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種感覺,還是一種事實?

尋情迷糊


幸福就是一種感覺,也是大家共同認知的事實!夫妻相濡以沫,家庭和和諧諧!


大魚GHG


為什麼說“幸福是一種能力,而不是一種狀態”


1

有個做會計的朋友告訴我,她把原來的房子賣子,又借了一筆錢,換了市中心一套180的躍層。從買房子到裝修,整半年的時間每天都興致勃勃,不厭其煩地找裝修隊、看設計圖、買材料,一年後搬進新居,快活了沒兩天,整個人就又回到了原來對居住環境諸多不滿的狀態。她對我說:“你說我圖啥呀?沒搬家的時候興高采烈,住了大房子還不是覺得也就那樣!”

嘿嘿。

好像人們都愛這樣。前幾天有個曾賣給我房子的房產中介的店長拉我去看一個新開盤的樓盤,他雖然年輕,卻很能幹,短短兩三年時間,他從一窮二白到名下擁有兩套房產,還開了一輛“四個圈”。我是服氣得不能再服氣了。但在去樓盤迴來的路上,我們聊著天,他忽然說:“唉,買這車買後悔了!”我問為啥,他說:“沒啥意思,還背了不少的貸款。”

我想起我自己,以前非常喜歡畫畫,因為可以掙到稿費。我感到最幸福的時候就是每個月末收到雜誌社寄來的匯款單的時候。那時候還在大學裡住,所有的信函都要去收發室拿,每個月我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就開始往收發室跑。從跑收發室到拿到匯款單,再到去郵局取出匯款,這是我感覺最美的時候。然後,這幸福就消失了,直到下一次收到匯款單。同時我還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難道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這生活也不怎麼樣嘛!

你瞧,雖然人們都在講,“ 我一定要幸福”,但太多人不知道幸福為何物、怎麼就能夠幸福了。以前我也不知道,但隨著個人體驗的推進,讀很多書,以及以諮詢師的名義和來訪者深度交談,我漸漸領悟到,原來幸福是一件說容易就很容易、說困難也很困難的事情。容易是說,它就像你吃飯喝水那樣簡單,只要你有正常的功能,餓了知道餓渴了知道渴,然後會吃會喝;困難是說,你沒有吃喝的能力,是個痴呆病人。

2

這世上大概有三類人不知道幸福是什麼。

第一類是抱有“等我怎麼怎麼的時候就好了”這個想法的人。

還記得那個公益廣告嗎?“等你長大了媽媽就享福了,等你考上大學媽媽就享福了,等你結婚了媽媽就享福了”,其實用腳指頭想想就知道,這個媽媽從來沒有享過什麼福,因為她把自己的幸福寄託於環境的改變上,如果外界的人和環境能變成她想要的樣子,她就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可實際情況卻是,人的慾望是無限的,滿足了一個還有下一個等著你,所以你想要幸福就只有不停地追,這就會產生兩個結果,一個是永遠不滿足、永遠不幸福,另一個是假設慾望或目標到頭了,你不再有其他想法,這樣你就抑鬱了。

所以說“幸福不是一種狀態”,不是“我開上奧迪我就快樂了,我住上別墅我就快樂了”,你擁有了奧迪你會覺得仍然不幸福,因為你想要瑪莎拉蒂,你住上了別墅卻恨不得再擁有一座莊園。

第二類不知道幸福是什麼的人要屬“習得性無助”之人。

“習得性無助”這個詞對於有心理學常識的人來說大概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它的意思就是說人們對於生活中哪怕很小的困難都無力去改變,只能任由自己在困難中淪陷。這樣的人無論如何也談不上幸福。一個“習”字特別關鍵,意思是“學習”,就是說他的無助、任由自己淪陷的做法是他在以往的生活經驗中學習來的。

我們通過學習識字可以讀書看報,通過學習文化知識可以考上大學,通過學習嘗試錯誤可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習逃避就可以讓自己永遠陷於困境。

再說第三類不知幸福為何物的人,即是“今宵有酒今宵醉”型的人們。

抱有這樣想法的人對自己的評價很低,因為他們不想未來、沒有目標;也不懂得延遲滿足的重要性,想要什麼就要馬上得到;沒有長遠的打算,好像以後怎樣與他們無關;對於必須要做的事情則是能拖延就拖延。

