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绘画雅而不俗?

孙承浩


雅而不俗很容易,但何为雅?何为俗?俗又为何不可?

而且应该要做到“三俗”:雅而不俗,雅俗共赏,大雅大俗。


首先说流传已久的雅俗共赏,大雅既大俗等等,就说明雅俗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尤其绘画艺术中,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情景,都可以表现出雅,或者是诗情画意般的文雅,或者是意境高远的风雅,或者是阳春白雪的清雅,或者是下里巴人的拙雅。

当然,既然有雅俗的不同词语,那么也肯定有雅俗含义之别,俗的含义不止一种,有趣味不高的低俗,也有流行的大众化的通行的通俗,其实俗的本意从人从谷,先民多穴居山谷,形成出习俗。

又俗谓土地所生习也,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汉地理志曰:凡民函五常之性,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谓之俗。

当我们了解了俗的不同含义,也就有的放矢,也才能更好的解决如何让自己绘画雅而不俗,其实这样并不全面,应该说如何让自己的绘画可以有

“三俗”:雅而不俗,雅俗共赏,大雅大俗。

一如何雅而不俗?

这里的俗应该是第一个俗,趣味不高的俗,这应该是首先要解决或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实这也应该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只要能有正确的三观,能够保持对艺术的敬畏,能够保证对观者的尊重,不过分的追名逐利,也就是常常讲的画如其人,解决自己品行的问题,自然就雅而不俗。

二如何雅俗共赏?

这可能就需要下一番功夫,首先应该学习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能习得一二就可受用不尽,对于古人的名画更要细细揣摩,无论是技法还是意境都是最直接的受益,也应该不忘风土人情,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风俗风格又多样又独特,这是我们天然的优势。就如国庆自己头条文章(“其实”一直我爱你中国 “七十”年国庆 国画中那些历史画面真有爆炸的画面)中的两幅画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北平解放(国画) 277.2×140厘米 1959年 叶浅予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装饰感极强的背景中云气的表现,便明显带有敦煌壁画的影子,而鲜红色调的大面积运用,则使画面呈现出年画的特点,充满了喜庆热烈的气氛,与作品的创作主题浑然统一。

高原祥云——和平解放西藏(国画) 396×246厘米 2008年至 2009年 韩书力 中国美术馆收藏创作过程中,韩书力将西藏传统绘画元素与写实人物形象予以协调,利用“祥云”将二度空间的晕染与三度空间在视觉塑造上完美融合为一体,使得作品做到了真实、厚重与壮美。

三如何大雅大俗?

说实话,这应该是最难做到的,每个人又会有不同理解,自己虽也心向往之,但也不敢多言,只能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精研画技参悟修行,不过有一个人虽不是画家,却是自己理解的大雅大俗,不知各位是否有同感,就是: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福音的科学家。一个获颁共和国勋章,第二天又要到田里去的老农。大雅?大俗?


红梅工笔佛画


雅和俗的概念本来也没有什么标准,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罢,很多时候就是欣赏者自己的感觉。雅的东西不一定都好,俗的东西也不一定都不好,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然,追求高雅艺术是大多数艺术家的创作方向,还是值得探讨一下的。


大道理就没必要说了,现在中国画坛最受关注的事情莫过于十三届全国美展的举办了。应该说,作为中国绘画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大展,惊龙轩是抱着虔诚之心看了全国美展入选作品的。

油画作品暂且不说,国画作品只能用大失所望来形容我当时的感受。正如陈丹青所说:那些作品虽然造型准确、描摹逼真,却让人感觉不到中国画最高贵的气息———书卷气。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这些作品实在是太“俗”了,不知何时,连国画创作也进入了照着照片描摹的时代?“画家”这个行当在当代难道已经沦落到仅仅具有工匠的精细认真精神就够了吗?艺术家总是有雅好的,但是这个“雅”似乎渐行渐远了。

这就让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个问题:到底如何才能让绘画作品高雅而不低俗?

