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幾個雞蛋為佳?

海豐阿東


張大夫去年曾經詳細講過膽固醇的相關知識,也跟大家說過,對於膽固醇來說,70%的合成在肝臟,飲食只負責為身體提供30%的膽固醇。其實,說到這裡很多人還是不知道怎麼調整自己每天的飲食。咱們今天再給大家詳細的掰扯一下。

一般說來,每一個普通人每天都會從食物中攝取到膽固醇,這些膽固醇主要來自於動物肝臟、蛋黃、蟹黃、魚子、奶油和肉類食物。特別指出的是植物性食品不含膽固醇,植物類食品含有的是植物固醇,比如說β谷固醇、角固醇等等,它們一般不會被人體吸收,攝入過多還可以一直膽固醇的吸收。所以,我們可以多吃水果蔬菜。

現階段我們推薦普通正常人,每天攝入的膽固醇的量最好不超過300mg,而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每天攝入膽固醇的量最好不要超過200mg。而一個雞蛋黃的膽固醇含量一般在150mg左右。說到這裡,很多人認為可以每天吃兩個雞蛋,其實如果真的那樣,你每天攝入的膽固醇的量就超標了,因為除了雞蛋,其他事物也含有膽固醇,你這一天除了雞蛋肯定還會吃其他事物,所以一定會超標。

所以,現階段說到一天吃幾個雞蛋的問題?最新的醫學認識是,每天吃兩個蛋白,外加一個蛋黃是一個合適的量。當然,醫學也在不斷髮展,可能以後會出現更新的認識,這也是有可能的。


張之瀛大夫


雞蛋,一種太常見的食物,它無疑是一種非常適合人們日常生活的食物,它富含優質蛋白質,特別是富含卵磷脂,礦物質鐵和維生素A等營養素的食物。
一天吃幾個雞蛋為佳?,營養並不意味著你每天可以吃七八個雞蛋。從現代營養學這個角度來看,一天吃過多的雞蛋反而會造成身體內營養過剩,長期這樣,嚴重的還容易變胖哦。再說了,每天吃這麼多雞蛋,你有沒有考慮過母雞的感受啊?
因此,雖然雞蛋很好,但不建議過量攝入。對於健康的成年人,建議您每天吃一個,
這樣會保證膳食平衡,滿足身體機制需要,還不會
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的負擔。此外,對於受限制的女性朋友,孕婦,成長中的孩子以及體力勞動較弱和重的人,不建議每天吃太多雞蛋,最多可增加到2個雞蛋。吃太多對身體不利,請正確對待。
有些人隨便吃,有些人不敢吃。例如,患有高血脂的患者,他們擔心雞蛋裡面的膽固醇成分會影響人體血脂,所以他們拒絕吃蛋黃甚至吃雞蛋。事實上,結果並非如此,如果人體血清內的膽固醇含量過低,會導致免疫力低下,血管強度受到影響,也不利於心血管健康。
雖然
蛋黃裡面含有很多
膽固醇,但它也是其他營養素的主要濃縮部分,如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等,有利於心血管健康,特別是卵磷脂,用於大腦發育,特別重要的是,它不僅能夠降低身體裡面的膽固醇含量,還可以增強維生素的吸收。此外,雞蛋還含有甜菜鹼,有助於降低血脂和降低人心臟的發病率。
簡而言之,雖然雞蛋很好,但你不能過度。任何食物都是這樣,適量可以,營養應該足夠。願你吃得健康,科學地對待生活。
參與評論搶沙發

女王朱瓊


對多數普通成人來說,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1個雞蛋,就是最合適的,當然你如果沒有血脂異常,偶爾吃兩三個,也不會因雞蛋吃的太多,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但是,如果你已經有高膽固醇血癥,甚至已經在服用他汀類的降膽固醇藥物,因為你血膽固醇代謝調節能力差,考慮到雞蛋的蛋黃中膽固醇含量較高,最好每週吃4個左右的雞蛋即可(這裡限制的主要是蛋黃,蛋清其實主要就是蛋白質,多吃一些沒關係),基本相當於隔天一個。

作為多數血脂正常的普通成人,沒有心腦血管疾病,就按照指南的建議,每天吃一個完整的雞蛋,就是最合適的。你不需要擔心蛋黃的膽固醇太高,因為身體有很強的膽固醇代謝平衡調控機制,你攝入的膽固醇多一些,身體合成的膽固醇就少了,總體的血膽固醇水平波動很小。而且雞蛋的多數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保健成分,幾乎都集中在蛋黃,每天一個雞蛋,對多數普通成人,正向的健康作用要更大。

