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高效地学习书法?有什么建议?

亲爱的王小米


我认为一个人要想高效的学习书法,就必须要把每一分每一秒给用的好,那么这个用的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要做无用功,具体的我们来说一下,到底在什么是无用功?

比如,对于一个字帖,过分的纠结自己到底要不要去学,有比如说,在学习的一个字帖不久之后,对他产生了厌烦,虽然自己还没有深入的掌握他的一些技巧,但是又开始迷恋另外一种新的字帖了,这种喜新厌旧的行为必然会造成很多时间的浪费。

我上面所说的这两个现象还只是很小的一些问题,但更多的人在临摹书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字帖中的每一个字,不能够做深入的理解,在学习书法临摹书法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去思考和反思,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临摹的过程中。

我们知道,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和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除了临摹的技巧和方式之外,再没有其它的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掌握书法所拥有的技巧和法度规范了。

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临帖,但是临帖也是有讲究的,不是说你把字帖买过来随便写一写,抄一抄,这就算临帖了,所谓的临帖,是指你把这一个字写完了之后,你要看一看你写的字和字帖上的字是否有相似的地方,是否有不相似的地方,相似在哪里,不相似又不相似在哪里,这些是我们学习书法和临帖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

很多人都是写了一个字之后,字帖再也不看一下,接着就开始写第二遍,写完第二遍之后马上又开始写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越写到最后越难看。很多人向我抱怨,说他们觉得他们在临帖的时候,第一个字是写的最好的,但是越写到后面越差,越写到后面越难看,还跑过来问我是为什么.

我一看他学习的姿态就知道是为什么了,它只是在写第一个字写的时候仔细的临摹字帖,仔细的揣摩,但是写到第二个字的时候,他以为自己掌握了这个字帖所有的结构和技,就甩开了字帖,自己在那里生搬硬造,所以字就会写得越来越难看。

这种方式是非常低效的,即使你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来临摹一个字,那么你不走在正确的学习书法的道路上,而是一味机械的重复重复你之前所犯的错误,重复你以后也会犯的错误,那么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写完一个字之后立马放下笔,然后拿字帖中的字和你写的字进行对比,然后请别人来进行分析,这里的字到底哪一个地方你写的不标准,哪一个笔画的细节你处理的不好,哪一个结构之间你没有把握好,明确了这些之后,想一想自己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想好了办法,然后再拿起笔接着写第二个字,这样不断的去想,不断的去反思,不断的去总结,即使你一天只写了十个字,那么这十个字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也是最好的。

很多人学习书法吧,你看他学得很起劲,你看他学得很努力,好像很用功的样子,实际上他做的都是懒惰的功夫,他不去思考不去总结,在思维上懒惰惰,在行动上勤奋,那么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只有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动脑筋,让你的脑子活起来,然后想办法解决各种各样你遇到的问题,才能够好好的去学习书法,才能够更好更快的掌握书法最核心的精髓。

古人说,字无百日工,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你好好的去思考每一个字中应该掌握的法度和技巧,那么不用100天,你的字都应该写得非常好了,如果你用了很长的时间还是没有把一个字写好,或者说没有掌握好一个书体的基本书写技巧,那么就说明你的学习方法是出了问题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欢迎你与我一同进行讨论,坚持对书法与艺术的严肃思考。


孟南937承传民族文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eb70008e95d5610595f\

权哥文玩


本人教学经验,想更好地一对一教书法,须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下以硬笔书法为例,简述相关要领。

一、“双姿”是基本功

按以下双姿要求练习硬笔书法,效率相对最高,俗称“事半功倍”。

1、书写坐姿

学生的书写坐姿可谓千姿百态,正确的坐姿应做到身体安稳轻松、书写便利自如。按此要求,应当满足以下要点:

身体左右挺直,微微前倾,不能靠在桌上,大致“离桌一拳远”。

双手平放于桌面,左手将纸按平,执笔的右手除手肘外尽量放置桌面上,与纸面横向或竖向呈30~60度斜角。

头部大致“离纸一尺远”,眼光与书写位置尽量垂直,减少视觉误差。

书写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区域,称为“甜区”。左手可将纸前后左右移动,使书写位置始终位于“甜区”。

2、执笔姿势

硬笔的执笔姿势与毛笔一样应做到“指实掌虚”。正确执笔姿势应当满足以下要点:

拇指指肚向右下压住笔杆,食指指肚向左下压住笔杆,中指第一关节前向上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顺贴中指并贴住纸面,掌心空出(小指不可内弯至触碰掌心)。拇指第一指节、食指第二指节拱起,其余三指弯曲。拇指、食指、中指尽量从笔杆的一个切面上,环绕稳稳执住笔杆,三根手指的执笔位置距笔尖2厘米左右。

