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吗?古代有哪些离奇的案件发生?

历史漫谈君


我认为,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事件,莫过于明朝方孝孺被诛灭十族的故事。

方孝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读书种子”之大儒。他忠于建文皇帝,反对朱棣篡位,导致自家九族人口连同学生朋友共计870余人遇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灭十族”的人,且听道来。

1

1398年6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其孙朱允炆即位,改年号为建文。可是,这位皇帝在政治上不很成熟,也无出众的才干,只不过被朱元璋扶持登上帝位而已。

朱允炆即位后不久,便在近臣黄子澄、齐泰等人鼓动下,开始削夺诸位藩王的权力,周、齐、湘、代、岷五个藩王先后被削藩。燕王朱棣居北,拥有精兵,不甘心被朝廷削夺,便举兵反叛,靖难之役随之爆发。

战争持续了4年,朱棣攻陷了南京首都,建文帝朱允炆失踪,朱棣称帝,改年号为永乐。

2

1402年,朱棣称帝,便开始清洗以前反对他的人,黄子澄、齐泰等人都被诛灭,他们的妻女则被罚做官妓,遭士卒凌辱。

但是,朱棣对一代名士方孝孺格外礼待,只因方孝孺才气誉满天下,朱棣十分爱惜他,便百般拉拢他,让其为新政权效力。

然而,方孝孺却至死效忠正统的建文皇帝,视朱棣为逆臣贼子,对其拉拢始终不为所动,反而穿戴孝服来到大殿,为建文帝大哭。

朱棣见状非常生气,但还是忍住怒火,和颜对方孝孺说:“我来南京,本无心于皇位,是想效仿周公辅佐成王!”

方孝孺闻听,圆睁双目,瞪视朱棣问:“那么,你辅佐的成王在何处?”方孝孺其实是逼问朱棣,为建文帝鸣不平。

朱棣无奈,说:“他已失踪。”孝孺并不罢休,步步逼问朱棣,为何不立“成王”之子或弟弟?朱棣再也耐不住性子,冷颜道:“此为朕的家事,不劳先生费心!”

然后,朱棣又命他起草登位诏书,方孝孺却挥笔写下“燕王篡位”四个大字,并掷笔于地,昂首道:“纵是杀我,也不写这诏书!”

朱棣勃然大怒,大声喝道:“难道你不怕诛灭九族吗?”方孝孺也大声回答:“诛灭十族又如何?”

3

盛怒之下的朱棣果然要诛灭方孝孺十族。那么,何谓十族?历史上,多有“诛灭九族”的提法。九族,指当事人父亲四族、母亲三族、妻子二族。所谓的“十族”,是在九族的基础上,增加当事人的朋友及学生弟子作为“一族”。因此,“诛灭十族”是将当事人所有的九代亲属、友好及弟子全部诛灭干净,一个不留,那是相当残忍。

朱棣命人将方家族人和朋友都逮捕入狱,于1402年6月25日在南京的聚宝门行刑,让方孝孺当面看着亲属朋友一一被前杀死,以此摧毁他的意志。

据史载,诛杀方孝孺十族,前后共用了7天,死者多达870人。方孝孺亲眼目睹亲友被屠戮,内心无比伤痛,却始终不屈服,反而谩骂不止。最后杀方孝孺,先将其嘴割裂,随后以凌迟处死。

4

在明朝永乐年以前,最严厉刑罚莫过于诛灭九族。而朱棣处置方孝孺一案,是史上第一件诛灭十族的例子,可谓是开了先河。因此,朱棣的“暴君”称号并非虚得。


说世间事,道古今情。如您喜欢,请关注我,多予评论指正!


秘闻独家侦探


说一个清朝的离奇案件。

话说中州有个村子,村里有老两口,这天老人想闺女了,就派儿子去把出嫁的妹妹小花接回家来过几天。

小花嫁出去的地方离家有三十里,哥哥牵了一头毛驴去。到妹妹家,吃完午饭就带着妹妹小花往回走了,哥哥牵着驴,妹妹骑在驴上。

走着走着,哥哥肚子难受,就要上厕所。哥哥告诉妹妹,这头毛驴认识路,就让妹妹骑着驴先走,哥哥随后就跟上来。

那毛驴走的比人快,哥哥上完厕所后一路往回走,也没看到妹妹的影子,到家一看,妹妹竟然没回来。这下一家人都担心得不得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小花骑驴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时,走错了,走出去十几里地。眼看着天色也快黑了,想问个道路上也没人。小花下了驴,悲伤无奈地倚靠在路边的一个树上哭了起来。

这时,走过来一个村人,姑且称之为某乙,他是个长工。某乙就过来问怎么回事。小花跟他如实说了。某乙说:天也黑了,我家不远,你暂且在这住一晚,明天我送你回家,你看怎么样?