比如收入少,那沒關係,反正我花得也不多;比如多年以來都待在同一個崗位上,那也沒關係,我淡泊名利;比如面對一些新鮮事物和奇思妙想,一般是不接受或無動於衷的,因為想太多沒用。他們看不到自己的內在價值,或者認為價值需要交換才能得來。所以他們只能一邊及時行樂,一邊覺得沒甚意思。

3

以上說了三類人群不懂得幸福是什麼,那麼,擁有什麼樣想法或信念的人就可以得到幸福了呢?

既然幸福不是一種狀態,那它是什麼?

它是一種能力。

能力又是什麼?

能力包括很多種,比如我們說一個人擁有思考力、活動力、視力、聽力、想象力……然而還有一種力量叫做感知力,就是對人事物的感覺和對這種感覺的整合能力,感知力敏銳的人對於外界的刺激反應比常人要激烈。

幸福是對快樂、美好的感知力。誰的生活中也不缺乏快樂和美好(否則你不會活到現在),缺乏的是對此的感知。感知不到,幸福再多,也不覺得幸福。

這一點常常讓我覺得匪夷所思——周圍客觀的事物並沒有發生改變,但如果人對它的感覺發生變化的話,世界也就改變了。因為,世界是什麼樣子,取決於你感受到的它是什麼樣子。

比如有讀者告訴我說:“我的幸福都在過去,我只有在懷舊的時候才會覺得幸福。”那我覺得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如果懷舊才美好,那麼現在這一刻哪去了?你懷念過去的某一刻,請問那一刻你真的快樂嗎?你懷念某次旅遊,但當時是不是感到焦慮?你懷念學生時代,學生有升學的壓力,那時你的未來還不可知,你真的覺得幸福嗎?你懷念初戀,那個戀愛的過程中就沒有誠惶誠恐?假如現在都用來懷念從前,那麼以後也會懷念現在,但現在真的很美好嗎?

如果沒有體會當下的能力,所有的懷舊都不是幸福,因為過去的每一刻都曾是當下。

4

感受都是當下的。就好像有句話說:“好了傷疤忘了疼。”傷疤證明你受過傷,受傷的當時你一定很疼,那個疼就是當下的感受,過了那個當下你還能體會到當時有多疼嗎?你只是記得當時很疼,卻忘了那種疼是什麼感覺,除非再次體會而觸發。(此處請生過孩子的女性自行體會,無論剖腹產還是順產。)

幸福的感受也一樣是當下的。好比現在我正在寫這篇文,剛才我起身去客廳喝水,看見客廳的地板上一片狼藉,玩具、布料、粘土粒、玉米粒扔得到處都是,那是昨晚上小寶的傑作。以前大寶小的時候我看見這樣的場景會心生焦慮,甚至憤怒,因為我會想:“又要收拾半天,沒有一個人能幫我的忙,難道我生來就是打掃衛生的嗎?”呵呵。現在我看見的是亂糟糟,心裡感到的卻是幸福,因為我換了心態,我會想小寶還小,她也只有在這樣的年紀才可以搞破壞,等她以後長大了上學了離家了,我想讓她需要我,她都可能不耐煩。至於房間很亂,有力氣就收拾,沒力氣就讓它亂著,又沒人拿我怎麼樣!

所以,有幸福的能力就是可以體會當下的美好,雖然當下可能並不美好,只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理解。這又回到了那個觀點上來:世界的樣子就是你願意看到它的樣子。

幸福不在過去,也同樣不在未來,因為未來的都是慾望。千萬不要有“等我怎麼怎麼樣了就好了”的想法,這個“等我怎麼怎麼樣了”就是慾望,假設慾望是有限的,當你實現最後一個慾望,你就很可能陷入抑鬱中,因為再沒有目標了;但其實慾望是無限的,當你以慾望的實現做為幸福的基石,你得到的是焦慮卻不是幸福。

那是不是就應該沒有慾望呢?