也已經有比較多的證據顯示,對於普通成人,每天吃一個雞蛋(50g左右),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是有益健康的。


營養科普趙之德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8853252122829626916,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tos-cn-i-0004/fdef0b7b0a96447988ad179f58dafa61\

王思露營養師


雞蛋雖好,不同群體不同體質吃法和數量也不同。三個月的新生兒添加輔料首選蛋黃,從添加1/4蛋黃開始,根據食後情況逐步增加到1/2、3/4、一個蛋黃,添加到吃一個整蛋過程比較長,健身達人為了補充優質蛋白質可能一餐吃五六個雞蛋,當然是棄蛋黃吃蛋白。產婦月子裡吃蛋也比常人吃的多。

蛋雖好吃得太多會給身體帶來一些不良影響。蛋黃中含有大量膽固醇,引起血管粥樣硬化,心、腦、肥胖等疾病。還會增加肝臟與腎臟的負擔。

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每天吃1~2個雞蛋,就可以滿足需要。多了也不會再吸收利用,只會轉化為脂肪堆積體內。那麼,一個人每天吃幾個雞蛋比較合適呢?職業不同,年齡不同,體質不同吃蛋量也不同。在一般情況下,沒有三高的老年人每天吃1個比較好。如果有三高一週吃3-4個新鮮雞蛋,青年、中年人、腦力勞動者每天吃2個雞蛋也可以;從事重體力勞動,消耗營養多的每天可吃2~3個雞蛋無妨;少年兒童由於長身體,代謝快,每天也可吃2~3個。孕婦、產婦、乳母身體虛弱者以及實行大手術後恢復期的病人,由於需要多增加優良蛋白質,每天最多吃3~4個雞蛋,腎臟病人除外。

吃蛋方式有講究。最好水煮蛋,燉蛋也不錯,少吃油煎荷包蛋。

購買雞蛋要吃多少買多少,尤其是夏天,一定不要囤積,保證一週的蛋量就可以了,以保證雞蛋新鮮度,拿起蛋一搖能感覺蛋黃晃動多半是不新鮮了最好別買別吃。不新鮮雞蛋低密度膽固醇含量高,俗稱壞膽固醇含量高。


雲水禪心145377255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4e00\\u5929\\u53ea\\u80fd\\u5403\\u4e00\\u4e2a\\u9e21\\u86cb\\uff1f\\u542c\\u542c\\u4e13\\u5bb6\\u600e\\u4e48\\u8bf4\\uff01.mp4\

冬季凱風


雞蛋的確是營養豐富且價格又很便宜的一種食物。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的維生素,鈣鐵鋅等。

雞蛋的膽固醇的含量是比較高的,一個雞蛋的膽固醇含量大概就在300毫克左右。但是既然雞蛋的營養如此豐富,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多吃呢?到底一天吃幾個合適呢?

關於這一點,還是要看目標人群是哪些,如果說是小朋友嬰兒,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運動員和需要增肌的健身者,多吃一點雞蛋,當然沒有問題,中國居民營養膳食指南,也沒有限制每天的膽固醇的攝入量。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是血脂偏高,活動量較少的老年人,或者就是心腦血管病患者,那吃雞蛋的時候就需要特別注意了。一般來說,醫生的建議是2天吃一個,或者說一週吃三個左右的雞蛋是比較合適的。既不會對血脂有太大影響,也能夠充分滿足我們的營養需要。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吃雞蛋的時候,千萬不要把蛋黃給扔了,因為雞蛋的營養成分大多存在於蛋黃中。正因為如此嬰兒的添加輔食首選就是蛋黃。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除了雞蛋之外,我們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我們實在不必糾結於一天到底吃幾個雞蛋合適的問題。注重飲食的多樣性和均衡性對健康才更有利。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血脂正常的人每天吃一到兩個雞蛋沒有問題,雖然雞蛋黃裡面含膽固醇比較多,但是目前的研究證明食物中膽固醇的攝入跟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沒有直接的相關性,這是最新的研究報道,所以對於一個正常人或者是生長髮育期的孩子,每天吃一到兩個雞蛋是沒有健康風險的。


李永進母嬰營養指導


氣血不足還是比較普遍,身體不管哪方面問題,時間久了,必將牽連到氣血的盛衰與循環。一個人健康的標誌就是氣血充盈,暢通無阻沒有瘀堵。溼氣,脾虛,腎虛,陰虛,陽虛...等等所有的問題長期不調理,都會逐漸演變為氣血的不足或者循環方面的問題。

同時,就補氣血方面,也存在很多誤區,總有朋友抱怨,為何補了那麼久竟一點效果都沒?今天咱們系統化講講氣血有關的東西。

氣血到底是什麼?