小花一想,这黑天让人送回去太强人所难,不得已就这么办吧。于是就跟某乙回家了。

这个某乙的兄长某甲是个屠夫,出远门了。嫂子也回娘家去了。这某乙的邻居家也只有一个妇人在家。

某乙把小花带到家里,对小花说:厨房有吃的,我嫂子的被褥都在,我兄嫂都外出了,你在这安心休息,不用担心;我回去到主人家去住,避开嫌疑。说完了,某乙还隔着篱笆墙对邻居妇女打了招呼。于是,某乙出去并顺手关上门走了。

小花正担心男女同处一室该怎么办,一看某乙这么安排,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她简单地吃了点东西就进了卧房,和衣而卧。

正在快要随着的时候,忽然听到有窸窣的声音从隔壁篱笆墙那里传来。妹妹心里非常害怕,急忙起身,看见旁边有个屠夫杀猪时洗猪用的大盆,她就趴在地上把盆翻过来扣在自己身上,藏了起来。地面不平,盆边与地面有隙缝,她就从那个缝隙中偷偷地看着外面。

妹妹来的时候,带了一个小包袱,就放在床头。这时她看见邻居妇女过来把包袱拿了。但是这个邻妇并没有出去。这时,又有脚步声从外面传来,昏暗之中只见来人抱住邻妇,脱衣声,亲嘴声,哼哼声,两人开始在榻上云雨。

躲在盆里的妹妹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没过多久,又有脚步声从外面传来,这个脚步声很急。

来人进屋看到床上的两人,当场从身上拿出刀就把两人杀了,还把头砍下来拿走了!

妹妹在盆底简直要吓昏过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屠夫某甲外出,提前回来了。他看见门没关严,怀疑家里进贼了。等他靠近听见男女之声,还以是弟弟与嫂子偷情,于是愤怒的某甲进屋就把两人杀了。某甲还气不过,拎着人头要去找岳父算账。

某甲离岳父家只有几里地,很快就到了。某甲也不管是半夜了,大声敲门。等到门开了,某甲看到自己老婆竟然在!某甲吓得转头就跑,把手里那个女人头扔到路边沟里去了。

某甲径直跑到弟弟某乙主人家敲门。等到门一开,某甲看到开门的正是他弟弟!兄弟俩把那个男人头拿到灯下一看,竟然是某乙的主人!

某甲把误会的情况跟弟弟说了一遍,弟弟也把路上领回一位寄宿女子的事情说了。

兄弟俩一起回去找寄宿的小花。

正好天已经亮了,里正也带着人过来了。小花这才从躲着的盆里出来,她把昨晚看到的事情对大家说了一遍。

大家这才明白。原来,邻妇与某乙主人有奸情,某乙的主人听到某乙的话,误以为在某乙家寄宿的是邻妇,所以半夜就来了。

事情传开,因为相隔不远,小花的父兄也一直在寻找小花,就很快赶了过来,众人一起去报了县官。最后县官以误杀的罪名,对某甲施以杖责的刑罚结案了。

(完)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


凌烟阁论史


1978年5月20日,在美国南方的新奥尔良城,在一所中学的操场上,体育老师巴可洛夫在教几个学生踢足球射门。

14岁的巴尔莱克突然一球射入球门,他高兴地跳起来一叫,当着众人的面,眨眼工夫就失去踪影。

----

1999年7月2日,在中美洲的哥伦比亚约有一百多名圣教徒,到阿尔里斯山的山顶去朝拜。这伙圣教徒相信1999年8月“世界末日”来临,他们上山去祈祷上帝的拯救。

谁知这伙教徒上山以后再没有下来,就此失踪了。

此事惊动了哥伦比亚,他们派出了大批警察在阿尔里斯山顶四周大面积寻找,并出动了直升飞机。近一个月,整个内华达山区查遍,但不见一点踪影。

---

1975年的一天,莫斯科的地铁里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失踪案。那天晚上21点16分,一列地铁列车从白俄罗斯站驶向布莱斯诺站。

