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两头住吗?

蒲公英的春节


很多人就是以为可以两头住,想占国家便宜,可却没想到,获得搬迁后,老家的房屋被依法拆出时,肠子都悔青。所以,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是不可以两头占的。


举例说明不能两头占。

阿洪的老家村子里面搬迁了十几户,这些获得搬迁的农民根本不了解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以为易地扶贫搬迁就是国家在城里面扶贫一套房子,农村又有房子,有这种好事谁不愿意搬?可没想到,搬进城后,村里面的老房子依法被拆出,宅基地全部填土复耕。有的农民在农村修的两层大平房,照拆不误,农民真的肠子都悔青。一些地方的村委会为了配合地方政府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指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不把易地扶贫搬迁具体政策和搬迁后的利弊关系宣传到位,让农民盲目搬迁,是非常不地道的,同时爱占便宜的农民后悔也是必然的。


易地扶贫搬迁的概念及本质。

易地扶贫搬迁说白了就是住房产权交换,国家扶贫你一套住房,不但村里面的老房子要拆出,户口也要迁走,土地不征收也不补偿,搬迁后老家的房屋被拆出,根本不可能从城里回农村种土地,土地在承包期内只能流转出租给他人生产经营,流转不出去只能送人做,送人没人做,只有丢荒或者退耕还林。

异地扶贫搬迁的好处。

但对于有劳动能力和有思维能力的农村人,搬迁到城市后,只要适应城市生活后,在城市里面挣钱的路子肯定是比在农村种地强的,即能扶贫又能为城市经济作贡献,这就是国家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将贫困农村的住户迁移到城市的好处。阿洪认为,农村困难户进城,开始肯定是不适应的,开始的生活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贫困户在城里呆的时间长了,适应城市生活后,乱找份事情做都比在农村种地强,对贫困户的子女下一代人也是有益处的,城市人并不是家家都有人干正式工作,没有正式工作的城市人过的再不好,都比在农村种地强。


所以,获得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户,别老想到两头占,天下没有这种好事的。能从贫困的农村搬进城市,说不定三两年日子就变好了,毕境城市挣钱的路子比农村多。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农人阿洪,了解更多三农趣事。

阿洪168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易地搬迁的贫困户不能两头住,原来的房子已经不属于个人。这有明确规定。

一是,原来的房子拆掉复耕,或者复林,这是最基本的规定。

二是,这些房子基本不适合人类居住,自然条件,生活条件都比较恶劣,大部分是恢复自然状态就可以了。

三是,如果有水,有山景,或者林景和草景,由村里统一开发,在不影响景观的情况下,把有用的房屋留下,并且加以整修,没有用的拆掉。但这些房屋属于村集体。

四是,我前三年参观一个搬迁村,由镇村两级成立了一个民俗民居开发公司。对原有的房屋进行改造装饰,最终变成了农村游,吃住游一体化,很吸引人。

总之,这此房屋要合理利用,千万不要浪费资源,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发挥最大效益。



英莫问667


自己常年在基层工作,近些年,特别是最近两年,由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贫困户脱贫有一项必须达到的指标是“住房安全”,所以,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力度是越来越大。就拿我们乡镇来说,从2008年到现在,已累计将1500多户居住在山区的农户搬迁到了镇区。在具体工作中,确实存在着“既想在搬迁安置区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新房子,也不想拆除老家农村的老房子”的想法,想的是“既可以在农闲的时候在新房子居住到周边来打工,又可以在农忙的时候回到老房子来干农活”,所以,确实存在着“两头都要、两头都想住”的想法。那么,可不可以这样呢?

答案是“否定的”,肯定不能够“两头住”!



什么是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指的是“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搬迁的方式,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最终逐步帮助搬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其目标是贫困群众可以“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为什么有的搬迁群众想着“两头住”?

一是故土难离。在农村有这样一句老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说的就是即使在外生活条件再好、再舒适,但总没有自己的家里舒服,特别是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这种想法更甚。所以,在搬迁农户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年轻人在安置区的新房子居住,老人往往仍然居住在搬迁区的老房子里”。

二是割舍不下老家的土地。虽然说现在的土地产出不高,种植农作物有些划不来,但是,对于跟土地发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村人来说,总是对土地难以割舍,所以会留下农村以前的老房子,用于自己回去耕种土地的时候居住。

三是居住在新家“稳不住”。虽然说现在的大多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在我们乡镇,就有十几家工业企业、大中型餐饮单位等来提供就业岗位,但是由于所支付的工资较低,而且季节性较强,获得的收入难以满足一家人的生活日常支出,属于“稳不住”的类型,所以会选择在农忙时回老家,耕种土地,以补贴家用。

四是部分群众有“捡便宜”的想法。还有这样一部分搬迁群众,纯粹抱着一种“捡便宜”的想法,想的是自己既可以在镇区安置区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宅基地,也可以拥有老家的宅基地,这样一来,就等于自己有两处宅基地,所以,不会拆除老家的宅基地。



为什么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不可以“两头住”?

