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難當頭,面對謠言和恐懼,我們該怎麼辦?


先給大家拜個年,新的一年祝大家平安健康,闔家幸福。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

改變世界的產品經理的關注。華仔會一直堅持原創,堅持做感動你的好文章。

這幾天大家都被 武漢、冠狀病毒肺炎、鍾南山……這些關鍵字籠罩。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次肺炎病毒傳播性比較強,目前仍沒有特效的藥物來抑制病毒,所以事關每個人的健康,大家多關注一些是人之常情。

不過最近聽到的的更多的明顯是謠言。下面是我聽到的一些謠言。

第一個是白巖松邀請鍾南山介紹疫情的新聞。記得那天是大年初一的晚上,我們剛吃完火鍋大概9點左右,看到後這條消息就打開新聞頻道,直到9.35分新聞頻道還在重播新聞聯播,十分失望。


國難當頭,面對謠言和恐懼,我們該怎麼辦?

第二個有點駭人聽聞,說政府要安排飛機灑消毒水,這個也無從證明噴灑過。


國難當頭,面對謠言和恐懼,我們該怎麼辦?

第三個是到處在流傳的封城、封路、高鐵停運的消息。聽到這些消息後我們也是改簽高鐵票昨天(初二)回到廣州。聽到我們改簽的親戚們也是異口同聲,你們還走得了嗎,高鐵都封了?

一路上的經歷可以證實河南沒有封城、武漢確實封城、廣州沒有封城。高鐵站沒有停運只是目的地是武漢的幾班高鐵停運,高鐵進站進出是有人檢測體溫的。


國難當頭,面對謠言和恐懼,我們該怎麼辦?

第四個謠言是回到廣州後我所住小區說有人確診了新冠病毒,這條消息也是在附近樓盤中的很多微信群裡出現。

國難當頭,面對謠言和恐懼,我們該怎麼辦?

最後經過居委會的證實,只是疑似病例,並未確診:


國難當頭,面對謠言和恐懼,我們該怎麼辦?

還有很多指責武漢人的段子:

國難當頭,面對謠言和恐懼,我們該怎麼辦?

在這裡強調一下,武漢人不是病毒、敵人,只是不幸的人。而我們共同的敵人是:新冠病毒。


為什麼會產生謠言呢?網上還有這麼一個段子:


國難當頭,面對謠言和恐懼,我們該怎麼辦?

段子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卻十分引人深思。03年非典時,我確實還在小學。當時唯一能夠收到權威的疫情消息就是:新聞聯播。清楚的記得每晚7點多新聞聯播播放疫情的確診人數、死亡人數。

當時就只有這麼一箇中心化的平臺,每天有幾次的最新消息,也就是說人們收到消息的週期按小時來計算。當時央視新聞要求人們在家不出門,我們也就老老實實的呆在家不出門,因為不互相接觸,這樣帶來一個好處就是謠言也隔離了起來,傳播的很慢。

而現在有了互聯網,多了很多信息發佈的平臺,而這些平臺並不一定都是權威的平臺。比如有很多公眾號就用些一些謠言、負面的消息作為噱頭,發佈不實的內容,而這些負面的消息會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越多的人關注,他們也從中取得利益就越多。一篇十萬閱讀量的文章他們能賺取幾百到幾千不等的廣告費。比如有一篇文章的最終曝光量達到30000次,廣告點擊次數有500多次,點擊量為1.6%多一點,最終轉化為到賬217.56元。

有了互聯網,我們接收到消息的頻次按秒來計算,任何一個消息都能通過微信瞬間傳播到我們每個人,就導致謠言的傳播也變的很快。雖然政府部門也建議我們在家裡不要出門,但是卻擋不住在謠言在微信群中的傳播。

除了一些不良份子利用我們的恐懼,還有一點也值得注意。之前讀過一篇文章提到一個觀點:人都是追求地位的猴子。

“紐約大學的一個社會心理學研究員William Brady,在2017年的時候做過這麼一項研究。他分析了50萬條推特上的推文,結果發現推文裡每增加一個情緒化或者進行道德評判的詞,推文的傳播率會增加20%。

美國的民意調查機構皮尤中心也做過一項關於社交網絡的研究,他們發現,如果你在網上的推送傳達出了“憤怒的分歧”,那這種推送獲得點贊、轉發互動的可能性,是普通推送的兩倍。

仔細想想這件事,你就會覺得這個結果太奇怪了。因為你想啊,你在生活中,如果總是在表達憤怒,你的朋友肯定會覺得你這個人太煩人了,誰願意總跟一個憤青聊天呢?但為什麼到了社交媒體上,人們對憤怒的反應不是避而遠之,反而是一擁而上呢?

在社交網絡上,人們之所以會擁抱憤怒,是因為社交網絡上的表達,本質上不是一種溝通或者對話,而是更像一種公眾演講。表達憤怒、道德批判、公開羞辱自己的對手或者突出情感的表達,這些都是在公眾演講當中被證實有效的策略,統稱“道德作秀。”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人是追求地位的猴子,所以有些人散播謠言只是為了獲取更多的關注,從而得到滿足感和地位。

面對疫情,產生恐懼的情緒十分正常,因為這次病毒威脅到了我們的生存。但是一定不要讓壞人利用了我們的恐懼。

那麼面對謠言、恐懼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寶貴的判斷力,不要傳播謠言

任何未經官方公佈的消息都值得懷疑。要相信權威的平臺,比如央視、微信官方平臺等。還有一些微信官方認證的當地政府公眾號,從中也可以及時獲取當地最新的疫情消息。

在這裡推薦一下微信官方的闢謠平臺:較真。針對傳播比較火熱熱的謠言 ,都有權威的專家來闢謠。


國難當頭,面對謠言和恐懼,我們該怎麼辦?

同時也給較真平臺提一個建議,建議把謠言傳播者的信息也一併公佈出來。這樣大家再發駭人聽聞的消息時也會有所顧慮。

第二條就是少關注負面的消息,多關注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在過去的一週中,我們看了太多的負面消息、體驗了太多的不安、焦慮和恐懼。這些情緒蔓延,在人群中會被無限放大。你需要一方面選擇靠譜的信息源、限制自己閱讀負面新聞的時間;一方面給自己列一個喜歡的事情和人的清單,把時間儘可能多花在這些上。

有個概念是關注圈和影響圈。我們關注的東西,我們不一定能影響到。比如這次疫情,我們每天專注的那幾個數字:每天增長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這就是我們的關注圈,但是就算我們關注的再多,也沒法改變這個病毒肆虐的事實。不如我們力所能及的捐一箱口罩到武漢地區,這就是我們的影響圈。所以我們要多關注影響圈之內的事情,做更好的自己。

比如規劃一下你的2020年的計劃,為了完成2020年的計劃,這個特殊的假期要做哪些提高,讀哪些書、學哪些課程?

另外就是多鍛鍊(室內),提高免疫力。目前這次肺炎病毒並沒有什麼特效的藥物,免疫力高的人受到的傷害會小一點。

以上就是華仔最近的思考。

最後有個倡議,轉發篇文章,內容為”國難當頭,絕不傳播謠言“。為自己和國家盡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