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孩子定规矩,孩子才不抗拒?

春暖花开


同事青青郁闷的说,她给儿子定下了一个规矩,让儿子每天画一个小时的画,儿子没坚持三天半,就不画了,批评他后,他还委屈地说自己根本不喜欢画画,问他喜欢什么,他说他喜欢当主持人。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很多父母都会为孩子定下一些规矩,希望孩子遵守规矩,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可往往事与愿违。

比如同事青青的孩子喜欢当主持人,而同事则让孩子画画,这样的话,孩子怎么能坚持遵守这个规矩呢!

其实,这也是很多父母都会犯的通病,总是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自作主张的为孩子定下一些孩子不愿意遵守的规矩。

父母应该在定规矩前,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只有尊重孩子,才有助于父母成功地给孩子定规矩,从而遵守规矩。

在给孩子定规矩时,父母应该怎样尊重孩子呢?父母不防可以这样做:

一,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和孩子说话。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

记得上初中时,有一位同学说,他最讨厌他爸爸,他爸爸给他定的规矩,他总是故意不听,因为他爸爸总是以老子自居,特别强势,根本不尊重他。

类似这种情况,很多父母都会犯,觉得自己是父母,就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跟孩子说话。无数事实也表明,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变得更加叛逆,从而更不守规矩。

父母与孩子说话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方式,不要用命令式的语气,最好用轻言细语式的语气。比如,“如果你能这样做,我会感到特别欣慰”。

父母让孩子感受到他与父母是平等的时候,才容易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当孩子认可了父母,他们才会接受父母制定的规矩。

二,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

很多父母就如同事青青一样,自己觉得怎么好就让孩子怎么来,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选择。
还有的父母更是简单粗暴地斥责孩子,“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你懂什么呀!”

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到两三岁的时候,就会有自我意识,这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父母应该给孩子自己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

在这样的前提下定下的规矩,孩子才愿意去遵守。

三,成为孩子的朋友。

大学时,有一位同学特别懂事,各方面都很优秀,她说她妈妈经常告诉她,她和妈妈是好朋友,她的喜怒哀乐牵动着妈妈的心,让她无论遇到什么事就要同妈妈商量。

她妈妈也同样有什么事都会听一听她的想法。

因此,一直以来,她和妈妈感情都特别好,她对妈妈也很信任,也愿意和妈妈说心理话,妈妈给她定下的规矩,她都愿意去遵守。

所以,父母和孩子成为朋友,这样才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家庭教育的成功,从懂得尊重孩子开始,懂得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愿意遵守你的规矩。

周凌溧育儿问答


下面是我朋友给她家孩子立规矩的故事:带着三娃去小区滑滑梯玩,那边刚好有秋千两个,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有人了,然后姐姐也很想荡秋千,于是站那边排队,但是坐秋千的不太肯下来,荡了五分钟,我女儿说:姐姐,我们轮流排队玩!那个看起来比我女儿大几岁的女孩子估计不好意思,就走了!轮到女儿荡我对她们说后面还有很多小朋友等着,每人数五十个数就下来吧,因为我家三个,姐姐,妹妹还有弟弟,姐姐们都是数到五十就下来了,轮到弟弟他不干了,我也还是把他抱起来,告诉他,每个人轮流玩五十个数,后面排队的接着上,果然后面接着的两个小朋友也是数五十就下来了。这期间我儿子就发脾气,哭闹,我一直和他说,数五十个数就好了,就可以轮到你玩了。终于姐姐又玩了一轮,轮到弟弟了,开始他数五十个数,小家伙还不怎么会说话,但是他自己会数一二三,数到四十六个的时候,他竟然自己跳下来了,自己安静旁边等,没有哭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哪怕两岁不到的孩子,他也会懂,而不是大人一直顺着,怕他发脾气,哭闹!


徐岚棋


不管立什么规矩都不可能要求孩子全部赞同不扺触的,大人都没法一定按着规矩来,但是为了孩子好,不让以后社会教育他,我们先抓起。

1.规矩要易懂,用孩子能理解的字词,千万不不要读三字经那套,像放学回家进门要打招呼,书包放房间,不许开电视。

2.我们家是更多是用约定的形式,像我和他说一个星期都遵守了约定好的,我可以带他去坐想坐的玩具车几次,或者买一件他想久的玩具车。如果没遵守,要在周末家里不许出门之类的。

3.言传身教,像讲礼貌这些,我规定吃饭前等奶奶一起,叫长辈吃饭,我做给他看,同时提醒他也做。

4.通过讲故事给他灌输规矩,排队等待之类的,让他理解并学会遵守。


燕妈小窝


规矩的建立,不是为了约束,而是得到更多的自由。给孩子定规矩,就是要帮助孩子圈出安全边界,在边界范围内,可以自由地活出内心的自己。

真正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内心中最想成为的那个人。

怎样给孩子定规矩,孩子才不抗拒呢?

