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人说“喜欢油画的人要比喜欢国画的人,越来越多”,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影影圈圈


国画和油画可以说代表着世界东方和西方两大主要绘画画种,虽然同为视觉艺术,却是东西方文化在绘画艺术上的体现,有着各自的绘画理论体系,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和特色。

有人说,国画是笔墨和线条的艺术,油画是造型和色彩的艺术。我觉得这两句话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画和油画各自的特点。国画注重写意,注重文化底蕴即"画书诗印一体”,追求画面意境的深邃辽阔,在刻画客观物象时意在“似与不似”之间,体现出一种含蓄深沉的意境和朦朦胧胧的美。油画注重写实,追求画面的形象逼真,在刻画客观物象时力求精准一致,体现出一种直接直观真切的美。油画同时强调色彩丰富饱满。

为什么喜欢油画的人越来越多?坦诚地讲,我以为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油画看上去形象直观,色彩绚丽,更具有通常意义上的画感,视觉冲击力感染力似乎更强。

二是油画内容题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提供给人们欣赏选择的余地比较大。

三是油画艺术理论体系更系统,更完善。

四是油画宣传推广的力度比较大,幅盖面更广。

五是相对于国画来讲,油画较容易学习和掌握。







灯影书画


原来由于业务关系,我跟许多艺术品拍卖公司,以及画商打过交道,从他们反馈的信息来看,喜欢油画的人和喜欢国画的人群都不算少,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分布,是这些人支撑起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以及对艺术的普及。

但实际情况是,油画支持者和国画支持者的分布人群,在地区差异上很明显,不能一概而论。

总体来说,广州、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或一线大城市里,喜欢油画的人似乎要更多一些,油画在这些地区拍卖或销售,成交率跟国画旗鼓相当,甚至比国画还要高一些。

而我所居住的城市西安,河南郑州、洛阳,山东青州、济南、潍坊,以及全国大部分城市,喜欢国画的人明显要比油画多出很多,这从国画超高的成交率就能得出结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思考,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沿海城市,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这些城市的人接触油画较早,接受油画就比较容易一些。

比如,早在20世纪初期,广州、上海等城市都已经形成了不少油画家群体,像上世纪我国著名油画家刘海粟、潘玉良、常玉等人,一直活动在这些城市,为这些城市的市民早早接触油画提供了极大便利,并形成了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而内陆大部分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没有沿海城市那么多优势,在过去,接触外来文化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就难以形成传统。

另一方面,内陆很多城市传统文化积淀相当深厚,对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的认可度非常高,要想把这些人从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里改变过来,很不容易,因此就会看到,传统的国画和书法在这些地区很吃香。

其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比起国画,油画价格昂贵很多,能消费起油画的人群,大多位居经济发达地区,而喜欢国画的人则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同样面积大小的油画与国画,油画的价格要远远高出国画,真正喜欢艺术品的人,往往会购买艺术品,但限于经济实力的限制,只能退求其次喜欢和购买国画了,对油画望而敬畏。

其三,跟个人的审美喜好有很大关系。

有的人喜欢色彩鲜艳华丽,造型直观逼真,视觉冲击力强烈奔放的绘画,油画正好能满足他们的审美嗜好,从视觉感受上,油画欣赏起来相对简单,其特点能满足一切欣赏者的要求,所以,会给一些人造成一种印象,懂油画和喜欢油画的人是那么多。

国画主要欣赏意境和笔墨趣味,传统文化修养不够高的人,还真欣赏不了,所以,就给旁观者造成喜欢国画的人不是很多的局面。


鸿鹄迎罡


为什么喜欢油画的多。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多年的艺术高考体制决定的。由于我们国家艺考路线是以素描,色彩,速写三大类为主线导致大量考生选择西画入门考学。艺考培训如今产业化专业化比较浓厚,考学的门槛比较低,导致很多中学开始实行高考分流,把文化课中等水平的或者以下的都分流到艺考的大军中。甚至学校实行艺术联考体制主抓升学率,很多学生高中学习艺术也是无奈只好进入门槛比较低的美术学习。至于国画这块一般艺考班没有几个专业的教师和几个愿意学习的学员,因此,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样变成了各种考试门槛的流派学习达成了速成的道路,复制性非常强。另外,改革开放以来咱们国家全面西化过度导致中国的元素、艺术、文化思想缺失,再者简体字的淡化没有书法等等这些因素缺失就很难去支撑国画的艺术水平和文化水平。随着设计类,游戏类,服装类,广告类等等这些领域的加剧外来文化视觉把大部分中国画的审美给淡化了。当然,现在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国画艺术的魅力了,开始重视书画学习和教育。。。