按照我国现行的宅基地政策,一户农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而如果不对老家的宅基地进行拆除的话,就等于是一户农户拥有了两处宅基地,这与我国现行的宅基地政策是相违背的,所以,必须对老家的宅基地进行拆除。

您认为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户可以两头住吗?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农策分析】带您了解更多农村农事、帮您解读更多涉农政策。


农策分析


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两头住吗?

答案是不可以的,易地搬迁贫困农户的原有住房要拆除,其宅基地由县(市、区)政府收回复垦。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做到应搬尽搬。

同时符合搬迁的贫困户要经过申请、村委会初审及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及公示、县级政府审批及公告、签订搬迁协议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贫困户本人的签字,以此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其中的搬迁协议里就有旧宅基地腾退这一条,严格按照农村“一户一宅”执行。

所以贫困户一旦决定实行易地搬迁政策,就不要想着两边都占两边都住了!

我是【村官阿丽】头条号三农领域创作者、基层一线扶贫人员,我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三农问题,探讨扶贫新策,欢迎大家的关注!



村官阿丽




搬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扶贫搬迁,就是建档立卡的精准贫困户,免费入住;一种是异地搬迁,只针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村庄,这类异地搬迁是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的,我们县城是一个人口8000¥。分房标准都一样,一个家庭人口20平方米,以此类推。

下图就是我县扶贫异地搬迁花园小区一角,怎么样?





国家异地扶贫搬迁,可以两头住吗?

先说一下异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得到了搬迁资格,搬入新房后要拆除旧房,恢复为耕地,整个过程需要拍照为证,全家人一起站在旧房子前,先拍一张合影照,拆除过程中还有再拍一张旧房拆除的进度照,拆除完成后把宅基地种上草或树或玉米或蔬菜,再拍一张照片,整个旧房拆除过程完成,就可以领到每个人口3000元的旧房拆除补助款。

旧房拆除了,你觉得还能两头住吗?不可能的,你可以回老家去种地,土地使用权还是你的,但是绝对不能在老家修房子了,这是硬性规定,必须无条件执行。



有的人可能会问,搬迁到新房后,没有地种,没有经济来源,怎么生活?

别担心,政府早给你安排好了,怎么可能让你饿肚子,既然是扶贫,肯定是让你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首先安排免费学习技能,比如挖掘机、厨师、家政等等,全部免费,每天还有生活补贴,年纪大点的安排做环卫工、门卫,总之,要让每一个人都有工作,有收入。


不要幻想两头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给你新房子,还让你回哪些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村庄去住,那政府的扶贫工作不是白做了吗?回去种地可以,回去住,想都不要想,不可能的。


搬迁到新房后,户口一起跟着走,也就是说以后你就是城市户口了,办事都不能回农村老家办了,比如开证明、盖章等等,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理,你说搬迁后还能两头住吗?




现在刚搬迁还没什么,等到你的下一代又下一代,你觉得他们还会回到爷爷奶奶曾经的农村老家去生活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绝对不会,到孙子们那一代,他们就是真正的城里人了。


黔世界荣哥


据我了解,根据现行政策法规易地搬迁的农户不可以两头住。

但目前一些农村老年人大多数不愿意搬迁,在他们看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的观念还深深扎根在心里,这就是今天我们走进一些农村还看到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我了解一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老年人住习惯了这些地方,不愿意搬。他们从小在这里出生、成长、劳作,已经对这个地方有了感情依托,种点粮、菜、瓜果,养点鸡、猪,生活苦点累点还过得去。现在要去一个陌生的安置点,田地也离得较远,养猪养鸡的地方也没有了,生活的环境改变了,劳动的习惯改变了,你说他们的思想一下能转过弯吗?


其次,生活来源问题需要解决。农村老人每月虽然有百十块养老钱,有的儿女会给一部分钱,但大多数老人身体有点毛病,要花去很多钱,一旦搬离原来的家园,吃的首先成问题,自己又没有收入,还要花钱!所以很多老年人在搬迁点住一段时间后又搬回到原来的家。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现状:有的村子大部分人都搬迁了,可还是有一些老年人坚持留下来,继续在那里生活。给人一个错觉就是好像搬迁户可以两处居住!



要解决这个矛盾,可能有些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了一些政策,对一些不愿搬迁的老年人采取优惠条件,帮助老年人彻底解决后顾之忧才是办法!

