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与工龄关系大吗?

张同天


关系大着呢。直接关系养老金的计算和调整金额多少。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企业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跟工龄有很大关系,养老金调整也跟工龄有很大关系。

工龄指从事脑力或体力劳动,以工资收入为其全部或主要生活资料来源的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就是一年工龄。

简单理解,工龄就是工作年限,其中,你参加社保缴费了的工作年限,就是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没有缴费的工作年限,但如果符合条件,是可以视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

而缴费年限是计算养老金、上调养老金的一个条件,工龄越长,也就是缴费年限越长,享受的养老金待遇越高,享受的养老金上调金额也就越多。

这就是所谓的长缴多得,其中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决定着过渡性养老金的多少。

因为视同缴费年限期间,职工本身没有缴费,个人账户里没有积累,所以个人账户养老金比较少,需要过渡性养老金来弥补。

计算基础养老金,缴费年限是包括视同缴费年限的。

而每年养老金调整会跟缴费年限挂钩调整,挂钩调整的缴费年限也包括视同缴费年限。

而且往往缴费年限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调整,养老金调整时,缴费年限是越长,往往是比较值钱的。

比如以7月16日浙江2019年养老金调整方案为例,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5年及以下的部分每满1年(不满1年按1年计算增加1.5元。

本人缴费年限15年以上至30年的部分每满1年增加2.5元;30年以上的部分每满1年增加3元。

总而言之,一般情况下,工龄越长,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待遇越高,每年养老金上涨金额会越多。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


思之想之


您好、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您,工龄跟养老金的关系真的是大的不要不要的,甚至决定定您是否可以长期领取养老金。因为影响退休后的养老金的因素主要有:

1、工龄

这个是重中之重,我国现行的退休条例中规定,到达退休年龄申请退休时,社保缴纳时间必须大于15年,而且,您参加工作年限越长,个人账户里的余额就越多,这也是影响退休金多与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个人账户余额

这个在上面就说了,工作年限越长,缴纳的社保就越多,另外,就是每月缴纳社保的基数,相同的缴纳比例,如果您缴纳的基数高,那么相应地,个人账户里的余额就会越多,进一步地,退休金也相应地增加。

3、户籍所在地上一年在岗职工的人均工资

退休后每月的退休金是同一条复杂的公式计算得出的,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户籍所在地上一年在岗职工的人均工资,所以经济发达地区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普遍比经济欠发达地区退休人员高就是这个原因。


小猴子学金融


很多人都希望按照工龄发放养老金。

不过从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上来看,工龄确实是影响我们养老金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肯定不能要求交费40年的和交费15年的待遇一样,这样就有悖于社会公平了。

大家看一下,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吧。


其实各个省份都差不多一样的。

我们的社保交费有一个大概率现象,就是,大家平均起来是按照社平基数百分之百交费的。

这样对处于平均值的一般人来说,养老保险待遇跟我们的缴费年限关系就是:

每多交费一年,可以多领取1%的社会平均工资。另外,根据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存储数额,还会多领取0.7%的社会平均工资。

这样1.7%的社会平均工资情况下,根据我们全国各地社会平均工资情况,这一年工龄的待遇浮动范围在80到120元之间。

也就是说,如果你多缴费一年每月养老金可以多领取80到120元。

当然,如果你的缴费基数低,可能只会影响到五六十元。

但是也相当于多交一年一个档次了,50元也是比较多的。

所以,我们国家贯彻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还是大家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承担情况而适度缴费。


暖心人社


一句话:企退人员退休金与工龄关系大,密不可分,工龄长短直接关系到退休金计算,是退休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企业单位依规缴纳社保是“五险一金”,是强制性的。勿须质疑。

其次:决定和影响退休金的因素主要是:一是工龄长短;二是缴费时间长短;三是缴费系数高低;四是当地当年社会平均工资高低。

第三:工龄长短当然十分重要,它是“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之总和。换言之:参加工作第一时间至1992年实行缴纳社保(假定从1992年开始。有的企业是从1993年、1994年开始,同上。),这段时间就是视同缴费年限,所以档案此时显得十分重要。以后实际缴费年限因为有社保部门记录,有证可查,真实有效。