尽量增加手指与笔杆的接触面,使手指对笔的作用力更为精准。执笔应实,力量适中,不能握得太紧或太松,验证方式:可以将笔从指中抽出但有相当阻力。

小臂与手腕尽量呈一直线,不得内外弯曲,仅在书写过程中腕部轻摆时可内外稍弯。

二、笔法是核心

硬笔书法笔画特点,有形态、大小、角度、轻重、快慢、节奏等变化,学生最适宜练习楷书,以全面掌握硬笔书法笔法。

可通过基本笔画练习笔法,每一笔画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运笔过程。硬笔书法以8个基本笔画为基础,进而可转换出其他丰富的笔画。因此,8个基本笔画是练习笔法的重中之重。

8个基本笔画即:横、竖、撇、捺、点、钩、提、折。实际练习笔法时后3个笔画写成竖钩、竖提、横折,横为长横,竖为悬针竖,撇为长撇,捺为平捺,点为右点,横折的竖为垂露竖。(为突出本文重点,在此省略8个基本笔画的笔法要领。)

学生练习笔法时需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运笔姿势问题,关键在于手指主运,掌缘尽量不动(仅当手很小字较大时略动)。二是体会用笔锋书写,不可将笔重按于纸面,否则过于受纸笔摩擦力影响,滑动失控。三是一笔写出,不得涂描。

三、工具的选择

练习硬笔书法楷书,中性笔是最优选择。中性笔笔尖为圆环形墨槽,可“八面出锋”;钢笔笔尖为线形墨槽,常有偏、侧锋,更利于书写硬笔行书;铅笔、粉笔等为磨损型笔尖,不利于练习和掌握笔法,且铅笔对于学生易养成过度用力按笔的恶习。

学生以0.7mm中性笔为宜。0.5mm及以下的中性笔点线偏细,不利于表现笔法丰富性;1.0mm中性笔偏难,掌握好0.7mm中性笔后可进阶使用。中性笔笔芯应出墨流畅,笔尖对力度的反馈敏捷。

纸以表面光洁度较好的纸为宜,不宜用粗糙纸面。学生可用米字格练习纸。

四、习惯的培养

学生应做到每日练习,格外注意双姿和笔法。写字时必须坚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正确的重复才能养成“功力”,否则将形成积弊。

科学统计结论是连续26日的正确重复可养成习惯,因此每日练习非常重要,不可一曝十寒,应尽早消化学到的内容,养成好习惯,受用终生。

五、学习结字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笔法后,方可学习结字(分布)。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1、初学结字,可从规范字入手教学,强调平正、均衡、整齐等基本审美要素。按独体、部首、复合的顺序,老师示范后并观察学生书写,既然是一对一教学,老师有足够的条件观察学生书写过程,找出问题,耐心讲解和纠正。

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手、眼、脑”的结合,初学结字以看一笔写一笔为宜,务求精微。

2、学生结字有一定水平,可选帖临摹。选帖依据:学帖的水准、老师的指导能力、学生的兴趣偏好。临不准时,可于字帖上覆透明纸先行摹写。临摹先求单字精准,至有一定水准,再求通临,体会字组与章法变化。

六、学习章法

稍晚于学习结字时,即可学习章法。老师准备若干示范作品,向学生讲解章法常识,并以方格、条格、无格的顺序指导学生创作作品。

1、临写作品。老师创作示范作品,指导学生临习,此阶段学习目标在于学生的临写能力,以及接近老师的水平。作品字数不宜多,短则五言绝句20字,长则七言律诗56字。

2、临写字帖。学生临写字帖到一定阶段时(能初步临好20字以上),即可创作字帖选帖作品,老师注意观察和指导。

3、作品创作。学生有一定能力,能自由创作作品阶段,老师先要求学生创作指定内容,再引导学生自行提出创作构思,指导其创作。

小结

不考虑经济因素,老师对学生一对一教学,应始终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天赋、投入精力不同,学习进度自然各异。老师除了要具备相当的素养外,须重师德,勤于观察,耐心指导。

学习在书法教学时间之外书写的时间更长,因此对于双姿,老师要与家长妥善沟通,由家长督促学生在日常书写时养成好习惯。

类似任何科目的学习,学习书法也会经历一些相对枯燥、一些进展停滞甚至倒退的过程,老师应及时察觉学生心态,通过讲授书法家故事、鉴赏书法名作、讲解文史知识等,调整学生情绪,鼓励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一对一“因材施教”的优势。


