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编制是什么?

哦买的


国企的编制是个很玄乎的东西,看你怎么理解了。现在国企的员工实行的都是合同制,而合同制并不存在像行政或事业编制一样的概念!不过续约三次或10年以上签订的为永久合同,同时,因为国企目前政策下的稳定性,在排除极少数情况下(要是违法犯罪了或者出现各种不可抗拒力的情况,也是会失业的),单位不会主动的开除员工,大家可以认为是铁饭腕,尤其是非盈利型的国企,无关盈利服务民生,那稳定性就更高了!

而在国企中还有另一种人,就是国企的领导,这里指的是各种大型国企中,副处以上级别的领导,别说国企中无编制,在国企政企不分开的局势下,国企大领导一般有行政或事业编制的职位,很多国企会加挂一个市政府某办公室的牌子,领导都是身兼两职。副处以上的领导都是在组织部备案,由政府任命的,可以在国企和政府部门交流任命,也就是说,对副处以上的他们而言,编制已经没有意义了。

国企还可能有更多的临时工,派遣员工,不过他们的合同都在第三方,不属于这个国企的人,所以不作讨论


移动肉球


职工。国有企业的员工大致分为4种类型,前2类有编制:

1)国有企业的高管一般是国家任用的,譬如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党委书记等都是国家编制,为副部级别。

2)国有企业的正式工,就会跟单位签一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也就是俗称的编制内员工。

3)国有企业的合同工,和该单位签署一定期限的合同,合同期满则重新签订或离开。

4)临时工,作为劳务派遣安排到该单位上班,但实际合同是由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

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中公教师网


国企编制就是国有企业正式职工的用工编制,直接和国有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称之为国企职工。一般的国有企业大致分为3种员工:

1.国企正式员工:会和单位签一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也就是俗称的编制内员工。

2.国有企业的合同工:和该单位签署一定期限的合同,合同期满则重新签订或离开。

3.临时工:作为劳务派遣安排到该单位上班,但实际合同是由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


木木带你走进国企


开门见山,国企是有编制一说的,但编制不是身份属性,是合同属性,通常不会问对方是不是带编制,而说是不是正式工。

国企他首先是企业,是企业就会有雇主和员工,国企和私企的区别就是雇主不相同,都是会有劳动合同的,但是国企通常是试用期结束后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再过渡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直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是终身制合同,相比于私企来说,国企合同更加体现身份属性,也就是铁饭碗。

就签订主体来说,国企中比如央企是中央国资委管理,其中央企总部主要领导都是中管干部(由中组部管理),因此,国企是政府主办的企业,国企的很多政策也因政府导向来制定,是国家意识在经济或民生领域的延伸,国企的人数会按上级核定的定员加以限制,其中定员内的无固定期限合同职工会核定编制和岗位,即定员、定编、定岗的“三定”管理。但是国企员工并不是公务员,也不是直接与国资委或当地政府签订劳动合同,而是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企总部或所属分子公司签订。其中,有的大型国企及其分子公司还办有下属集体企业,集体企业的直接聘用员工或劳务派遣等其他用工都不属于其上级主办单位(国企母体)的员工,该类员工和市场上其他企业聘用的员工在合同关系上并没有区别,人员流动概率也更大。国有企业的集体企业大多已经市场化了,很多制度都是跟市场接轨的。

随着当下国企改革改制,劳动合同终身制作为改革第一关,也在向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转型,配套的合同期考核,窗口期考核,转正考核等措施也在积极完善,目标是打破合同终身制,向契约化用工方式转型,铁饭碗的和编制的概念终将成为历史。


小人物1899


国企编制,我记的父辈八十年的时候,国企有全民所有制工人、集体所有制工人!九十年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效益差的国企破产、重组,效益好的国企,改成股份制。就没有在听说什么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了!现在国企是一切按市场规律运行的,不存在计划经济时代用人编制问题!但国企现在虽然没有所谓的编制!却有两种不同的用工方式:

1、国企正式工,来源于国企面向社会招聘,享受国企一切待遇、福利。

2、劳务派遣工,来源于劳务派遣公司,不享受国企一切待遇、福利!

希望以上分析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我一定会认真回复!本人陆军31军86师退伍士兵,欢迎大家关注我!


宸的爸爸


国企有编制吗?

