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笔书法练习中,刻意追求法帖的用笔技巧,真的好吗?

观自在行方便


书法是一个人的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学习书法,让人更加的自信,潇洒,胸怀若谷,久而久之,还能给自身增添浓郁的文化气息。现代社会一手好字可以迎来机会,所谓见字如见人。可以说,虽然我们工作生活中毛笔书法离我们越来越远,但硬笔书法却是和我们的工作、学习息息相关。

硬笔书法学习有没有必要刻意地追求毛笔书法的用笔技巧?本人觉得,硬笔书法必须参照毛笔书法的技巧,才能保证自己的硬笔书法学习不偏正道、不落俗套,学好、用好毛笔书写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彰显硬笔汉字书写的正大浩然之气。但不必刻意去追求毛笔的书写技巧,毕竟书写工具不一样,特点不一样,没必要强求硬笔书法全部按毛笔书写的方式去书写。

大家都明白,书法是为应用而生的大众艺术,古人用毛笔写书法,也是因为学习、工作中离不开毛笔这一工具,在长期的学习、应用中,一代代书法大师们承前启后,奋笔学书,为后人学好毛笔积累了丰富的书写技巧,留下了多如繁星、脍炙人口的经典书法作品,同时,毛笔书法也为每个朝代、每个时代的文化发展、知识传承作出了难于估量的贡献。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毛书渐渐离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越来越远,而新兴的书写工具钢笔、中性笔、铅笔、秀丽笔等却大张旗鼓地冲进了我们的生活,硬笔书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学习的简便性、欣赏的高雅性,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硬笔书法,硬笔书法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期。

硬笔书法为什么要参照毛笔书法的书写技巧,很简单,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的新生产物,是我们博大精深书法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书写汉字而生,为方便工作生活而来,为书法艺术发展而去,离开毛笔书法的技巧,硬笔书法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硬笔书法的笔画、结字、章法都必须参照毛笔书法的书写技巧,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硬笔书法根子正,根子正了,我们的硬笔书法才能更好的成长成才,才能让我们的硬笔书法不入歧途,不落俗套。

因为硬笔本身它不像毛笔那么柔软,表现力也无法跟毛笔相配,如果我们刻意去追求毛笔的书写技巧,就容易让硬笔书法走上“画字”书法的歪路,脱离了硬笔书法的本真——为汉字书写而生、为方便学习工作而来,为书法艺术发展而去。“善书者不择笔”,其实是说学好了毛笔书法的技巧,用什么笔都能写出好作品。再者,字要写得好,不仅仅是书写技巧的问题,书写者本身的学识、气度、胸怀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学习硬笔技巧,不仅要参照学好毛笔书写的技巧,同时,也要讲究硬笔书写的特点,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地学习为人处世的好方法,让我们的硬笔书法不断成熟,成为我们修身养性、增光添彩的好助手。

下图为本人近来硬笔训练的手稿,欢迎有同趣之友品鉴交流。









一生是少年


硬笔书法以传统毛笔书法的经典法帖为学习对象,已经是硬笔书法的同仁们的共识。但是,如何向法帖取法,取哪些法,是否要刻意模拟法帖的用笔技巧,这些还是值得商榷的。

我学习书法的时候是硬笔和毛笔一起学的,那个时候还在上学期间,硬笔字是必须要写好的。刚开始是临摹庞中华的字帖,学了没多久,就直接转向毛笔法帖,那个时候主要临的是毛笔小楷字帖,学的第一本法帖是王羲之的《乐毅论》,后来还临了《黄庭经》。高中的时候学习临写了《灵飞经》,非常幸运的是,这次暑假回老家,我母亲还把我高中时期的习字保存着两张,其中有一张就是《灵飞经》。

上面是本人高中时期的习字《灵飞经》

看了那个时候的临帖习作,不自然就想起了那个时候的学习状态,刚开始临摹古代法帖的时候,就特别注重用硬笔模拟毛笔的书写效果,可以说在这个方面我花费的时间可真不少,特别是最容易出彩的“捺”的练习,几万次终归是有的,现在也是捺画写的最好的。

我发现初学硬笔书法临古代法帖的人,都会在点画上下功夫,觉得能写出像毛笔一样的效果是很牛逼的事情。但是这样做很容易出现误区,就是容易造成画字的现象,看了很多秀写字的小视频,发现用硬笔一个字写下来比毛笔小楷花的时间还要长,这就有问题了。

网上很多写硬笔字写的很像毛笔字的人,书写的时候很多笔画都是画来画去,就是为了追求毛笔的那种效果,我觉得有点得不偿失。

包括现在的毛笔书法,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就是早期的书法教学中,写毛笔字也是画字,什么入笔的藏锋画个圈,收笔的时候提笔顿笔再画个圈等等,这种写法根本不是古人拿毛笔书写的自然书写状态。

而现在有了硬笔,为了模拟这种效果还要画圈圈,这绝对是不对的。

我最近在用硬笔临摹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百首》就很有感触,记得启功先生说过,他临帖的时候更加关注的是古人用笔写字时候的笔势,而不只是单纯的点画形态。这次用硬笔临摹启功先生的字的时候,我也刻意去感受笔势的问题,还有就是书写的时候的节奏问题。对于毛笔书写的一些效果,也就是在用硬笔临摹的时候增加了一些提按变化,没有刻意去非要写出那种毛笔的感觉。

这样写下来的时候就会觉得,写的时候很流畅,粗的地方按笔,细的地方提的起笔,重按的时候慢点,提行的时候快点,这样写下来就很有节奏感,不刻意追求那些毛笔的效果,而注重点画之间的笔势连接,这样写的字就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地几个特别像毛笔书写的笔画的拼凑。

所以,硬笔书法向毛笔法帖取法是没问题的,但是刻意模拟这种用笔技巧是没有必要的。但不代表不学,而是要把握个度,要在自然、顺畅的书写状态下,写出这种毛笔的提按效果。学习毛笔法帖,更加要注重笔势和结字的学习,还有非常重要的节奏感的学习,这才是硬笔书法的学习方向。


翰墨今香


我的意见是 既要会硬笔实用书写 也得懂临帖 还要兼顾毛笔 都不可放松



龙哥学字


启功有句话,我很认可,写字一点不神秘,不要把书法搞得像神学宗教,神神叨叨的!不仅自己搞不清楚,也会误导别人的!