不少朋友存在困惑:氣血是實實在在的東西麼?到底以著怎樣的形式存在?

《黃帝內經》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對人體就如同汽車中的汽油,沒有汽油,汽車基本廢了;同樣,人體氣血不足,就沒有動力去做任何事情,因為沒有能量。

氣血實際上是兩個概念:氣和血。

氣難以用肉眼觀察到,是無形的。氣在體內運行不息,主要起推動作用,就像風推動船往前走一樣,氣能使一切營養物質輸佈於全身;除此之外,氣還能保護人體,防禦外邪,常見的過敏氣虛體質,說的就是這種防禦適應能力。氣也分好多種,包括五臟之氣,脾氣,腎氣,肺氣等等。

血是在脈中循環流動,運載精氣的有形液體,為臟腑、經絡、形體的活動提供營養物質,血盛則形體也盛,血衰則形體衰,看一個人面色嘴唇蒼白,一般是血不足了。

中醫有“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之說,二者是相互依賴的關係,誰也離不開誰。血的化生與運行必須依賴於氣的推動作用,氣滯血亦滯;但氣的這一功能的實現,又須依賴血的營養。氣和血一陰一陽,氣無形而動,屬陽,血有形而靜,屬陰,血無氣的統帥和推動,就無法到達身體需要的地方。不少朋友手腳冰涼,特別是冬天,可能是氣血不足,無法滋養四肢所致。

氣血是如何生成的?

上面說了氣血如同汽油一樣,但汽車不能自己製造汽油,必須從外部加油,而人體氣血無法從外部直接灌入,只能自產自銷,主要靠五臟六腑自己來加工製造,然後再反過來滋養身體。氣血如果長期不調理,臟腑得不得足夠滋養導致功能衰退,功能衰退則無法加工製造足夠氣血,形成惡性循環。身體在這種惡性循環中趨於變弱,甚至早衰,滋生各種疾病。

具體講下,五臟六腑如何生成氣血呢?

血的生成,來源於水谷之精氣,通過脾、心、肺的作用化生而成血,故有“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的說法。中焦,即脾胃,“受氣”的“氣”,指的飲食水谷,又稱“谷氣”。脾胃接受並消化飲食,進而吸收了其中的精微物質,也就是“汁”,以及有營養作用的津液,兩者進入血脈之中,即變化為赤色的血液。當然,中醫講的比較籠統粗略些,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即可。

氣和血不分家,其生成也有類似原理。

咱們經常說,“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吃進去的任何東西,不管是日常飲食,還是滋補類食藥,都必須經過脾胃運化吸收,這個環節出問題了,可能直接排出或者轉化為痰溼,當然談不上轉化成氣血了。很多朋友脾胃不好,直接吃阿膠類的來補血,結果越補舌苔越厚,說明並沒有吸收轉化為氣血,反而加重了脾胃虛弱,越補氣血越虛。

通過上面講解,咱們先弄明白氣血是五臟共同作用下生成的,而且只能這樣生成,像給汽車加油一樣給身體灌氣輸血,是行不通的!有時候急救也會輸血,這是臨時措施,長期來看還是要增強臟腑功能,使得自身生成氣血才行。

氣血不足的表現

汽車汽油不足了,就跑不快了或者冒黑煙了;人體氣血不足了,也會有併發症,常見的如下:

*面容憔悴,氣色差;

*皮膚缺少光澤;

*毛髮乾枯發黃,變細,脫髮;

*四肢無力;

*失眠多夢;

*色斑多;

*經常感冒,抵抗力弱;

*女性經量少;

*容易出虛汗;

*精氣神差,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

*視力模糊,眼睛混濁;

*經常頭暈眼花;

如果你經常感覺不在狀態,也說不上哪裡問題,就是覺得虛,要考慮是否氣血不足了。氣血不足不光影響顏值,最重要的是長期氣血虛弱,臟腑四肢都無法得到滋養,容易早衰,尤其是無法抵抗一些病邪,漸生疾病。

為何會氣血不足?