所谓编制,是指由政府计划分配为完成某项工作设置的身份属性。编制有两大明显特性:一是必须经过政府审批;二是列入财政预算(自收自支事业编除外,此编制2020年底前将被全部清理取消)。据此解释,编制目前只能存在于两种单位,一是行政机构,二是事业单位。除此之外,说什么单位有编制的,都是外行。

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说国企有编制呢?

说白了,是因为国企的体制性。我国的国企虽然是企业,但在管理方式上截至目前多数仍是参照行政机关来管理的,其人员结构和岗位设置虽然不归组织人社编制部门管辖,但其人员到一定层级后,仍需向国资委报备。特别是其领导班子成员,是列入当地组织部门管理范围的,无论提拔、交流还是调整,都需要经过当地党委常委会研究,由组织部门下文才行。基于这种特性,国企人员虽然名义上没有编制,但到一定层级后实际上还是在组织考察管理范畴之内,因此也被很多人打上了“编制”烙印。

当然,这样的待遇只有正式员工才有,临时聘用人员和劳务派遣人员是无法享受的。一旦成为国企正式工,只要企业不倒,几乎没有下岗之忧。为什么说国企有编制,很大原因也在此。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我所在的中石油是央企,和省部级国企和地方国企有所不同,我们的员工全部是全民所有制职工。

因为是特大型央企,编制一般按层级区分。最大的是中石油集团公司,下属分上下游等很多的二级单位。我们属于股份公司,就是上市部分。

股份公司下面分各个油田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分公司。分公司下属又分很多单位,其中主要生产单位也就是各个采油厂以及气矿,当然还有很多附属的辅助单位。

采油厂和气矿下面又分作业区,作业区才是真正从事生产的单位。编制如上所述,每一层级都有机关,其实到采油厂和气矿就算一线了,因为直面生产。每一层级编制通常都是一正很多副职,按照产量和业务需要划分。越往下数量越庞大。

在中石油没有编制这个说法,只有正式工和外聘工,上了erp系统的都是正式工,只签短期合同的都是外聘工。


键盘超人1号


国企没有编制一说,所谓的编制说法也是套用的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说法。

这么说吧。编制就是人员定额。

比方一个养鸡场,老板说根据咱们养鸡场的投入和规模,你们今年要产10000枚鸡蛋,给你们买100只母鸡的拨款。这个100,就是所谓的编制。具体到企业里,就是直接签劳动合同的编制数。

但有的鸡产量不行啊,有的鸡不愿意下蛋,就想混点鸡食吃,那就完不成任务怎么办。

我跟另外一个老板说,一年给你多少钱,租你50只鸡,放到我们鸡场来下蛋,鸡食我们不负责,出了安全问题你们过来摆平。这50只鸡就是劳务派遣。


文火烹小鲜


编制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

编制某种程度上带有“计划经济”的属性,政府计划分配一个单位多少人,并且财政部门是根据这个编制的数量来进行拨款的,因此,编制有了某种“身份”的属性。

目前有编制的话,只有两种单位,一个是政府行政部门,一个是事业单位。

那为何很多人说国企的“编制”呢?

也是因为国企的特殊性。

国企是企业,但仍然有些是参照行政机关来管理的,一般来说,普通上班的国企人员和“编制”还是有所差别的。但如果,到了一定层级,尤其是国企领导班子,也是列入组织部门的。很多国企有种专门的工作领域,叫“干部管理”,多是人事部门在做。

国企的用工分成两种:

一种是正式工;一种是临时工、派遣工。

派遣工很多是和第三方派遣公司签订合同的,你只是在国企工作,建立劳动关系的单位则不是工作单位,而是第三方。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降低劳动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

当然,实际上这对于派遣工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你在单位了是“同工不同酬”的,虽然干的活是一样的,甚至更多更累的活,但是待遇还不如别的正式工。尤其是薪酬福利方面,其他员工享受到的你未必能享受到。

一旦你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成为正式工,一般来说,是不能被轻易解雇的,基本上只要公司不倒,你没有犯下大的过错,就可以留下。

但是,如果你签订劳动合同时的主体不是这家国企,而是劳务派遣单位,那么,你肯定是不属于任何所谓编制的范畴。


冯起升


国企现在取消了编制的说法,是合同属性,通常不会问对方是不是带编制,而说是不是正式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