人生來就是有慾望的,人也有滿足自己慾望的需求,但我們可以做到不為得不到的而痛苦。怎麼做到呢?只要想想“得到了也不會幸福,因為還有下一個慾望”就好了。就是說我們可以為未來打拼,但也同樣能體會目前的快樂。

如果不能體會目前的快樂,那麼時間流逝的就是空乏,人生歸於蒼白,蒼白怎麼會幸福?

目前的快樂是什麼呢?是那些註定會被時間帶走的東西,比如現在我們耳聰目明、容顏健在;我們的身體依然有力,比如我們依然保持著對未知事物的熱衷,以及思考力;比如我們的孩子雖然需要操心但都還在身邊,我們一家人都還好好地在一起……我們擁有的如此之多,還不足夠幸福嗎?

幸福沒增沒減,你會發現當你眯著眼睛看、斜著眼睛看,和睜大眼睛看,世界的樣子已然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贛瑞說三農


幸福同事實沒有關係,幸福是自己內心深處的一種感覺。

幸福同貧富關係不大。老話說:“貧富有高低,喜樂一樣同”。你看好多富可敵國的富翁,臉上還帶著愁容,活不到天年;那些居住深山老林自耕自食的老農,好多人都笑臉常住,超過八九十歲的大有人在。據調查,幸福指數高的在農村。農村生活條件比城裡差,而幸福指數卻比城裡人高,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幸福與心態有關係。那些健康但很少生病的人和長壽老人,心態都比較好,幸福感強;那些多愁善感,健康狀況不大好的人,幸福指數就低。我的一個朋友的母親,九十多歲了,常年吃素,兒孫滿堂,每天樂呵呵的,幾乎不生病,從沒去過醫院。她經常對人說,要知足才能幸福快樂。

幸福同多少沒有關係。我在一個夏天半點風都沒有的中午,烈日當空。我一個人揹著東西

爬山去看山上老師父,全身汗流浹背,悶得要死,一邊喝著礦泉水一邊向山上爬著。到我快爬到山頂的時候,也悶得快透不過氣了。忽然,不知從那個地方吹來一陣涼風,我頓覺神輕氣爽,就有種很幸福的感覺。

知足常樂,就有幸福,我相信。你覺得快樂,幸福就和你相伴。





胡學秀


幸福即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事實,如果不是事實的話就是錯覺了[捂臉]



湘妹子容兒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同樣的事情每個人的感受不盡相同,所以,幸福更多的是一種感覺。

比如同樣住在一間小房子裡,有的人覺得很溫馨很幸福。但有的人卻沒有幸福感,因為他們想要更大的房子。又比如你天天吃肉,可能覺得這沒有什麼。但在偏遠的貧困地區,能夠每天吃上肉簡直就是一種奢侈的享受,能給他們帶來的幸福感可想而知。諸如此類舉不勝舉。

所以,幸福的感覺因人而異。

然而幸福是一種短暫的感覺,沒辦法時時刻刻感受得到。或者過了段時間,等你習慣了某一能給你帶來幸福感的人事物時,這種幸福感會隨著你的習慣而慢慢消失掉。

比如你剛買了一輛新車,這車給你帶來了幸福的感覺,剛開始你會非常愛惜,生怕颳了蹭了。但時間一久,這種感覺慢慢變淡,你也不再像以前那麼的愛惜。不管是人、事或物,諸如此類的也是舉不勝舉。

所以,幸福不僅是一種感覺,還是一種短暫的感覺。這個世界從來不缺能給你帶來幸福感的人事物,缺的只是擁有一顆發現和感受幸福的心。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漁海生,一名情感領域的創作者。


漁海生


  幸福是一種感覺,是我們陽光心態

的映射。沒有失去過的人很難領悟幸福

的真諦,珍惜更是無從談起。人的思維

很奇怪,看不到眼前的幸福,目光盯著

遠處的風景,卻忘了腳下的路。這種心

態,讓我們不懂得珍惜二字的含義,只

有當頭撞南牆,失而復得後,才會真正

明白幸福的含義。

  生活中,很多人抱怨自己不幸福,

工作太忙,生活太累,都是不幸福的理由,不幸福被無限放大,似乎生活中每

一件事都不如意。不幸福成了一場天災

,在抱怨的人眼中,是無可避免且事實

存在的。然而,心理學卻告訴我們,不

幸福是一種假像,真正的原因出在心態

方面。下面這個例子,可以佐證我們的

觀點,任何不幸福都是人們臆想的結果

  有一個人,他生前善良而且熱心助

人,所以在他死後,升上天堂,做了天

使。他當了天使後,仍時常到凡間幫助

人,希望能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有一天,他遇見一個農夫,農夫的

樣子非常煩惱,他向天使訴說:我家的

水牛剛死了,沒它幫忙犁田,那我怎能

下田工作呢?

