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煙波各自愁,納蘭性德一首離別詞,別有一番韻味在心頭


南鄉子(煙暖雨初收)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摘得一雙紅豆子①,低頭,說著分摧淚暗流②。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③。別自有人桃葉渡④,扁舟⑤,一種煙波各自愁。

註釋

①紅豆子:紅豆,相思樹的種子,果實成莢,微扁,子大如豌豆,色鮮紅,古代文學作品中常用來象徵相思,也叫"相思子"。②分摧:離別。③卮酒:猶言杯酒。石尤:傳說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篤,尤遠行不歸,石氏思念成疾,臨死嘆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於此。今凡有商旅遠行吾當作大風為天下婦人阻之。"見元伊世珍《琅記》引《江湖紀聞》。後因稱逆風、頂頭風為"石尤風",故後人以之喻阻船之風。④桃葉渡:渡口名。在今江蘇南京秦淮河畔。相傳因晉王獻之在此送其愛妾桃葉而得名。後人以此指情人分別之地。⑤扁舟:小船。

賞析

這又是一首抒寫離愁別恨的詞作。

一種煙波各自愁,納蘭性德一首離別詞,別有一番韻味在心頭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首句描寫了剛下過雨後的小院情景。風雨初晴,小院中落花滿地,顯得十分幽靜。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種幽靜的意境中,我們似乎能想象到分別在即的兩人相對無語淚滿眶的景象。

"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愛人採下兩顆紅豆,低頭和詞人說著分別的話語,說著說著,不禁淚流滿面。"紅豆",古人常用其象徵愛情或相思,唐代詩人王維就曾以紅豆為意象,寫出了膾炙人口的《相思》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短短的二十字,抒寫了社會的民族風情:青年男女在確定終身大事時,通常是以紅豆飾品作為情物相贈情人。從那以後,紅豆就成了純潔愛情的象徵。隨著時間的推移,相思紅豆的寓意已經不僅僅侷限於男女之情,而是逐漸擴展到親情,友情,民族國家之情,人類相依相愛之情……

一種煙波各自愁,納蘭性德一首離別詞,別有一番韻味在心頭


全詞的上闕追昔往昔,下闕則描寫別後幽情。"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愛人離開之後,好像連春天也被他帶走了,以酒踐行時甚至祈禱船在行駛時能夠遇上頂頭鳳。"石尤"是容若化用的一個典故,相傳古時有一個姓尤的女子,嫁給了一個姓石的商人,按照古代的習慣,她就被稱為石尤氏。丈夫出外經商多年,未見歸還,石尤氏便每天倚門而望,結果思念成疾,在臨死時,她慨嘆道:"我悔恨當初沒有勸阻丈夫留在家中,不然怎會落到今天這種地步,我要化作一陣大風,替天下的婦人去阻止她們商旅遠行的丈夫。" 石尤死後,在她家門前的那段江面上果然時常颳起大風,阻礙船隻通行。容若用到這個典故,是說女主人公希望能夠效仿石尤,化作大風阻止愛人遠行。

一種煙波各自愁,納蘭性德一首離別詞,別有一番韻味在心頭

但是天不遂人願,女主人公的願望終究破滅,愛人最終乘船離去,分開的兩人只能獨自品嚐自己的憂愁。"桃葉渡"泛指送行之所,相傳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獻之曾寵愛一名叫"桃葉"的小妾,她時常往來於秦準兩岸,與王獻之相會,王獻之害怕她出意外,常常親自在渡口迎送,併為之作了一首《桃葉歌》。從那以後,渡口名聲大噪,久而久之,也就被稱呼為桃葉渡了。

淡淡的白描,平實如話,真實的傳遞出女主人公在愛人即將遠行時內心中所表露出的愁苦之情,讀後別有一番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