多數氣血不足都是後天造成的,大家可以回憶下,小時候都很健康活潑,只是到了某個年齡,突然感覺氣血不足了!其實這種不足也不是一天兩天導致的,必定存在某種因素,持續的耗損氣血,積累到一定程度,身體會發出一些信號了。

常見的導致氣血不足的原因,大家可以對照下:

①持續性過度消耗。

*用眼過度,肝開竅於眼,眼得血能視,長期連續用眼不止損害視力,而且耗血傷肝,間接損傷肝的藏血功能;

*思慮過度,想的多,大腦從不停息,這個可能和性格有關,胡思亂想,敏感多疑之類,其實都是暗耗氣血,傷肝傷脾看起來一天啥也沒幹,但心累的很!

*熬夜晚睡,這個太普遍了,在做體質診斷過程中,超過90%有熬夜問題,身體能不出問題麼?睡眠是補氣血的過程,不睡就是過度透支了;

*縱慾,年紀輕輕,慾望強,不加節制,實則透支腎精,精血同源,精虛血必虛,血虛氣也跟著虛;

*體力勞動。長年體力付出,讓形體過勞,氣血也是過度損耗;

*其他各種類型持續性消耗。

此點的關鍵在於“持續性”,這個之前在票圈說過多遍了,不管幹什麼,只要不持續的做,就沒有消耗性傷害。就像井水一樣,不能總是往外抽水,很快就抽乾了,要給蓄水一點時間。不管做什麼,有意識的中斷休息下,再繼續做,這樣既能把事情幹了享受了樂趣,還不至於傷害身體。

②飲食問題。

*飲食結構不合理:吃的太素,不吃肉,不吃油,結果營養不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豐富的食材,再好的脾胃也不能無中生有的造出氣血;

*過度節食,減肥,每天只吃水果蔬菜,不錯,最終減肥成功了,但面色憔悴,疲憊不堪,想正常吃飯胃口也不大好了,本質是先傷臟腑再傷氣血;

*暴飲暴食,看到好吃的非要吃到再也不進去,走不動了才罷手,偶爾一次還行,經常這樣,傷害脾胃之氣,最終必然導致氣血不足;

*過食寒涼,冷飲,涼開水等等,傷害脾胃陽氣,也會導致運化不力,容易腹瀉大便不成形,吸收消化差,也影響氣血的生成;

*吃的太亂,比如減肥藥,過吃補品,過吃甜食,過吃海鮮(寒涼)等等都在傷害脾胃,家常便飯就是最好的;

*飲食不規律,不定點定時,餓了就吃,不餓不吃,上班上課吃,放假週末懶床不吃,打亂了脾胃節奏,也會導致氣血不好;

*不吃早餐,肚子餓了一夜了,傷脾胃氣血;

*愛吃夜宵,臟腑都需要休息,結果人睡了臟腑還不得休息,要加工消化,會傷及臟腑;

其實,現代社會由於生存環境比較複雜,想老老實實的吃頓飯也不是那麼容易了。

③臟腑問題。

在上面氣血的生成中也說了,臟腑共同作用才生成了氣血,如果任何一個臟腑出現問題,比如溼氣大,腎虛,肝受損,胃炎,腸潰瘍等等,會間接影響氣血的生成。飲食再合理健康,生活再好,臟腑不好,也會導致氣血不足。

④慢性病。

比如痔瘡持續出血,時間久了會貧血,其實也是氣血不足的一種表現。

補氣血的誤區!

為何補氣血總是沒有效果呢?主要是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上面有講,氣血不足原因有很多,千人千個原因,原因不同,方案不同。

比如阿膠,單純的氣血不足吃了可能有點感覺,但脾胃虛弱痰溼者,氣血不足是因為脾胃吸收不好,要健脾胃,光吃阿膠就不對症;

再比如縱慾過度者,吃阿膠補氣血,喝黃芪水補氣,也是不對症,根源是節慾補腎才行;

還有很多,不一一舉例,總之,補氣血沒有效果,因為沒有提前辯證,不對症,驢頭對馬嘴自然大大不妥!見過太多朋友了,看到某種東西標明補氣血,先吃著再說,這其實是個誤區。

補氣血的正確思路

這是大家最關注的,其實把氣血的來龍去脈,搞清楚,補氣血的正確思路也就一目瞭然了。說白了,氣血就是臟腑一起協作生成的一個產物,一種結果,說是補氣血,本質是調臟腑。

提供一個大體的思路:

⑴先找氣血不足的原因/根源。

怎麼找呢?

