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年龄一般最高到35岁,那35岁到60岁的人去哪工作了啊?

山山说穿穿


第一:每个公司或企业需求岗位不同,设定的招聘条件也各不相同,例如一些有资历的工程师等,一般年龄都很大,但是还是被各大公司重用。

第二:定位不同,根据个人能力找寻工作。例如没有学历,没有专业的老辈人,大概年龄五六十的,一般会根据年龄和能力及健康情况选择工作,例如保安、清洁工、服务员、门卫等。

第三:在现今发达的经济社会,就业岗位遍地都是,一般找不到太好的也能找份合适的。五十岁以上的人也许就会图个安稳的工作,而三四十岁的还会考虑自己创业,或者做些销售工作再或者只要会骑电动车还可以送餐,因为现在好多行业没有太严厉的要求年龄,现今是人力资源整合的阶段,新兴的好多行业为人们创造了就业机会,好多行业将人力资源都最大化利用,所以找份工作还是很简单的。



德林先生


很多都在自己做点事咯,这个年龄段的人,自由职业居多吧。好一点的开个饭店、开个工作室、小公司当老板;要么就去开专车,也可以做到养家糊口。外卖和快递虽然比开专车赚钱,但是岁数摆在那里,体力跟不上了,所以做不了。

除了自己做生意、自由职业之外,还有一部分人待在公司、事业单位之中,但真正能做到高位的很少很少。我家里有不少亲戚都是类似的情况,一个嫂子在国企做后勤,等着熬到四十五岁内退回家做全职太太;还有一个事业单位的姐姐,她的工作是她老爸提前退休,让出位置给她的,清水部门,优点是比较闲,也没有压力。

这些人工资都不高,上万的几乎没有。

还有一个认识的前辈,做技术的,今年可能也有四十五岁上下了,他算是比较出色的,从技术转商务,在一家上千人规模的公司,做到商务总监的位置,但因为常年陪客户应酬,身体很不好,最近似乎也准备离职,自己做点事业了。

我认识的人中另外一个混得比较好的,是在央企里做到很高级别的经理,北上广买了两套房子,但是天天烦躁得要命,他烦恼的根源是,现在网上都在说这里不稳定,那里不稳定,自己要有一技之长才行。可是他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一技之长,他只会写报告,写材料,做汇报,没有什么可以挣钱的技能……

打眼一看,没有太轻松的。

就比如家里有一位开专车的大伯,收入大约在五千到一万,区别是你每天开6小时还是16小时;

开厂子、开饭店的,收入是会高一些,但生活状态也绝对说不上很轻松,也同样每天一脑门子官司,每天跑来跑去,不得自由。我同事的公公婆婆两口子六十多岁了,一直做生意,生意做得挺大的,但是前几年因为一些事情,把房子抵押了来救生意,至今还在租房。

三十五到六十岁的人,每个人状态都不同;但相同的是:大家都感觉钱不够花……


吉姆妮成长日记


你好,我本人就是做招聘工作的,我也有很多同行朋友在做招聘工作,从我自己的招聘工作经历以及周边的招聘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对求职者的年龄限定一般都是45岁,所以我觉得你说的企业招聘年龄一般最高到35岁有些夸张和片面了

诚然,的确有一些企业在员工年龄上限制很苛刻,比如求职者的年龄最高不得超过35,我估计你应该是看到过或者经历过这类企业的招聘,所以才有这样的结论,你也没有说错,毕竟事实摆在那。

但无论是企业在招聘中限定的最高年龄是35还是45岁,对于超过这个年龄限定的人员来说,境况基本都是一样的,虽然就业有难度,但他们都为着自己能够找到工作而不懈努力着。就拿35到60岁之间的大龄人员来说吧,他们照样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对于那些处于35到60岁之间的白领人群,他(她)们大多都还是可以找到工作的,毕竟都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能力摆在那,即便找不到什么高端的岗位工作,但想要找一个普通的行政职员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这类35岁到60岁的白领人群大多还是在各类企业的办公室里面工作,因为不用出什么力气,靠的是脑力劳动,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所以还是很吃香的。