特别提醒:缴费基数通常有40%、60%、80%和100%,所以说享受退休金原则是多缴多得,长交多得,反之则反。

以上着重介绍工龄对企退人员计算退休金的重要性。供参考。祝友顺利。谢谢阅读


风雨黄鹤村


路人蚁:聊社保,侃 商保,说财经,专业答疑,感谢关注

1我们的养老金水平,目前北上广深养老金水平4000以上,三四线城市养老金2000左右,农村平均养老金水平在1000以下。我们的养老金高低跟工龄关系问题不大,要看工龄和实际参保年龄和年限是否契合,有些说工龄长,参保时间却很短有些则是工龄和参保年限对应。

2 一般来说我们养老金的高低,需要参考三个变量因素,第一个是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消费存在差异,所以市级规划的社保保障,也自然存在差异,平均工资水平高的城市养老金水平也自然比较高,比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3第二个因素就是缴费档次选择,我们的职工社保有三档,二档,一档的选择,低档按照60%缴费基数,二档按照100%基数缴费,一档按照300%缴费。选择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积累越多,最后就是看缴费年限这个因素,缴费年限可能小于或者等于工龄。工龄不是关键,看实际参保缴费年限,最低15年具备退休领取养老金的资格,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积累越多。


路人蚁


一般情况下,工龄越长,养老金就越多这是没问题的。但是,这只是一般情况,实际上工龄长短与养老金并无直接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是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来确定的。因此,职工退休养老金的直接影响因素是个人累计缴费的年限和缴费工资,连续工龄已不再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依据。同时,职工在没有实行社会统筹的时候参加正式工作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虽然有的职工看似工龄很长,但却有十多年的工龄是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是说,这期间是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相应该职工的账户养老金也就没有积累,退休后的养老金也会相对减少。

简单来说,如果你的工龄中视同缴费年限越多,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少。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有30年工龄,但其中有10年的工龄为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是说该职工实际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只有20年。这时候,你拿到的养老金自然要比25年工龄(实际缴费25年)的人要少。


局思想


我认为:企业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所得,与本人的连续工龄或者缴费年限关系不仅大,而且是特别的大;连续工龄与缴费年限不只退休时,对养老金所得的影响大,而且对退休后养老金的常态化调待影响,也很大。

众所周知,企退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计发,早已超过了当时所明确规定的五年过渡期。因此,企业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计发,属于中人的必须直接按照退休中人计发办法计算养老金。属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参加工作的,个人缴费必须滿15年及以上,而且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才可以按照新人计发办法,计算核定本人的养老金所得。

很显然,企业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计发,包括退休中人的基础养老金与过渡性养老金计发,苻合新人办法正在或即将办理退休的人员,以及已退休老人养老待遇的调整,都与他们本人既定的工龄长短或者缴费年限,密切相关。现就企业人员退休后连续工龄与养老金的特殊关系,做以下说明与解读:

1.连续工龄与基础养老金的计发问题。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涉及两大关健参数,一是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一是本人的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与视同缴费年限,而视同缴费年限就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的连续工龄。而这个视同年限在全部缴费年限中的占比与权重,它对基础养老金计算与核定的影响与作用,将会由大变小,逐渐减少直至归零。

2.连续工龄与过渡性养老金的核定问题。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是退休中人基本养老金计发的关健环节或核心部分。而这个重中之中的根本要素,是对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是对它的等价物与参照系的连续工龄,如何进行价值评估与合理补偿的问题?可见,连续工龄在过渡性养老金计算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是举足轻重且无以伦比的。

3.连续工龄与退休后养老金的正常调待问题。养老并轨改革后,养老金调待已经15连涨了,与养老待遇确定机制相伴相生的,养老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正在建立与健全之中。而正常调待的方法之一,是通过与工龄的直接挂钩来实现的,连续工龄越长,调待增资就会越多。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刘正民


关系是很大的。

社保缴费年限,实际就是退休计算工龄的方式。退休工龄的计算包括视同缴费工龄、缴费工龄两个方面。

第一,视同缴费工龄。主要指没有参加社保缴纳前参加工作的工龄。包含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由于参加工作时,还没推行社保制度,或是没有纳入社保缴费体系,所以他们没有纳入社保缴费体系之前的工龄,都要计算为视同缴费工龄,视同缴费工龄的资金,由国家财政负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民营机构参加工作的年限不计算为视同缴费工龄。