①根據上述列出的原因,對照下自己有無;

②整體上辨別下自己體質,之前發過一篇各類體質辨別的文章,後面會做個升級,重新發佈下。

⑵找到原因了,對症調整。

比如因為熬夜導致的,那就不要熬夜了;

因為縱慾導致的,就節慾;

因為吃的營養不夠,就增加優質蛋白質。

其他類推。

⑶通用的補氣血方法。

自己不會找原因,也沒什麼頭緒,那就參考這個,通用的方法,適用於多數人。

①停止一切耗損氣血的行為。

這個在票圈提過N次了,先止損再修復。很多朋友可能覺得不以為意,這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吃的再好都留不住啊,都給耗損掉了。

因為每個人的職業不同,偏好不同,沒法一一列舉,只說幾個常見的:

A:用眼問題。

學會中斷式用眼,每隔30分鐘或者1小時,停下來閉目養神休息下;如果氣血虛弱的厲害,建議乾脆少看手機或者不看,讓眼睛徹底休息。

B:情志問題。

主要是情緒波動太大,愛想事情,敏感,多疑,猜忌,被害妄想症,自我懷疑,擔驚受怕,愛發火,生悶氣,抑鬱,怕死....等等都會暗耗氣血。

“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七情六慾誰都有,偶爾短暫的來一下還行,萬不可長期如此。

情緒傷害最大的是肝,肝藏血。情志的副作用會影響睡眠,入睡困難,多夢,這些都對氣血有間接影響。很多是性格所致,就是明知道這樣不好,但控制不了。

》平時有意識的提高精神境界,多讀讀書,出去旅遊下;

》多傾訴,對很多女性朋友有效;

》其他適合自己的技巧,多摸索總結;

性格問題非藥石可治,還是要靠想通(自悟或高人指點),或者和遭遇悲慘的人對比下找點優越感。

C:過度運動。

運動也是需要耗損氣血能量來支撐,少動有益,過則有損,已經遇到好多了,每次要麼不動,動則好幾個小時,比較誇張,搞得人很疲憊,這就沒必要了(先搞清運動目的是啥?),特別是氣血虛弱者,切忌過度運動。

D:其他耗損,還有很多,可以自檢下,及時止損。

②生活細節。

*作息。

健康睡眠是必須保證的,11點前必須睡,起床時間不限。

*飲食。

除非身體過敏,不然沒什麼不能吃的,把握一個原則:不管什麼,不多吃,及時收手,莫貪心;另外,寒涼之食任何體質都不建議多碰尤其姑娘們。再者,每天按時吃好三餐。

*休閒。

人是社會化動物,久宅容易滋生鬱火,每週至少一天,走出去玩玩,可能自己不熱愛,不過身體需要這種活動。

*運動。

上面說了過度運動耗損氣血,但在身體承受範圍內可適度動動(如狀態不佳可靜養),推薦早晨早起會較好,實在不行,晚上9點前。

③調五臟。

心/肝/脾/肺/腎,重點說說脾胃和腎,一個先天之本,一個後天之本,氣血問題大都出在這兩個上面。

A:脾胃。

上面也說了,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常見的問題有:

脾胃虛弱;

脾胃虛寒;

溼氣(溼熱/寒溼/痰溼);

肝胃不和;

胃火大;

胃陰不足;

胃積食;

其實之前都詳細的發過調理文章,不再重複了,可以翻下老徐發的文章。

B:腎。

腎虛導致的氣血不足,很多男性朋友比較常見,腎就像大樹的樹根,樹根決定了樹的繁茂程度。精血互生,精不足則血必然不如。

*節慾是必然的,對很多年輕朋友,禁慾違揹人之本性,但節慾是可以的;

之前也發過補腎的文章,可以回頭找找。

*補腎食療。

》懷山藥:蒸煮都可,吃多少自己定,不要上火就行;

》核桃+黑芝麻:可以配套吃,煮粥或者每天吃點也行,量自己定,不要上火;

》山藥枸杞黑米粥:這個食療粥不錯,健脾補腎;

》芡實蓮子粥:補腎固腎;