至于那些处于35到60岁之间的蓝领人群,他(她)们相对于白领人群来说确实不大好找工作,受到限制的条件更多,但因为社会上的企业数量足够的多,它们提供的岗位也足够的丰富,虽然有些企业招聘年龄限制较大,但还是有更多的企业在慢慢的放宽工作年龄限制,所以即便A企业招工年龄限定在35岁以内,但B、C、D等等企业不一定都把招聘的年龄限定在35岁的,有的限定在45岁,有的根本就没有限定。这样一来,大多数大龄人员还是可以通过市场流动的方式找到能够接纳自己年龄的企业,仍然可以在企业里面工作。

即便有一些人员实在找不到工作,但也有自己的出路。他们有的回老家自谋职业,有的转行自己做生意,反正大多都能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当然也有一部分年龄比较大的人员确实没有任何工作。

在我看来,企业给招聘的岗位划定一个年龄限制,是短视的行为,这只会造成很多的问题,比如适龄劳动力资源浪费、招工难、工价上涨等等,其实都跟企业的年龄限定有关。如果企业不限定求职者的年龄,那么人力资源市场上将会有数倍于现在的劳动者,那样不仅可以极大的满足企业的人员需求,而且对于降低招工成本、解决就业压力等都会是极大的促进作用。就看企业愿不愿意这么做了。

我一直认为,即便企业招聘年龄限定的再严格,对于广大的求职者来说其实难不倒他们,因为大家总能够想办法找到事做的,也总能够生活下去。相反,企业越是限定招聘年龄就越是对自己发展不利,限定的越严格就问题越大。最终算下来,损失大的肯定是企业一方。因此,我觉得企业有必要改善招聘理念,放宽招聘年龄限制,这对企业和劳动者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Sir聊HR


坐标上海,今年35岁,说下我身边的35--60岁的人都在做什么吧。

  • 先说我自己,32岁涉险考进事业编制,工作还算清闲,领导40几岁,自己升迁没什么太大希望,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四处寻觅有啥赚外快的方法

  • 朋友,私企销售,工作比较忙,整天和我吐槽老板如何克扣,但还是赖着不走,小孩刚出生,最近聊天也少了

  • 邻居大叔,40多岁,国企技术岗位,靠自己从农村在大城市贷款买了两套房子,他工作很忙,一周至少3、4天出差,认识他10年,头发已经快没了

  • 单位里的老师傅,55岁,今年办了退休,返聘回来在原单位继续工作,拿两份工资,他笑称,生活比以前宽松多了

  • 小区里的一个老板,50岁出头,前几年做装修生意,这两年开了个按摩店,以前的装修生意也不做了,说自己也该休息休息了

这些就是在我身边的一些朋友、邻居现在的情况,每个人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个 人都有各自的烦恼,不过,生活还是得一天天的过啊。

卡洛洛


35岁到60岁的人如果是一直上班的,在本行业都已经累积了很多的人脉和经验,不用经过企业招聘就能找到工作。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大哥,他从事摄影行业十多年,基本上在职的时候都有很多同行挖他,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他的同事遍布五湖四海,想去哪儿工作,打声招呼就能去,不需要通过招聘。

至于那些经验不足或者工作能力一般的人,35岁之后根本不敢换工作,基本上都会在原单位钉死。

还有一部分人在这个年纪已经不想再打工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经济基础,会选择投资做生意之类的。现在的餐饮行业入行门槛低,你可以看看,基本上都是这个年纪的人在做。

还有一部分没钱没经验的

......