夜色主义绘画


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自从西方油画引进国内之后,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油画现状如何,暂且先不去讨论,而有一个现象,让人也带疑惑的,那就是有人说“喜欢油画的人要比喜欢国画的人,越来越多了”,造成这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喜欢油画的人要比喜欢国画的人,越来越多,

或许有人不承认,喜欢油画的人已经比喜欢国画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一个事实,究竟为何呢?很大原因是对油画的发展势头不了解,对国画的真实现状不是很清楚,就好比,初恋总是最美好的,记忆最深刻的,国画如同人们的初恋,当然了,这只是比喻而已,

言归正传,喜欢油画的人要比喜欢国画的人,越来越多,最主要原因是,油画的文化是“人文主义”精神,它受众的群体是全世界的人类;国画是“笔墨文化”,和书法文化紧密相关,而书法文化的奥妙之处,就连国人都难以搞清楚,西方世界的人,就更有难度了,可以说是完全的“小白”,所以说国画的受众群体非常小,




不论是喜欢国画艺术,还是喜欢油画艺术,都要去了解艺术的文化,换句话说,当我们对艺术的文化不了解,自然也就欣赏不懂艺术或者说欣赏起来有些费劲,而且创作起来也费劲,比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了解,就难以将国画的“写意”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而且创作出优秀的国画作品,还要有一定的书法造诣,


从创作上来说,油画就相对要比较简易些,不会那么麻烦,只要不会色盲就行,可以直接从素描学起,不会像学习国画一样,还要学习书法那么复杂,至于国画与油画带给人的视觉效果就不多解释了,总之,丰富的色彩魅力,是没有人可以抵挡的住的,而这丰富的色彩魅力,也只有油画才有。又因为油画的市场广泛,所以收藏投资油画的人也更多,


诗夜城主


为什么油画喜欢的人越来越多,而喜欢国画的越来越少呢?

答案很简单,油画一直在题材上创新突破,寻找自我;国画基本上都是故纸堆里,照猫画虎,很难把画家自己的思想加进去。当然,吴冠中,林风眠这样的大师除外。



从业者专业度看

在古代,西方绘画是一种职业,而我国很少有人专门以此为生,基本上都是文人雅士基本功之一,主业是读书入仕,画画是兴趣爱好。

所以,我们的国画交流意义大于艺术本身,尤其是独尊儒术,大家都是中庸之道,迎合奉承作用更大。搞来搞去一千多年了,学国画还是描唐朝的神仙图,心手意要和一才有可能有建树。


而油画不然,它兴起于文艺复兴,那个时候大家用蛋彩绘画,画宗教、画圣经,后来慢慢的画“人”、画感情。它的繁荣是经得起市场考验,而沉淀下来的。这是一门谋生的职业,很多画家都有自己独到之处,甚至会自己发明颜料。

学油画没有一定之规,像野兽派大师马蒂斯,就是半路出家,基本功偏弱,可是偏偏天才不需要技法,一条绿线,把冷暖明暗几种平铺的色块统一了。

展示角度看

我们都知道嘛蒙娜丽莎,从中世纪挂到现在,除了偶尔修复一下,基本上没什么大事。

国画就不行了,干了不行,湿了也不行,强光找也不行,这不行那不行,导致我们能看到的国画精品很少。


观众是需要培养的,油画随处可见,国画偶尔能看到的,基本上也就是公园那些60一尺的行画,技法油腻,题材单一。

题材上看

油画题材包罗万象,神、人、风景、想象,抽象的具象的都可以表现,域,很广。

而国画题材,花开富贵,凤穿牡丹,江山如此多娇,难得糊涂,上善若水……

就说同一时代的两位大师吧!毕加索,画了一只鸽子,呼吁世界和平;齐白石,画了无数的蝈蝈,用来娶新媳妇。



国画其实我也喜欢,只是相对而言,我们的儒家文化禁锢了我们两千年,应该改变了。这个世界是未来的,而不是那些不能示人的故纸的。


向日葵的原野


不管国画油画,从普通人审美观点,大部分人都喜欢写实作品。当然从艺术的角度来衡量一幅作品的艺术高度,普通人是难以分辨作品艺术价值。

油画作品,不管是人物画,风景画,所表现形势都比较自然,贴近实景,自然普通人喜欢的多。


国画所表现形势要求神似,笔墨韵味。现在也有很多国画大师工笔人物画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比如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和冷军油画人物作品,比较起来那也分不出高低。要看各人喜欢和爱好。