真珍书法


书法是没有速成的,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说什么10几个小时,20几个小时就写得一手好字,都是忽悠人的。不论硬笔,毛笔书法,都不可能这么见成效,假如这样就能写一手好字,那么书法家就太多了。古人云"通会之际,人书皆老",意思是等你真正弄懂悟透,人老了,书法就写好了。

要说练习书法有捷径,我觉得捷径就是两个字"临帖",多临,这里的临帖是要"打"进去,这个就是"入帖"。很多人写了好多年,一直不能入帖,这证明没有认真去观察,没有去记忆,临帖是要求字形慢慢写像,力求最像,当然由于书写的工具,材料等和古人不一样,不可能和古人完全一模一样,但是要尽量做到。把古人的东西全部印在脑子里,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当然要成为一名书法家,那还要有自己的风格,在古人的基础之上来求变,有自己的风格,这就需要个人性格,学识,阅历,修养等等方面来支撑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多写多练,每天保持几个小时的书写量,要坚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会写好的,书法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沉淀,是积累……


陶利俊书法工作室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学习书法,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临帖,认真读帖,不断领悟书法精神这一条路,而且这条路是艰难的。所谓的书法速成论,就是不结合实际的、糊弄人的谬论!

所以说,想快速提高书法的学习能力,是一种极为天真的想法。学习书法,没有快速,只有坚持,只有勤奋,只有循序渐进!



但需要说明的是,学书法者,也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所吓倒,更不要被困难所吓倒!

想提高书法学习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认真、深入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临帖,一定要先临古人的法帖。把重点放在对临上,三五后再视进步情况进行背临和意临。这些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是难之又难的。可话又说回来了,学习书法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付出,怎么会有回报!俗话说,上天是公平的。俗话还说,天上不会掉馅饼。



学习书法想走捷径,没门!


中州耕牛堂主


如何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根据个人经历,提供三点建议:

一、以行书为主。行书容易上手,并且实用、快捷,进步看得见。如果练楷书,得从点横竖撇捺等最基本的东西练起,那要经过长时间磨炼,短时间很难见效。而草书呢,不实用,还要重新学习汉字的草写,得花双倍时间去钻研。

二、以日常用语为主。

练字从最常用的的日常用语开始。

1.因为练习的字经常能用到,练起来会格外的用心。

2,经常用到的字,会大大提高我们的练字兴趣。

3.练日常用字,经常用就会反复得到巩固。

4.字和字是相通的,练好一个偏旁或部首,有这个偏旁的字就易写了。如火字旁,那么炎,烧,灶,炉……等字顺便一起练,书写起来就省时快捷了。因此练习的日常字,哪怕只有几十个,练好了,那么它的涉及范围也是很广的。从事教育的多练习教学类词语;从事医生职业的,就练习医学用语;从事文秘工作的,就找计划、报告、总结常用词语,以此为据去练习。用不了多久,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字和字的搭配技巧,也学习了专业词汇的写法,更重要的是为其它类似的字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实用效果十分明显,不久就能写一手漂亮字。

三、以名诗、名句、格言为主。

书法作品中,出现最多的字句就是古诗、名人名言,因此要有针对性练习这些句子,时间久了,自己就能感知整个句子或整篇作品中,哪个字适合写大,哪些字适合写小,哪个字宜浓,哪个字宜淡……并且逐渐掌握字和字之间的避让,字和字之间的搭配,对字、句、篇之间的布局、就会懂得一种和谐的安排。最后就是想写什么就能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字的大小胖瘦、轻重缓急、浓淡干湿及行气章法的安排自然就胸有成竹了。





文笔逍遥


我认为一个人要想高效的学习书法,就必须要把每一分每一秒给用的好,那么这个用的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要做无用功,具体的我们来说一下,到底在什么是无用功?

比如,对于一个字帖,过分的纠结自己到底要不要去学,有比如说,在学习的一个字帖不久之后,对他产生了厌烦,虽然自己还没有深入的掌握他的一些技巧,但是又开始迷恋另外一种新的字帖了,这种喜新厌旧的行为必然会造成很多时间的浪费。

我上面所说的这两个现象还只是很小的一些问题,但更多的人在临摹书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字帖中的每一个字,不能够做深入的理解,在学习书法临摹书法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去思考和反思,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临摹的过程中。

我们知道,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和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除了临摹的技巧和方式之外,再没有其它的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掌握书法所拥有的技巧和法度规范了。

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临帖,但是临帖也是有讲究的,不是说你把字帖买过来随便写一写,抄一抄,这就算临帖了,所谓的临帖,是指你把这一个字写完了之后,你要看一看你写的字和字帖上的字是否有相似的地方,是否有不相似的地方,相似在哪里,不相似又不相似在哪里,这些是我们学习书法和临帖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

很多人都是写了一个字之后,字帖再也不看一下,接着就开始写第二遍,写完第二遍之后马上又开始写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越写到最后越难看。很多人向我抱怨,说他们觉得他们在临帖的时候,第一个字是写的最好的,但是越写到后面越差,越写到后面越难看,还跑过来问我是为什么.