我的回答就是这样,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乡村青山


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安置房后,同时又不想放弃原来的老房子,想两头住两头都想占,这样的想法和“吃着碗里望着锅里”有何区别?当然,想想是可以的,现实是行不通的。

对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主要是解决他们因自然条件严酷、生存环境恶劣、发展条件严重欠缺等因素导致的贫困问题,把他们搬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的中心村、小城镇等地方,以便他们在生活生产中摆脱外部因素的制约,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实现脱贫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好的,可以有效的解决贫困户“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但是易地扶贫搬迁不是强制性的,它是在尊重贫困户自愿的基础上来实施的,如果贫困户自愿易地搬迁,他需要向村委会递交申请。

在贫困户递交申请时,村委会会和他约定,约定当他入住易地搬迁安置房后把原有的房屋及宅基地交还给村集体,村集体拆除宅基地上面的房屋后复垦,这一点会明确的告知贫困户,贫困户如果同意,村委会对会对他递交的易地扶贫搬迁申请逐级上报审批同意。

在贫困户正式入住扶贫安置房的那一天,其实他原有的宅基地及宅基地上面的房屋已经不属于他了,属于村集体,村委会则会根据政策及当初的约定对房屋进行拆除,然后将宅基地复垦。原房屋拆除了,宅基地也复垦了,就算是想两头住你也没有条件可住。

当然,易地扶贫搬迁“搬新房拆旧房,宅基地用于复垦”也是政策也规。我认为,对贫困户扶贫搬迁是因户施策的体现,找出了贫困户致贫的原因,采取了扶贫搬迁的措施,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我们应该把身心投入到创业致富中去,而不是想着多得多占两头住,有了更好的新房子居住,何必想那么多呢?有这心思,还不如去思考如何脱贫致富,这样更靠谱,你说呢?


农村一山货


西门观点:如果可以两头住,易地搬迁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不可以两头住。

国家之所以投资大量资金扶植农民易地搬迁,就是因为一些偏远山区、自然条件特别差,居住分散,人口稀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整个村子已经不能住人,村子里所有人需要整体搬迁。而题主却提问说,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两头住吗?

我感觉提问者要么脑子有问题,要么别有用心。既然能两头住,就不需要易地搬迁,既然易地搬迁了,就说明原来的地方或房子有危险,危及全村人的生命安全,不能住人了,你愿意不顾自己和全家人的生命安全到危险的地方住吗?

真不知道题主为什么要两头住?也许是认为如果能够两头住,会在农忙时住在原来房子里,农闲时住在心房子里。天哪,这简直是个神想法,与皇帝一样走到哪里都有自己的行宫。

其实,即便原来的房子还凑合能住,也不可能让你住,因为,之所以易地搬迁,就因为原来的老房子已经很破旧,成为危房,不能住人,而原来的宅基地也会收归村集体,所以,不会允许你两头住的。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由于工作原因,本人目前工作与到精准扶贫、驻村帮扶这项伟大工程紧密相关,下面根据自己的了解与工作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搬入新房之后,原来的老房子还可以住吗?

易地搬迁工程的初衷就是解决困难群众住房保障,而符合易地搬迁政策的贫困户也大都是居住在深山、荒漠化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户。

基于这个原因,有了新的居住点之后,原来的老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大部分的农户也不愿意继续到老地方去生活。当然也有农户想占着两头都不放的,虽然现在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将搬进易地搬迁项目农户原来的老宅回收流转,但是按照目前宅基地政策,一家农户是只能有一个宅基地,如果搬进去新的住宅,原来的老宅就应该被回收。

2、易地搬迁项目农户需要掏多少钱方可入住?

因为是践行“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保障而提出的易地搬迁,所以易地搬迁项目主要针对的是交通不便、饮水与住房不安全的贫困户。虽然是国家扶持,但是农户还是需要支付部分资金才能入住易地搬迁项目的。

因各地区经济水平不一样,财政所能提供的保障也大相径庭,因此各地区农户需要掏的钱也不一样,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但是相比自建房屋来说,易地搬迁着实很实惠,100平方左右的房子如果按照当前的工程造价算下来怎么也需要20万左右,在这20万中政府承担了大部分,农户只需要象征性的出一部分钱即可,在一些支持力度大的地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自筹资金户不超过1万元。


3、易地搬迁的两种形式。

易地搬迁一般采用两种形式:集中安置与插花式安置。相比插花式安置,集中安置的易地搬迁在饮水、交通、产业、教育、医疗等各方面更能提供保障。

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附近的水、电、路、基础电信网络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商业网点、便民超市、集贸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都会建立的比较完善。

因为篇幅所限,就不在此罗嗦了。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留言讨论哦,我知道的会尽力给你做解答~

最后,如果觉得喜欢,点个赞哦~谢谢~


肉包子没有褶


其实扶贫搬迁并不一定不合适人居住,尤其是现在村村通公路满足了农村人最基本的出行,早在几年前国家还扶贫人畜饮水工程,扶贫搬迁还是近几年的政策,而适宜农村的居住条件早于扶贫搬迁之前。前提是搬迁之初有没有签订某种协议,例如放弃旧宅和土地的使用权和承保权,如果签订了这些协议就证明你的旧宅已经属于集体而不再属于个人。而你的旧宅的补偿款就是你扶贫的一部分,在我们这里一户补助是三万元,前题是放弃旧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