*導引術,非常重要管用,下面說。

脾胃+腎是五臟中的基礎存在,把這兩個“本”調理到位了,對於氣血改善有決定性意義。

④食療方。

如果有條件,大家可以動手做些粥類,也不一定天天吃,就是常吃即可。

*黑豆山藥粥:黑豆1兩+懷山藥100克+炙黃芪25克,先用黃芪煮水,用這個水來煮山藥黑豆,補腎氣/肺氣/脾氣。

*陳皮桂圓飲:桂圓比較滋膩,多吃容易上火。

陳皮3克+桑葚6克+桂圓3-5個,氣血雙補,煮水或熱水沖泡喝。

*西洋參3-5克+桂圓3-5個,煮水或者泡水喝,參類補氣桂圓補血。

*大棗:紅棗能補氣血麼?可以,不過生吃效果不大,煮粥最好,其次煮水,實在不行泡水也湊合。每天不宜超過5個,多則上火。

*幹桑葚,氣血雙補,不過性涼,每天干吃點,泡茶都可。

*芝麻核桃紅棗糕,糕可能做起來麻煩,不過有條件可以打成粗粉,常吃吃,注意多吃上火。

*歸脾丸:這個是常用的補氣血的/健脾養心,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經量過多等。

*痰溼質代茶飲:白扁豆花3克+陳皮3克,如果偏熱,可以加點金銀花。

*養顏祛斑茶:西洋參5克+枸杞3克+紅花1-2克,補氣血活血;

*養顏粥:蓮子+黑豆+小米+枸杞+百合+大棗,比例用量自定,夠一碗差不多了,滋陰養氣血。

【幾個注意的點】

》滋補氣血的最好早上或白天喝,晚上容易失眠;

》上面這些食療適合所有體質麼?

多數體質都可以,多留意有無不適,上火等,可以調整用量頻率到身體可接受的程度。

》泡完茶能吃麼?營養主要在水裡了,喝湯喝茶為主。

⑤輔助技巧。

氣血既要補,還要通,光補不注重疏通,就容易氣滯血瘀。

A:柔性運動。

比如瑜伽,八段錦,導引術之類,都不錯,這些東西老徐作為多年實踐者,感受很深刻,經常推薦大家堅持做做,雖然多數人打心眼裡不信,更談不上堅持了。

比如早晨起床後,

*兩手來回搓耳朵,然後來回按摩拿捏、上下,左右拉幾下;

*按摩頭部先用手指伸到頭髮裡來回按摩捏,然後兩手虛拳來回敲打頭皮,最後貼著頭皮往後梳頭,刺激疏通經絡,升發陽氣。

*多來回按摩胸中間的膻中穴,理氣的,疏肝解鬱。

*兩手抱在後腦勺,視線水平,蹲下再站起來,重複(次數隨意);

*兩手小拇指交叉,互相用力對拉或者提重物上下重複,補腎;

*踮腳跟,全身放鬆重複次數不限,這個補腎。

這些動作是一體的,順序自定,堅持一個月先,看看效果。

還有很多。。關鍵在找到適合自己的,堅持就好,堅持半年,效果絕對嚇你一跳的!

B:艾灸氣海穴,這個也有幫助,補氣的。

本來想寫的短些,因為大家都忙啊,沒什麼時間看,寫完一看,又那麼長了,不能再寫了!

不管調理氣血還是其他,關鍵是先理清思路和方向,這個不對,後面功夫都白費。老實說,就算找到原因知道方案,但缺乏自制力,自律也白搭啊....終歸還是要靠行動來落實!

老農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夠幫到你,如果你還想知道很多健康養生的實用知識,你可以添加老農的微-信-公眾賬號:中老年人健康之路 或加 老農說健康

在這裡老農每天都會給你分享健康養生的知識,當然在這裡你和老農是零距離的喲,有什麼問題還可以直接諮詢老農的喲!


中老年人健康之路


從營養學的觀點看,為了保證膳食平衡、滿足機體需要,又不會營養過剩一般情況下,健康成年人每天吃1-2個雞蛋;

老年人每天吃一個比較好;腦力勞動者每天吃兩個雞蛋比較合適;孕婦、產婦、哺乳期女性及身體虛弱者每天可吃2-3個雞蛋,不宜再多。

煮蛋是最佳的吃法,但不宜煮得過熟。一個蛋黃的膽固醇含量為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應攝入膽固醇量的2/3,通過控制肉和乳製品的攝入量,如吃不加奶酪的蔬菜和大量水果,全麥、低脂食品及少量的瘦肉、禽類、魚,膽固醇是不會超標的一個星期不要超過7個,也就是平均一天別超過1個,但是也要看你其他食物的情況了,比如說如果你的肉類吃的多,蛋就別超過1個了,如果不吃肉別超過2個也沒有問題了。

滷雞蛋很好啊,也不用擔心脂肪超標。不過煮雞蛋的時間別超過5分鐘,營養時間越長越不容易吸收。3分鐘的雞蛋營養最容易吸收,5分鐘次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