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人格:爱与不爱,都无法自行了断


缺爱人格:爱与不爱,都无法自行了断

缺爱人格的表现

1、分不清彼此的界限

缺爱人格因为长期缺乏关爱,对于爱的感觉就会特别匮乏。此时,如果有人对他稍微好一点,他就会十倍、百倍的报答。他的做法无异于将对方和自己合二为一,变成了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模糊了彼此之间的界限。这种现象很容易在婴儿和母亲身上看到,婴儿无法分清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总是认为彼此是一体的。缺爱人格很显然把对自己好的人当成了妈妈,这是很不成熟的心理状态。

缺爱人格:爱与不爱,都无法自行了断

2、无休止的妥协与退让

缺爱人格一旦遇到对自己好的人,就会谋求一种“共生关系”,这种关系显然超越了最亲密的夫妻关系,更像是一种母子关系。他们为了维护这种共生关系,就会特别害怕失去那个对自己好的人。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出现,就会无休止的妥协与退让。为了维护这种关系,他们可以放弃自己的尊严,可以放弃自己所有的个性,一切都按照对方的要求去做,甚至失去了自我。他身边的人,无异于感觉自己养了一个孩子。

3、内心敏感脆弱,性情不稳定

缺爱人格没有稳定的人格特质,他们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如果有人关注他,对他好,他就会表现的特别温顺;如果没有人在乎他,甚至感觉自己遭到冷落,他就会变得特别自恋,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他们内心在想:我既然得不到它,我就要诋毁它。这是很幼稚的想法,也是缺爱人格的典型表现。

缺爱人格:爱与不爱,都无法自行了断

缺爱人格的形成原因

1、童年时期爱的缺失

缺爱人格在童年经历中很难感受到应有的温暖,更多的是家庭带来的伤害。如果孩子得不到家庭成员的爱,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有一种罪恶感,就会特别的怨恨自己。孩子在父母身上找不到爱,就会特别需要得到其他人的爱,个性就会变得温顺,形成迎合他人的一种心理。这种迎合带有欺骗性,其目的就是得到他人的爱。

2、自我概念的模糊

但凡缺失爱的人,对于自我都没什么概念。他们没办法区分开自己同他人的区别,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目的是什么,对于三观也难以有明确的定位。他们没有明显的个性,在人群中就是最普通的那个。因为缺乏自我的概念,他们认为他人与自己没什么不同,所以总是看似平等的对待每个人。他们压抑了自己的个性,是为了迎合人们普遍的共性。

缺爱人格:爱与不爱,都无法自行了断

爱与不爱,都无法自行了断

被动式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失去了控制力

通过以上分析,你可以看出那些缺爱的人,选择了一种被动的生活方式,所以爱与不爱都不受自己控制,都无法自行了断。他们爱一个人、恨一个人完全取决于他人的表现,他们能否获得朋友、获得爱情完全取决于别人怎么做。他们所有的行为、言语看上去是无私的、是完美的、是无可挑剔的,所以他们如果没有朋友,常常会抱怨没有人理解他。哪怕是分手,他们也觉得自己做的足够多了,错误不在自己。

总而言之,爱的缺失会对心理造成很严重的伤害。爱与不爱,都是一种能力、一种修养,这需要在人海之中不断的磨砺自己,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