我一看他学习的姿态就知道是为什么了,它只是在写第一个字写的时候仔细的临摹字帖,仔细的揣摩,但是写到第二个字的时候,他以为自己掌握了这个字帖所有的结构和技,就甩开了字帖,自己在那里生搬硬造,所以字就会写得越来越难看。

这种方式是非常低效的,即使你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来临摹一个字,那么你不走在正确的学习书法的道路上,而是一味机械的重复重复你之前所犯的错误,重复你以后也会犯的错误,那么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写完一个字之后立马放下笔,然后拿字帖中的字和你写的字进行对比,然后请别人来进行分析,这里的字到底哪一个地方你写的不标准,哪一个笔画的细节你处理的不好,哪一个结构之间你没有把握好,明确了这些之后,想一想自己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想好了办法,然后再拿起笔接着写第二个字,这样不断的去想,不断的去反思,不断的去总结,即使你一天只写了十个字,那么这十个字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也是最好的。

很多人学习书法吧,你看他学得很起劲,你看他学得很努力,好像很用功的样子,实际上他做的都是懒惰的功夫,他不去思考不去总结,在思维上懒惰惰,在行动上勤奋,那么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只有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动脑筋,让你的脑子活起来,然后想办法解决各种各样你遇到的问题,才能够好好的去学习书法,才能够更好更快的掌握书法最核心的精髓。

古人说,字无百日工,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你好好的去思考每一个字中应该掌握的法度和技巧,那么不用100天,你的字都应该写得非常好了,如果你用了很长的时间还是没有把一个字写好,或者说没有掌握好一个书体的基本书写技巧,那么就说明你的学习方法是出了问题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欢迎你与我一同进行讨论,坚持对书法与艺术的严肃思考。


松风阁书法日讲


1.先学会用笔,先做线条练习。然后以篆入手,练线质,可选吴让之,吴昌硕,邓石如字帖。

2.然后再隶(曹全碑,乙瑛碑),楷:(颜柳,欧),行(米芾,羲之,苏轼),草(书谱)




墨影随行书法


如何学好书法我有几点小建议:

.要想学好书法,首先要喜欢上书法。如果你都不喜欢书法,那肯定写不好书法。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步入第二个阶段。因为初学书法很枯燥,坐不下来,静不下心,好多人先过不了这一关。

.要想学好书法,先要拜良师。古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再喜欢书法,不入其门,不知从何入手,任凭天赋再高,也会亊倍功半。

.要想学好书法,选帖,读帖,了解书法史很重要。只有在遍读名帖,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喜欢才好上手,才不感枯燥。这样不断的深入学习临摹,临摹中学习,便会渐入佳境。

总之,喜欢的亊情能干好。

一点浅见,与方家共勉!!!



集贤阁主人艺术人生


临创结合,真草结合,遍览群帖,提高文化素养,自挑毛病,攻关不止是快速提高书法水平的好办法。

一般当然是先学真书,即篆,隶,楷书。篆书隶书技法较简单,笔力要求较高,但不大实用,楷书较实用,技法较复杂。

临帖要准,注意用笔,思考如何才能正确地用笔把点划和结构写好。一个字写几回就要不看帖自己写,然后对着帖检查,一边改一边继续临,争取把这个字写好。然后是背写二个字,三个字。等到能离开帖自己背写一批字时就可以进行创作,当然这也接近于背临,然后就可以一边临一边创作并根据字帖上的偏旁部首和结构规律自己拼一些帖上没有的字。这就有点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了。临帖是一辈子的事,跟我们一日三餐一样。

真书学到初见成效时就该开始学草书,不能等手的动作都固定化了才学草书,很多人楷书写得不错的人都写不好草书,就是这个时间掌握得不好,而王铎则是很小就学草书的成功者。

书法是文化人的事,所以书法的提高离不开文化素养的提高,遍览群帖,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遍览群书,可以扩大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古人说学养就是这个意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书也一样,魏征说过:闻过则喜,知过就可以改,改了就是进步。写完字要挂起来,反复挑毛病,不断改毛病,就能不断地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