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前言

清末时期,庞大的清帝国在不断与西方列强的交手中落败,为此还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不但需要割让领土,还要支付巨额的赔款。然而国库的存银毕竟有限,为了偿还赔款只得搜刮民间财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百姓将希望放在了洪秀全身上,希望有朝一日真的可以生活在他所勾勒出的"天下大同"的社会之中,于是引发了公元1844年的金田起义。仅仅过了两年太平军便攻下了南京城,与清廷进入对峙阶段。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洪秀全铜像

然而在太平天国建立后,上层统治集团却开始接连不断地内战,为的就是夺取国家的控制权。虽然洪秀全对外宣称自己是上帝第二个儿子、耶稣的亲弟弟,但统治集团内部的其他成员都明白,这仅仅是洪秀全为了获取百姓支持而捏造的谎言而已。

既然没有神权"光环"庇护,那么自然会招来如杨秀清等人对于权力的觊觎,最终引发了天京变乱。再加上太平天国初期所推行的诸多政策逐渐被破坏,导致百姓站在了统治集团的对立面,内部失控的太平天国最终被清帝国所消灭。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金田起义

政治体制较为特殊,存在弊端

公元1836年,落第的洪秀全在翻阅《劝世良言》时突然顿悟,希望建设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于是成为了一名"基督教徒",甚至将家中所贡的孔子牌位替换成了上帝的牌位。随后洪秀全便经常外出传播他所理解的基督教义,在拥有众多信徒后形成了拜上帝教,规模也在继续扩大。

为了加快传播,洪秀全还特地编写了《原道救世歌》等文章广为散布,向世人宣传自己的理想。同时还说服自己的好友冯云山加入,负责广西一带的传教工作,洪秀全自己则留在广州继续传教。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原道救世歌》

事实上,洪秀全并不算得上是一名真正的基督教徒。在他于公元1847年前往广州基督教堂受洗时,却被教士直接拒绝。基督教士认为洪秀全并没有真正并深刻理解基督教义,并无受洗的资格。再加上洪秀全及其部众在太平天国建立后的所作所为,都充分验证了他所提出的"人人平等"皆为空话,仅仅是为了号召百姓加入,一起举起反对清王朝的义旗。

太平军攻陷南京之时,已经有五十万人众,具备了与清帝国相抗的军事资本。于是洪秀全与杨秀清决定在南京城定都开国,并将都城更名为天京,国号太平天国。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太平军

由于洪秀全是以宗教的名义发起的农民起义,故而太平天国建立后形成了神权政治这一特殊政治体制。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首次出现,意味着洪秀全等太平天国统治集团根本无先例可循,只得自己不断摸索。

而且东王杨秀清手中握有神权,而天王洪秀全手中握有政权。也就是说,杨秀清所拥有的实际权力和地位皆凌驾于洪秀全之上,这样的权力逻辑在天平天国建立前就已经确立。当国家建立后,杨秀清和洪秀全之间的矛盾自然会在安逸的环境中加速激化,为后来内部的分裂留下了隐患。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洪秀全玉玺

太平天国所实行的军政合一制度,与八旗制度较为相像,即将军户与民户合二为一,百姓平时为农,战时为兵。每五户人家编为一组,设一伍长;五伍长设一两司马;四两司马设一卒长;五卒长设一旅帅;五旅帅设一师帅;五师帅设一军帅。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可以极大提升生产的效率,同时地方的行政效率也会得到更大提升。然而这一制度也有较为明显的缺陷,即地方的独立性会逐渐增强,不利于朝廷控制。而且随着圣库制度的推行,该制度的优势也大打折扣。

乡官制度遭到破坏,官民矛盾激化

起初太平天国规定,军帅以下的各级别官吏都由当地百姓自行选举,即便是穷苦百姓依然可以受选任职,这样的选官制度在中国古代史中十分罕见。为避免出现贪赃枉法的现象,太平天国还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监察制度,一旦查出地方官员有违法现象,即刻查办绝不姑息。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太平天国势力范围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地主和士绅也涌入太平天国的行政系统之中,普通百姓便被逐渐排斥在外,之前的民主选官制度名存实亡。

不仅如此,太平天国中后期的乡官制度还成为了官民冲突的主要矛盾点。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地方乡官常常横征暴敛、压榨并欺凌百姓,造成二者之间不断爆发严重的恶性冲突。《太平天国乡村政治再研究》中提到:

"反对乡官苛粮的典型案例如咸丰十一年(天历辛酉十一年,1861年)春,浙江嘉善乡民因监军顾午花'贪酷旧规,以零尖插替浮收','裂其尸为四五块'。反对乡官苛费的典型案例如咸丰十年(天历庚申十年,1860年)十二月,安徽贵池龙舒河等处百姓痛恨旅帅吴彩屏'作威苛费,执而投诸深洞之中';又如咸丰十一年四月,吴江莘塔陈思村有乡官陆岳亭'勒派红粉(火药) ,众人持械斩死'。"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存粮的圣库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所制定的乡官制度并没有为百姓带来福祉,反而使百姓与官僚集团、统治集团之间形成了对立关系,自然会对政权的稳固造成影响。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起分裂

政权建立以后,虽然太平军没有停止北伐的脚步,但统治集团内部却因权力划分不均逐渐呈现出分裂的趋势。

不久,洪秀全下放权力退居深宫,很少过问政事,杨秀清就变成了太平天国的实际控制人。杨秀清不甘心屈居于洪秀全之下,于是假装自己被"天父"附身,强迫洪秀全封其为万岁。因杨秀清手中握有军政大权,洪秀全不得已只好顺从其意愿。虽然仅仅是称号的改变,但已经彻底暴露出杨秀清想要夺取最高统治权的目的。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天京变乱

杨秀清平时飞扬跋扈,肆意妄为,很早就引发了其他人的不满。尤其是在杨秀清自封"万岁"后,使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在公元1856年太平军击溃清军江南大营后,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率兵勤王,暗中消灭杨秀清的势力。

韦昌辉本就与杨秀清不和,在接到密令后立刻率兵出发,将杨秀清的居所团团围住并诛杀府内所有家眷及杨秀清本人。随后韦昌辉又在天京内大肆搜捕杨秀清一派的余党,一旦抓捕即刻处死,使天京内动荡不安。韦昌辉此举虽然是得到了洪秀全的授权,但实际上他本人也想借此机会夺取太平天国的控制权。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杨秀清

但他大兴屠杀这一行为却遭到了来自石达开的强烈反对,就连太平军将士都对韦昌辉这种滥杀的行为表示反感。

事实上,石达开早在韦昌辉大肆屠杀之前就连忙赶回天京加以阻止。他深知一旦大开杀戒,天京内部、包括太平天国内部都将陷入分裂的局面,之前与清帝国所做的一切斗争并争取而来的成果都将化为乌有,可惜并没有成功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相反,韦昌辉对石达开的到来大起疑心,认为其与杨秀清皆为一党。石达开匆忙逃出天京,自己留在城内的亲人家眷全部被韦昌辉所杀。

不久,太平天国内的军民联合起来向洪秀全请命,要求诛杀乱贼韦昌辉。在多方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洪秀全只好将韦昌辉及其主要党羽全部处死,天京再次被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太平天国天王宝座

在杨秀清、韦昌辉皆死的情况下,石达开的势力开始快速膨胀。洪秀全不得不令他尽快返回天京,接手朝政主持大局。但有过杨、韦二人的前车之鉴后,洪秀全一直怀疑石达开也要走上夺权的道路。于是处处节制石达开的种种行为,二人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

石达开回都后并未实行恐怖统治,反而大行仁政,对韦昌辉的家眷和部将不予追究责任。很快天京内的动荡局面便得到了稳定。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韦昌辉

石达开先前与清军交战的过程中屡立奇功,在军中有着较高的声望。加上此次平定变乱,更是提高了他在军民心中的地位。洪秀全担心自己终有一天被石达开取而代之,故而才不断压制其势力。于是先封自己的两位哥哥为诸侯王,随后又对石达开百般打压,最后甚至蓄意加害。《李忠武公遗书》中曾经记载:

"客商有自下游回者,言金陵各伪忌石逆之能结交人心。石逆每论事则党类环绕而听,各伪王论事,无肯听者,故忌之,有阴图戕害之意。"

石达开无奈之下只好再次逃离天京,太平天国的统治集团也因此彻底分崩离析。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为何会突然灭亡?

石达开


结语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实际上是由内而外崩溃的。在经过连续的内战后,太平天国内的百姓和将士也对洪秀全所勾勒出来的美好未来产生了质疑,并且对统治集团的信任程度也大打折扣。再加上洪秀全等人在定都天京后便一直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手中拥有大量的生活物资。而民间百姓却因圣库制度的推行导致家里连多余的粮食都没有,如此怎能不叫百姓心寒?

虽然太平天国一开始制订了较为严格的监察制度,并且授权百姓可以对官员进行监督并随时可以检举,但监督的范围仅仅限于百姓自行选出的官员,对于功臣集团则没有任何监督的权力。这就意味着从一开始,太平天国内部就出现了严重的阶级分化的现象,自然会遭到百姓的反感。天京变乱过后,太平天国的内部已经不再团结,再也无法抵御来自清帝国强大的压力,最终难逃覆灭的结局。



参考文献:

1.《太平天国乡村政治再研究》

2.《李忠武公遗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