只需要14分钟列车就可抵达下一站,谁知这列地铁车在14分钟内,载着满车乘客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列车与乘客的突然失踪迫使全线地铁暂停,地铁管理人员在内务部派来的专家指挥下,对全莫斯科的地铁线展开了一场地毯式的搜索。

但始终没有找到地铁和满列车的几百名乘客。这些人就在地铁轨道线上神奇地失踪了。

---

1915年12月,英国与土耳其之间的一场战争,英军诺夫列克将军率领的第四军团准备进攻土耳其的达达尼尔海峡的军事重地加拉波利亚半岛。

那天英军很英勇地一个一个爬上山岗,高举旗帜欢呼着登上山顶。突然间,空中降下了一片云雾覆盖了一百多米长的山顶,在阳光下呈现淡红色,并射出耀眼的光芒,在山下用望远镜观看的指挥官们对此景观也很惊奇。

过了片刻,云雾慢慢向空中升起,随即向北飘逝。指挥官们才惊奇地发现,山顶上的英军土兵们全部消失了。

---

1990年9月9日,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控制塔上。人们突然发现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机飞临机场,而机场上的雷达根本找不到这架飞机的存在。

这架飞机降临机场时,立即被警卫人员包围,驾驶员和乘客们走下飞机后,立即问:“我们有什么不正常?这里是什么地方?”机场人员说:“这里是委内瑞拉,你们从何方来?”飞行员听后惊叫道:“天哪!我们是泛美航空公司914号班机,由纽约飞往佛罗里达的,怎么会飞到你们这里?误差两千多公里呀!”

接着他马上拿出飞行日记给机场人员看:该机是1955年7月2日起飞的,时隔35年!机场人员吃惊地说:“这不可能!你们在编故事吧!”后经电传查证,914号班机确实在1955年7月2日从纽约起飞,飞往佛罗里达,突然途中失踪,一直找不到。

当时认为该飞机掉入了大海里,机上的五十多名乘客全部赔偿了*亡保险金。这些人回到美国的家里,令他们家里大吃一惊。孩子们和亲人都老了,而他们仍和当年一样年轻。美国警方和科学家们专门检查了这些人的身份证和身体,确认这不是闹剧,而是确凿的事实。


謝亞鐵


袁枚《续子不语》里有一个离奇的案子,当爹的强奸了儿媳,最后害的儿子被判宫刑。

话说乾隆年间,在陕西山阳县有个老无赖叫赵成,好吃懒做不说还很不要脸,他儿子赵有谅有一回出去打工,他居然持刀把自己儿媳妇给强奸了。赵有谅回来以后,他媳妇就把这事告诉他了。赵有谅也很无奈,自己爹是个无赖能咋滴,惹不起躲吧,于是和自己媳妇一起约了个亲戚牛廷辉,两家人搬到外地去了。

没想到赵成很不要脸,居然跟着找上门来了,目的很简单,还是想儿媳了,赶也赶不走。不过赵有谅和牛廷辉一家五口在,赵成倒也没办法强上了。不过这难不倒赵成,很快他就有办法了,这办法一般人还真想不出来,就是找人帮忙,杀了牛廷辉,嫁祸给自己儿子赵有谅,霸占儿媳。

赵成于是在当地村子里物色了一个人选,物以类聚,也是一个无赖,叫孙四。两个无赖很快达成共识,一起杀人嫁祸,然后赵成把儿媳许配给孙四,到时候两人共享,一看这计划就知道这俩人有多混蛋了。

两人商议好了以后,当天晚上就潜入牛廷辉家中,把牛家五口全部杀死,然后赵成跑到县衙去,说自己儿子杀人了。县令接到报案,一看是人命大案立刻就派人把赵有谅捉来了。赵有谅开始不承认,可县令想你爹总不可能诬告你吧,于是上刑,赵有谅又不能说出真相,只能屈招了。

赵成一看事情的发展和自己的计划一样,别提多高兴了,一路哼着小曲骑着毛驴就回家了。他儿媳见了赵成得意样子那个火啊,大骂他不是人,虎毒不食子,你杀人还害了自己儿子高兴成这样,早晚遭报应。

结果这正巧给一个县衙衙役听到,这事有内情啊,于是立刻赶回县衙报告了县令。县令一听马上命人把赵成抓回来。赵成知道认了是死罪,所以死不开口。县令和他也没客气,下令上刑,一顿大刑伺候,赵成全招了。

