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房子和租房子的人有什麼區別?

五兩五


親身經歷,很高興分享。

在上海有房子和租房子最本質的區別是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

我是從2007年來上海的,第一、第二家公司有宿舍,從2009年第三家公司到現在,10年一直在租房子。這期間搬了6次家。

第一次搬家是因為漲房租;第二次搬家是因為要生寶寶,需要家裡人來照顧,需要租一套房;第三次搬家是因為房東賣房;第四次搬家也是房東賣房;第5次搬家是因為公司搬遷;馬上要來的第6次,是因為我終於買房了。

數次搬家的過程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租房子還要承受房東的各種挑剔和每年可能的房租上漲,需要添置家居生活用品時還需要考慮下次搬家怎麼帶走。

第一,租房帶來的第一個弊端就是缺房安全感,因為隨時面臨被房東的區離,你不知道房東對這套房子的計劃是什麼,隨時可能被賣掉。

第二,租房帶來的第二個弊端是缺乏歸屬感,缺乏對這座城市的歸屬感,無時無刻提醒自己是個過客,尤其有了孩子之後,孩子是更加敏感的,這也是我買房的最大動力和原因。

第三,租房會讓你奮鬥的沒有成就感,買房會讓你覺得努力沒有白費。

買房之後會讓你有充足的安全感、歸屬感、成績感,同樣的買房也會給你帶來巨大的壓力。

所以,是買房還是租房,一定要充分考慮個人的現實情況,如果你真的是切切實實的剛需,能想到辦法的情況下,儘量早買房,前面我有回答過早買房和晚買房的具體親身經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以上是關於租房和買房的一些個人見解,我是親親11,謝謝!


親親11


自己在上海已經七年有餘了,經歷過了近十次的搬家,其實最近才有所感悟,上海人比外地人有什麼優勢。仔細想想是單純的有房子麼?其實不然,我覺得是安穩。上海人不需要思考他在哪個城市生活,不需要思考鐵瓷的離別,甚至於有從小到大的世交,有十幾二十年來的沉澱,不僅僅是朋友,更是社會資源。反過來說外地人,雖然未必真的會如此思考,但不得不承認你都不知道明年的今天你是否還會住在同一幢房子裡,明年的今天是否還在這家公司,是否還在上海這座城市,你有的選擇,但恰恰是這些選擇給了你不安穩的因素。

對於我一個在上海打拼了七年的外地人,未來就是要將周圍的不安穩一步步的走向安穩,這就是我的目標,房子只是一部分,包括事業與愛情。


有貓茶室


有房子就不用掏租房那份錢了,而且還住的舒心,不擔心房租漲價搬家啥的。畢竟在上海寸土寸金的地方,房租還是很貴的。而且如果你要在那租個不錯的房子,那你工資應該也就不剩多少了。畢竟北上廣的貴房租不是說說而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