  於是天使賜給他一隻健壯的水牛,

農夫很高興,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有一天,他遇見一個男人,男人

非常沮喪,他向天使訴說:我的錢都被

騙光了,沒有盤纏回鄉。

  於是天使送給他銀兩做路費,男人

很高興,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

道。

  又一日,他遇見一個詩人,詩人年

青、英俊、有才華而且富有,妻子貌美

又溫柔,但他卻過得不快樂。天使問他

:你不快樂嗎?我能幫你嗎?詩人對天

使說:我什麼都有,只欠一樣東西,你

能夠給我嗎?

  天使回答說:可以。你要什麼我也

可以給你。詩人直直地望著天使:我想

要的是幸福。這下子把天使難倒了,天

使想了想,說:我明白了。然後把詩人

所擁有的都拿走。天使拿走詩人的才華,毀去他的容貌,奪去他的財產,和他

妻子的性命,天使做完這些事後,便離

去了。

  一個月後,天使再回到詩人的身邊

,他那時餓得半死,衣衫襤褸地在躺在

地上掙扎。於是,天使把他的一切還給

他,然後,又離去了。半個月後,天使

再去看看詩人。這次,詩人摟著妻子,

向天使道謝,因為,他得到幸福了。

  這種失而復得的感覺就是幸福。當

擁有時,我們不知幸福為何物,當失去

後才發現,原來幸福就在我們身邊,一

直不離不棄。抓緊幸福,不要在失去後

再悔之晚矣。

  有人喜歡對幸福進行比較,其實,

每個人的幸福都是不同的,就像這個世

界上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一樣,幸福經

過比較,便失去了應有的光彩。上帝拿出兩個蘋果,讓一個幸運的

男子挑選。這男子權衡再三,終於下決

心,選了其中認為最滿意的一個。上帝

含笑賜予,他千恩萬謝,接過後轉身離

去。突然,卻反悔想換成另一個,回頭

上帝已不見了,他只得耿耿於懷過了一

生。

  於是,上帝嘆道:“人啊,總是期

待著那些未到手的,而不好好珍惜手中

所有,怎麼可能獲得幸福呢?”

  上帝之言千真萬確!常言道:這山

望著那山高,到了那山更糟糕。有了比

較,幸福也就不存在了。

  物質生活的提高,讓人們的幸福感

指數顯現了下降趨勢。這種現象的出現

是反常的,同時也反映出我們現在的心

態。不滿足成為人們生活的動力,看不

到幸福成為生活的常態,長期處在不幸福感下的人們,無論從身體還是精神狀

態上都會有所下降,這種下降會直接影

響我們的生命質量。注意身邊的細節,

品味點滴的幸福,這種心態能引導我們

走向更陽光的未來。下面的故事,告訴

我們,幸福就是知足,幸福就是點滴,

幸福就是珍惜。

  一位少婦回家向母親傾訴,說婚姻

很糟糕,丈夫既沒有很多的錢,也沒有

很好的職業,生活總是週而復始,單調

乏味。

  母親笑著問:“你們在一起的時間

多嗎?”