县令一听给雷的不轻,立刻把赵成下了死牢,把孙四也给抓了回来。这俩好办,可赵有谅有新麻烦了。《大清律例》刑律有规定,杀人一家四人以上造成绝嗣的,凶手固然有罪,这凶手的儿子也要株连处死:

谋、故杀一家非死罪四命以上,致令绝嗣者,凶犯拟以凌迟处死。凶犯之子无论年岁大小,概拟斩立决。妻、女改发伊犁给厄鲁特为奴。弱死者尚有子嗣,即将凶犯之子俱拟斩监候,妻、女给死者之家为奴。如本家不能管养,不愿收领者,亦改发伊犁给厄鲁特为奴。

也就是说赵有谅还是难逃一死,可县令觉得这也太惨了吧,明明一个受害者,也得给自己老子背锅。县令思来想去,只能上报,不过特意把赵有谅的情况着重说了一下。各级官员一看,这事确实有点糟心,不过法外开恩得皇帝首肯,所以最后这案子就上报给了乾隆。

乾隆看了以后,认为这赵有谅确实冤啊,这死罪就免了,不过赵成罪大恶极,这么坏的人应该绝后,所以判了赵有谅一个宫刑,然后充军黑龙江,你说这有多倒霉啊。


不沉的经远


这个事发生在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说起来其实案件本身不复杂,离奇的是这件普普通通的案子足足折腾了17年。一个犯案时年仅13岁的小姑娘把北宋朝堂给折腾的风起云涌,最后皇帝亲自下场都没能彻底搞定。

简单的案情

在这一年正月,山东登州附近一个叫阿云的小姑娘万分悲痛,她的母亲去世了。早已失去父亲的她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现在也走了,她就变的无依无靠。正当阿云为母亲守孝的时候,又一个晴天霹雳击中了她。

阿云的叔叔以几石粮食的价格把他卖给了当地一个老光棍韦大为妻,那韦大又老又丑且家徒四壁,阿云自然是死活不同意的。可在封建时代,长辈的意志没法违背,于是阿云萌生了一个念头,我整死那个老光棍就不用嫁啦。

要说山东小姑娘就是动手能力强,阿云当夜就拿着柴刀去了韦大家里,正好韦大在熟睡。于是她轮刀就是一通乱砍,但一个小姑娘能有多大力气?第一刀就把韦大惊醒,用胳膊护住了身体,又惊又怕的阿云丢下柴刀就跑掉了。

一脸懵逼的韦大连砍自己的人长什么模样都没看清楚,但胳膊上几道口子和一节断了的手指还是让他决定报官。知县很快派人下去调查,其实根本没啥好查的,韦大穷如败狗又胆小如鼠,不可能被劫财,也没可能跟人结怨,唯一有嫌疑的就是阿云。

阿云被传到县衙也没隐瞒,不等动刑就把事情的原委都说了。这件案子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嫌犯也供认不讳,县令就依律以谋杀亲夫判了死刑。但在北宋死刑这种事也是非常慎重的,必须逐级上报,最后由最高司法机关大理寺和审刑院双双复核无误后才能执行,大抵和今天的死刑复核程序差不多。

复杂的程序

这个判决很快传到登州知府许遵手里,许遵看了一下觉得有问题。因为阿云的婚事是在她守孝期间定的,按律这样的订婚是无效的,那么阿云就不是韦大的妻子,也就不能以谋害亲夫来论罪。而且阿云并没有杀死韦大,被害人的伤势也不严重,这小姑娘罪不至死。于是许遵写上了自己的意见,把判决上报给大理寺和审刑院。

但大理寺的想法和许遵不一样,他们认为即使阿云不是韦大的妻子也得判死刑,因为故意谋杀就是该这么判。消息传到许遵耳朵里,这哥们炸了,这群混蛋没人性的吧?不行!这件事必须掰扯清楚,否则这官老子不当了!