若按程式化,你可以观察一下,所谓的硬笔书法家,他们的握笔姿势,大都不一样,你能说谁对谁错吗?能说谁的握笔姿势标准吗?

甚至有位誉满天下的硬笔大佬(已出字贴),写硬笔行书时,每写一个或几个字,都要松下手,稍稍转下握笔角度,找下手感。

但他写的行书,确实也没得说!



还有些喜欢小觑现代硬笔书法家的爱好者,用自己慢慢摹写古贴的硬笔书法,去和硬笔书法家的硬笔行书去对比,由此得出结论:这些现代书法家,写的没古味,不足以学习!

照这逻辑讲,高中生的百米冲刺速度,还比马拉松冠军跑得快呢!可有一点对比的意思吗?

练字,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临贴读贴,多思考,多练习,提高眼力劲,这又是肯定的!

若你学硬笔书法时,刚找到感觉,来了一位道貌岸然的“高人”,他告诉你:“你选的贴子不对,没有魏晋之风!还有,你的腕力不行!你的握笔姿势不标准!”

记住,这人准备要装了,你要默默的配合他,让他飞一会……


行书一点通


笔法和结构是书法审美中两个要素之一,不表现笔法,首先损失一半。



万念一锋


自写,写的不好,请老师们多指正



你我佳佳


在近代,由原来的毛笔书写,到转变为硬笔书写,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毛笔书写,都是和文房四宝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文人都有专门的书房,如果人在外面,因为文房四宝携带起来很不方便,需要书写一些东西很困难。而钢笔则不同,它携带方便,插进口袋即可,你只要带一个小本子,随时可以书写。

现在,可以这样说,毛笔书法是艺术,钢笔书法是实用。作为文化人,最好两者都要写得好看才好。我觉得,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必须要认真临摹古人的法帖,最好先从楷书临起,因为楷书是基础。只有先把楷书练好了,再练行书就好办了。临摹时可钢笔、毛笔交替进行,这样,二者可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待以时日,便可以写出既有传承又有个性的书法出来。至于说钢笔书法是否釆取毛笔意境,写出毛笔韵味,作为一般的书写者,我认为大可不必,这既违反了钢笔书写快速的初衷,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钢笔书法如果能够实用的、快速地、规范地,潇洒流畅地书写,就是好书法!——这是我的一家之言!请各位大拿指正!

我晒几张我写的实用钢笔字、仿赵体行书和柳楷:











萧萧秋雨jsz


学硬笔书法肯定要临帖,今人的古人的都要学。所谓刻意问题说不清。如果是小学生初学者,你要他刻意某种技法达到什么程度根本不可能。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了一段时间临写。可以追求点画,结构,提按,使转,轻重,缓急等。最好先写毛笔字,有毛字基础,还要多临帖。硬笔不但要学今人好的硬笔字帖。更要多学习古人法帖。其实古很多小楷字帖很适合练硬笔字,如灵飞经,赵孟頫的汲黯传等都是很好的范本。



田宗连


个人觉得在于理解。一般初学者不懂笔法或者体会不了笔法,练得久了自然而然的就明白笔法是什么!



剑旭秉萧轩


书法发展到今天,处境略显尴尬。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钢笔逐步普及后,毛笔书法的实用性便基本被淘汰了。从明清以来伴随着科举而生的“馆阁体”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应该说,硬笔书法的出现就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的。虽然白蕉和邓散木等书家也致力于挖掘其艺术价值,并且很早就写出了第一本钢笔字帖,但是硬笔书法真正得到普及和重视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了。庞中华和王正良等硬笔书法家的出现,使得硬笔书法热潮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尽管后来几经波折,最终还是在中国书协成立了一个硬笔书法委员会。直到今天,这个委员会形同虚设,没有举办过任何有影响力的活动。被“招安”的硬笔书法,其实用价值在电脑和手机的冲击下损失殆尽,本来就不受待见的“艺术性”前景更是如履薄冰。



大家都知道,除了工具性能上的差异,硬笔书法的艺术表现几乎全盘来自于传统的毛笔书法。事实上,大多数硬笔书法高手同时也具备扎实的毛笔书法功底。可以这么说,硬笔书法要想真正成为一门艺术,从传统的经典法帖中汲取养料是必经之路。

抛开那些只为实用、根本无需临习传统经典法帖的硬笔书法爱好者不谈,取法传统法帖的硬笔书法爱好者大多还是钟情于真正的书法艺术的。既然如此,我们学习传统法帖,就要努力传承其精髓,包括笔法、结体、章法等艺术底蕴。



当然,由于工具特性迥异,硬笔书法几乎不可能达到毛笔书法的丰富表现力,这一点无需刻意强求。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硬笔书法同样表现出不少特有的优势,其艺术表现力也越来越丰富。工具也从单一的普通钢笔发展到美工笔、中性笔等书写工具各领风骚。我们不时能看到非常精美的硬笔书法作品,展现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无论是审美思维还是审美习惯,硬笔书法与传统的毛笔书法并无本质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硬笔书法爱好者在取法传统法帖时,既要最大可能地学习其艺术精华,也要考虑到书写工具的表现力,灵活把握,前景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