一、与孩子共同约定规矩。既然规矩是为孩子设定的,孩子就有权利参与整件事情。例如给孩子规定看电视时间这件事。如果家长单方面强制不让孩子看电视,或者回家看到孩子在看电视,劈头盖脸地骂一顿,规定孩子20分钟后马上关电视去做作业。孩子肯定是有情绪,不接受,甚至反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结合孩子的休息时间,作业完成程度,与孩子一起约定,做完作业就可以看20分钟电视放松一下。或者孩子已经在看电视了,就与孩子约定看完这一集就关电视,给孩子一点接受规矩的时间。

二、规矩一旦确定,就要坚持到底。规矩的建立,不是用来打破,而是为了坚持的。这个道理,不仅要教会孩子,家长更要严格执行。孩子都很聪明,会通过哭闹,耍赖的方式来试探大人对这个决定的态度。如果家长有一次妥协了,孩子以后就会拿这个办法来达到目的,变成让你头痛的麻烦精,说不听,打不怕。



规矩实行初期,孩子难接受也很正常,属于正常反应,家长无需太担忧。只要你为孩子建立的规矩合理,态度坚持,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这是【规矩】。


家语幼学


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课堂的小杨老师,关注小学语文课堂,为您提供更多教育免费试题及问答。

都说没有规律,不成方圆,现在很多家长会发现,不少孩子都缺乏教养,父母为孩子订立的规矩,孩子不愿意接受,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要清晰的认识到,规律是用来束缚孩子的,换位思考,如果领导给你定了一系列的条条框框,你可以吗?肯定也不乐意,但是,由于现在孩子都是被捧在手心里,比较有个性,很难自愿接受家长的规律。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心中树立;父母的权威!

想想我们那个年代,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哪能让孩子来插嘴?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不能够明辨是非,都是靠喜好来判断事情,所以,父母应该为他决定。

其次,孩子不怕订规律,但是,一定要让他明白,为什么要有规矩,为了谁好。可以从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等外部荣誉来入手,慢慢诱导。

最后,借助老师的嘴巴来订规律,家长都会发现,自己说一百句话,不如老师说一句,因为孩子有向师性,所以,家长让老师帮忙要求,是再好不过了,这要求家长平时一定要跟孩子的老师搞好关系,人家才肯参与你的家庭教育的中去。


小学语文课堂



如今的孩子普遍都会呈现出个性强,脾气倔,时而叛逆等性格特征,一方面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和宠溺造成,另一方面也有孩子自身发育的因素存在。

如何给孩子定规矩又让他们能接受便成为每一位家长深度思考的问题了。在这里归纳为以下几点

面对面对话

日常生活中,孩子难免会被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所吸引而专注于某一件事,那这个时候如果大人要求孩子立即转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往往要费一番周折才能实现。

这里重点来了,面对面对话是个不错的方法。家长使用这个方法,让孩子通过大人的表情、眼神、语气、动作来得知接下来的事情是很重要的,要马上执行,不能拖延。只有这样,孩子感知到事情的紧迫性,家长的严肃性,才能付诸于行动。

提醒加执行

孩子在面对一个家长提出的新要求时,可能会立马执行也可能会不予理睬。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先要加以提醒等待孩子的反应,但一定要表明提醒的次数,之后就要根据情况执行一定的措施了。

这里的执行主要说的是奖惩,如果孩子听从父母的话并行动自然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鼓励孩子的行为,如果没有反应依然我行我素,那惩罚也要毫不吝啬的执行起来,好让孩子承担不听话的后果。

家长行为规范

这一点要说的是家长如何做表率了。简单两点需要做到。

与孩子对话时,语气要尊重,口气要坚定,不要一上来先斥责、反驳孩子,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缺乏自信。

教育孩子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冷静,要耐心,这样孩子才愿意对话。只有大人先控制了情绪,孩子才能对大人服帖。

话说回来,孩子总归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这时容易冲动,不听话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家长要给予时间并端正态度这才是关键。


苏珊职场进化论


其实,给孩子定规矩并不是难事。

我们只需要想一下,自己在面对他人制定的规则是否存在抗拒心理?