说来也巧,正在这时候宋神宗下了一道诏书,大意是在用刑前自己供认犯罪事实的行为算自首,可以减两等罪。许遵就拿着这个诏书和大理寺说事儿,大理寺则表示你个混蛋疯了吧?就算皇帝下诏书也是管后不管前,这案子是在诏书前面发生的,你这套根本不适用。

两边喷的你来我往的时候,一个御史开始抽风,参许遵利用职务枉法,要不是许遵和阿云八竿子打不着,估计就得弹劾他徇私枉法了。这下事情大条了,闹到皇帝那里了。神宗看这个案子也有点懵逼,所以他决定找两个参谋给自己点意见。要说皇帝也是倒霉催的,那两个人分别叫司马光和王安石。

要命的党争

这两个八字天生不合的家伙意见能统一才怪,王安石支持放,司马光支持杀,两个人当着皇帝面就争的不可开交。然后各自抱团又在朝堂上吵了个天昏地暗,神宗皇帝表示老子实在脑壳疼。

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到底是祖宗成法大还是皇帝诏书大,也就是著名的“律敕之争”。王安石认为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对法律有解释权甚至修改权,所以诏书的效力是毋庸置疑的,阿云必须放。司马光则认为法律是国家最高意志,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皇帝也不例外,阿云必须杀!

但其实双方真正在意的并不是一个阿云,而是朝堂的路线,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必须坚定的鼓吹皇帝对法律的解释及修改权才能让变法师出有名。而以司马光为首的守制派则必须强调法不可改才能保持现有的制度。这是一次注定无法用嘴来解决的争论,双方都清楚这个事实,却不得不用嘴去争。

憋屈的皇帝

神宗被这两派吵的实在崩溃,就把案子交给其他大学士和及官员审议,审议结果很快出来了,支持王安石,阿云应判有期徒刑。神宗在卷宗上批示了个“可”。按理说这案子可以结了,然而审刑院官员不干了,你们意思是我们审刑院搞冤假错案呗?这事儿不说清楚谁也别想好过,不执行!


神宗无奈之下只好对自首的界定和量刑做了详细的书面解释,然后由翰林院签发中书省,让中书省推为常例执行。大抵意思就是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之前我诏书没有把事情将清楚,这次我细化一下,彻底说清楚就好了。然而中书省也是浪的飞起,他们把神宗的诏书给驳回了,理由是与法无依,乱命难从。

这下算是彻底把神宗给惹毛了,你们这群混蛋给脸不要脸是吧?这么三番五次的驳我面子?老子的脸面就这么不值钱?行!你们敢做初一,就别怪老子做十五!这阿云我保了,谁再有屁话我让皇城司找他谈!就这样,皇帝直接下诏把阿云判了有期徒刑,没多久又赶上大赦天下,这个登州小姑娘被释放回家,嫁人生子,平静的生活。

党争的余音

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哲宗继位,起复司马光为相,王安石新政至此彻底失败。得势的司马光立刻重审此案,以谋杀亲夫之罪将阿云斩首示众。时隔十七年,司马光终于赢回了他输掉的一切,但是那个国家赢了吗?


历史吐槽机


古代离奇的案件不胜枚举.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猪在圈中养,祸从天上来的案子.

五代十国时期在吴国的句章县,有一个女子谋杀了自己的丈夫,然后放火烧屋,说丈夫是被火烧死的.由于平时这对夫妻俩就经常吵架并不和睦,男子亲属怀疑女子杀了丈夫后烧尸灭迹,便将女子告到了衙门.句章县令张举受理了此案.无奈那女子一口咬定丈夫是被火烧死的.张举在审问过程中早已发现女子神色异常,且略显慌张,心中便已了然.便命人买来两头活猪.先行宰杀一头和活着的那头关在一间堆满柴火的棚屋里,然后放火烧屋,(这两头猪惹谁了,莫明奇妙就变了烧乳猪了).待那头猪也死了以后便拖出来检验.结果很明显先杀的那头口腔内没有烟灰.而后面被烧死的那头口腔里查到明显的烟灰.然后再检查那女子的丈夫的口腔,证明了男子是被人杀死后再推入的火场.女子只有认罪.(猪: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能助张大人破此一案我俩死得其所)

些案当时十分有名,后来这个案例还以”张举烧猪”命名被收录在《疑狱集 》和《 折狱龟鉴》中,以供司法人员参考.



淮左柒哥


以“离奇曲折”为主,有这样几个案件:

古代:麻城杀妻案,太原奇案;

现代:烟锁殡仪馆(《今日说法》中的案件)


星月之剑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清兵从山海关进入中原,到清王朝的覆灭共经历了二百多年。清朝是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在它统治的二百多年里,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康熙、雍正皇帝的治理下,清朝疆土、经济等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各民名族的交流融合也更加稳定。

然而,在清兵刚入关时,他们的行为却是极其野蛮和霸道的,尤其是在统一各州县的时候,更是发生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比较重大的事件就是“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屠城事件,说的是清兵在攻打扬州城时,伤亡惨重,故而在成功占领扬州后,清兵的将领多铎,命令士兵进行屠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次屠杀共进行了十天,屠杀过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据统计,大约有八十万人在这次屠杀中丢失了生命。这就是“扬州十日”。