菜市场卖菜的,超市的理货员和大街上卖煎饼果子的人也大部分都是这个年纪。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大家都加油工作吧!好好珍惜35岁之前这段人生中的光辉岁月。


拾光1991


我是万方,我来分析解答这个问题:

年龄限制已呈逐步灵活的态势,特别是小型企业就没真心搞过年龄限制

首先这种讲法就很不靠谱,企业招聘年龄定为三十五只是那些略大一点的企业。而近年来,由于持续的招工难,就连那些大型企业在招工年龄限制一块也有逐步灵活的态势。就连富士康,年龄45以下的普工他们都会要,当然要身体健康。还有那些小微企业本来就是招工难的重灾户,他们的老板还真没有到可以搞年龄限制的本钱,他们要生存,别的全是扯淡!


记住有些企业是搞末位淘汰,而不是年龄淘汰

至于有些企业搞未位淘汰,请记住是未位淘汰,而不是年龄淘汰!在这样的企业,一个是工资高,搞未位淘汰的目的是搞鞭牛效应,促进整个团队奋力向上。在这样的团队里面,如果你仗着年轻,做事不求上进,试想会淘汰谁?可能你的同事,年龄比你长,又是技术骨干,试想会遭淘汰吗?

三十五岁到六十岁的人一直都在做事,搞年龄限制只是给人添堵

回到开初的问题,三十五岁到六十岁的那里去了?其实我在第一段中己经告诉了大家一部分答案:即在很多企业中都有一些大龄劳动者。就是华为也有,华为里边就聘有一些外藉专家,年龄甚至六十左右(也许有些人说那是外国人)。其它企业都有,特别是小型企业。在机械等有些技术含量的企业中,大龄者更多。


另外在商场,建筑,城市环境企业中还广泛分布着大龄劳力,不信你可以到内地商场去看看。

年龄的增长是绝对的自然规律,谁都必须经历,我们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是要求把整个社会的潜力都发挥出来,而不是靠搞歧视可以进步的。在中国,解放之前,中国一直存在妇女歧视,建国后,特别是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如果没有妇女解放,中国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的!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年龄歧视必将为国人所唾弃,因为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

我是万方,从企业上中下三维角度揭示管理中的问题;用专业的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助您成功。请赐评、讨论、点赞和关注!


万方谈人生


作为HR,我想我有一定的发言权。35岁确实是比较尴尬的年龄。如果你没有特别本领,技能抑或是管理经验,抱歉,在职场中您可能真的要被淘汰了。

如果现在您还是20-30岁,那我劝大家,一定要有目标,择业要有方向,这期间你还有选择试错的机会,把握住,选择后努力深耕,只有自己是个强者,35岁在职场中高管还是有您一席之地。

如果35岁能力一般,往往你就应聘基层岗位,HR怎么会选择35岁以后的您?又不好管理,激情殆尽。肯定选择有激情,白纸的大学生。同时,也会觉得你能力不足,自信不够,依然不会选你。反过来,你也会越来越没自信。非常抱歉的告诉您,你可能继续在基本岗位工作更甚的可能失业。

35岁以后一大部分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有时是真的觉得打工养活不了家,打工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有的确实是无奈之举。

最后一句话共勉:活到老,学到老。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大家加油鸭~


回忆收割者OD


说说我身边那些35~60岁的人都在做什么工作吧。

1.国企工作

我有些亲戚从大学毕业后就进了国企,当时似乎还是分配工作的,进了国企就相当于一辈子的铁饭碗,除非你自己不要这份工作,否则就会做到退休为止。

父母也是体制内人员,我妈现在退休了,有一点点退休金,但是不多,大半辈子的青春都在国企就是了。

2.自由职业

我这里说的自由职业都是个体户,也就是还没发展成企业规模的,比如有些人就自己开车送货,一个月也能挣个四五千吧,如果是长途可能更高点。

还有很多个体户,比如我一个亲戚是船员,年轻时跟老婆关系不太好,现在就一个人住在河边了,经常修船什么的,听说赚的钱也很多,不仅不需要向儿女伸手,而且还经常拿钱出来接济。

还有我一个表嫂,她年轻时学了化妆,前阵子有个村子的幼儿园要表演节目,就找她去给小朋友化妆去了,一个妆容2小时大约200块,你说不比打工强吗?