第二,缴费工龄。缴费工龄就是从实际缴费的下一个月开始,按照月份来计算。根据《社保法》的相关要求,缴费时间越长,缴费金额越高,今后的退休金就越高。按照这个原则,缴费时间长、工龄越长的人,个人账户里的金额就越高,退休时按照139个月来计算,分摊到每月的金额也就越高。

综上所述,工龄越长的人,个人账户资金越多,退休金就越高,所以企业养老金和工龄关系是非常大的。


帮兄爱唱歌


问题:企业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与工龄的关系大吗?

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建立前,工龄的含义是实际工作年限。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建立后,工龄的含义转化成社保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对退休人员来说,工龄始终是影响养老金待遇高低的重要因素。

由于企业退休人员分为三类,企业老人,企业中人和企业新人。人员类别不同,工龄对养老金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对老,中,新人来说,影响的大小程度依次呈降序排列。

1.企业退休人员类别如何划分?

1992~1995年养老保险改革时,以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建立时间R为临界点,结合参加工作时间和退休时间,将企业退休人员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

企业老人:在R临界点之前参加工作,之前退休的人。

企业中人:在R临界点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

企业新人:在R临界点之后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

R临界点:取值范围为1992~1995年,各个地区建立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的时间不一样,所以临界点也不同,具体以各地建立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的真实时间为准。如黑龙江是1995年1月。

2.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工龄如何计算?

老人的工龄=实际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无实际缴费年限)

中人的工龄=社保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

新人的工龄=社保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

3.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工龄与养老金有什么关系

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工龄对养老金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是降序排列。老人的工龄对养老金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中人,最后是新人。对中人和新人来说,工龄的含义已经变成了社保缴费年限。




相信各位朋友看过上面文字和图片,就已经看出来工龄和养老金的关系了。

对老人来说,老人的养老金完全是根据工龄和退休前档案工资计算的。工龄越长,养老金越高,可以说,工龄完全可以决定养老金待遇的高低。

对中人来说,养老金的计算比较复杂,不仅和工龄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还要把工龄拆分成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另外还要看退休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养老保险的缴费系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总金额,退休时的年龄,养老保险建账前的工龄,算起来有六项数据,都会影响到养老金的标准计算结果。但总的来说,工龄的作用还是很大,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养老金待遇的高低。这时候的工龄完全由社保缴费年限体现,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养老金的计发与缴费年限与缴费标准的关系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对于新人来说,和中人的计算方法前半部分相同,但是没有过渡性养老金。 工龄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了养老金待遇的高低。新人的工龄完全由社保实际缴费年限体现。养老金的计发与缴费年限与缴费标准的关系也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认真诚恳的退休顾问,欢迎大家关注我,查看更多关于社保和退休的文章。你的任何一次点赞,或哪怕只言片语的留言评论,都是我继续前行为大家服务的动力。但愿天下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水流云在草青青


养老保险作为企业人员退休后养老的一笔固定收入来源,很多人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保障,这可以说是对每个企业人员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一件事情,但由于很多人对政策的把握理解不是很到位,所以大多也都认为企业人员退休后养老金与工龄是正相关的,工龄越长,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越多,那么实际上是这样子的吗?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养老金,目前领取养老金的情况分为三种,主要有老人、中人、新人之分,具体三种人员的区分可从百度搜索了解到。

目前执行的是“新人新政策,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即在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建立前,针对所谓的“老人”,他们的工龄主要就是指实际工作年限,那么在领取养老金方面,就基本上由工龄决定其所得多少,对于这种情况,退休后的养老金就和工龄的关系非常大,可以说是起直接决定作用。

对于“中人”而言,部分时限统计跟“老人”计算方式一致,同时加上实际缴费年限,属于过渡人员,那么这种情况,工龄对于“中人”而言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是完全绝对的。

对于“新人”而言,决定退休后的养老金的工龄是指实际缴费的年限,比如你参加了工作时间是10年,但是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只用2年,那么计算退休后的养老金的工龄是以实际缴纳的时间计算的,而不是你这10年的工龄。

可见,企业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与工龄的关联性还是要视具体情况而言的。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