  “太多了。”女兒說。

  母親說:“當年,你父親上戰場,

我每天期盼的是他能早日從戰場上凱旋

,與他整日廝守。可惜——他在一次戰

鬥中犧牲了,再也沒能夠回來,我真羨慕你們能夠朝夕相處。

    母親滄桑的淚一滴滴掉下來,漸漸

地,女兒彷彿明白了什麼。

  從這一刻開始,抓緊身邊的幸福,

讓每一個美好的瞬間都成為我們幸福的

時刻,讓幸福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主旋律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微笑,它

就會對你微笑;生活是一種態度,你對

它尊敬,它就會對你尊敬;生活是一首

歌,歡樂還是悲傷由我們自己把握。看

到幸福的所在,才能讓生命之舟向著勝

利的港口緩緩駛進。

 對於幸福,人們是這樣定義的:幸福

是指人之所以為人的真理與自己同在時

的心理狀態,包括一切真實的事物、人

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動物的生命與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種心理慾望得到

滿足時的狀態,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

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

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

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幸福與否

與物質沒有必然的聯繫,它是心態作用

的結果。



第一百零九天


幸福是一種感覺,也是事實!特定的環境,特殊的日子,幸福的感覺體驗完全不一樣……幸福的前題是高興,愉悅,這是內心的感受;事實的還需要特定的場合,兩者的結合才是真正的幸福!花前月下,兩情相悅;寒窗苦讀,金榜題名:兒孫繞膝,家庭和睦;冰天雪地,飢腸轆轆,一碗熱湯麵……這些都是幸福的感覺!

當清晨醒來,喜迎第一縷陽光,聞著滿園花🌸香,傾聽院中潺潺流水,青藤漫過籬笆,手捧閒書,一杯清茶,一種優雅從容……無需富麗堂皇,只需一方小院,喜迎春暖花🌸開,享歲月靜好,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美景在眼前,嫣紅黃綠間。幸福發自內心的感覺,事實怎樣?你覺得呢……





梓萱花園


幸福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事實。

關於幸福,爾蘭《聖經》註釋學家巴克萊在《花香滿徑》一書中,將幸福總結為九個字:有希望、有事做、能愛人

一是有希望

希望是生命的燈塔。我們必須有希望地活著。

亞歷山大大帝高居萬萬人之上,應有盡有。

他喜歡派送禮物,以表示他的慷慨。

有一次,他給了甲一大筆錢,給了乙一個省份,給了丙一個高官。

他的朋友得知情況後,勸諫他說:“你要是一直這樣做下去,你自己會一貧如洗。”

亞歷山大大帝回答說:“我哪會一貧如洗,我送出這麼多禮物,只為了給我自己留下一份最偉大的禮物——那就是希望。”

原來,哪怕擁有一切的帝王,也還會欠缺一樣東西,就是希望。

一個人要是隻生活在回憶中,卻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經開始終結。

希望能夠鼓舞我們有力地活下去,而回憶只能讓我們逃避。

人生如果沒有希望,連囚犯都不願逃離監獄。

有事做,不空虛

二是有事做。

正常的人生要有事做,絕不會遊手好閒、無所事事。

一個英國老婦人,在她重病自知時日無多的時候,寫下了如下的詩句:

“現在別憐憫我,永遠也不要憐憫我,我將不再工作,永遠永遠不再工作。”

很多人都有過失業或者沒事做的時候,就會覺得日子過得很慢,生活十分空虛。

有過這種經驗的人都會知道,有工作不是不幸,而是一種幸福。

能愛人,也能被人愛

三是能愛人。

正常的人生能愛人,也能被人愛。

詩人白朗寧曾寫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對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甦醒。”

生命中有了愛,我們就會變得煥發、謙卑、有生氣,新的希望油然而生,彷彿有千百件事等著我們去完成。

有了愛,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變得萬紫千紅。

幸福是感覺,是那種充實感和希望感,是感覺每一個今天都美滿,每一個明天都值得期待。

幸福是事實,是因為你有事做,有人愛和被人愛,這是支撐起感覺的現實基礎。


小娛鹽焗雞


幸福,是一種由內而外的一種感覺,也是實質上的需求,就如你餓的時候,有一碗熱粥,吃飽了就很幸福,冷了,有衣服穿,看個人的需要和情況。



用戶寒梅傲雪m


幸福是事實的一種感覺,叫幸福感,比如飢寒交迫的時候如果在暖和的屋子裡吃上一頓普通的熱乎飯也是會感覺到幸福的,如果每天山珍海味再給你吃一頓普通的熱乎飯你還會感覺到幸福嗎?幸福感是因環境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