古人说:文以载道,画见其心。文化底蕴是决定绘画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现在画坛乱象丛生的关键所在。

陈履生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艺术家读书是天经地义的简单事情,怎么就成了问题了呢?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艺术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责任是缺失的。我们只是把画家当作一种职业、一份工作、一个仅仅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劳动者。这种价值判断的标准,毫无疑问是偏离艺术本体的。”

这就是当前太多的绘画作品俗不可耐,高雅缺失的直接原因。

确切地说,急功近利的思想正侵蚀着太多艺术家的创作方向。传统功力不容易训练,学问更需要时间的积累。尽管董其昌的人品问题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是他对艺术研究的表述还是很值得借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可以这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让绘画作品从低俗走向高雅的必经之路。古人最为注重的东西,现在的艺术家却迷失了方向。

不客气地说,现在的很多国画作品也被素描式的皴擦代替了中国画笔墨的线性和墨与色的韵味,徒留描摹的粗俗鄙陋。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不能再盲目吹捧了,应该适时地当头棒喝才行。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自20世纪的抽象艺术在西方绘画中诞生之后,世界绘画艺术形式就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当然包括了一向讲究“笔墨文化”的中国画及中国书法,20世纪之前的绘画都注重传统画法,艺术家的画作也是精益求精,然而,抽象艺术扰乱了整个绘画生态,问题来了:如何让自己的绘画雅而不俗?


让自己的绘画雅而不俗

我们是要承认抽象派绘画也属于艺术,用现在的话来讲,艺术就是任何人想要把它表现为艺术的东西,就是人的创作技能,抽象派绘画也是人的创作技能的体现,即便是这样,一幅画作也是要注重艺术内涵底蕴的,就好比那句“人要脸,树要皮”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真正的绘画艺术作品,,只能高雅,,而不能低俗,简言之,雅而不俗,这样才有欣赏意义价值,雅而不俗的作品才具备感染力,

那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绘画作品雅而不俗呢?这是每一个绘画爱好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绘画不只是用手、用眼,还要用心、用脑,

要让自己的绘画雅而不俗,首先:正确合理构图,很大程度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的作品与平淡的作品之间的区别在于构图,要创作出高雅的作品,首先必须要重视构图,构图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从而实现绘画者的表现意图,



简单来说,构图就是为了让画面主题更明了,这样观者才容易明白画作里所要表达的内容,当然了,光会构图还不够,其次,要会写生,写生是一门艺术,在写生过程中提高艺术修养,懂得如何取景,学会发现借鉴其他优秀的绘画作品,理解领悟绘画艺术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精辟见解,以大自然为师,而不是固执呆板的临摹已有画作,也不是任性亳无章法的“创新”,雅而不俗的绘画作品,是不会脱离生活的,所以,那些伟大的画家,都是一个写生高手。



诗夜城主


其实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自古以来就是雅俗不分。何谓雅?何谓俗?

在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大俗即大雅,大雅即大俗,视其情境而定,因而雅俗之别并无明确的界限。雅俗从来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身份,甚至不同的人物,都会有不同的雅俗观。雅俗是一组反义词。

雅与俗虽然是一组反义词,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却往往是“雅=俗,俗=雅”,也就是说,雅不一定就是好,俗也不一定就是不好。

绘画作品的雅俗不是用题材、内容、技法来划分。而多指作品的意境、内涵。既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而且同一幅作品在不同的欣赏眼里也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譬如:同样画山水画的陈子庄和黄宾虹比较,他们的风格、审美情趣完全不一样,谁雅谁俗呢?又如同样画人物画的何家英与朱新建,又是谁雅谁俗。或者都不雅、都不俗?






无心斋手稿研究


多读书



闲云画社


不管是所谓的雅和俗,能从画中表达自己的意像,心境,就达到目地了。


廊坊美术工作者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绘画如何做到雅而不俗?

个人拙见,中西方美术史上的经典绘画作品,许多作品都做到了雅而不俗的艺术境界。

个人拙见,西方美术史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拉斐尔的绘画作品,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大卫,还有荷兰小画派画家维米尔的作品,做到了雅而不俗的境界

中国美术史,,个人拙见,文人画的意境,做到了雅而不俗的境界

如文人画家郑板桥,倪瓚,王蒙,王冕,梁楷,张大千的国画作品,做到雅而不俗的境界。

绘画创作,如何做到雅而不俗的境界?