中国画跟京剧相似,虽然都有中国特色,但还是仿古的多,现代生活气息的好作品较少。年青人追求时代步伐,喜欢新的艺术。油画在这个时代就占了优势。中国画也应创新,特别山水画。要像青年国画家曾刚的作品,既有国画韵味,也有现代生活气息,普通大众也能看得懂,自然也得到大家的喜爱。不过目前有创新精神年青艺术家还是较少。

大写意山水画,有些画出自文人作品,笔墨功夫了得,但是也缺少美感,从艺术角度来说,是上等作品,但是普通人欣赏较难看懂,没有那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普通人缺乏那种审美的眼光,自然对很多国画作品失去兴趣。

由于以上各种因素,所以现在很多人偏爱油画也就不难理解。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大山112731471


喜欢油画的人比喜欢国画的人多的原因很多,我先说几句。国画是中华传统的文化,处于热爱中华,喜欢国画,但真正的能说出国画精随的不多,随便用毛笔塗抹还可以,论起笔法丶墨法、国画的意趣、意境、意笔、意韵等深一点的知识,知道人却不多,即便是上了老年大学或者是某某培训班,也不会知道的太多关于国画的深奥之处,久而久之就放下了。而油画分写实和超写实……,接近彩色照片的效果,他们只考虑效果不考虑制作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就遇到这种问题,一听办油画班,人满为患,当学到底子制作的时候,就打退堂鼓了。应了人群中常说的一句话:光見贼吃肉,别见贼挨打。总之,国画难度大,讲究笔墨,笔墨用不好漆黑一片,不讲究笔墨,国画等于零,深奥的很,油画彩色好看,怕麻烦人只能是学点浮浅点,好看点东西。


榆树屹塔


国画水墨丹青,讲究落笔无悔,需要很深的底蕴和练习才能成就一幅好画。国画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题字,讲究意境,大多不写实,在学习临摹的过程中首先要试着理解跟真实视觉不一样的作画。再说画笔,中国画一般都使用软笔,这样可以更加方便晕染,也更不好控制,由于现代人书写都是用硬笔,使用方面也要有个适应过程。握笔要悬腕,水的多少也很难控制,学习起来要有更大的耐心才能画出好的作品。

油画最好的地方,就在于油画颜料是不透明的,所以,覆盖力很强,即使将多种颜色堆叠在一起,看上去也不会显得很脏。可以一层一层地涂抹来绘画,这样的话,就很容易使绘画产生立体感。学习入门快,比较容易出效果,即使新手按照布局色彩画个简单的画也能学出七八成,可以反复修改,耐心调整,色彩艳丽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画笔也偏硬,工具多样,符合当代人的使用习惯。

总的来说,这跟现代人的学习习惯有关,我们从小的教育脱离了中国原始的笔墨,使用了更方便的工具。日常生活和审美也远离了我们最古老的的书画。商场饭店大都以细腻真实或色彩艳丽的油画为主。久而久之,方便修改操作的油画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了。


雍宝斋


无论你喜欢油画还是喜欢国画都不是坏事,艺术欣赏无高下之分。国画是传统国粹,油画是舶来艺术。国画与书法共存共生,构成了传统艺术的两个分支,油画与水彩亦是这样,因材料的不同,形成两个画种。国画与油画因绘画材料的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美学思想的不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作为大众美学欣赏,无论中西画,大部分比较喜欢写实美术,追求“像”,比如齐白石的虾 ,冷军的超写实人物,作为写实美术,油画具有更为贴近真实的表现手段,因此,冷军纤毫毕现的超写实人物受到人们的追捧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说“喜欢油画的人比喜欢国画的人,越来越多”,这句话是何出处?是盖洛普调查吗?我认为,因为文化艺术的普及提高,喜欢油画的人是比过去多了,同时,喜欢国画的人比过去更多了。绘画艺术的普及带来的是绘画艺术的提升,欣赏品位的提升和欣赏口味的多元化,从而,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多流派,在这方面,油画似乎比国画发展的更快一些。

国画面临着改革,自油画进入中国,国画就不能独善其身,油画的艺术思想早已侵润国画,部分通晓中西绘画的画家做过尝试,但不算成熟。国画向何处发展?如何借鉴油画又不失国画的本来面目,保持国画的基本特征,提升国画的艺术竞争力,是中国画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问题。


用户4395868970


油画,接近视觉的感受,国画,只是,意境,不可,同日,而,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