清兵在中原建立了清王朝,为了推行满清制度,清兵颁布了一道法令,即“剃发令”,命令所有江南兵民,一律剃头剃发,否则就要丧命。这对汉人而言是难以承受的,不仅是违背了传统,也是莫大的耻辱,所以各地官民纷纷起义,制造动乱,嘉定很快就被占领。

但是城内的民众抵不过清将领李成栋的大炮轰击,很快嘉定便被夺回,然后李成栋下令屠城,一天时间,就有三万人遇害,这是第一次屠城。不久后,反清民众又夺回嘉定,于是李成栋命部将在嘉定郊区进行镇压,这是第二次屠杀。

过了不久,降兵吴之藩造反,又夺回了嘉定城,随后李成栋愤怒地杀入嘉定城,开始了第三次屠杀,这次杀戮有两万多人丧生。这就是“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都是清兵在镇压起义军民时发生的大规模屠杀事件,暴露了清兵无情杀戮的嗜血本性和罪恶手段。


历史名将录


鬼市见人头,扑朔迷离的“津门鬼市人头案”可谓是一件骇人听闻、轰动一时的大案,此案后来被郭德纲改编成相声《枪毙任老道》,风靡一时。


鬼市的由来

大多数逛古玩市场的都知道,古玩市场有“鬼市”一说。它最早起源于清末,随着列强的入侵,洋人对我国文物有极大需求,明面上的古董文物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原来的八旗贵族子弟与一些掘墓倒斗之徒便早早来到古玩市场摆摊,慢慢的便形成了特定市场。

再到后来,实际上发展成一种另类的早市,有卖出土文物的、也有卖二手货的、还有一些偷窃来的赃物也在这种地方出手,另外这种黑灯瞎火的环境下,做买卖的也容易捣鬼。这种市场捡漏的可能性极大,慢慢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也就吸引了不少小商贩前来摆摊。

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鬼市人头

1947的天津西广开,是天津鬼市所在地,这地方鱼龙混杂,人员构成很混乱,而小贩何老福就是靠在这里摆摊养家糊口的。

何老福今天买卖不好,隔壁一个卖皮鞋的把周围的人群都吸引了过去,他这假古董摊子根本没有人过来光顾,看着天快亮了,何老福站了起来收拾摊子回家,走出鬼市还听着那卖皮鞋的一个劲自吹自擂,何老福吐出一口浓痰,骂了一句娘,到废旧的水渠边准备小便。

突然,他感觉到脚下有个圆布包,以为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小便也没来得及,直接捡上布包一溜烟跑回了家。到家后,他老婆刚起床,看到他这个样子,就嘟囔了一句“又不是捡到钱了,兴啥?”何老福嘿嘿一笑道:“借你吉言,还真捡到宝贝了”,说着便把布包掏了出来。

这布包还挺讲究,外层是苏杭刺绣缎面,何老福觉得肯定里面有宝贝,里面又是一层刺绣缎面,最里面是油纸包着,打开一看,何老福老婆直挺挺的倒了下去,而何老福也脸色发黑,手不断哆嗦。咋了?只见油纸里面包着一颗血淋淋的女人人头,头发上还插着一支金钗。



四合院的邻居们听到何老福家有动静,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过来帮忙,结果一进门全看到了那颗人头。众人大惊之下,告诉何老福赶快去报警,何老福这才清醒过来,急忙奔警察局而去。

何老福带着警察过来后,警察看着这颗人头,问清原委,于是顺着找到首级的地方去找尸身,却并没找到,于是发出公告,让家里有失踪女人的到警察局认身份,果然不久,便有天津素香斋的老板王晋元前来确认死者身份,他的小妾前几天出门后再未归家,正准备报案呢。警察让他看了人头之后,王晋元确定这就是他失踪了好几天的小妾。没等两天,有人又在红桥区的一条水渠内发现一具无头女尸,两下一对,确定是一个人没错。