如果有,那怎样调整才会减少自己的抗拒心理?这样,运用到孩子身上也同样适用。

这里有几个推荐的方法,可以尝试一下:

1 给孩子定简单、具体的规则。

比如:把玩具放到玩具栏里,把书放到书架上,而不是抽象的“把房间收拾好”。

2 制定规则时,不要用问句,而是直接告诉他怎么做。

比如,“快把这本书放到书架上”,而不是“可以把书放到书架上吗?”一旦孩子用“不”来回绝,那你是给自己布置了又一个难题。

3 面对孩子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就是自己的镜子,他的所有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就是你的样子。面对任何情况,一定要冷静、耐心,专注地看着他,他也会更加信任你。

4 告知孩子需要承担的结果,由其接受自然责任。

很多父母当说教不见效的时候,就会吓唬孩子。一旦孩子知道妈妈只是说说而已,不会实施,所以也就不当一回事。需要告知孩子相应的结果,比如不穿外套外出会感冒,如果他执意。就让他真切地冷一回,等到他自己感知到冷了,再把带着的外套给他穿上。等他体验到了,以后就会主动穿衣服了。

5 最大程度地拒绝体罚。

体罚只会让孩子产生畏惧,但这只是暂时的。某一天,孩子可能极度失控,或者一辈子就懦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了。

给孩子制定规则的过程,就是家长的自我成长过程。放下权威感和控制欲,和孩子相互滋养,成为更好的自己和父母。


乐活成长


给孩子定规矩要简单、明确、具体,孩子才乐意照着做,以下6个小秘诀让孩子让孩子乐意遵守,不会抵触。

1、要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

孩子平进生活习惯要有规律,比如父母可以规定孩子起床时间、吃饭时间、做作业时间、自由玩耍时间、睡觉时间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越协调,越有规律,孩子不会有抵触情绪。

2、和孩子说话前,可不要有“他肯定不会乖乖听话”的想法,否则,事情发展往往就真的不如你意。

3、和孩子说话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越冷静,孩子就越服贴,越乐意遵守规矩;父母越烦躁、生气,孩子的抵触情绪就越强烈。

4、要允许孩子对父母的规矩有反对的意见,并认真倾听。如果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都要反驳,训斥,那孩子不仅不会遵守规矩,还会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5、带孩子去拜访朋友时,事先约定并告诉孩子一些规矩,并希望孩子能配合做到,这样孩子看到大人们对他的要求都一致时就很容易遵守规矩了。

6、定了规矩要坚决照规矩做,有时执行有时不执行,会让孩子产生困惑,从而不拿规矩当回事.


父母世界


通常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都是父母认为孩子有不合适的行为,通过规矩纠正他们的言行举止。父母和孩子间的冲突隐约可见,相互对立,难以配合。

孩子的心里状态:

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或者说孩子感到自己行为不当,心里有愧疚。

家长的状态:

必是带着谴责语气的疑问句,质问孩子,接着发布命令或惩罚性的纪律与规则。

这时候双方的负面情绪都比较浓烈,家长严厉训斥将激起孩子抗拒的内心,从而关闭了和孩子沟通的大门,很难获得孩子的认可和支持,更无法让孩子配合解决问题。

给孩子立规矩,父母想让孩子做的并不是孩子想去做的。出现问题,孩子的想法是得到父母的理解、尊重、关爱;而父母想的是弄清楚事情的过程,了解孩子想法,立即解决问题。双方的出发点不同,如果父母直接禁止孩子的行为,立下规矩,他们内心的想法没有得到满足,是不原意与父母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

给孩子立规矩前,不必责备孩子,应该先听听他们的想法,让孩子意识父母是会理解他们,这样孩子才会相信爸爸妈妈,相信父母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并且希望能够一起解决问题。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家长不应该打断他们,主观地判断对错,认真听孩子说完;站在同理心态“你一定很难过,一定很生气”,安慰孩子,方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并打消抵触的情绪。

当双发的心态都缓和下来,再心平气和地讨论如何解决。父母希望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需要学习与孩子共处的技巧,以帮助父母把期望的目标变为日常的行为。



柔美时光


要想让孩子有规矩,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设限,当孩子明确了家人的要求,并慢慢形成了按要求去做的习惯,他也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关于抵触,我们可以从一些日常小事做起。比如,孩子吃饭总喜欢拿着玩具边玩边吃、孩子的玩具总是到处放……这是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很常见的问题,不棘手但难免有些恼火。先别急着生气,不如反省下自己有没有明确告诉孩子吃饭、玩过的玩具都应该在什么位置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