1首先亲可以临摹一下中西方美术史上的经典名画作品

个人拙见,现在的艺术,比如绘画太纷繁复杂,中西方美术史上,是最值得学习,借鉴的绘画作品,最值得学习的古人的精髓

亲如果学习油画专业,可以临摹西方美术史上,传统古典油画,学习画家是如何通过构图,布局安排,色调,笔触来表达画面雅而不俗的境界

如西方美术史上,古典油画,宗教神话油画,采用庄严,静穆,稳重的构图,典雅含蓄的色彩,表达画面高雅的境界。

西方美术史上的古典油画,如佛罗伦萨画派,新古典主义画派,通过把物象,场景加以修饰到完美理想化的,毫无瑕疵的艺术效果,表达超凡脱俗的境界。

亲如果学国画专业,临摹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国画作品,是学习国画必经的道路。

中国美术史上,画家表达雅而不俗的境界,是与西方美术史上的画家是各不相同的

中国美术史上,个人拙见,文人画风格,相比色彩富丽堂皇的院体画风格,更容易体现雅而不俗的绘画境界。

中国美术史上,许多文人画家,常年隐居深山老林,远离世俗功名,养成淡泊,宁静,两袖清风的心境

所以文人画,画家以空灵的构图,大自然山水幽深的意境,以淡雅的笔墨,表现山水画宁静,安详,平和的意境,淡淡的墨色,营造近乎空灵般崇高的意境。

2临摹归临摹,学习归学习

如果你把中西方的经典绘画作品,临摹得惟妙惟俏,就说自己的作品达到了雅而不俗的境界,是远远不够的

都说,画如其人,首先你必须是一个思想高雅,文化底蕴深厚的画家,你才能画出高雅的艺术格调

如画家巨然是一个和尚,深明禅理,所以他的山水画作品中,给人墨气清丽,神清气爽,宁寂安详,给人以禅意般超乎尘世的空灵,高雅的意境,是和尚心境空明的写照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艺术狂人2


如何让自己的绘画雅而不俗,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其实涉及到绘画者的综合素养包括文化素养审美素养绘画技法等多方面,是绘画者艺术创作能力在画面上的集中体现。

我们看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从题材内容上都是大众比较熟悉甚至司空见惯的可以说是很通俗很寻常的,但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升华,在作品中呈现出很高雅很大气的气质和韵致,让人赏心悦目,不忍移足。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乔尔乔内的《入睡的维纳斯》,安格尔的《泉》,雷诺阿的《浴女》等等。比如徐悲鸿的《八骏图》,齐白石的《虾趣图》,罗中立的《父亲》,谢楚余的《陶》,等等。这些作品都是于平凡中见新奇,于通俗中见大雅,展示了创作者的艺术智慧。

创作雅而不俗的绘画作品,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特别是要多临摹一些经典的艺术,从中研摩感悟大师们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将寻常的现象提炼成精品的。比如安格尔的《泉》。这是一幅正面全身呈站立姿态的人体油画,创作的难度非常之大,稍不严谨或把握不到就有可能流俗。但是画家通过高超的构图、恰到好处的人物表情神态设计、简约宁静的色彩和背景处理使作品呈现在纯净、优美、庄重、典雅的格调和气象,给人以清新明快通透亮丽至真至美的艺术享受。




灯影书画


多看多读经典美术作品,包括欣赏文学、哲学、音乐、雕塑、等等其它姊妹文学艺术作品培养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艺术格调不致堕俗格!


山水画家盛寿永


何为雅?何为俗?专家观之说雅不雅也是雅,百姓观之说雅还就不雅。敢问当今又有谁画出雅的作品?不是大红就是大绿。勾皴擦染点没一个从传统中走过来,更无有出新,自以为是般的乱涂一通,谓之云新时代。

反观民间从艺者,扎根农村,在生活中,大自然中寻找那一份纯真的艺术,但就是这样的作品反被狗屁专业者谓之云:庸俗、低级,不入流作品。

再观所谓专家者,满幅“山花烂熳",风涌云起,毫飞墨喷……这不雅,而具有一股铜臭味,满幅豪情地,明目张胆的一股追求物质生活的"气韵"。

醒醒来吧,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把自己与那些真正雅俗共赏的大家作品做个对比,你还品头论足谈论他人的不雅吗?

真正的雅,是最接地气的。真正的俗是那些自认为雅的人。

不适言论,请勿对号入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