但让警察奇怪的是红桥区与西广开距离很远,凶手杀人后为何要把尸身首级分开这么远抛尸?这不符合作案常理。

侦破鬼市人头案

也许是这王晋元使上钱的缘故吧,警察局长李汉源对此案很上心,指示警局全力侦破此案。

警方首先从受害人的社会关系入手开始调查,但社会关系中并没有作案嫌疑的人。于是紧接着又对受害人经常出入的地方开始查起,这次调查终于有了眉目。

受害人最后一次出现的地点红桥区永丰屯如意庵大街的吕祖堂,这里曾是义和团分舵,义和团失败后被游方道人所占,恢复了道观的面貌,这个道观在天津很出名,供奉着“纯阳吕洞宾真身”,求财求子甚是灵验。现在道观的执事是逸尘道人,俗名任立奎,此人道法高深,能言善辩,且长的面如冠玉,一幅仙风道骨之像,自从他主持道观工作以来,倒是吸引了不少大姑娘小媳妇的前来上香,只为与这位逸尘道长说上句话,多瞅几眼帅气的道士。

警察对道观之人全部隔离开来问话,这逸尘道长面不改色的说他也是最后在道观见过这个女子,后来不清楚发生什么事。这时候一个小道童却提供了重要线索:“道长与王家二太太暗中有奸情”。于是警察对任立奎居所搜查,果不其然在他的房间中找到了受害人的首饰,任立奎见到证据在前,便把罪行交待出来。

王家二太太经常来吕祖堂上香,有一天见到这逸尘道长后,便爱上了这个俊俏的道长,在王家二太太的不断挑逗下,任立奎终于没有把持住,与这王二太太成就苟且之事,此后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幽会。

有一天,王二太太与道长云雨之后,便提出让任立奎带她离开王晋元这个老头子。就目前任立奎的身份与地位,虽不是高官厚禄,但一口富足的饭总还能吃的上,哪有可能因为一个女人便再去过那流浪天涯,四处漂泊的日子,于是拒绝了王二太太的提议,这个女人恼羞成怒便要挟他要把他们的丑事全部公布出来,让任立奎无法在天津立足。任立奎又惊又怒,随手拿起桌上的烛台便迎头一击,不想用力过猛,当时就把王二太太给失手杀死。怕事情败露,他又把尸体的人头割下,用人头包好,打成包裹,放在一边,先去处理了尸身。



结果处理完尸身之后,发现道观中闹了贼,丢了些毛票,银元,最重要的是贼人把他打包好的人头也一并偷去,为此任立奎还一直在担惊受怕着。没想到的是,估计贼人想拿着这个包裹来鬼市出手,结果发现是个人头,自己又是个贼,不敢报警,只能把这个包裹扔掉,正遇到何老福捡到,案件也就重新回到警察手中。

案情脉络清楚,人证、物证皆备,案犯也已认罪,此案便算真相大白。天津地方法院采纳了“主动杀人”,反驳了任立奎的“失手杀人”,推事董宝善最终判处任立奎死刑,这位道法高深的淫道士终于得到的应有的惩罚。



结语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这话说的一点没错,人终究要靠自律才能过好,活好,任立奎当时能忍住女人的勾引,结局也许是另一番景象。走错一步,步步皆错,杀人想逃脱,还得问问因果有没有循环,事到后来越错越深,终离不开一颗枪子儿的命运!


望风瑟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雍正年间的九命奇冤案,这是一场真实发生过的因为风水迷信而导致的惨案。后世的许多小说和戏曲都以此为题材进行过改编,所以在民间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让我们走进历史,来回顾这起案件的前因后果。

一,表兄弟因为风水迷信而反目成仇。

雍正年间,广东番禺县住着两户生意人,共同经营绸缎生意,一家姓梁,一家姓凌。这两家人本是姻亲,凌老太爷和梁老太爷一起靠绸缎生意发了财,家境很是殷实。两位老太爷过世以后,梁家由长子天来和次子君来管理,凌家则由儿子凌贵兴继承,他一心想要考取功名,但是却屡次落榜。他听说当时有个算命先生叫马半仙的很是灵验,就把马半仙请来看自家的风水格局是否能出贵人。马半仙是个江湖骗子,只要能挣钱他什么都敢说。


他看了凌家的住宅后,说:“你的住宅风水很好,必定能出贵人。然而附近的一间石室正好卡在了风水龙脉上,所以科场失利。只要把石室拆除就能顺风顺水,一路青云直上。”凌贵兴顺着马半仙所指的石室一看,原来是表弟梁天来家的。这好办,出钱把他买下来然后拆掉就行了。于是他找到梁天来商议想要购买石室的要求。梁家的石室是梁老太爷在世时为了防止强盗打劫而专门建造的,里面藏着梁家的财宝。一共有三层大门,建造的时候异常费心。并且梁老太爷死前曾嘱咐过兄弟二人千万不能变卖石室。梁天来自然不答应表兄的请求,于是拒绝了。并劝说凌贵兴要努力读书,不可迷信风水之说。碰了一鼻子灰的凌贵兴回到家后很是愤怒,他觉得表弟是故意问难他。自己一定要得到梁家的石室,否则决不罢休。

