绘画艺术理论、艺术风格、 道德修养,咋能在网络媒体上评论别人的绘画作品说的是头头是道呢?

二、一个画家要评论别人的绘画作品的水平,要具备专业艺术理论知识、艺术修养能力、综合素质的评论水平、艺术理论,要比别的画家创作水平高,才有资格评论别人的绘画作品。

三、绘画评论以绘画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审美欣赏和教育为基础,按照艺术规律的评判标准,对绘画艺术作品进行客观、公正、严肃的分析和评论。绘画艺术评论的根本任务在于引导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的无限性,帮助人们提高对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总结创作经验,指导绘画艺术创作实践,促进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黄智637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美术评论,是以一定的标准,对一幅美术作品,或者一种美术现象做出评定和价值判断。

但是个人拙见,美术评论,是美术欣赏的深化

美术欣赏,个人斗胆一说,美术欣赏,是观众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凭自己的主观感受评价一幅作品如何

美术评论,是对美术欣赏的升华,以理性的分析来评论一幅美术作品,或者美术现象,在主观感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美术理论知识评价一幅美术作品

为什么一些画家,评论别人的作品,头头是道,而自己的作品却是匠气十足?

评价一幅画不是那么难,而创作一幅优秀经典的画作,是非常难的,如果你想你的美术作品名垂青史,载入史册,那是难于上青天的

学美术理论不是很难的,有些画家的美术理论知识很深厚,但是自己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还没达标,所以造成了画面匠气十足的局面

对于学习美术而言,学习美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必然的,但是,动手实践能力更重要

学习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画画的动手能力

个人斗胆一说,对于一个画家而言,首先要自己的作品很经典,优秀,以作品服人,才有资格评价别人的美术作品如何

如果一个画家,自身的作品匠气十足,或者画作空有一身成熟扎实的绘画技法,画作太空洞,缺乏内涵,灵魂的话,那么评价别人的作品,也不会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如果自己画得不如意,就评价别人的话,别人不会服你的

所以一个画家,自身创作的经典作品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美术理论知识很高深的话,评价指点新手画家的作品,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艺术狂人2


这个问题提的好,有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只会讲,会说,而自已一上手不应,重理论,轻实践,这是中国人的通病,特别是一些读书人,诸葛亮多,深入实际,实干的少。王明,等一大批留苏人士,看不起毛主席,但经过长征,艰难困苦的斗争经历,才最后认识的毛主席的正确路线。李德是进过龙之格军事学际,死执行教条一套,结果失败,不是有毛,差一点,就断送中国革命。开始,朱德,彭德怀,刘伯承,也认识不到毛主席的正确性,在失败中才回过头来,当小学生,按接在教育。斯大林开始也不服毛,最后在实事面前,,,,,,我们在画上也是这样,许多人只是理论,几个词句,不去画是画不好,有许多著名画,给人们的不只是长编大论,而是夜与继日的画画,让自已的作品去说话,而不是用自已的空洞连自已也不懂的理论感动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浅见,望高明正之。小鱼儿,于菏泽市牡丹区,卞庙村,荷浪书斋。


一张良方


评论别人的画和画家是两码事,评论别人头头是道,是“动口”。有可能他善于理论研究,这是好事。

“自己”的画匠气也无可厚非,可能是实际动手能还需要提升。其是,每个画家都不是天生的高手太师,而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磨练,逐渐提升走出来的。画画写字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沉淀,做画家是一辈子的苦修,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

看待画家评论别人的画,觉得有道理就留下,听之。觉得无道理就走开,笑之。

画家就是“动手”的,动手实战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大众的筛选,历史的淘汰是无情的。只有好人和好作品才能传世。


陈克斌书画


“知易行难”现象充斥着社会的各行各业,加上“好为人师”对人来说,又是件很过瘾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绘画“匠气”的认知,是跟文化修养密切相关的事情,画家本身就有三、六、九等之分,越是顶尖的人就越少,这也是各行业的普遍现象规律。

架驶执照在技术管理上做的较好,能考出驾照的人素养也不错。因为驾驶员不敢跨级乱评论驾驶技术的,特别是业余赛车手更不敢评论职业赛车手,驾车实力摆在那里,是绝对不允许乱评的啊!

驾驶员相对来讲懂得尊重职业情操,因为经过A/B/C/D的技术考试,知道技术难度的不一。

而画家比的是什么呢?


吕永亮


成功的画家三要素:

一,具有审美欣赏艺术的天赋,每逢作画之时都得通过大脑中进一步的加强过滤,并加于更多的耕耘,这代表了艺术眼光。如不加思索盲目性的细致描画,看似化了多大的功夫,也许就是匠气眼不高的审美欠缺。

二,虽破不了万卷书,但也得往千卷书跟进,开拓文化艺术视野,力不从心动手不勤,眼高手底似乎还算符合常理,如没有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和眼光独到之处,又从何谈起艺术品质的提升。

三,勤奋努力才能熟练的掌握绘画的表现力度,综合性因素运作恰当,使绘画作品更有一定的深度,才会创作出精品。最后是勤奋加上充沛的精力和长寿,是与绘画作品的多产量有着紧密的联系。

浓厚的生活气息,只要能观察到,就怕想不到,生活是绘画创作题材的源泉,富有艺术灵性的作品,是画家艺术生涯强悍的支撑力量,理论结合实践便成为硬道理。

另类的眼高手低,也不排除狭隘的表现心理,或所处的立场角度不同,指责他人作品也并不为怪,艺术品质的境界高深莫测,找寻其破绽出处理所当然。











竹林堡人


的确有这种现象,仅就中国画来说这样的人和事屡见不鲜。

职业评论家或被国家养着的评论家,古代是没有的,理论素养高的基本上是画艺卓绝的绘画高手,影响后世的绘画名家如:郭河阳、苦瓜和尚等等…靠体制专吃这碗饭的几乎没有。

凭我原来对画圈儿的认识,总以为理论高,必眼高,眼高必手高,心手相应便成佳作,而且擅评者必善鉴,观千剑而后识器,能高屋建瓴,下手一定不同凡响,而事实恰好相反,令人失望。

困惑之后,也似乎得出一点感想来:这些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糟糕的网络"品鉴家″、"评论家″们,并非不懂画,他最缺少的是做为艺术家的纯粹和真诚,他们从来不以艺术创作为目的,而是以口舌之辩为最大的心理满足,当然也不可能在技术上下打磨的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