到了35岁后,自己出来干自由职业的越来越多了,企业的工资一成不变,也没什么自由度,现在的人都比较追求自由自在的赚钱。

3.公司创业

这类应该是男性比较多,至少在小城市都是男的在外打拼,女的在家相夫教子。

我认识一个客户是广东汕头人,那边做生意的很多,他30多岁走出体制,自己靠能力和多年积累下来的关系网,办了工厂,而且利用自己的人脉跟玩具厂家和客户牵线搭桥,自己抽30%的提成。现在日子过得很滋润,送独生女儿上学了。

很多男性到了30多岁后,有了行业经验,上班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天花板,稍微有点野心的话,就会自己出来创业开公司。

4.回家啃老

有个朋友的姐夫就是半个“啃老族”了,成天在家也不出去赚钱,没钱了就让老婆回娘家伸手要钱。

日剧《我要准时下班》种田的弟弟因为毕业后去了一家不靠谱的公司,成天被领导呵斥,在职场上处处碰壁的他,整天不想见人,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心理非常消极。

这类人似乎不少,因为在职场受到的刺激太大,因此对工作产生厌倦感,不想出去找工作,宁可一辈子窝在家里。


苏乐爱写作


我的一个好朋友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玻璃门。

那还是1997年的时候,由于国企单位破产整顿,她下岗了。

他不愿意被安排到公益岗位,觉得不适合自己,于是就到社会上去应聘。当时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她投送简历后去面试,结果到了那里自己就觉得有点儿不适应。因为办公室里绝大部分都是很年轻的俊男靓女,只有面试她的人年龄稍微大了点点,而且员工们穿着打扮都比较时尚,不像她一身深蓝色套装古板又老气。

毫无意外的是过了两天她被通知落聘了,理由是公司只招聘35岁以下的人,而她已经34岁多了。

思量之后她做足功课再次打去电话,并要求和老板直接通话。对方再三拒绝后他依然坚持,最后电话转到了老板秘书那里,经过请示获得了和老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第二天她很早就到了公司,和老板在办公室里侃侃而谈两个小时后,获得了首席谈判代表的头衔,工资水平高于面试她的人。

所以,凡事无绝对,只要你有价值有能力,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和岗位,前提是知己知彼,你所拥有的正是别人需要的。


我的房子我做主


35岁公司不要是个伪命题,其实这个问题换位一下就有答案了:

35岁以上的人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

  • 而立之年,一般要养活一家子人
  • 工作一般也有10年经验,能力向资深人士靠齐
  • 智力体能都在巅峰状态,但体能逐步开始走下坡路,经常熬夜加班会不太吃得消了
  • 私有时间越来越宝贵,有太多角色要扮演,很难再靠赚加班费来提高收入了

人生路的选择

  1. 因为以上压力,继续在企业待的,要么做管理,用别人的时间做事,要么做专家,用经验和技术去兑现
  2. 如果是一般职员,就要看单位,国企事业单位不存在35让你强制下岗一说,外企过了35岁发展通道会比较窄,私企看老板喜好
  3. 不过毕竟经济压力摆在那,如果是普通职员,可能要想办法兼职或者打两份工,这是在走延长线
  4. 如果不在原单位做,那么就要转折,走上创业的路,一般两种走法:要么发挥自己的能力专长,要么利用以前积累的渠道人脉资源
  5. 如果最早不在企业里做的,基本10年下来怎么样也会攒点本钱开店或者做生意了。
职场打工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几个看似稳固的台阶而已,能力和生存阶段不同,理解和选择差异很大。别为年龄操心,做好自己的发展规划,扎实的付出,人生会少受一些罪,多出一些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