二,从七尸八命到九命奇冤

凌贵兴与叔叔凌宗孔,表叔区爵兴一起定下毒计,勾结打家劫舍的强盗头子林大有,设计要除掉梁天来一家。于是在雍正五年九月的一个深夜,凌贵兴派人用迷香把梁家的下人迷倒。并在家里放起鞭炮,对外慌称自家在进行驱鬼仪式。在鞭炮声的掩护下,林大有带着强盗进入梁家开始抢夺。碰巧的是梁天来和梁君来兄弟两个因为有事情已经离开家到广州去了。梁家的妇女老幼纷纷躲进石室避难。强盗拼命打开了石室的头两道门,但第三道石门太过坚固,实在打不开。于是林大有叫人在门口放火,并让浓烟顺着门缝飘进石室。直到后半夜强盗们才离开梁家。等到梁天来兄弟二人从广州赶回时,发现家里出了事情,连忙报案。官府的人凿开了石室,一共抬出老幼妇孺八人。出了老祖母凌氏被救活外,其余其人全部被浓烟窒息而死。梁君来的妻子当时正怀着孩子,一共是七条尸首,八条性命。



而正当梁天来兄弟两个正在悲痛的时候,有一个叫张凤的乞丐来告诉梁天来这一切都是表兄凌贵兴指使的。原来凌贵兴收买林大有后,林大有与强盗们商议要抢劫梁家,这一切都被乞丐张凤听到了。等他赶到通知梁家时已经来不及了。悲愤交加的梁氏兄弟来到县衙状告凌贵兴,并且张凤愿意作证。凌家收到消息后,很快买通了知县,以证据不足为由决绝受理。于是梁天来又到肇庆府告状,凌贵兴花了两万两银子收买了府台大人,在公堂上污蔑张凤诬陷好人,用大刑把证人张凤夹死在公堂之上。几年的时间里,梁天来从番禺县最后一直告到了两广总督那里,但所有的官员都收了凌贵兴的贿赂。纷纷不理会梁天来,把他直接轰了出来。这场案件加上张凤被无辜夹死后,便成了九命奇冤。而梁天来知道在广东自己是不能沉冤得雪的了,只有上北京告御状才能替惨死的家人和张凤报仇。

三,惊动雍正的冤案终于得到昭雪。

梁天来离开广东北上准备告御状。凌贵兴派人尾随想要把他截杀在半路。但是由于他警惕性很高,得以摆脱追杀自己的强盗。梁天来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走了两个多月总算来到京城,马上向督察员投递了状纸。督查御史陈式见案情重大,自己不敢独自处理,就上奏了雍正。雍正看到陈式的奏表后大为愤怒,命令钦差大臣亲自到广东查办此案。钦差到达广东后下令捉拿了凌贵兴和林大有等三十多名参与案件的人员。凌贵兴等人在招供中牵扯出广东官吏数十人,一时惊动了整个广东。经过审理,最后将首犯凌贵兴凌迟处死,凌宗孔和区兴爵等人员被判斩首和绞刑。而涉事官员有的被降级,有的被流放,有的被捉拿给刑部审理。挑起案件的马半仙被重责五百大板,遣送原籍。九命奇冤的惨案终于得到昭雪,此时已经是雍正九年五月。梁天来从番禺县一直告到北京,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报仇雪恨。而他告御状的故事被后世改编成小说和戏剧在舞台上演出,经久不衰。




总结

梁天来九命奇冤案本来并没有多大的疑点,但是却被大小官吏刁难和压制。一直用了告御状的方式才得到昭雪。这反应了清朝时期吏治腐败之严重。虽然雍正是清代皇帝中的反贪力度最大的皇帝,但仍然发生了这么一件骇人听闻的冤案,还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呢。而这一切的背后仅仅是因为算命先生的胡说八道,可见当时的人有多么封建愚昧。此案由于震动了整个广州省,也惊动了最高统治者雍正,遂被称为清朝四大奇案之一,在民间留下了巨大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